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一、2017 省卷,12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5分)善借者赢天下王飙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聚焦甘肃中考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 40 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
2、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
3、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
4、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选自思维与智慧2
5、016 年第 6 期,有改动)善借者赢天下。【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归纳总结。议论文中中心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出现,也有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文章标题就是论点的。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论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很明显,就是文章标题。2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6、比喻论证。答题格式: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使论证更有力,更有权威性。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例子,证明了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第段很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其作用是具体论证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3第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 分)【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顺序。因为本文第段举了丹尼尔因善借登上世界船王的
7、宝座、第段举了刘邦因善借取得天下的例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子,这两个画线句子与它们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4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
8、补充。选择事实论据时要注意,最好是取名人事例,而且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选材。【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是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谈善借二字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要联系材料,不能顾此
9、失彼,这一点要注意。5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4 分)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 1914 年至 1980 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 60 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
10、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二、2015 省卷,11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6分)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 200 多本、3.5 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
11、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
12、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
13、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3 月 31 日 24 版)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 分)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
14、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标题,或包含在第一段、最后一段中,是以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标题可知,本文的论点是:读书莫忘做笔记。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做笔记有什么好处?(5 分)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首先明确题干,题干中问的是读书笔记要记的内容和益处,然后在全文中找相应的段落。第段提出论点,第段讲的是做笔记
15、的重要性,第段讲的是如何做好笔记和利用笔记,故答案在第段。然后将题带到锁定的段落中去寻找答案,从第段后半部分和第段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可以得出答案,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3 分)这句话所说的正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段内容一致。【解析】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认识。这个论据说的是钱钟书温习笔记之事,属于事实论据,可以作为温习笔记的典范。文章第段的主放在文中第段最合适。因为第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旨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
16、要表明了温习笔记的重要性。故放在第段,作为事实论据。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首先分析全文发现,第段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所以可判定为举例论证。其次,根据举例论证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B)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
17、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分析各个选项,对照文中相似的句子,筛选错误项。A 项,文中没有告诉读者,笔记普通人可做可不做。C 项,应该是这些方式意味着做笔记的手段更快捷了。D 项,文章第段讲的就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所以此项说法有误。文体知识梳理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要鲜明、正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要严密。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18、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2.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二、议论文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定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数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比喻陌生的、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三、议论文的常见结构议论文
19、的常见结构主要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1.层进式结构: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环环相扣。2.并列式结构: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通常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段落,一段一个分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3.总分式结构: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再分后总。4.对照式结构:把一种事物同另一种事物对比,以突出这种事物的正确性,多用正反对照。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2.概括、简洁。3.生动、鲜明。高频考点精讲一、2016 兰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适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
20、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
21、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 “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
22、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缓,这个字很重要, “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
23、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 ,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做学问、做事、做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
24、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 了这种好习惯 ,无论是做人 、做事、 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1.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思路指导】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判断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文章总述什么,分述什么。纵观全文,开头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展开论述,然后开始分述观点,第段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第段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由此可以归纳出答案。【答案】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
25、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考点 1 分析论证思路题型一: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1)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文段各句)的内容。 (2)然后,在了解该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相邻段落(语句)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分出层次。 (3)最后,弄清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证层次,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作者首先用方法提出中心论点(话题);其次,从方面(用论证方法)证明观点;最后再次强调论点,联系生活发出号召。题型二:某一段能否删去 解答时,考生必须先看段落论述的内容,再分析本段在论证上的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删去。这一段论述了,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如果删去,论证
26、就不严密了。题型三: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段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顺序。比如从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第句是一一对应关系(或因为这几段存在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2.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思路指导】答题时一定要熟记常用的论证方法的定义及作用。分析论证方法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的内容结合语境去分析。有些时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的综合,要全面考量。第段中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采用了举例论证
27、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以前读书人“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的例子,与现在的情形形成对比,突出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考点 2 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填论据),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对比(填论据),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
28、的观点,浅显易懂。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思路指导】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判断这句话能否删去,然后根据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 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同时在文末的位置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以及第段“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相呼应。【答案】不能删去。 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
29、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考点 3 语言理解即品析题型一:分析句子(或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的作用: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补充论证了。 【答题格式】通过写,提出的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题型二:简要分析加点词(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答题格式】词(句子),用了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表达效果)地论证了(论点)。题型三: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准确地论证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议论文语言的特点)。题型四: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不能去掉。该词在原句的意
30、思是,在文中起了的作用;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该词突出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4.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思路指导】此题属于拓展延伸、发散思维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回答时,扣住关键词“语文学习重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学习语文不能心存
31、成见,认为语文不重要。语文的学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未来从事的工作,而且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考点 4 拓展探究1.应在理解原文语句及内容的基础上谈,注意中心明确,语言简明扼要。2.阐述的观点要正确、积极、健康。要言之有理。3.按照一定的顺序答题:可根据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的主题句,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体会等。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事例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指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32、”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33、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 ,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 ,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 ,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
34、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 “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 ,很有启示意义。“ ;阅读,要“入” ,
35、也要“出” 。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 ,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思路指导】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位置法来判断。先看题目“知入与知出”,表意不是十分明确,且不是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可知其并非中心论点。再看开头,从一二句可知,讲的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从三四句可知,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再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讲的是阅读中应该怎样“入”与“出”,而结尾最后一句话也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即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
36、须掌握的秘诀。由此可得出中心论点,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阅读和“入”与“出”的关系来谈即可。【答案】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考点 5 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1.采用位置法判断中心论点 (1)看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般有三种: 直接揭示论点,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示论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提示议论的范围(即论题),如谈读书。 (2)看开头。开篇点题。如谈骨气开篇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注意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 (4)看文章中间,从正面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语句;看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煤炭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6篇)
- 关于大学生暑假实习心得
-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解除租房合同需要哪些条件
- 诚信代理服务合同机构
- 诚恳道歉自白书
- 语文大专班试题
- 语文要素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 购房合同中的交房时间
- GB/T 44770-2024智能火电厂技术要求
- 2024年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2024年舟山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家长会课件:七年级家长会班主任优质课件
- 明亚保险经纪人考试题库答案
- DL-T 5369-2021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火力发电工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____即景》PPT课件
-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