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_第1页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_第2页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_第3页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_第4页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高校在推进自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充分反思与借鉴现有制度,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背景。 关键词制度分析理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建设与发

2、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贯穿于高校建设与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规模拓展的时代浪潮下,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着一场深刻而严峻的变革。然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也缺乏生命力和活力,亟待创新与完善。因此,在引入制度分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制度分析理论 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以制度的产生及演变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制度建立与实际行动、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变

3、迁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配套的解决方案。将制度分析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其中,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和组织社会学领域的制度分析理论共同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与路径探索的理论支撑框架。因此,笔者对上述两项理论成果进行简要论述。(一)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学说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分析方式,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在制度分析学说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和约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R.Commo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传统制度经济学说将制度视作“普遍存在着的社会性习惯”。

4、凡勃伦认为制度一般以非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而康芒斯则侧重于对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制度可以以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二者均反映了当时美国主流的经济生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基本性质与功能属性进行剖析,揭示了制度的起源、演变路径,以及不同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效应。在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所取得的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主。其一,制度变迁理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创新目标或工作任务而对制度模式或制度结构进行重新

5、调整的行为。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包括制度替换、制度交易、制度创新等,旨在提高制度实施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追求制度建设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制度变迁实际上就是完成低社会效益的管理制度与社会效益更高的管理制度之间的替换,从而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实施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其二,路径依赖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在其所著的技术选择、创新与经济增长中提出了路径依赖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路径依赖理论可被视作制度变迁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路径依赖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实质内涵与物理学领域中的“惯性”定义相类似,它主要描述了人们在过去的选择及结果对现在乃至

6、将来的巨大影响力。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现实路径存在着对过去制度体系的依赖性和类比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做的重大决定和制度方向上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因素的巨大影响。(二)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理论除了可以运用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也被许多学者用于阐释组织社会学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对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索组织社会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以合法性机制理论和组织趋同理论为代表。其一,合法性机制理论。合法性机制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帕森斯提出,是一种以规范并强制组织内部达成观念性共识为

7、主要目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分析机制的合法性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限定下,将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观念转化为规范组织及个人行为的观念性因素。其二,组织趋同理论。基于制度的合法性机制对组织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在组织内部出现了普遍的趋同现象,即不同组织间存在相同的环境认同感,并采取相似的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另外,不同组织在强迫性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的影响下能够避免制度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动荡,进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与生存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基于对制度分析理论的概述,结合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滚动竞争制、教学督导制、学分制等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一)滚动

8、竞争制。滚动竞争制虽然在制度内容和实施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难以贯彻落实,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滚动竞争制缺乏制度合法性的支撑。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有条目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应在相关法律法规限定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和使用,滚动竞争制所采用的费用增减机制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制度合法性。其二,运行滚动竞争制所需依托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体制是滚动竞争制度的重要制度环境之一,市场交易法则和市场经济活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乃至滚动竞争制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二)教学督导制。

9、首先,教学督导制的设置与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路相吻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院校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对高校固有的规模效益平衡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学督导制度的设立无疑对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做出了修正。其次,教学督导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高校教学督导组织形式与制度环境变迁路径相吻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三)学分制。学分制度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环节产生影响,还会波及院校的招生计划、教学科研工作、人事及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任何一项规章制度方面的欠缺都会导致学分制难以在高校教学

10、管理工作中有效推行。 三、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 在制度分析理论视野下,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应当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一)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制度,增加教学环节的自由空间。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存在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自主选课受限等问题,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需要切实控制必修课程所占比例,扩大任选课程占比,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开设跨专业、跨领域的选修课程,建立起跨学科、跨年级、跨院系的选课制度,保证学生自主学

11、习与自主选课的权利,促进不同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其次,重视并保护教学管理模式的弹性。高校要对学生及教师的个体化差异予以重视,鼓励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重视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塑造一个时间弹性更大、自主权限更宽的制度环境,推行以弹性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再次,明确区分制度变革与观念变革的范畴,实现教学管理理念上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某一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的具象化,通常情况下,教学管理观念上和思路上的变革会转变为教学管理制度变革的先决条件,并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在探索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时,要重视与之

12、相伴的教学管理理念层面的更新。(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制度履行主体应明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工作职责与岗位制度。就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在对具体工作制度进行设置时,应妥善处理好其与平行机构和下级机构之间的关系,继而明确组织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和职权划分。其次,在组织制度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组织机构的本质特征与个性化特点,为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作为集学科设立、教学工作、组织管理等多重组织身份为一体的矩阵机构,应该将院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绩效目标充分糅合。最后,由于高校内部成员之间的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因此院校办学活动的正常推进,不仅需要岗位工

13、作制度的规范化限制,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的辅助作用。为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采用能够满足教师群体心理需求的激励方式替代传统的物质奖励形式。(三)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认为,立足于组织合法性机制上的制度建设更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处的观念环境和制度背景。简言之,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需要服从组织社会学制度学说提出的“合法性机制”。首先,要充分考量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与国家规范性文件相违背的部分予以改正或清除,在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其次,明确划分

14、教学工作管理者及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明确二者之间的法定义利关系。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应妥善处理院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权与在读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的教学管理参与权和院校重大决策知情权。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操作中,避开与法律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和行为,确保教学工作管理者在法律保障范围内开展工作。最后,对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换言之,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以学生权益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学生在受到院校处罚时享有申诉权,同时不会因此被加重处罚。(四)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即以生产、交换、分配等工作环节为立足点的社会基

15、本政治背景与基础法律规则。制度变迁理论学说提出,制度的设立与运行路径受到其所处背景环境的影响;同时,制度环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伴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制度环境亦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建设与可持续运行均以健康有序的制度制定环境为依托,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建设的现实背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环境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塑造与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变迁路径相一致的意识形态。良好的意识形态对制度的有序安排,尤其是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需要依托于

16、与制度变迁路径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塑造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管理观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院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对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其二,建立起与现代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解决不同体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还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工具。严谨有序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各种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工作中,不仅需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法进行补充与完善,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其三,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发挥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二者的合力,建立政教协同发展新模式。从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宏观角度上看,为建立公正合理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环境,需要政府完成由“全责”政府向“限责”政府角色的转变。即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调整和干预应由强制性调控转变为保障性调控,具体调控手段应完成从单一式、依赖性、强制化向多维化、综合性、引导式的转变,从而使高校的办学工作拥有更大的决策空间和管理权限,使其能够充分结合院校办学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田志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