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_第1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_第2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_第3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_第4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演变、特点及启示德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演变、特点及启示很多学者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归功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总结德国职业教育的开展历史与特点,对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开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演变德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手工业消费史的国家,这使德国形成了重视职业教育培训的传统。早在中世纪时期,市场的狭小促使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建立了行会,限制竞争,但行会同时也具有监视产品质量、维护整个行业声誉的重要作用。为了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者,一个年轻人必须去做学徒,经受长时间的训练和严格的考核。由于手工业者在历史上地位比拟高,因此德国形成了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很多人希

2、望孩子承受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培训,获得一份独立的工作。18世纪,伴随工商业的兴起,德国的教育获得了很大开展,强迫入学制的实行,使初等教育在德国得到了普及。192在初等教育根底上,德国一些地区还创办了星期日学校或夜校,进展初等教育的继续教育,传授的主要内容是宗教,但是成效甚微。不过,随着18世纪中期,以化工、钢铁等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这些继续教育学校逐渐转变为了技术学校,教授学生将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吸引了大量年青人前来就读。117618世纪德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科中学的兴起。这种中学的目的是使成年人可以继续学习数学、机械学、自然知识和手工工艺,190这个时期的实科中学实际上局部

3、承当了职业教育的职能。19世纪中期,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继续进步,业余性质的技术学校很难满足产业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这种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凯施恩斯特建议建立按照专业划分、以职业为导向的义务职业进修学校,并在1906年率先在慕尼黑建立了职业进修学校。2凯施恩斯特建立的学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德国其它地区纷纷效仿。凯施恩斯特的思想得到了国家认可,1938年,德国义务教育法中正式规定职业技术教育为义务教育。由国家出资施行职业教育,奠定了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基矗二战之后,德国产业的迅速晋级,也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晋级。初等学校毕业后的学生不再直接进入技术学校,而是首先进入中等

4、学校完成中等教育,然后再选择进入高等学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但在中等教育中,就已经开场通过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为不同的后续教育做准备,准备进入高等学校的主要进入文理中学学习,而准备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那么进入实科中学学习。正是在这个时期,德国独特的、备受称赞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成型,并在1969年以?职业教育法?的形式规定了在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是产业构造的不断高级化使产业工人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传统职业教育难以满足要求。这促使了新的教育体系的形成。这种体系主要是通过将职业教育并入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的。由于双元制教育

5、的存在,德国在二战后高等教育开展缓慢,大学生入学率低于其它兴旺国家,使德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了诸多批评。在此背景下,德国改革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大学的数量以及增加大学招生数量。随着改革的进展,德国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使德国的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型转变成为了群众型。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也不可防止地带来了诸如师资力量缺乏、学生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更主要的问题是带来了对洪堡理念的挑战。1976年制定的德国高等教育大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为各种职业做准备,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3但是德国并没有丢弃洪堡传统。实际上在80年代,德国的大学已经明显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20世纪6

6、0年代以前建立的大学,仍然以研究为主,并不直接提供就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另一种类型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后新建立以及由各类职业、专业技术学校晋级的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主要面向职业,提供各种实用性课程,学生仍然通过传统的双元制体系前往工厂或消费一线实习。4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梳理德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演变可以看到,德国职业教育开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产业为导向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世纪时期的学徒制奠定了今天德国职业教育的雏形。随着产业的不断高级化,职业教育也不断获得开展,从早期的业余进修学校直到今天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适应产业不断开

7、展的结果。因此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反映了产业界的需求变化。这种产业的导向性也充分表达在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如在职业资格标准确实定以及课程开发上,德国建立了由最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的全国性的职业资格早期检测监测系统,由他们搜集数据并提供标准制定建议。德国经济部还每年公布一次国家成认的职业培训的名称和数量,并且会随着产业的变化对从业者的资格不断提出新的要求。5这使德国的职业培训可以根据产业构造的调整而调整,学生可以跟上产业构造调整的步伐。二以企业为主导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而职业学校那么处于附属地位,这是德国职业教育长期演变的结果。从学生的身份上看,学生从中学毕业到进入职业学校前,

8、首先要与一家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职业培训合同,然后由工厂与学校签约。这样,学生的身份首先是该企业的学徒,其次才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培养经费上看,以典型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为例,在10900欧元的生均教育经费中,企业负担8700欧元,而职业学校仅负担2200欧元。6从课程设计与考核来看,学生主要是在工厂中进展企业培训,由企业负责为学生制定完好的培训方案。职业学校主要是进展理论知识学习,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也全部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三重视学生理论才能的培养职业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程度操作才能同时兼具一定理论知识的高程度技术工人,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才能。实际上,德国的

9、职业教育起源于中世纪的学徒制,是在学徒制的根底上不断强化理论培训。以目前典型的双元制职业学校为例,学生一般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的岗位或实训车间进展技能训练,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为了保证学生的理论动手才能,德国职业教育老师要求严格,企业的培训指导员必须是在专业领域中经历丰富的高级技工,职业学校老师那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老师资格要求进入大学学习,通过理论考试和理论环节考核后,才可以任职。7四完善的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不单单是职业技术学校与产业界的结合,同时也是一个完好的教育体系中的一局部。由于德国具有重视技术工人的优良传统,故此职业教育并不像英法及我国一样,是很多无法进入

10、大学的学生们的无奈选择。学生在初等教育完毕后就开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分流进入学术性更强的文理中学还是进入职业导向性更强的实科中学与主体中学。同时,为了保证学生不因过早分流而失去选择的时机,德国允许在各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进展转换。完善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前景选择承受不同种类的教育,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三、德国职业教育开展对我国的启示教育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消费,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假如投资教育的个体从中获得的收益不能超过本钱,那么就很难使教育投资发生。对职业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产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职业培训中天

11、然的重要地位。然而一个企业假如不可以从职业教育中获取收益,那么企业便不会对职业教育感兴趣。德国通过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解决了这个问题。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与企业签订合同,毕业后也大多留在该企业,这就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外部性。近年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受到了许多鞭挞,一些人主张国家和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反对者认为这样将会造成企业回绝接纳职业学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并且在雇佣职业学校学生上也会变得消极。8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理论环节也正是由于企业很难从职业教育中获得收益,导致即使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往往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实际操作时机。虽然我国已经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必须为学生提供理论

12、时机,但这些法律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由于我国国情与德国不同,不具备德国悠久的职业教育传统,开展类似德国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不现实。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引进推广这种形式,但并未获得多大成效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我国可以调整现有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才能。一产教结合的形式应多样化德国职业教育开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随着产业的不断晋级而不断开展的。当产业处在较低层次时,业余进修学校即可以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但是随着产业的晋级,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出现高等教育化的趋势。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开展极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职业教育的开展形式不应当完全一样。对广阔内陆地区来说

13、,中等职业教育甚至短期培训就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在东南沿海及京津地区,由于产业构造的不断高级化,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继续开展的方向。因此,就全国范围来说,应该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地的职业教育,不宜采取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及开展方向。二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德国的职业学校一般建立校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为协调企业与学校的重要枢纽。如德国符腾堡工商管理职业学院与12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公司建立了联络,这些公司在校决策机构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4这保证了职业学校的课程构建等方面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界的意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以学校为主的办学形式,在这种封闭的办学形式中,企业没有话语权,其课程设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单纯要求企业投入很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假如想要改变这种场面,那么需要教育部门更多地倾听产业部门的意见,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决策中来,进步企业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更能符合产业开展要求。三加强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当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先进的职业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并获得了良好效果。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