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_第1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_第2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_第3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_第4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演示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 学 必 修 一 第 四 章 第 四 节 教 师 教 案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一、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 常温下,较低,易液化体积比 1700 2.化学性质3氨水的性质氨水中含有: H2O、NH3、NH 3H2O、NH4 、OH、极少量 H;NH3H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 NH 4OH;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 NH 3H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 NH 3 而非 NH 3H2O;液氨与氨水的区分物质成分液氨氨水纯洁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 NH 3H2O 为

2、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NH 3 分子NH 3、NH3H2O、H2O、NH4 、OH、H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4、铵盐1定义:铵根离子 NH 4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物理性质 :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不稳固性;NH4Cl 受热分解: NH4Cl= NH3 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逝,在试管上方重新凝聚成白色固体;NH 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NH 3 H2OCO2现象:白色固体消逝,在

3、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聚;与碱反应,生成氨气;NH 4Cl 溶液与 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NH 4ClNaOH= NaClNH 3 H2O;通常用强碱和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的检验 NH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如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 NH 3H2O;5、氨气的试验室制法NH 3 和 H2O,如为稀溶液,生成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3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反应原理: 2NH 4ClCaOH2= CaCl22NH32H2O 发生装置:固固 气与加热 KClO 3和 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干燥装置:通常用

4、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 CaO,大约 75%,水H.O,大约 20%,氢氧化钠 NaOH,大约 3%,和氢氧化钾 KOH,大约 1%的混合物;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验满方法: 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璃棒检验,产生白烟;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尾气处理:余外的氨要吸取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防止污染空气;在尾气吸取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纳的装置有: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4 页,共 16 页精

5、品文档氨气不溶在 CCl4 ,所以通入之后 NH3 会从 CCl4 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倒吸的缘由是 NH3 1 :700 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 与水直接接触马上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现在有 CCl4 隔着,导管内 NH3 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 吸;7其他常见制取 NH 3的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 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NH3H2O= NH3H2O 注: NH 3H2O 不稳固,受热易分氨水 解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浓氨水固体 NaOH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NH 3H2O分解;且 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 3的放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

6、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5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NH 3H2OCaO=NH3CaOH2浓氨水 CaO的作用: 吸水; 吸水后放固体 CaO 热促进 NH 3 的放出; 增加溶液中OH浓度,削减 NH3 的溶解氨气是中学阶段唯独的碱性气体,通常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或酚酞试剂 变红、浓盐酸或浓硝酸 产生白烟 检验;二、硫酸 1稀硫酸 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24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 应;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取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的结晶水,故常用做干燥剂

7、;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留下黑色的炭;如向蔗 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步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并放出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3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试验操作试验现象a试管中铜丝表面逐步变黑色;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步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步变为红色;将 a试管里的溶液渐渐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试验结论Cu 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1通过可抽搐的铜丝来掌握反应的发生或停止;2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取余外的SO2,以防

8、止污染环境;3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Fe、Al 发生钝化,故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2SO4;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6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4与非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浓硫酸与稀硫酸比较成分浓硫酸主要以 H稀硫酸、SO24 形式存在,主要以 H2SO4分子形式存在,有少量H没有 H2SO4 分子酸性某些酸的通性 如与碱、盐、碱性氧化物具有酸的全部通性反应 ,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氧化性强氧化性 6 价硫元素表现 可以与不活弱氧化性 H表现 只能与金属活动性次序表氢前的

9、金属反应泼金属反应,仍原产物一般是SO2放出 H2脱水性有无吸水性有无关系H2SO4浓H2OH2SO4稀 H2O 3.反应规律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加热时氧化性更强;它的氧化作用是由于 H2SO4分子中 6价的硫元素产生的,其仍原产物为 SO2 而不是 H2;1Fe、Al 的钝化常温下,当 Fe、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显现 “ 钝化 ” 现象;2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反应要加热,否就不反应;仍原产物一般是 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

10、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三、硝酸1挥发性 :硝酸越浓越易挥发;2强氧化性1与金属的反应除 Au、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 Fe、Al 钝化;与铜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浓硝酸: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7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稀硝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与非金属反应解;浓硝酸与木炭加热时可反应,其中5 价的氮得电子,被仍原;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为: C4HNO3浓= CO22H2O4NO2;3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等溶3不稳固性 或光照1化学方程式: 4HNO3=2H2O4NO2O22试验室中浓硝酸显黄色的缘由:浓硝酸分解生成的NO2又溶于硝酸所致;4.反应规律 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这是由于浓硝酸将铁、铝容器表面氧化,形成致 密的氧化物薄膜;如在加热条件下,可破坏氧化膜,从而使反应连续进行;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2硝酸越浓,温度越高,越易挥发,越不稳固,其氧化性也越强;3 硝酸与金属反应 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生成H2,金属被氧化为高价硝酸盐,浓硝酸一般被仍原

12、为NO2,稀硝酸一般被仍原为 NO;铜与浓硝酸反应时,如 Cu 过量,反应开头时浓硝酸的仍原产物为 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仍原产物将为 铁与稀硝酸反应,铁不足生成NO,最终应得到 NO2与 NO 的混合气体;Fe3,铁过量生成 Fe 2;4浓 HNO3 与非金属 C、P、S 等反应,仍原产物一般是 NO2,而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或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5留意 NO3 在离子共存问题的判定中的特别性;在中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NO3 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 H存在时, NO3 就表现出强氧化性,如在有 H、NO3 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大量存在 Fe 2、S 2、I 、S

13、O 23 、Br等仍原性离子;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练习题1请设计简洁的试验鉴别 NH 4Cl 和 NaCl 两瓶溶液;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答案: 分别取两试剂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 NH 4Cl;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与强碱反应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2.标准状况下把 V 体积氨气溶于 1 体积水中得到氨的饱和溶液,试完成以下填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8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1NH 3 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 _ _,2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 _3

14、离子有 _答案 1NH 3H2O.NH 3H2O.NH 4 OH2H2O、NH 3、NH 3H2O 3NH 4 、OH、H解析 NH 3 通入水中大部分与水生成 NH3H2O,少部分以 NH3分子的形式存在, NH3H2O中的少部分电离生成 NH4 和 OH,另外水电离产生极少量的 H,故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H2O、NH3、NH3H2O,离子有 NH4 、OH、H;3.下面是试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选项 A B C D答案 A 解析 试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 NH 4Cl 与 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由于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错误;在浓氨

15、水中加入 CaO,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 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 NH 3H2O 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是错误的,由于氯化铵分解生成的 NH 3 与 HCl 冷却后又生成 NH 4Cl,不能得到 NH 3;4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缘由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 答案 B B氨水中的 NH 3H2O 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 NH 3H2O,NH 3H2O 少部分电离成 NH4 和 OH,因此氨水呈弱碱性;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显碱性;5将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

16、行以下试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 A加热浓氨水B加热 NH 4HCO3固体C加热 NH 4Cl 和 CaOH2的混合物D加热 NH 4Cl 晶体答案 D 解析 A、B、C 中均有 NH3生成, D 中 NH 4Cl 分解生成的 NH3和 HCl 气体在试管口又凝聚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9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为 NH 4Cl;6以下反应中,说明氨有仍原性和碱性的是 A2NH 33CuO=3CuN23H2O B8NH33Cl2=6NH4ClN2催化剂C4NH 36NO =5N26H2O DNH 3HCl=NH 4Cl 答案

17、B 解析 物质要表达碱性,就应与酸生成相应的盐;物质要表达仍原性,就应与氧化剂作用生成相应的氧化产物;据此对比题给 的含氮物质生成 该物质要有来自4 个反应逐一分析,看是否同时有铵盐和价态高于3 价NH3 中的氮,且氮的价态高于3 价 ;选项 A 中 NH3N2,无铵盐生成;选项B 中 2NH3N2,6NH3NH4Cl;选项 C 中 4NH32N2,无盐生成;选项D 中NH3NH4Cl ,无氮元素价态上升的物质生成;7以下几种气体 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 进行试验,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 AHClH2O BCO2H 2O CSO2NaOH 溶液 DNH3KCl 溶液 答案 B 按如右图所示装置

18、喷泉现象是气体在液体里溶解度很大,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负压,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液体从烧杯压入烧瓶中;8现欲分别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纳的方法是 A加入 NaOH 溶液 B加入 AgNO 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答案 C 9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答案D 不是全部的铵盐加热释放氨气;10试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以下装置,其中正确选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

19、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0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A是氨气发生装置 B是氨气发生装置 C是氨气吸取装置 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 B 解析 装置在管口处又生成 NH4Cl,简洁堵塞导管无法制得 NH3,A 项错误;选用装置 ,使用浓氨水与 CaO或 NaOH作用,可制取 NH3,B 项正确;作为 NH3的吸取装置,倒 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 项错误;利用收集 NH3 时,收集气体不纯,应在试 管口放一团干燥的棉花,且试纸应粘在玻璃棒上,D项错误;11以下装置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解析 A 项收集 NH3装置口无棉花,错误; B 项 NH3 通入 CCl

20、4中, NH3不溶于 CCl4,不会产 生倒吸,逸出的 NH3又可被稀硫酸吸取,正确;C 项向长颈漏斗中加肯定量水,没过长颈 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肯定量的水,液面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正确;D 项,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NH3,应当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正确;12试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三种方法: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在试管中加入碳酸 氢铵固体,再加入 NaOH 固体过量 ,常温下即能产生氨气,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在 锥形瓶中加入 NaOH 固体,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装置如下图乙所示,请回答:1写出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 说 明 方 法 制 取 氨 气 的

21、 原 理 : _, 为 什 么 此 法 不 加 热 ?_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1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3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 _;答案 1NH 4HCO32NaOH=Na2CO3NH 3 2H2O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加入NaOH 固体,吸水放热,使氨气溶解度减小,且 NH3H2O 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3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或将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产生白烟说明已收集满 13依据以下变化进行推断:且已知 A 为正盐;1推断 A、B、C、D 的化学式:A

22、_,B_,C_,D_;2写出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NH 42CO3 NH3 BaCO3 CO22Ba 2 CO 23 =BaCO3,NH4 OH= NH3H2O BaCO3 2H =Ba 2CO2H2O 解析 由溶液与 NaOH溶液加热生成气体 B,且气体 B 遇 HCl 冒白烟,可知 B 为 NH3,A中含有 NH 4 ,气体 D 为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为 CO2,逆推 C 为2BaCO 3,可知 A 中含有 CO 3 ,但 A为正盐,可知 A为NH4 2CO 3;14.以下表达正确选项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仍原性

23、的HI、H2S 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 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 H2SO4 2 mol 的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答案 D 解析 A 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仍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 如 NH3 ;B 项,浓硫酸与 S、C 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 C 项,Cu 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步降低,当稀到肯定程度变为稀硫酸

2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不足 22.4 L ;D项正确;15.以下对浓硫酸的表达正确选项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2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 答案 C 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解析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故可用铁质、铝质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硫酸使蔗糖炭化,表达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部分H2SO4 被仍

25、原生成 SO2,起氧化剂的作用,仍有一部分 H2SO4 生成 CuSO 4,起酸的作用;试验室中用浓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在两种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氧化仍原反应规律知,它们之间是不行能发生氧化仍原反应的,应为复分解反应,其原理是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硫酸表达的是难挥发性和酸性;1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以下表达正确选项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答案 B 解析 硝酸越浓,反应速率越快;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26、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4HNO 3 浓=CuNO 3 22NO 2 2H2O 3Cu8HNO 3 稀=3CuNO 3 22NO 4H2O,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 Cu 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前者多,仍原产物前者 NO 2 为红棕色气体,后者 NO为无色气体,而氧化产物都为 CuNO3 2,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数相等;17.以下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 NO 气体,生成 CuNO32C与 Na2CO3反应放出 CO2气体,生成 NaNO3D与 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 H2SO4和 NO2答案 B 解析 HNO 3 使石蕊

27、变红,只表达了 HNO 3 的酸性;与 Cu 反应放出 NO气体表达了 HNO 3 的氧化性,生成 CuNO32,表达了其酸性;能与 Na2CO 3 反应放出 CO2,只表达了强酸性;与 S 单质反应,只表达了强氧化性;18浓硫酸和 2 molL1 的稀硫酸,在试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 a、b 曲线变化的缘由是 Aa 升华、 b 冷凝 Ba挥发、 b 吸水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3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Ca 蒸发、 b 潮解 Da冷凝、 b 吸水答案 B 解析 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和水分挥发两个

28、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取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 2 mol L1 稀硫酸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固- 气(升华)固- 液(熔化)吸水 - 潮解 冷凝液化 蒸发气化液- 气(气化)液- 固(凝固)去水 - 干燥 挥发气化气- 液(液化)气- 固(凝华)脱水碳化蒸发和挥发的区分:是溶液和溶质的问题,两者严格来讲都是蒸发,但习惯上我们称溶液的蒸发为蒸发(如盐水中水的蒸发),溶质的蒸发为挥发(如溶于水的酒精的挥发);19下图是某学校试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以下说法正确选项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化学式: H2SO4相对分子质量: 98 密度: 1

29、.84 g cm3质量分数: 98%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2 mol L1B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 2 g 氢气C能用铁制容器盛放该 H2SO4D该硫酸稀释时应将水倒入盛有该酸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答案 C 解析:据标签信息可得 c1 000 w M1 000 1.84 g cm 98 g mol3 98%18.4 mol L1,可知此硫酸为浓硫酸;稀硫酸与 Zn 反应产生 H2,浓硫酸与 Zn 反应不产生 H2;可用铁器盛放浓硫酸,但不能盛放稀硫酸,浓硫酸稀释时由于放出大量的热,故应将浓硫酸渐渐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0以下关于硝酸说法正确选

30、项 A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 价氮得电子B浓 HNO 3与浓盐酸按 31 的体积比所得混合物叫王水C硝酸电离出 H离子,能被 Zn、Fe 等金属仍原成 H2D常温下,向浓 HNO 3中投入 Fe片,会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答案 A 解析 硝酸与金属反应,主要是5 价氮得电子,生成氮的低价化合物,一般不生成氢气;浓 HNO 3 与浓盐酸按 13 的体积比所得混合物叫王水;常温下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21以下对于硝酸的熟悉,不正确选项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答案 B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冷的浓硝酸解析 硝酸是氧

31、化性酸,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 正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仍原产物分别是 NO 2 和 NO,没有单质生成,故不属于置换反应,B 错误;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H2,而生成水, C 正确;铁或铝遇冷浓硝酸钝化,故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综上所述,此题答案为 B;22物质氧化性、仍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仍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以下各组物质在反应中的产物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的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4 页,共 16 页精品文档Cu 与 HNO3 溶液Cu 与 FeCl3溶液Zn 与 H2SO4溶液Fe与 HCl 溶液 A B CD答案A 23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洁又牢靠的方法是A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答案 C 解析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涂在纸上,使其变黑色,稀硫酸涂在纸上无明显变化;24用下图所示试验装置 夹持仪器已略去 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以下试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掌握 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