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李秀英_第1页
《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李秀英_第2页
《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李秀英_第3页
《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李秀英_第4页
《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李秀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作者姓名:李秀英 工作单位:西街幼儿园 电话号码要: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只要教师对幼儿的言行进行积极有效的关注,只要教师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教师就一定会走进幼儿的心灵。关键词:教师走进幼儿心灵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儿童说:我们心灵的围墙有二十英尺,成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你们永远也无法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真的只能一直徘徊在幼儿心门之外吗?要想走进幼儿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逾越这“十英尺的距离”呢?“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氛围中,教师与幼儿间更容易产生互相支持,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颗童心,

2、对幼儿的言行进行积极有效的关注,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一定会走进幼儿的心灵。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经验:首先,老师要拥有一颗童心,这是走进幼儿心灵的前提。在生活中,成人往往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比如孩子不肯叫人,就武断地指责他没礼貌,却不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十分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幼儿的世界,体会幼儿的心情,思考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一切,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一天早晨,欣欣的妈妈当着孩子的面向我告状,责备欣欣昨天回家路上遇见妈妈同事时不肯开口叫人,听完欣欣妈妈的讲述,我发现欣欣的情绪很

3、低落。于是,我请欣欣妈妈到门外稍等,只留我和欣欣在活动室里,我将欣欣拉进怀里,注视着她的眼睛,轻轻地说:“是妈妈太着急了,让你觉得委屈了。我知道,欣欣不是不愿意叫人,你叫了,是在心里小声叫的。街上的人太多,你感到不好意思了,对吗?”听完我的话,欣欣“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扑到我怀里,使劲点着头,我紧紧把她抱在了怀里。接着,我鼓励她有什么心里话要主动告诉别人,不然别人就不知道了。后来,我也和欣欣妈妈进行了交流,尝试让她了解孩子的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二、对幼儿的言行进行积极有效的关注是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保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常常会遇看到这样一些情形:当孩子充满期待地想与教师分享心情的时候,教师只顾

4、手头的事务,应付几句,或者干脆直接拒绝:“老师忙着呢,别烦,自己玩去。”;与孩子沟通时不去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是将自己的想法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孩子,话语平淡、乏味,说教意味浓,命令语气居多;放任自己的情绪化表现,心情好的时候愿意耐心对待孩子,沟通效果较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则懒得搭理孩子;出于对一些孩子的刻板印象,回应时简单粗暴。如果“好孩子”来告“坏孩子”的状,教师往往会立刻责备“坏孩子”,甚至不容许“坏孩子”辩解;如果遇到“坏孩子”来告状,教师有时会选择不予理睬:“就你事多!管好你自己!”可以想象这时孩子有多委屈;有的教师习惯于自己讲、孩子听,不给孩子讲述自己见闻、表达自身感受的机会;有时只有

5、少数幼儿拥有话语权,多数幼儿仅仅是看客,难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对待孩子向我们发起的互动,还要公平的对待、尊重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从心底里接纳我们、相信我们、感受我们对他们的爱。 第三、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走进幼儿心灵的基础。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

6、重。而师生间的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师生间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一)、教师要学会理解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儿童,就要揣摩儿童的心理

7、。”一次,我班在角色表演时,考虑到果果的接受能力强,我就安排他扮演红红的新年里年的角色。我们紧锣密鼓地排了一整天。第二天早上,我接到果果爸爸的电话:“老师,果果今天情绪不好,不肯上幼儿园,追问他原因却什么都不说。”我飞奔到园门口,只见果果低着头一言不发地绞着手指,果果爸爸脸色阴沉,不停地问:“你倒是说话呀,到底怎么了?”他越说嗓门越大,果果的头更低了。我走过去,轻轻拉起了淳淳的手:“来吧,和爸爸说再见。”我边说边拉他往活动室走。我和他面对面地坐下:“今天果果很不高兴呢!来,说给我听听,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果果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那我来猜猜,是因为今天迟到了。所以不高兴?”果果摇头。“是小

8、朋友欺负你了?”果果依旧摇头。沉默了许久,我突然想到昨天排练的节目:“是不是昨天排练节目太累了?”果果终于对着我点了点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来果果暂时还不想说,于是我说:“这样吧,你先去搭积木,等你愿意和老师说的时候再来找我,好吗?”果果如释重负地跑开了。下午吃完点心,果果走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不想排练节目了,我也不想演那个角色了。”我很惊讶,但没有显露出拒绝的表情,依旧笑着问:“为什么呢?能告诉我吗?”果果说:“我想得很清楚了,我不喜欢年。”我点点头说:“果果,因为老师觉得你学东西很快,才选你做年的,不过我忘记征求你的意见了。所以我在这里和你说声对不起。你实在不想演的话,没关系的,大胆

9、地说出来就可以了,别因为这个怕上幼儿园,好吗?”果果开心地点了点头:“老师,我会说笑话。”我哈哈一笑:“好啊,没问题,毕业典礼的时候你上台给大家说一个。”(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是把钥匙,是一种沟通中的智慧。只要我们愿意在下结论前等一等,问一问,孩子就会向我们娓娓道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需要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要求:当孩子想把生活的经历、内心的秘密告诉我们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诉说;当孩子有委屈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辩解;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心声。总之,教师这个听众不同于其他听众,应带着思想去倾听,在倾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次区角游戏时,“建筑工地”忽然

10、传来“哗啦”一声巨响。随即,园园的控诉声响了起来:“你干吗?”园园怒气冲冲地对着当当质问着。淼淼也跟着说:“当当,你好讨厌,你干吗来捣乱?”当当挠了挠头,想要申辩。还没等他开口,文文就一个箭步冲到我面前说:“老师,当当来搞破坏,他把我们的酒店推倒了。”我忙安抚他们,说:“别急,别急,让我们听听当当是怎么说的。”我转向当当:“当当,她们搭的大酒店是你推倒的吗?”当当点点头。文文一听。又按捺不住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就是故意捣乱的。”我示意让文文先安静下来:“当当,你把大酒店推倒了,文文她们可着急了,还很生气呢。你为什么要把大酒店推倒,能告诉我们吗?”当当仰起头说:“今天我开了家拆迁公司,她

11、们搭的酒店是违章建筑,再搭过去就要把医院的门堵住了。所以他们的酒店要拆掉。”我一看,原来园园的酒店是紧挨着医院搭起来的,占用了医院的等候区。我恍然大悟,当当并非在故意捣乱,而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游戏行为。如果我武断地批评他。他必定含冤负屈了。因此,在游戏讲评时,我们就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建构区的活动范围和“拆迁公司”文明拆迁的要求。(三)、教师要认可孩子。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每一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千辛万苦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如果教师对孩子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能接

12、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也对教师提出“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地的命令,或语言或文字或图画或动作皆可以暗示”。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更应努力消化这一点,并付诸实践。善于发现和认可孩子的闪光点,一定会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快速发展,能很好地改变师生关系。吃完点心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天天在走廊里“嘿哈嘿哈”地舞动着手臂,脸上堆满了笑意。见我经过,他突然张开双臂拦住了我的去路。“嘿,我是孙悟空。你这个蜘蛛精,我要替天行道!”我心中一动,双手合十

13、,道:“悟空,你看错了,我是唐僧。”天天把手缩了回去,说:“啊,师傅,有什么吩咐吗?”我继续慢条斯理地说:“师傅想请你把这些石块移到花果山上去。”天天双手作揖,高兴地说,“遵命。”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帮我把几张桌子从走廊搬进了活动室。在上述情景中,我不仅没有粗鲁地打断孩子的游戏,而且巧妙地加入了游戏,获得了孩子的认可。这以后,天天和我亲近了许多,时不时地跑来和我说话。(四)、教师要把握好沟通的时机。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是倾泻式的灌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教师要在孩子动了脑筋而问题不得解决时再行启发,孩子才会善于类推,由此知比。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这也意味着幼儿投入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提供一个充分的“活”的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