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年级语文的教案10篇范本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观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细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同学沟通。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2、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宠爱。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老师范读。 板书课题,同学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白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叙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
3、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视皓月,真正的怡然得意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其次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同学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异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异的花香来。 过渡:
4、莫非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受,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名贵纯净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其次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吵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一般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盼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急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班级的同学,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同学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当不是难点。但要同学结合生活阅历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由于同学对洪水不熟识。通过写
6、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仔细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熟悉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护、放纵、呻吟、搀扶、祭祀、势不行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尝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敢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敢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7、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预备】 课件 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日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为同学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从而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祀”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
8、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平常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纵 势不行当 拥护 清瘦 嘶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熟悉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嘹亮,读音精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觉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索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毕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近 一米高
9、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水慢慢窜上来,放纵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知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同学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同学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沟通,同时指导同学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同学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
10、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沉没了农田,冲垮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靠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命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假如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消失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护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假如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
11、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静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慌张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悄悄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着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专心地朗读。 5、面对慌张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嘶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白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留意? 6、老汉
12、的喊话虽然是嘶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决,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同学深化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同学沟通感受时适度引导同学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冲突,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也进行了详细描写,谁?请你们仔细默读最终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3、。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比看看,你发觉了什么冲突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祀。她来祭祀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
14、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同学沟通。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同学的心灵。让同学“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分散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索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
15、呼应,让同学的熟悉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6个生字及部分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挨次写的写和方法。 3.初步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挨次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部分新词。 三、教学预备: 小黑板、幻灯片、找表示时间的词。 四、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出示课题)齐读,留意“瑞”的翘舌音。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瑞”的意思是 。那么瑞雪呢? 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的? (二)初读课文 1.听录
16、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那么写雪景的是哪几段?写人物的又是哪几段?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读完后完成作业 本第7题。(请一生做在投影片上,校对、改正)看作业 本连说课的主要内容。 3.检查生字新词读音。 (三)回忆本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投影片) (四)学习第1段 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出示活动投影片) 同桌争论怎么整理,是按什么挨次整理出来的?(指名整理回答) 2.默读第1段,用“ ”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 (“霎时间”表示时间很短,它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它跟其他四个词又有别。齐读“昨天中午、下午、傍晚、整整一夜”,我们都能说出它们详细指的是什么
17、时候,并有先后挨次,而“霎时间”只表示“一会儿、一瞬间”,你能说出它指的是什么时候吧?它没有先后挨次,因此不能划上) 3.引读:昨天中午,天气有什么变化?傍晚,天气又发生了变化,开头 ,大雪下了 。完成作业 本第5题的13格(出示小黑板)指名写,校对改正。 4.结合小黑板上的表格看看书,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男、女生分读刮风、下雪的句子,理清刮风和下雪的关系。 5.学习第1句。 (1)自由读,用“ ”划出描写风大的词句。 (2)理解“凛冽”,“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说明风不停地刮,刮的时间 。 (3)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凛冽”读重音。 (4)小结学习第1句的方法:读、划理解朗读 6.自
18、学2、3、4句(分组) 7.检查、反馈。 (1)看板面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白蒙蒙”、“覆盖”(什么把什么罩住了)。 (2)朗读指导 在极短的时间内,山上白了,树上白了,屋子顶上白了,田野上也白了,一切都被白蒙蒙的大雪掩盖住了,这真是一场大雪啊!(读)这场雪不公大,而且下得时间也很长,从哪看出?应当怎样读? 8.齐读第1段,小结 这段话先写昨天中午刮风,刮了一个下午,再写傍晚下雪,下了整整一夜,是按时间挨次写的。 9.看板书说话 请你按时间挨次说说从刮风到下雪的过程。 五、课堂总结 六、生字书写指导 扳书: 七、教后感: 本文的重点是学习按时间挨次写的写作方法。我通过整理句子、了解
19、时间挨次,找出理解、辨析时间的词,填表格上的表示时间的词等一系列过程来落实,较好地达到了谈中学写的预期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板画来理解“凛冽”、“覆盖”等难词。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擅长观看和按事情的先后挨次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状况下
20、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进展挨次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进展挨次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o):扔的意思。 靴(xu):有长筒的鞋。 扭(ni()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
21、)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o):耗,减损,消费。力气、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慢慢削减。 测(c)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o):窖,保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ng”,如茂密。 刨(b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气。 趋(q)走:趋,赶,赶走。 嘶(s)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
22、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n):身体弯曲收缩。 拎(ln):提着。 电筒(tng):手电筒。 干燥(z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毕竟(jng):竟,出人意料。毕竟是究竟、究竟的意思。 难驯(x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服从。 畜(ch)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订正以下简单误读的字音: “傍(b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ng)天”“当(d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ng”的音; “似(s)乎”的“似”不要读成“sh”的音; “爱好(q)”的“趣”不要读成“q”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
23、“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留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分。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状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沟通争论(老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白刺猬是在什么状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觉了一只刺猬,打算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
24、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缘由。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最终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觉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连续大睡。 第13自然段:其次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耀的较暖和的
25、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时发觉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写了一件观看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进展和结束的挨次支配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状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进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根据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争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其次段(第38自然段):我认真观看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
26、发觉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连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同学和老师都可以争论解答。以下词语解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稳:平安,安平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逝。 例行:根据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力量。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力量。 4、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在观看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觉。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进展的先后挨次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
27、为什么要冬眠,了解在观看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觉。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在观看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觉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觉?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简单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削减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缘由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缘由不是低
28、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假如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温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其次年三月,把刺猬放到比较暖和的车房里,阳光照耀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争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索练习”第3题)。最终议一议:按这样的挨次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晰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
29、主要缘由”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状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根据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信任,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即醒。 (就算) 第三周开头,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照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削减、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削减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行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
30、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方法检查验证成果、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削减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概、力气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肤浅)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肤浅的。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开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行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加了劝说力。 糊涂时每分钟呼吸约五
31、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糊涂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肯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同学可以发言列举)。惋惜我们没有仔细接触它们、观看讨论它们,这不要紧。今日我们读了“冬眠”,应当受到启发。它的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学问,特殊好玩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
32、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仔细观看、擅长观看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按事物进展的先后挨次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盼望同学们不断地向学习。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引导同学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肤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熟悉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制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重难点 1、引导同学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肤浅的情感。 2、体会是如何从理性熟悉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同学的使命感。 教学策略 1、
3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同学品读,体会情感。 3、同学解读,理解内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二、初次析题,整体感知 【学情预设1】 1.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学情预设2】 1.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2.读了几次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第一次没读懂? 3.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三、品读文本,体会情感 1.同学找出文中能表达第一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 2.同学齐读,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 3.同学从描写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语段中
34、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进行朗读。 4.老师引导同学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的情感。 5.老师导入情景,再读碑文。 四、再次析题,升华情感 1.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感受是什么? 2.悲壮感从何而来?使命感是什么? 3.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了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同学谈使命感。 五、拓展延长,课后练习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伴侣,有珍惜树木,爱惜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预备:
35、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同学预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爱和小松鼠做伴侣吗?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学问? 2.同学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爱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贮存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慢慢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 (课前和同学开心的沟通,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学问,而且,为孩子们制造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 二
36、、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盼望。留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诞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沟通自学所得,老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慧,耳朵灵。会听课,总用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同学做刺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突然、办法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
37、。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同学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示专家”提示大家留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相互提示,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沟通: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爱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爱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同学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同学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伴侣来读,为什么
38、?(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索: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同学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爱好。)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情愿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兴奋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4.老师范读其次段。同学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纳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伴侣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沟通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假如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
39、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忧,着急、可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同学自由读、同桌协作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立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将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同学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慧活泼的小松鼠,茂密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将来的家园肯定会更美妙。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预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
40、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同学,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同学共性化,也避开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同学自主识字,鼓舞共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伴侣。 (识字教学是低班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同学在嬉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舞共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同学评老师,引导同学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比“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班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同学的写字爱好,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7 第
41、一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 复习重点: 1 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 2 认清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形。 3 拼读音节。 复习过程: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 出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 (1)同学自由读。 (2)指名领读。 (3)小组里读一读。 2 区分音近、形近的声母和韵母。 bp bd pq q dq nh n zzh cch ssh anan enen inin unn ieei iuui en 3 听音练习 同学把拼音卡片放在桌子上,老师读一个字母,看谁能有快又准地找到卡片。 二、拼读音节 1 复习拼读方法。 (1)两拚法。 (2)三拚法 2 复习上两点省略
42、规章。 (1)拼读下面音节 x un qn xu (2)说一说顺口溜:小,小,有礼貌,见到 q x 就脱帽。 3 拼读儿歌 tin shn xi _ xi t n in d shn p _ l de zh ti ch li _ u xi un dn c _ bin ci bin xi 其次课时 复习内容: 识字(一)16课 复习重点: 1 看拼音写词语。 2 区分形近、同音字 复习过程: 一、读儿歌 同学齐读儿歌 二、复习字 1 指名抽卡片读生字。 2 小组读认读字。 3 说说哪个字简单写错。 四 五 九 水 火 也 下 长 女 羊 4 说说哪些字简单混淆,怎样区分它们。 八人 石十 小少 牛
43、午 日白、目 土工 大天 三、复习笔画 1 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 一 丿 2 区分笔画 四、练习 1 把音节和笔画用线连起来。 pi din sh u hn pi pi zh sh t (1)拼读左边的音节,知道是什么笔画。 (2)找到右边相应的笔画,用线连起来,留意用尺子。 2 看拼音写词语 d hu shn sh t shn shu tin ( ) ( ) ( ) ( ) shn xi d xi tin shn n rn ( ) ( ) ( ) ( ) ni n sh u r r sn s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
44、源、绚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妙的将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骄傲。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日、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和骄傲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同学了解祖国的进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同学的骄傲感。 教学预备: 祖国进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状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骄傲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
45、)以充足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骄傲、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纳不同形式的读,然后沟通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沟通体会。 (三)安排任务,同学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老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争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关心学习,如字典) D、争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沟通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安排,全班一起读诗文
46、。 2、生沟通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 飞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威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灿烂:形容珠玉等光荣鲜亮。本文指更美妙。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沟通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崭新的进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灿烂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骄傲,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沟通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竞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
47、,练习朗诵,预备竞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盼望,我真心祝福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灿烂的诗篇! 板书: 中华少年 骄傲傲慢 【同伴互评】本设计以朗读为主,让同学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没有机械死板地讲诗。在教学方式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的相互学习形成集体才智,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在本课教学中,老师注意了小组学习的指导,将小组学习要做什么,清晰地排列出来,让小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留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评比等激发朗读爱好。 二班级语文的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会认13个
48、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预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伴侣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熟悉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登记来,这就是日记。 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伴侣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熟悉生字。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相互检查,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