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_第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 “ 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 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导学案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 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 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 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

2、、 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 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 深厚情谊。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1、小调查,古诗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更喜欢哪个?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师总结:古诗言简意赅,不错。但就是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却字字珠矶,大 家在学古诗词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简单的字眼,把诗词

3、读深、读透、并且读长。2、古诗 &mdash唐诗&mdas心白 赠汪伦,生齐声背。边背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生交流)总结: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 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深入诗题,解读大意1、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过预习加上诗题的提示作用,告诉我在 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板书:李白送孟浩然)师点明预习的重要性,生试读诗题。师讲明古诗对停顿讲究,要求停顿正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并个

4、性解读诗题。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自由交流)师总结:送别诗的诗名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 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2、头脑风暴。诗题也就是古诗的“诗眼”。读懂了诗题,也就 把整首古诗读懂了一半。了不起!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师:问题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 ?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1、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 读通顺。生阅读,师检查反馈,生齐读2、师要求生读通&mdash读懂,边读边解决问题。并强调批

5、注的作 用。生自由读诗,讨论,交流。理解故人:有诗为证(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并说明借助注释 读古诗的方法。理解烟花三月(屏幕出示)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 的景色。同学们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 当于现在的上海。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况且是在 烟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尽的美丽风光。(总结:景美)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齐读。良辰美景三月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 吟诗作赋。但孟浩然 又匆匆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作答。)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

6、舍的?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 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 影也不见了,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会在哪里相送 ?当江边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 ? 半山腰也看不见了呢?师生一咏三叹读最后两句04、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画孤帆,书写“帆尽”)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板画众帆,突出孤帆。)“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我看着帆,帆不见了,我只看见 长江水流呀流呀送

7、你到扬州。(师范读后两句)真是帆尽,“情未尽”(板书)。(总结:情深)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点都不错。带着李白的深情,我们齐声朗读全 诗。这首诗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屏幕出示) 我们的诗题可以这么讲: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足以见得它的分量非常之重。但 最主要的还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孟浩然走了,时光流逝,但他对孟浩然 的思念永远没有停止。在送别一年后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屏幕出示江下行)这首诗非常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齐读。四、拓展训练模仿赠汪伦,并结合本诗的情境写一首赠李白。(设置背景音乐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

8、 课后可以去找来听听,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古诗。(检查反馈,讨论交流)五、课外延伸:阅读黄鹤楼送别,它是一篇“文包诗”的作品,以一个生动 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 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节课要学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 不同的离别情。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9、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 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 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

10、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 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 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 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 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 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 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 愉快的、畅想曲的气

11、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力口“烟花 ”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 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 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 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 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 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 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