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译语的异化与优化摘要: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此译作的语言应是标准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提醒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互相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关键词:译语;异化;译语文化;优化keyrds:targetlanguage;dissiilatin;translatinlanguageulture;ptiizatin引言译即易,谓易换言语使相解也。翻译以言语
2、的变易为主要特征,但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审美观念不同,变易的方法与变易的程度不同,翻译的效果、译作到达的境界也必然不同。译者把作品从一国语言转变成另一国语言,可以使相解,即沟通与理解,可以使相悦,即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也可以使相误,使读者产生隔膜,发生误会。这三种情况都与译语的异化与优化有亲密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译语变异现象的剖析来窥探译语的形态,以便正确识别与其有关的理论问题。一、翻译即异化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审美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把翻译看作译语对原作的同化过程,所以在确立翻译的标准和原那么时,把求同作为基点,追求同而排挤异
3、,所以不管在我们认为,西方解构主义学者如此旗帜鲜明地标举译语的异化,并不是成心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从另一个角度对翻译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的提醒。其实,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家早就认识到翻译的异化功能。?法句经序?记述的那一场关于“信、“达、“雅的讨论,已涉及异化的问题。当时的译论家已注意天竺言语与汉异音,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并且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来凸显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来指出译语在翻译过程的异化。道安论翻译的“五失本,第一条就指出“胡语尽倒,强调胡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鸠摩罗什曾指出汉语与胡语在文体上的差异,批语直译派的作品“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
4、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释赞宁把翻译比作将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翻也者,如翻锦绮,反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指出译语与原语的差异。我国古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发现翻译中的差异现象,说明翻译的异化是客观存在。我国现当代学者也很重视翻译中的异化问题,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实际上是倡导异化。钱钟书标举化境,提醒译者不要因为中外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僵硬牵强的痕迹,是针对异化而采取的对策,许渊冲针对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提出“优势竞赛论,也涉及翻译的异化问题。总之,我们认为,翻译活动是译者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的艺术地把握,翻译离不开异化,翻译本身就是异化。二、异化与译语文化如上文所述,异化
5、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翻译行为带来的必然结果。异化的存在并不取决于学者们的提倡或者反对。而西方学者提倡在译文中保存语文习惯的差异,是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提出来的,即以“异为美。“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我国文坛也流行过异化欧化之风,亦即以异化为美的文风。不少人主张“欧化的白话文、“欧化的国语文学。诗人何其芳曾回忆说:“我当学生的时候没有学过汉语语法,有很长一个时期,我不大理解汉语句法的一些特点,常常以外国语的某些观念来讲求汉语句法的完好变化。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上有些不恰当的欧化。尽管当时提倡汉语欧化的作家们后来也克制了洋腔洋调的缺点,但译语对汉语的影响是不可防止的,并且至今还在产生着影响。汉语的欧化异化
6、主要来自翻译文学的影响,而相对于原作来说,译语的异化实际上是对原作语文习惯的同化,即传统翻译理论所谓的“直译。译语的异化主要来自西方语言习惯的影响,同时,异化与译者所处时代的翻译审美观念有亲密的关系。我们透过译例可以看得清楚一些:王后:他们拿走茶具的时候,为什么你告诉他们还留下这些椅子呢?(hydidyutellthetleavethehairshentheytkaaythetea?)马格纳斯:我要在这里接见内阁。(ishallreeivetheabinethere.)王后:这里!为什么?(here!hy?)马格纳斯:那,我想这里的露天空气和斜阳会给他们一点安神的效果。在这里他们对我“讲演,不
7、能像在屋里那么容易。(ell,ithinkthepenairandtheeveninglightillhaveaquietingeffetnthe.theyanntakespeehesateseasilyasinar.)王后:准是那样吗?罗伯特问过布讷计斯,在哪儿学的,能讲演得那么漂亮,他说“在亥德公园。(areyusure?henrbertaskedbanergesherehelearnttspeaksbeautifully,hesaidinhydepark.)马格纳斯:是;可是那里有听众刺激他。(yes;butithardtstiulatehi.)王后:罗伯特说你已经征服了布讷计斯。(rb
8、ertsaysyuhavetaedbanerges.)马格纳斯:略王后:你不会因此得到感谢。他们以为你只是戏弄他们呢。(yugetnthanksfrit.theythinkyuarenlyhubuggingthe.)这是老舍先生1956年翻译的肖伯纳的剧本?苹果车?里的一段。老舍是我国当代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英语程度也超过一般译者,按照常理,他的译语应该和他的创作语言一样,传神,生动,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但从上面这段译文来看,我们很难相信它出自老舍先生的手笔。对照英文译文,我们不难发现,老舍的译语在造句时尽量靠近原文。正是因为要和原文贴切,他才把hydidyutell按照原文的词
9、序译作“为什么你告诉;在“我想这里的露天空气一句里,除了“斜阳在字面上与原文略有出入之外,其余部分几乎都能与原文相对应;其他句子也尽量保持与原文的一致,因此显得有些不自然,不大符合汉语口语的习惯。第一句话,假如译作“他们刚刚来拾掇茶具,你为什么要他们还把椅子留下?不是更简练一些吗?最后一句yugetnthanksfrit译作“没有人会因此感谢你,似乎更符合汉语口语习惯。老舍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熟知戏剧语言的特点,可是,他为什么没有按照汉语文学语言的要求,把肖伯纳的这个剧本译得更符合汉语习惯呢?朱光潜先生读过老舍先生这部译作,认为老舍是耍惯了大刀耍不开匕首。果真如此吗?我们认为,老舍之所以放弃
10、生动活泼的汉语戏剧语言,而采用上文所展示的那种苍白无力的译文,是受了“求同观念的影响。就翻译的哲学而言,以“信为本是中国翻译思想的主流。在中国,传统的翻译思想产生于汉代以后的译经活动,因为译的是“天书天语,译者的态度自然格外的忠诚。所以“信字当头,不信那么为异端,其中委屈不由分说。长期以来,求信求同,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根本原那么。在“忠实与“创造性之间,人们更看重的是“忠实。久而久之,形成中国特有的译语与译语文化。译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翻译诗学的潮流。在中国,译语已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这里所说的译语文化有学者把目的语所在地的文化称为译语文化,与我们所说的译语文化是不同的概念
11、,是指我国自有翻译活动以来所形成的与译语有关的审美观念和译学风气,它包括一定时代的审美标准、欣赏习惯、表达方式等等。译语文化对译者及其译语的影响,主要表如今一定时代所流行的审美观念、欣赏习惯和表达方式对译者的译风的影响。任何译者都是在一定的译学风气中从事翻译,鲁迅和老舍也不例外。译学风气影响到译者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其实,老舍先生同鲁迅先生一样,是认真负责的、富有才华的译者,他们的译语与他们的创作语言之间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受了译语文化的影响,是译者在一定的翻译诗学潮流中的必然表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时时处处忠实于原作,其主体意识处于压抑状态,较少考虑如何使译语符合汉语的语文习惯
12、。我们这里所指出的译语文化对译语的影响,实际上是文化语境与译语之间的互相影响。我们把影响译语的生成、同时又反过来为译语所影响的总的社会历史性的语言情境称为译语文化语境。译者在一定的译语文化语境中从事翻译活动,他受到文学翻译的审美惯例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过去或当时的有关文学翻译的审美标准其中包括文学翻译的审美理想、艺术法那么、表达方式等,同时受到翻译活动内部的矛盾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他在使用本民族的文学语言表达外语的内容和形式时,就不可能完全按照汉语的习惯去遣词造句,这就产生了译语。译语是译者在原作语言的土壤之上,在同原作对话的艺术气氛和文化语境里创造的一种新的语言形态。译语带有原作语言
13、的某些色彩,但又与原作的语言形式有很大差异。译语在母语中生存,既受到译例1:这位女人的手,给所有的家族的隐秘的创伤绑了绷带。欧贞尼,被那些善行的一个行列伴随着,走向天国去。她的灵魂的伟大,减轻了她的教育的狭隘和她幼年生活的诸习惯。这样的就是这位女人的历史,她生于世界之中而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她生来是为的很辉煌地做妻子和母亲,可是她既无丈夫,更无子女,又无家族。穆木天译译例2:这女子的手抚慰了多少家庭的隐痛。她挟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心灵的伟大,抵消了她教育的鄙陋和早年的习惯。这便是欧也妮的故事。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子女,又无家庭。傅雷译穆木天是个诗人,其使用汉
14、语文学语言创作的才能不在傅雷之下。但是,从以上译例看出,翻译观左右着译者的翻译方式。穆木天译而不作,把翻译视被动的模拟,认为“译者永远地是感到像一个小孩子跟着巨人赛跑一样,所以他在翻译中成心压抑自我,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原作者的灵性,其译语相对于标准的汉语便发生较大程度的异化,以致于读起来不像读汉语,倒像读外国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作业。相比之下,傅雷的译文要灵敏自由得多。傅雷的翻译观重神似不重形似,译中有作,其译语最大限度地接近汉语的语文习惯,异化的程度较轻。译语文化的影响是一种传统权力,它像一只强有力的大手左右着每一个译者的审美意识和表达方式。译者要摆脱传统观念,就需要理论上的照亮和创新意识的指引
15、。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开展,正在迫使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钱钟书先生曾经指出,“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译语的异化是异国语言和文化对汉语的侵蚀,我国固有的语文习惯在外语语文习惯的冲击之下不断地相机破例,作出妥协,所以,一开场,译语与汉语语文习惯的某些差异可能会给读者的感官造成审美障碍。这种障碍久而久之又被人们所习惯,变成新的审美趋势。人们在阅读外国翻译作品时,那种由译语的异化造成的情调给人以美感。三、异化与优化我们认为,译语的异化是艺术传达上的一种变形。这种“变形既是客观存在,也是审美的需要。,译作与原文之间,不是简单的忠实与不忠实的关系,而是一种整体的和谐关系。“和包含着译者的忠实的态度,也包含着适度的优美的“异。“异就是译者的创新。译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表现原作者的原意,译语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产交易合同样本
- 居民供暖费用支付合同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预测卷(全国I卷)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综合练习数学试题卷(三模)含解析
- 辽宁何氏医学院《形式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凯里学院《时间序列分析课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南康区2025届3月初三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含解析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软件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下学班会课件图片
- 香港繁体合同协议
- 喘病中医护理常规
- 2025届陕西省高考适应性检测(三)数学试题+答案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上海外服招聘考试试卷
- 大型活动筹备的总体进度计划
- 农田土壤污染的治理技术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记者证考试问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5
- GB/T 26713-2025鞋类 化学试验方法富马酸二甲酯(DMFu)的测定
-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强度加固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