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名词概念_第1页
土壤名词概念_第2页
土壤名词概念_第3页
土壤名词概念_第4页
土壤名词概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地理学名词概念土壤:生物地理学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单个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的最小的体积单位,单个土体的形状大致为六面柱体,根据土壤剖面大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的水平面积一般为广10m2土壤个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土壤聚体,即土壤 个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能力。土壤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并未改变。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他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

2、和硅铝酸盐类矿物。水化作用:指矿物晶体表面离子与水化合形成结构不同,易碎散的矿物。溶解作用:指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矿物颗粒表面阴阳离子解离进入水体形成水离子的过程。水解作用:指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 底分解。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胡敏酸:溶解于碱,不溶于酸和酒精的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胶体特性,对土壤结构 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富里酸:溶解于酸和碱的高分子有机物,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

3、有重要作 用。木质素:一类极为复杂并带有苯环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故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 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膜状水:被吸附在吸湿水膜外层的水称为膜状水。薄膜水:依据土壤颗粒表面力和水分子引力而吸附和保持的水层,称为薄膜水。吸附水:由于土壤颗粒强大的表面力,而吸附保持的水没有自由水的性质,称为吸附水。毛管水:毛管水是指在土壤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重力水:借助重力作用下能在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移动或沿坡向侧渗的水称为重力水。地下水:系指某些水成土壤中地下水位较高处于地面之上,或接近地面时的水分。调

4、萎系数: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的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即重力水所饱和时的水量。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差值即为土壤有效水分最大含量。土壤的容重: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隙)的干土重,称为土壤的容重。(假比 重)也指土壤密度土壤的比重:单位体积的固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称为土壤的比重(真比重)也 称土粒密度。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 土粒密度)*100%土壤热容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土壤质量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温度每升 高或降低1开氏

5、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Cg表示,其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 是J/(kg*k) ;土壤容积热容量则是指单位体积的原状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开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Cv表示,其国 际单位制(SI)的单位是J/(m3*k) Cg=Cv*Pb(Pb为土壤密度,即容重)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 传导的热量,常用K表示,其SI单位是J/(m*s*k)或W/(m*k).土壤导温性:土壤传递温度变化及消除不同部分之间温差的快慢和难易的性质,称为土壤的 导温性。与容积热容量成反比,与导热率成正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指土壤胶体所能能吸附

6、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 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量来表示,即单位是mol/kg.土壤活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所含氢离子引起的酸度,亦称土壤有效酸度。土壤潜在酸度:指由土壤胶体或吸收性复合体表面吸收的交换氢离子和氯离子所引起的酸 度,只有这些交换性离子被其他阳离子交换而转入土壤溶液之后才显示其酸度。土壤的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这段时间称为土壤的绝对年龄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地理学中的重点1,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 土壤层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2它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 石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

7、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3是结合地理环 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1脱盐基阶段,即氢离子交换出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盐而被淋溶的过程;2脱硅阶 段,即矿物中硅以游离硅酸形式被析出,并开始淋溶的过程:3富铝化阶段,即矿 物被彻底分解,硅酸继续淋溶而氢氧化铝相对富集的过程。土壤矿物风化强度指数:硅铝铁率(SIO2/R2O3或SIO2/AL3O3+Fe2O3)即SIO2的克分子含量/ R2O3的克分子含 量SIO2的克分子含量=SIO2的重量含量/SIO2的克分子量(60)迁移系数:格夫利留克创建反映元素在土壤剖面中淋溶迁移程度的定量指标。Kxm=(任一土层或风化层得x/

8、AL3O3)/ (母质层或母岩中x/ AL3O3)Kxm1聚积程度强Kxm=1既没有淋溶又没有聚积土壤次生矿物一次生铝硅酸盐根据次生硅铝酸盐矿物晶体内所含硅氧四面体层(硅氧片)和铝氧八面体(水铝片)的数目 和排列方式可将其划分为1:1型(高岭石类)和2:1型两大类(蒙脱石类,水云母 类和蛭石类)特性 1:1型遇水不易膨胀,吸水力,可塑性,粘着性较低。(形 成了氢键)2:1型矿物普遍具有同晶替代现象具有较强的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可塑 性和膨胀收缩性能。矿物分解的阶段性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4富铝化阶段我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以水云母为主的地带:我国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的荒漠与半

9、荒漠地区。以水云母一蒙脱石为主的地带:在内蒙古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等半干旱草原地 区。以水云母一蛭石为主的地带: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大部分等半湿润地 区。以水云母一蛭石一高岭石为主的地带:我国北亚热带湿润地区,这里绝大部分属于江淮平 原或低缓丘陵区,其气候,植被和土壤都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暖带过渡的特点。以高岭石一水云母为主的地带:在中国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北部的中亚热带湿 润区。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我国华南及云南南部广大地区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土壤表层的黏 土矿物均以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类矿物为主。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2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

10、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3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8,土壤水分平衡1淋溶型(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的地区)2非淋溶型(降小于蒸发)3渗出型或上升型(降 小于蒸,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较高的地区)4停滞型或滞水型(地势低洼,排 水不良,沼泽化土壤)5冻结型9土壤气体交换速率的指标土壤呼吸指数(RQ):指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容积与消耗氧的容积的比率。2氧扩散率:是指每分钟由近地大气层扩散进入每平方厘米土壤02的微克数。3 土壤通气量:单 位时间内在单位压力作用下,进入单位体积土壤中的气体总量,主要是C02,02.土壤结构的形成1)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及其作用:1无机胶体物质(粘粒,铁铝氢

11、氧化物,硅酸 凝胶)的凝聚作用2土壤有机胶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的菌丝和粘液)的胶结作 用。2)土壤结构成型的外力作用1生物的作用(根系的切割,挤压作用(草本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及其死亡分解形成腐 殖质,胶结土粒形成团粒状结构,掘土动物2干湿交替作用3冻融作用4耕作的 作用。土壤改良的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耕作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或施土壤结构改良剂。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总孔隙度达55%,毛40%,非毛60%,比例适中,使土壤具有良好吸水蓄水与保肥性能, 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2毛,非毛,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 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3具有团粒结构的

12、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 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作用下,有利 于养分的释放和供应,同时,在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 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持。土壤结构类型1片状结构(多出现于冲积性母质层和耕作土壤的犁底层)2棱状结构(多出现于粘质土壤的中层和底层)3柱状结构(多出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4角块状结构5粒状结构(多出现于土壤表层)7团粒状14砂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差粘质土:通气透水性差,有机质比较易于积累,保肥能力强。壤质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耕性良好,适耕期长。15 土壤胶体微粒表面吸附

13、的阳离子全部为盐基离子时,该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阳离子有两类,1、酸性离子氢、铝离子2、盐基离子)盐基饱和度:在土壤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 (BSP)16为什么说土壤的生物吸收作用的肥力意义最大?1、生物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2、随着生物的进化,养分在土壤中积累3、植物根系是一 个分散集中系统。17盐基饱和度越大,缓冲算的能力越强;潜在酸度越大,缓冲碱的能力越强。18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说1、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气候、生物、母质、时间)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成土因素的时空分异与土壤演化。后人对其补充:俄国威廉斯提出了土壤形成的生物发

14、生学观点、土壤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劳 动的产物;美国詹尼认为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主导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现象, 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不同的因素占优势(气候、生物、母质、时间、 地形);柯夫达提出深层因素;惠铁海德提出了土壤本身也是一个成土因素。19母岩:把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块状岩体称为母岩;母质:把与土壤有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 风化物称为母质。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母质的质地直接影响土壤的质地2、母质的矿物组成,化学组 成对土壤的形成、形状和肥力有显著的影响。3母质影响土壤的养分情况。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2气候对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15、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4土壤中物质的迁移是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1植物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1)有生物才会有土壤的发生(创造性、集中性、累积 性)(2)不同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累积的方式各不相同。2土壤动物对土壤的作用(动物残体,吞食有机质,翻动、搅动有机质)3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分解残体、合成腐殖质)土壤发育与地形的关系1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2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水从高处高处流向 低处,高地和低地之间表现为共轭关系。3不同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4地 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土壤发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在不

16、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对土壤的 影响及其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作用作用较其他更迅速、更强 大。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与演化的作用(直接作用于土壤本身,通过改变成土 因素间接作用于土壤)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地质大循环是基础2两种循环方向相反(从物质养料 动态的关系可以看出,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 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积累过程,它使有限营养元素纳入无穷利用的途 径)土壤成土的主要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自养微生物一异养性微生物一低等植物一低等植物

17、,形成了原始土壤 (土层极薄,腐殖质含量很少)2灰化过程(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二氧化硅残留的过程。寒温带 针叶林植被下,强烈酸性淋溶)灰化层:土体上部的盐基离子大量淋失,铁铝胶体络合淀积积与下部,只剩下极耐酸的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为灰化层。灰化淀积层:在土壤下部形成红棕色的淀积层,称为灰化淀积层。3粘化过程(土体中粘粒的生成、淋溶、淀积而导致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温带和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4富铝化过程(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 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

18、这种铁铝的 富集称为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碳酸钙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的过程。半干旱气候条件)6盐渍化过程(干旱少雨气候带及高山寒漠带)7碱化过程(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20%以上)8潜育化化过程(指终年积水的土壤发生的还原过程)9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一还原过程)10白浆化过程(指土壤表层由于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腐殖质层之下出现白浆层)11腐殖化过程(草原及草甸植被条件)12泥炭化过程(排水不良地方的有机物质的厚层聚集地)13 土壤的人工熟化过程(在人类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下,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 的过程。)26中国的土壤分类一、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1)分类的基本原则1、发生学原则(即坚持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较稳定的形态特征)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