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八汪曾祺课件_第1页
大学语文八汪曾祺课件_第2页
大学语文八汪曾祺课件_第3页
大学语文八汪曾祺课件_第4页
大学语文八汪曾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大学语文主讲:黄晓峰1.2014大学语文主讲:黄晓峰1.大学语文第八讲

————汪曾祺及其作品2.大学语文第八讲2.汪曾祺小传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当时教习作课的沈从文的喜爱。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3.汪曾祺小传

3.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和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旅食集》、《汪曾祺小品》、《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等,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4.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在《我的故乡》中,汪曾祺深情地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而让汪曾祺魂牵梦绕的高邮湖,在他的笔下又是那么地独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莫,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5.在《我的故乡》中,汪曾祺深情地写道:5.一、高邮时期的汪曾祺1、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士大夫世家。父亲汪菊生对汪曾祺影响最大。开明、宽松的成长环境,在父亲身上存在的传统士大夫的意趣以及顽童式心态影响汪曾祺:

①童心②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③深谙生活之美的享受主义者④幽默6.①童心②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③深谙生活之美的享受主义者④幽默6

(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

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

好奇的少年:7.

好奇的少年:7.2、这种市井世俗生活的悠远与神韵在少年汪曾祺的心灵上镌刻了一个不灭的印迹。——所以后来汪曾祺写小说:①擅长于风俗画的描绘。②人物:多半就是一些闾巷平民。③汪曾祺就写这些五行八作的市井细民如何传奇,如何神异。④并在其中着意挖掘一种生活的诗意和健康的人性。8.8.3、高邮时代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的人,还有汪曾祺少年时代的两位语文老师。其中有位初中老师高北溟先生教他归有光的文章。汪曾祺受归有光的影响非常深: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这是一个西班牙作家)。(汪曾祺曾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汪曾祺的创作和归有光确有相通之处:都是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但是却透露出深邃的意思出来。9.3、高邮时代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的人,还有汪曾祺少年时10.10.

二、西南联大时期的汪曾祺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外一个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新校舍。”

11.

二、西南联大时期的汪曾祺11.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合并,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一学期后,再迁昆明,始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2.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13.13.“为什么西南联大在八年内培养的人才比建国后几十年的都多?”汪曾祺的回答是“自由”。14.“为什么西南联大在八年内培养的人才比建国后几十年的都多?”1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关于大学的灵魂有一句至理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主持西南联大校务的梅贻琦校长正是这样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梅贻琦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第一是他尊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的精英人物,可谓大师云集,星光灿烂。第二他始终坚持并贯彻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主张,倡导学术自由。15.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关于大学的灵魂有一句至理名言:独立之精神,西南联大的大师们“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角钱!沈从文要是教授,我岂不要做太上教授了吗?”

刘文典(1889-1958)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16.西南联大的大师们“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好像不怎么喜欢朱自清,朱自清太严。17.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好像不怎么喜欢朱自清,朱自清太严。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西南联大的大师们18.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西南联大他上杨振声的“汉魏六朝诗选”课时,根据一句古诗“车轮生四角”写成了一份很短的作业《方车论》,从这一合乎情而悖乎理的奇特想象中,挖掘出诗中人物依依惜别的感情,杨先生看过大为赞赏。19.他上杨振声的“汉魏六朝诗选”课时,根据一句古诗“车轮生四角”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这三门课,汪曾祺都选了。20.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这三门课他也喜欢金岳霖。21.他也喜欢金岳霖。21.沈从文与张兆和22.沈从文与张兆和22.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最喜欢的当然是沈从文了。汪曾祺曾自豪地说“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沈从文先生的一生,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深深地影响着汪曾祺。“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我哭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23.沈从文的高足23.要具体说西南联大给汪曾祺以什么样的影响,除了沈从文,我觉得主要是它巩固并且发展了汪曾祺在童年时期就浸染其中的放达、超逸的名士气。24.要具体说西南联大给汪曾祺以什么样的影响,24.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25.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26.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喜遇知音:汪曾祺与施松卿27.喜遇知音:汪曾祺与施松卿27.28.28.在《长乐的另一位才女--施松卿》中写道:“就是晚年和姑夫一起到外地时,也还是头是头,脸是脸的,很有风度。女作家铁凝说她像伊丽莎白女王。在她临终前躺在病榻上,护士还说,这老太现在尽管病到这个地步仍然是眉清目秀的。”

施松卿为何嫁给了汪曾祺,他们的女儿汪明说:“一次,爸爸妈妈聊起联大的事情,妈妈对我们说:‘中文系的人土死了,穿着长衫,一点样子也没有,外文系的女生谁看得上!’”我们问:“那你怎么看上爸爸了?”妈妈很得意地说:“有才!一眼就能看出来。”

29.在《长乐的另一位才女--施松卿》中写道:“就是晚年和姑夫一起汪曾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两地的中学任教。到上海以后,由于很长时间没找到工作,情绪最坏时,他甚至想到自杀。他把他在上海的遭遇写信告诉他最信赖的老师沈从文。不想沈从文回信把他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不好找,你不是还有一枝笔吗,怕什么!”于是打消了自杀念头。经恩师沈从文帮忙,做了两年教员,一边工作一边写作。1948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到历史博物馆任职。30.汪曾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两地的中学任教。到上海31.31.三、1949-1979年的汪曾祺从1949年到1979年,也就是汪曾祺从30岁到60岁的30年时间,他基本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时间都浪费了”。32.三、1949-1979年的汪曾祺32.1957年,他偶尔写过几句散文或散文诗,其中有一首《早春》。原文是——

(新绿是朦胧得的,漂浮在树梢。

完全不像是叶子……

当风的彩旗,

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

远树绿色的呼吸。)

33.1957年,他偶尔写过几句散文或散文诗,其中有一首《早春》。1958年被“缺额补足”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当农业工人,历时四年。他自己解嘲地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34.1958年被“缺额补足”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当农1960年,汪曾祺被摘了右派帽子,但仍然在农科所劳动。所里为了省钱,就让他当了画匠——画出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他把那段时间称为“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这时正是是马铃薯开花,我每天趟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瓶里,对着花描画。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35.1960年,汪曾祺被摘了右派帽子,但仍然在农科所劳动。所里为“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觉得这太苦涩了,‘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又说:“我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写不出卡夫卡的《变形记》那样痛苦的作品,我认为中国也不具备产生那样的作品的条件。”36.“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如此人生,都远远超出他少年时期的人生经验。这个善良斯文清纯如水的书生,一次次被这粗暴的事件颠来颠去,但却使他获得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平淡品质。既不会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也不会因为幸福而泪水盈眶。正如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名士——徐渭诗云“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37.如此人生,都远远超出他少年时期的人生经验。这个善良斯文清纯如汪曾祺擅长过滤生活,无论是他自己的现实人生境遇,还是他笔下人物生存的虚拟世界,他把苦的、丑的、恶的过滤掉了,剩下的就是纯、善、美。38.汪曾祺擅长过滤生活,无论是他自己的现实人生境遇,还是他笔下人四、1980年60岁的汪曾祺迎来了迟到的创作高峰。从1980年到1983年这三年的时间中,有如神助,汪曾祺创作出了包括《异秉》、《受戒》等大部分的杰作。汪曾祺的这些小说几乎就是40年代《鸡鸭名家》风格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汪曾祺不应该是“大器晚成”,而是因为“时代的耽误”才使他本该在40年代写出来的作品延后了30多年才以厚积薄发的方式表现出来。39.四、1980年60岁的汪曾祺迎来了迟到的创作高峰。从1980读汪曾祺文,无论谈地方风俗、花卉草木、风味小吃,无论记童年思故乡,甚至受政治运动冲击下放到张家口农村“研究”各种土豆,画马铃薯图谱,他都能够做到苦中作乐,一丝不苟,处处流露出“赤子其人”的坦诚、恬淡,还有悟透人生的豁达与随意。他写市井中生活的小人物,让人觉得温暖。汪曾祺的写作是怀着一颗温柔敦厚的仁慈之心,持悲悯情怀来观照大千世界。

40.读汪曾祺文,无论谈地方风俗、花卉草木、风味小吃,无论记童年思1989年4月11日,汪曾祺在《新民晚报》的《读书乐》专栏发表四言诗一首,题为《我为什么写作》,全诗如下: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我觉得用这一首诗来概括汪曾祺一生的为人和为文是贴切的。41.1989年4月11日,汪曾祺在《新民晚报》的《读书乐》专栏发他认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暮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他在《〈戏联选萃〉序》中,颇欣赏贵阳江南会馆戏台的对联:“化深深,柳阴阴,听隔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楼更鼓,好缓缓归。”

“这样的对看戏无功利态度,这种曾点式的对生活的无追求的追求,乃是儒家正宗。”所以,他对生活才有这样亲切的态度。42.他认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的率性自然的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这是他的价值所在。弘一法师临终有偈语:悲喜交加,汪曾祺说他对这样的心境是可以领悟的。他说过:“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我们当然还会记得,他说过:“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43.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44.44.45.45.煮面等水开作此煮面等水开作此46.煮面等水开作此煮面等水开作此46.画中题字为:此松鼠乃驯养者。我的小舅舅结婚时,他的小内弟带来一只松鼠,系以银链藏在袖筒里,有时爬出吃瓜子嘬豆腐脑,心甚羡慕。今忽忽近六十年矣,犹不能忘。--一九八六年曾祺记47.画中题字为:此松鼠乃驯养者。我的小舅舅结婚时,他的小内弟带来汪曾祺在《文与画》的序中引用了陶弘景的一首诗: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汪曾祺说,“一个人一辈子留下这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我的画,也只是白云一片而已”。

我觉得,一本书,字里行间有浮云,也就值得细读了。48.汪曾祺在《文与画》的序中引用了陶弘景的一首诗:48.49.49.50.50.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51.万物静观皆自得,51.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52.有酒学仙无酒学佛,52.53.53.汪曾祺73岁生日写的联语: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去世,终年77岁。他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老人去世后,他的遗像前就搁了一个酒壶,一包烟。54.汪曾祺73岁生日写的联语: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这就是汪曾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坦言:“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尊重和欣赏。”(《我是一个中国人》)

55.这就是汪曾祺——一个中55.56.56.《陈小手》是《故里三陈》的第一篇,也是最短的一篇,发表于1983年《人民文学》第9期。《陈小手》一篇写男性产科医生陈小手的经历与命运。57.《陈小手》是《故里三陈》的第一篇,也是最短的一篇,发表于19第一部分仍然在写风俗,写“我们那地方”接生请老娘的风俗。但是小说并不是风俗志,小说里写风俗,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写在这种风俗当中生活的人。所以风俗写了之后,下面接着就写人物:陈小手。58.第一部分仍然在写风俗,写“我们那地方”接生请老娘的风俗。但是勇敢者陈小手——陈小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当地唯一的男性产科医生!敬业者陈小手

———对于自己所选定的职业,陈小手怀着一颗虔敬的心。

技巧者陈小手

——高超的接生技术,专治难产

淡泊者陈小手

——拥有高超接生技术的陈小手并不“恃技傲人”,成为今天那些看病前非要敬纳红包不可的医生们的先驱。

59.勇敢者陈小手——陈小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当地唯一的

然后作者感叹道:陈小手活人多矣。我们上面讲汪曾祺时说他总是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文中的陈小手其人其事,不正是汪曾祺发掘出来的“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么?

但是这么一个勇敢的、敬业的、医术高超的、淡泊的陈小手,在“我们那地方”,却处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地位。60.然后作者感叹道:陈小手活人多矣。我们上面讲汪曾祺时说他总是同行的男性医生见了陈小手就嗤之以鼻:好端端一个大男人,干什么不好,却去做老娘!老娘能与医生相提并论吗?!于是,他们一致认为,陈小手绝对不是医生,他辱没了医生的称号,充其量,他不过是一个男性老娘而已!那些产妇的丈夫们也不待见陈小手:男人做老娘?哼,我们这地方还没见过!所以,大户人家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请他;中小户人家也是矜持得很,只有遇到胎位不正,老娘束手时才想起他。61.同行的男性医生见了陈小手就嗤之以鼻:好端端一个大男人,干什么同行的蔑视,“丈夫们”的排斥,陈小手是清醒的。他看得清他们的愚昧与权衡,他也看得清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下三烂位置,但是陈小手“不在乎这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行走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做他勇敢的、敬业的、医术高超的、淡泊的产科医生62.同行的蔑视,“丈夫们”的排斥,陈小手是清醒的。他看得清他们的就价值评判而言,陈小手是一个好人,可是这样一个好人,他不招“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待见,不久他的厄运就来临了。63.就价值评判而言,陈小手是一个好人,可是这样一个好人,他不招“有一年,有一个孙传芳手下的团长因为军务来到了“我们那地方”。他当然有女人,他女人当然也要生产,偏偏他女人也还要难产。“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下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这女人身上的油脂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

64.有一年,有一个孙传芳手下的团长因为军务来到了“我们那地方”。汪曾祺的笔墨——汪曾祺没有对“团长”和“团长太太”发表一个字的议论,但他在“字里行间”已经不动声色地把他的倾向性(厌恶,鄙薄)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了——无意为文65.65.不用说,陈小手妙手回春,母子平安,对团长说:“恭喜您,是个男伢子。”这时候“团长呲牙笑了一下”。团长为了表示他的感激,“拿出二十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还说:“别嫌少哇。”读到这里,故事好像快结束了,那位团长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感觉还是颇通人情的。但是作家的高明之处还在后面,“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这时“团长掏出枪,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66.不用说,陈小手妙手回春,母子平安,对团长说:“恭喜您,是个男然而小说并没有在这个地方结束,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活人多矣”的陈小手在团长的“非常委屈”中成为死人一个了。67.然而小说并没有在这个地方结束,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在男权思想高度发达的中国社会,丈夫一向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实现自己的占有欲和保障自己的安全感,男性创制了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贞操、节烈等种种社会规范,而对破坏这种规范的,哪怕是接生的医生,他们都难以接受。68.在男权思想高度发达的中国社会,丈夫一向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事实上,要了陈小手命的,不仅是团长,还有“我们那地方”的大户人家的男主人,中小户人家的男主人,同行的男性医生。因为“我们那地方“的男人都在同一个文化传统里浸淫着。在团长眼中,陈小手首先是男人;在大户人家、中小户人家的男主人眼中,陈小手亦首先是男人;而在同行的男性医生眼中,陈小手却首先是不男不女的一个人;只有在陈小手自己眼中,他才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医生。汪曾祺不过是假借团长一人之手,泄了团长和众多大户人家以及中小户人家的男主人的心头之恨罢了。

69.事实上,要了陈小手命的,不仅是团长,还有“我们那地方”的大户在“我们那地方”,老娘接生,自古已然,天经地义,陈小手偏偏自不量力,竟敢离经叛道,做了一名男性产科医生。古旧的中国向来推崇不改旧制,谁敢越雷池一步就灭谁。所以鲁迅先生就曾经痛心疾首地说,在中国,即使搬动一张桌子都是非常困难的,都是要流血的。陈小手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一个变革者,而在中国,变革者不是被人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当作疯子的。就这样,陈小手就被这些在男权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狭隘愚昧的丈夫们和封建的卫道者们共同谋杀了。70.在“我们那地方”,老娘接生,自古已然,天经地义,陈小手偏偏自风习有其独特情韵之外,也有其沉重压抑的一面;文化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正向的价值,而且也会给人带来遮蔽和掩盖。作者在陈小手身上寄寓的便是人的生存与文化价值关系的深层思考。(用生命之轻来承担生活之重)

71.风习有其独特情韵之外,也有其沉重压抑的一面;7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觉得汪曾祺在这个小说中除了批判,也表达了一些很悲哀的人生体验:一个小人物,无论你怎样本领了得,无论你怎样淡泊超然,但是你的命运不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既如陈小手这样冤屈而死,也不是什么大悲恸的事。这是生命的常态,也是生活的常态。然而,正是这种常态给我们的观感却是:生命的悲哀底色,但这却并不影响这些小人物在这悲哀的底色上描上一两笔亮色。

72.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觉得汪曾祺在这而“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唯一的女医生,是个老姑娘”她似乎在预示陈小手的命运,因为他们都是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的作风都带有一种叛逆。不同的是李花脸的女儿没有嫁出去,而陈小手掉了命。73.而“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唯一的女医生,是个老姑娘”汪曾祺小说的风格。

汪曾祺明确地说:“我不喜欢结构痕迹太露的小说,如莫泊桑,如欧·享利。我以为散文化是世界短篇小说发展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74.汪曾祺小说的风格。74.“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象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有人物而无故事,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汪曾祺75.75.“我的一些小说不大象小说,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说,有些只是人物素描。”如《故里三陈》中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产科医生陈小手,瓦匠陈四,水手陈泥鳅,乍看上去,全文就像是一篇人物素描,细细品味,则突现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诗意的韵味。76.“我的一些小说不大象小说,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说,有些只是人物素小说的结构:散文化汪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是由其结构体现出来的。外表松散而内藏着秩序,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写生活的情趣,感情的状态、经历,生命的境界。淡化情节因素,较少逻辑、因果关系,较少矛盾冲突带来的戏剧性。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将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穿插在文章中。(——生活流),如行云流水。注重意境、情调。“气氛即人物”。77.小说的结构:散文化77.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决定于作家气质”、“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语言特点:洗练干净,文白相间,节制而有弹性,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78.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78.独特的叙述方式:

汪曾祺性情的温和与随意使他成为一个平平静静的叙述者,在老到、成熟的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欣赏。汪曾祺的平淡叙述是一种独特的叙述风度和叙述文体____自然、平和。而这与他的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结构一起,营造了他散文化小说的诗意氛围。79.独特的叙述方式:79.2014大学语文主讲:黄晓峰80.2014大学语文主讲:黄晓峰1.大学语文第八讲

————汪曾祺及其作品81.大学语文第八讲2.汪曾祺小传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当时教习作课的沈从文的喜爱。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82.汪曾祺小传

3.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和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旅食集》、《汪曾祺小品》、《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等,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83.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在《我的故乡》中,汪曾祺深情地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而让汪曾祺魂牵梦绕的高邮湖,在他的笔下又是那么地独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莫,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84.在《我的故乡》中,汪曾祺深情地写道:5.一、高邮时期的汪曾祺1、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士大夫世家。父亲汪菊生对汪曾祺影响最大。开明、宽松的成长环境,在父亲身上存在的传统士大夫的意趣以及顽童式心态影响汪曾祺:

①童心②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③深谙生活之美的享受主义者④幽默85.①童心②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③深谙生活之美的享受主义者④幽默6

(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

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

好奇的少年:86.

好奇的少年:7.2、这种市井世俗生活的悠远与神韵在少年汪曾祺的心灵上镌刻了一个不灭的印迹。——所以后来汪曾祺写小说:①擅长于风俗画的描绘。②人物:多半就是一些闾巷平民。③汪曾祺就写这些五行八作的市井细民如何传奇,如何神异。④并在其中着意挖掘一种生活的诗意和健康的人性。87.8.3、高邮时代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的人,还有汪曾祺少年时代的两位语文老师。其中有位初中老师高北溟先生教他归有光的文章。汪曾祺受归有光的影响非常深: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这是一个西班牙作家)。(汪曾祺曾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汪曾祺的创作和归有光确有相通之处:都是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但是却透露出深邃的意思出来。88.3、高邮时代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的人,还有汪曾祺少年时89.10.

二、西南联大时期的汪曾祺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外一个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新校舍。”

90.

二、西南联大时期的汪曾祺11.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合并,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一学期后,再迁昆明,始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91.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92.13.“为什么西南联大在八年内培养的人才比建国后几十年的都多?”汪曾祺的回答是“自由”。93.“为什么西南联大在八年内培养的人才比建国后几十年的都多?”1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关于大学的灵魂有一句至理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主持西南联大校务的梅贻琦校长正是这样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梅贻琦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第一是他尊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的精英人物,可谓大师云集,星光灿烂。第二他始终坚持并贯彻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主张,倡导学术自由。94.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关于大学的灵魂有一句至理名言:独立之精神,西南联大的大师们“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角钱!沈从文要是教授,我岂不要做太上教授了吗?”

刘文典(1889-1958)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95.西南联大的大师们“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好像不怎么喜欢朱自清,朱自清太严。96.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好像不怎么喜欢朱自清,朱自清太严。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西南联大的大师们97.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西南联大他上杨振声的“汉魏六朝诗选”课时,根据一句古诗“车轮生四角”写成了一份很短的作业《方车论》,从这一合乎情而悖乎理的奇特想象中,挖掘出诗中人物依依惜别的感情,杨先生看过大为赞赏。98.他上杨振声的“汉魏六朝诗选”课时,根据一句古诗“车轮生四角”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这三门课,汪曾祺都选了。99.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这三门课他也喜欢金岳霖。100.他也喜欢金岳霖。21.沈从文与张兆和101.沈从文与张兆和22.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最喜欢的当然是沈从文了。汪曾祺曾自豪地说“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沈从文先生的一生,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深深地影响着汪曾祺。“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我哭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02.沈从文的高足23.要具体说西南联大给汪曾祺以什么样的影响,除了沈从文,我觉得主要是它巩固并且发展了汪曾祺在童年时期就浸染其中的放达、超逸的名士气。103.要具体说西南联大给汪曾祺以什么样的影响,24.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104.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05.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喜遇知音:汪曾祺与施松卿106.喜遇知音:汪曾祺与施松卿27.107.28.在《长乐的另一位才女--施松卿》中写道:“就是晚年和姑夫一起到外地时,也还是头是头,脸是脸的,很有风度。女作家铁凝说她像伊丽莎白女王。在她临终前躺在病榻上,护士还说,这老太现在尽管病到这个地步仍然是眉清目秀的。”

施松卿为何嫁给了汪曾祺,他们的女儿汪明说:“一次,爸爸妈妈聊起联大的事情,妈妈对我们说:‘中文系的人土死了,穿着长衫,一点样子也没有,外文系的女生谁看得上!’”我们问:“那你怎么看上爸爸了?”妈妈很得意地说:“有才!一眼就能看出来。”

108.在《长乐的另一位才女--施松卿》中写道:“就是晚年和姑夫一起汪曾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两地的中学任教。到上海以后,由于很长时间没找到工作,情绪最坏时,他甚至想到自杀。他把他在上海的遭遇写信告诉他最信赖的老师沈从文。不想沈从文回信把他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不好找,你不是还有一枝笔吗,怕什么!”于是打消了自杀念头。经恩师沈从文帮忙,做了两年教员,一边工作一边写作。1948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到历史博物馆任职。109.汪曾祺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两地的中学任教。到上海110.31.三、1949-1979年的汪曾祺从1949年到1979年,也就是汪曾祺从30岁到60岁的30年时间,他基本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时间都浪费了”。111.三、1949-1979年的汪曾祺32.1957年,他偶尔写过几句散文或散文诗,其中有一首《早春》。原文是——

(新绿是朦胧得的,漂浮在树梢。

完全不像是叶子……

当风的彩旗,

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

远树绿色的呼吸。)

112.1957年,他偶尔写过几句散文或散文诗,其中有一首《早春》。1958年被“缺额补足”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当农业工人,历时四年。他自己解嘲地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113.1958年被“缺额补足”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当农1960年,汪曾祺被摘了右派帽子,但仍然在农科所劳动。所里为了省钱,就让他当了画匠——画出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他把那段时间称为“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这时正是是马铃薯开花,我每天趟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瓶里,对着花描画。下午,画马铃薯的叶子。天渐渐凉了,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114.1960年,汪曾祺被摘了右派帽子,但仍然在农科所劳动。所里为“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觉得这太苦涩了,‘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又说:“我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写不出卡夫卡的《变形记》那样痛苦的作品,我认为中国也不具备产生那样的作品的条件。”115.“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如此人生,都远远超出他少年时期的人生经验。这个善良斯文清纯如水的书生,一次次被这粗暴的事件颠来颠去,但却使他获得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平淡品质。既不会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也不会因为幸福而泪水盈眶。正如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名士——徐渭诗云“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116.如此人生,都远远超出他少年时期的人生经验。这个善良斯文清纯如汪曾祺擅长过滤生活,无论是他自己的现实人生境遇,还是他笔下人物生存的虚拟世界,他把苦的、丑的、恶的过滤掉了,剩下的就是纯、善、美。117.汪曾祺擅长过滤生活,无论是他自己的现实人生境遇,还是他笔下人四、1980年60岁的汪曾祺迎来了迟到的创作高峰。从1980年到1983年这三年的时间中,有如神助,汪曾祺创作出了包括《异秉》、《受戒》等大部分的杰作。汪曾祺的这些小说几乎就是40年代《鸡鸭名家》风格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汪曾祺不应该是“大器晚成”,而是因为“时代的耽误”才使他本该在40年代写出来的作品延后了30多年才以厚积薄发的方式表现出来。118.四、1980年60岁的汪曾祺迎来了迟到的创作高峰。从1980读汪曾祺文,无论谈地方风俗、花卉草木、风味小吃,无论记童年思故乡,甚至受政治运动冲击下放到张家口农村“研究”各种土豆,画马铃薯图谱,他都能够做到苦中作乐,一丝不苟,处处流露出“赤子其人”的坦诚、恬淡,还有悟透人生的豁达与随意。他写市井中生活的小人物,让人觉得温暖。汪曾祺的写作是怀着一颗温柔敦厚的仁慈之心,持悲悯情怀来观照大千世界。

119.读汪曾祺文,无论谈地方风俗、花卉草木、风味小吃,无论记童年思1989年4月11日,汪曾祺在《新民晚报》的《读书乐》专栏发表四言诗一首,题为《我为什么写作》,全诗如下: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我觉得用这一首诗来概括汪曾祺一生的为人和为文是贴切的。120.1989年4月11日,汪曾祺在《新民晚报》的《读书乐》专栏发他认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暮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他在《〈戏联选萃〉序》中,颇欣赏贵阳江南会馆戏台的对联:“化深深,柳阴阴,听隔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楼更鼓,好缓缓归。”

“这样的对看戏无功利态度,这种曾点式的对生活的无追求的追求,乃是儒家正宗。”所以,他对生活才有这样亲切的态度。121.他认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的率性自然的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这是他的价值所在。弘一法师临终有偈语:悲喜交加,汪曾祺说他对这样的心境是可以领悟的。他说过:“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我们当然还会记得,他说过:“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122.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123.44.124.45.煮面等水开作此煮面等水开作此125.煮面等水开作此煮面等水开作此46.画中题字为:此松鼠乃驯养者。我的小舅舅结婚时,他的小内弟带来一只松鼠,系以银链藏在袖筒里,有时爬出吃瓜子嘬豆腐脑,心甚羡慕。今忽忽近六十年矣,犹不能忘。--一九八六年曾祺记126.画中题字为:此松鼠乃驯养者。我的小舅舅结婚时,他的小内弟带来汪曾祺在《文与画》的序中引用了陶弘景的一首诗: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汪曾祺说,“一个人一辈子留下这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我的画,也只是白云一片而已”。

我觉得,一本书,字里行间有浮云,也就值得细读了。127.汪曾祺在《文与画》的序中引用了陶弘景的一首诗:48.128.49.129.50.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130.万物静观皆自得,51.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131.有酒学仙无酒学佛,52.132.53.汪曾祺73岁生日写的联语: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去世,终年77岁。他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老人去世后,他的遗像前就搁了一个酒壶,一包烟。133.汪曾祺73岁生日写的联语: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这就是汪曾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坦言:“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尊重和欣赏。”(《我是一个中国人》)

134.这就是汪曾祺——一个中55.135.56.《陈小手》是《故里三陈》的第一篇,也是最短的一篇,发表于1983年《人民文学》第9期。《陈小手》一篇写男性产科医生陈小手的经历与命运。136.《陈小手》是《故里三陈》的第一篇,也是最短的一篇,发表于19第一部分仍然在写风俗,写“我们那地方”接生请老娘的风俗。但是小说并不是风俗志,小说里写风俗,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写在这种风俗当中生活的人。所以风俗写了之后,下面接着就写人物:陈小手。137.第一部分仍然在写风俗,写“我们那地方”接生请老娘的风俗。但是勇敢者陈小手——陈小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当地唯一的男性产科医生!敬业者陈小手

———对于自己所选定的职业,陈小手怀着一颗虔敬的心。

技巧者陈小手

——高超的接生技术,专治难产

淡泊者陈小手

——拥有高超接生技术的陈小手并不“恃技傲人”,成为今天那些看病前非要敬纳红包不可的医生们的先驱。

138.勇敢者陈小手——陈小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当地唯一的

然后作者感叹道:陈小手活人多矣。我们上面讲汪曾祺时说他总是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文中的陈小手其人其事,不正是汪曾祺发掘出来的“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么?

但是这么一个勇敢的、敬业的、医术高超的、淡泊的陈小手,在“我们那地方”,却处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地位。139.然后作者感叹道:陈小手活人多矣。我们上面讲汪曾祺时说他总是同行的男性医生见了陈小手就嗤之以鼻:好端端一个大男人,干什么不好,却去做老娘!老娘能与医生相提并论吗?!于是,他们一致认为,陈小手绝对不是医生,他辱没了医生的称号,充其量,他不过是一个男性老娘而已!那些产妇的丈夫们也不待见陈小手:男人做老娘?哼,我们这地方还没见过!所以,大户人家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请他;中小户人家也是矜持得很,只有遇到胎位不正,老娘束手时才想起他。140.同行的男性医生见了陈小手就嗤之以鼻:好端端一个大男人,干什么同行的蔑视,“丈夫们”的排斥,陈小手是清醒的。他看得清他们的愚昧与权衡,他也看得清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下三烂位置,但是陈小手“不在乎这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行走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做他勇敢的、敬业的、医术高超的、淡泊的产科医生141.同行的蔑视,“丈夫们”的排斥,陈小手是清醒的。他看得清他们的就价值评判而言,陈小手是一个好人,可是这样一个好人,他不招“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待见,不久他的厄运就来临了。142.就价值评判而言,陈小手是一个好人,可是这样一个好人,他不招“有一年,有一个孙传芳手下的团长因为军务来到了“我们那地方”。他当然有女人,他女人当然也要生产,偏偏他女人也还要难产。“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下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这女人身上的油脂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

143.有一年,有一个孙传芳手下的团长因为军务来到了“我们那地方”。汪曾祺的笔墨——汪曾祺没有对“团长”和“团长太太”发表一个字的议论,但他在“字里行间”已经不动声色地把他的倾向性(厌恶,鄙薄)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了——无意为文144.65.不用说,陈小手妙手回春,母子平安,对团长说:“恭喜您,是个男伢子。”这时候“团长呲牙笑了一下”。团长为了表示他的感激,“拿出二十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还说:“别嫌少哇。”读到这里,故事好像快结束了,那位团长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感觉还是颇通人情的。但是作家的高明之处还在后面,“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这时“团长掏出枪,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145.不用说,陈小手妙手回春,母子平安,对团长说:“恭喜您,是个男然而小说并没有在这个地方结束,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活人多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