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一章 走进心理健康第一节 健康新概念一、健康概念的演化(一)健康的初始概念20世纪初,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健康下的定义为:“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二)健康新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三)亚健康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亚健康”,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等。(四)21世纪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
2、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二、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一)心理健康的起源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3、从努力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界定的原则(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
3、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二)心理健康的两个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的主观感觉如何(快乐原则)2、社会适应性怎样(现实原则)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区分心理健康的规范心理健康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的概念,它有自己明确的范围和标准。但是人们在确定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往往又遵循着某一种衡量的规范。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几种规范:1、统计学规范,也可以称为平均规范的标准。2、生理学规范,即病因症状的检验标准。3、价值观规范。在平均规范幅度之下的人不一定都正常,而偏离平均规范者也不一定都异常,这要取决于一定的价值观。4、社会规范。它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法律、风俗等规范来划分心理的
4、常态和变态。5、机能水平规范。这种观点认为健康时的心理机能是能够充分发挥的,水准也高,而病态时的心理机能偏低。(二)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人的躯体健康有客观的标准,只要医生用仪器进行内、外科的检查,就可以得出基本正确的结论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客观标准的,一般可以根据心理测验、观察和个人主观体验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较明确可靠的判断。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问题,每一位心理学家、精神卫生专家都可能提出一套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智力正常3、情绪稳定乐观4、意志坚定能够自制5、人际关系和谐6、自我意识完善7、反映适度8、人格完整和谐三、心理健康的特点1、心理健康的状态
5、具有相对性。2、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3、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4、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四、心理健康的意义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固然都很重要,但比较起来,心理健康则对人的生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一)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二)心理健康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三)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四)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 心理不健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一、心理不健康的机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人的心理疾病?怎样认识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和机理?目前,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观点,都企图从各自的哲学观点、行为学观点、社会学观点去观察和解释影响心理健康的机理。其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理论
6、观点是: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一)精神分析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医学实践中发现精神创伤是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他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心理不健康的人被压抑到潜意识的心理矛盾,以此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1、潜意识决定论2、幼年情结决定论3、人格内在冲突论(二)行为主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行为主义者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对心理健康的机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条件反射作用行为主义者认为,一个人的异常行为或病态人格是个体在其过去的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作用经学习强化过程而固定下来的。2、社会模仿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7、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指出,人们大量的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因此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理论。(三)人本主义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出生后就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只要环境适宜,这些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反之,这些自我实现的趋势、潜能得不到发展或向歪曲的方面发展,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人格异常等。心理失去平衡的人,往往是由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趋势受到冲击和压制,使自我发展受到阻碍,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危机感。(四)认知理论关于心理健康的机理认知理论流派对心理健康问题卓有研究的心理学家,首推贝克和艾利斯。认知理论认为心理不健康的关键在于人的非理性观念,非理性信念是指会导致情绪和行为问
8、题的不合理认知。不合理的认知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原因,甚至会导致神经症。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主观因素。(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人体素质、内分泌腺体活动、生理病变等;母体怀孕期间的情绪、药物、营养等因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早产、难产窒息等异常情况。(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决定作用。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主观因素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二章 大学生与
9、心理健康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概述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形态的变化(二)身体机能的发展(三)生理素质的发展(四)神经系统的发育二、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如前所述,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发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全面的影响。(一)体型对自我观念的影响(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大学生心理的发展(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认识心理有了飞速发展2、感情丰富而欠稳定3、意志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突出4、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5、个性基本形成(二)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3、
10、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有以下几条:(一)身心感觉良好。(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情绪积极,稳定协调(四)健康的自我意识(五)人格和谐健全(六)人际关系良好(七)热爱生活和学习,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五)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
11、)心理异常的类型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的暂时心理紊乱。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反映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3、心理疾病边缘这种类型的心理紊乱比较严重,已接近精神疾病的边缘,或者它本身就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适应不良2、学业问题3、人际交往障碍4、情绪问题 5、与性有关的问题6、心身疾病7、人格缺陷与人格异常8、精神疾病第三节 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况一、欧美、港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许多大学都设有心理健康教
12、育服务机构,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以及从事心理行为发展指导等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它们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举例:略(二)日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咨询为例,1953年东京大学建立了日本高校第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之后不断得到发展。(三)港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香港各大学均设有学生事务处或学生辅导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学生辅导处的重要工作。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辅导、学识辅导和就业辅导等。台湾各大专院校均已设立学生辅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行政制度上保证了各大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
13、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三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第一节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一、轻度情绪障碍及其调节对大学生来说,轻度的情绪障碍主要有:心境恶劣、情绪易激怒、情绪不稳定、寂寞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维持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3、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4、培养独立谋生的意愿与能力5、理想追求不能脱离现实二、重度情绪障碍及防治重度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一)焦虑症的防治焦虑症是以突如其来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本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反复出
14、现惊恐发作;另一种为慢性持续性的焦虑状态,一般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防治焦虑症的方法(1)正视现实,分析引起焦虑的因素,认识自己,宽容自己。(2)强化自我调节作用,排除情绪障碍。(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交流思想感情(4)默想法。(5)注意转移法。(二)抑郁症的防治抑郁症或称神经性抑郁症是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抑郁反应,其抑郁程度与经历不相符,但无精神病象征。抑郁症的防治(1)改变生活习惯,早晨早点起床,进行稍稍出汗的慢跑锻炼。(2)可能的话,暂时地脱离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修养一阵子,恢复元气,调节好运动和修养的平衡,看些有益的图书。(3)保持满足感,想想境遇不如自己的人,这样能使心情舒坦。(三)恐怖症
15、及防治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的一种特定的神经症。该症与正常人对真实的威胁产生的恐惧是不同的。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分的和不必要的,但不可克制。心理因素是重要的病因。恐怖症的防治(1)自我脱敏法。(2)自我暗示法。(3)系统脱敏法。(4)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大胆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改变过度内向、依赖、胆小怕事等不良性格特征,促使该疾患彻底痊愈。(5)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第二节 大学生神经症的表现及调适大学生中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强迫症和疑病症等。一、神经衰弱及其防治神经衰弱表现为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并突出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
16、或衰竭的特点,还伴有许多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的自我调适神经衰弱的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同时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以及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1)摆脱和消除心理冲突。(2)增加生活情趣。(3)克服有害的自我暗示。(4)坚持锻炼,积极休息,作息规律。二、强迫症及其防治强迫症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患者内心清楚这些强迫观念和行为是荒谬的、可笑的,但仍然无法控制这些观念和行动的出现。强迫症的防治(1)认知领悟疗法。(2)森田疗法:(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安排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4)参加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三、疑病症及其
17、防治疑病症是以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切实际地解释躯体症状或感觉异常等,并深信患有严重疾病,而以恐惧不安为特点。疑病症的防治对疑病症可以心理治疗为主,使患者认识到清闲无事和长期休养对该病有害无益。要安排一定的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将注意力从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转向对外界的兴趣,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也可辅以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对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有一定帮助。第三节大学生人格障碍及调节一、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二、人格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1、偏执型(妄想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
18、,对谁都不信任,无同情心,傲慢,妒嫉心强,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计过高,对于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从不反省自己有何缺点与过失,而总是归咎于别人有意与他作对所致。他们习惯于将功劳归于自己,将错误推给别人,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总感到受人欺负,别人对他不忠实。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到处申诉,甚至写控告信,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2、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以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为和多疑为特征。这种人行为怪僻而偏执,为人孤独,不合群。对人缺乏起码的温和与爱心,没有知心朋友,没有社会往来,别人对他的评价毫无感触。他们沉默好静,与世无争,对任何事情均兴味索然。但一般尚能认
19、知现实。有繁多的白日梦或幻想,但一般未脱离现实。他们在表达攻击或仇恨上显得无力,在面对紧张情况或灾难时,显得漠不关心,无动于衷。3、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1998年上海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这种类型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这种人格障碍的最大危害是发展成为强迫性神经症。4、情感型人格障碍情感型人格障碍是指生活中所见的情绪高涨与忧郁低落极端波动的人格类型。情感型人格的特点是,某种突出的情绪状态在患者一生中占着优势,可以是持续的情绪低落、抑郁,或者是持续的情感高涨,也可以是两者交替出现,且其情绪变化与外界环境没有关系。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为:
20、情绪不稳定,常常被一时的冲动所左右;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痛苦与社会的损失,易发生违纪行为和不正当的意向活动。反社会人格者在童年、少年时期即有明显的越轨倾向,有品行问题如偷窃、斗殴、吸毒、逃学、性罪错的记录6、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且自己完全不能克制。事情过后,对发作时的所做所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次发生。7、癔病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又称为表演型、戏剧化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性格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都可能发生,但是以
21、青少年和中年女性多见。男性患者较为少见,并且常在25岁以下。主要特点是过分做作,通过戏剧性的行为而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强,高度自我中心,情感易变化,易激动,对人情感肤浅,有高度的幻想性。性心理发育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过分敏感。在应激状态下易于发生癔病症状。8、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以妄自尊大的夸大观念和全神贯注于无限成功、权力和智慧光辉的幻想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四章学习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一
22、、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心理学家们一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凡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所发生的个体的适应变化都是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二)学习的特点1、社会性人生活在社会中,人通过学习除了以个体直接经验的方式取得个体经验外,主要的是要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借助语言的中介作用,以间接经验的方式去获取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从而来充实个体经验。这种社会历史经
23、验有助于人去适应、改善和发展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日益美好。2、意识性动物没有意识,因而动物的学习是无意识的,没有自觉的目的和计划。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使人的活动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这就赋予了人的学习以自觉性、目的性的特点,同时也赋予了积极主动性的特点。(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学习的意义如果有哪句话可以高度地概括学习的意义,那就是学习与生命并存。1、学习与发展: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的需要。庄子云“吾生有涯,学也无涯”。2、学习与教育:终
24、身教育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决定了教育应是终身的。二、学习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一)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根本途径。学生以学习为本,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这种积极影响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能发展智力,开发潜能。2、学习能带来满足和愉快。3、学习使心理健康的水平不断提高。(二)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学习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通过学习去认识世界,就必须遵循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大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不遵循学习心理过程的规律,则学
25、习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三)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象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适当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等,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则会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小者,考试不及格;影响大者,甚至无法学习以至被迫休学、退学。三、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因素人类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智慧活动,包括学习在内,都需要多种心理因素参与。这些心理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一)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的含义智力因素即指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
26、作认知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能力。2、智力发展的趋势人的智力发展趋势不是单调递增的:婴儿从出生到5岁智力发展得最快;510岁智力发展速度不如5岁之前,但仍有很大的增长;1013岁智力发展速度减慢,1416岁以后智力发展渐趋成熟;2034岁是智力发展的高峰,以后缓慢下降。3、智力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智力因素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一般来说,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许多研究都证实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非智力因素。1、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一般而言,非智力因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
27、响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狭义的理解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以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其中个性是核心,心理学中所讲的非智力因素,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2、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到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功能的发挥有促进、激发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功能的发挥有抑制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又缺少刻苦、勤奋学习精神的人,智力水平再高,学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策略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一)专业性(二)自主性
28、(三)多样性(四)创造性二、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一)MURDER策略MURDER是六种策略的英文单词字母的缩写。由丹瑟洛(D.F.Dansereau)于1985年提出。(二)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根据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三)阅读策略1、SQ3R法(1)浏览(Survey)(2)提问(Question)(3)阅读(Read)(4)背诵(Recite)(5)复习(Review)2、PQ4R法它是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
29、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PQ4R程序的进行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意义地组织信息、使用其他有效的策略,诸如产生:疑问、精细加工、过一段时间后复习等。(四)问题解决的IDEAL方法IDEAL是布兰斯福德等(J.D.Bransford&B.S.Stein)于1984年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她所划分的五个步骤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其五个步骤如下:1、识别(identify)2、界定(define)3、探索(explore)4、实施(act)5、审查(look)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困扰及调适一、学习动机障碍(一)学
30、习动机缺乏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学习动机缺乏是指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习上无压力和动力,从而导致对学习无兴趣,即对学习“没劲头”。学习动机缺乏的调适。克服学习动机缺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机。(2)增强成就动机。(二)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1)精神紧张。(2)过于刻苦勤奋。(3)对自我要求过严,容易产生自责。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1)客观地认识自己,提出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抱负和期望。(2)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履行。(3)淡化名利得失,把关注点聚集在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关注成败后果,从而使学习效率提高,更能发挥水平,更有利于成
31、功。二、学习方法和习惯问题同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学习的任务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学习深度和难度加大,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增强,这些方面的变化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刻苦学习,更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要逐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些同学仍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三、学习疲劳的调适(一)学习疲劳的表现学习疲劳,是指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而造成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并有渴望停止学习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二)学习疲劳的调试学习疲劳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对学习疲劳现象的防治,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1、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2、遵循人体生物节律3、善于科学用脑
32、4、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四、考试心理障碍及调适(一)过度考试焦虑及其危害1、考试焦虑的概念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的应试情况下,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适度的焦虑。2、过度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2)过度的考试焦虑易发心理问题。(3)过度考试焦虑会危害身体健康。(二)如何防治过度考试焦虑1、改变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2、认真复习,充分准备。3、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五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二、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个体具备
33、良好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人对自己的身体面貌、个性品质、自身社会价值与周围世界关系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它其实就是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体验。(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这里的自我调节指的是个体自觉的过程。四、自我意识的发生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它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儿童期,形成于青春期
34、,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一)威廉詹姆斯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说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Janes)认为自我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躯体我、社会我、精神我。(二)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发展模式。五、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形式自我意识发生之后,一直持续地发展着。但在整个儿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平缓的、渐进的、自我上是一个笼统的整体,自我意识的内容是反映自我的外部行为特征以及外部周围世界,很少或没有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少年期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出现了分裂一一矛盾一一统一的基本形式。(二)自我
35、意识的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自我意识内容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各成份的发展,它们分别有着一般的发展过程。六、自我意识的作用(一)自我意识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二)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三)自我意识大大地促进人的意志的发展(四)自我意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一)自我肯定型这类学生的自我意识统一是积极的。其特点是理想我的确立比较客观,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自己的实际。(二)自我否定型这类学生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消极的。其特点是对现实我的评价过低,所确立的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太大,或者距离虽然不大,但缺乏自我驾驭的能力。(三)自我
36、矛盾型这类学生的自我意识难以统一。其特点是缺乏“我是我”的综合感觉,而产生“我非我”、“我不知道我”的分离倾向。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个因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组成因素的发展情况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二)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丰富性(三)自我调节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一)他人的反馈(二)反射性评价(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四)社会比较第三节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一)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二)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三)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四)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二
37、、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一)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度自我接受就是自我扩张。他们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过高。这种人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吹毛求疵。过度自我拒绝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二)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缺点,取得进步。但过强的自尊心却和骄傲、自大等联系在一起。他们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这样的人回避或否认自己的缺点,缺乏自
38、知能力,不能与人和谐相处,容易失败,也容易受伤害。过度自卑,斤斤计较于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结果因自卑而心虚胆怯,遇有挑战性场合即逃避退缩,或对自己所作所为过分夸张,其结果形成的是虚假的脆弱的和不健康的自我。(三)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大学生们强烈地关注着自我,他们从自我的角度和自我的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和他人,并采取行动,因而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过强的从众心理实际上是依赖反应。有过强的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主见和独立意向,常常人云亦云或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结果导致自主性被阻碍,创造力受抑制。(四)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独立意识日
39、益明显。但是独立意识过头,便会矫枉过正。很多大学生把独立理解成“万事不求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其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食苦果,活得沉重、痛苦。逆反心理过分的大学生对事物采取非理智的反应方式。在外在要求的内容上,不评价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在手段上,只是简单地拒绝和对抗,情绪成分大;在目的上,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多是家长、老师、社会宣传的观念和典型人物等外界权威,其结果是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三、塑造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的途径(一)正确地认识自我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需要处理好下面三种关系:1、我与人的关系2、我与事的关系3、我
40、与己的关系(二)积极地悦纳自我学会悦纳自我,应注意以下几点:1、肯定性与否定性自我体验2、积极与消极的自我体验3、紧张与轻松的自我体验4、敏感性自我体验(三)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及行为的心理过程。它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大学生要做到有效地控制自我,应注意以下三点:1、目标确立要适宜2、实现目标要有恒心和信心3、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第一节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意义(一)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交往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社会交往,不局限于言语交际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信息交流,更不
41、同于物质品的交换,而侧重于指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强调的是尊重个性,理解差异,求得沟通,并协调行为。(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2、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3、人际交往与人生幸福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一)交往主群体心理基础相近与个性心理的差异(二)人际交往需求的迫切性与交往行为的被动性(三)交往对象的局限性与交往范围的狭窄性(四)交往内容的情感性和现代交往动机的功利性(五)大学生与异性交往愿望的强烈性与交往的拘谨性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原因(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独立及家庭亲情的减弱(二)个体逐步成熟与社会化过程的进行(三)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第二节大学生交往的心理误区及调适一
4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一)不敢交往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人缘,但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程度不同。人际交往中常见的恐惧心理:害羞、紧张、焦虑、自卑。(二)不愿交往不愿交往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信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在中学时那么出类拔萃了,进而形成因嫉妒与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害怕失败而不愿意与人交往。2、缺少信任有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缺乏与同学的基本的合作精神,觉得别人都不可靠而不愿意交往3、缺乏宽容有些同学缺乏对彼此差异的包容,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伤害,进而影响交往的愿望。(三)不善交往不善交往
43、表现在:1、不了解和掌握交往的常识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木讷,心存感激不会讲出,而在当时却不能使人理解。2、不注意把握沟通的方式如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3、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如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心。4、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习俗如不顾习俗的禁忌乱开玩笑,不顾及他人感受。(四)不懂交往不懂交往表现在:1、理想交往模式带来的失落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欲望,但又常常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2、沉溺于过去阻碍现在的交往部分大
44、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过去的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从而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3、消极等待影响人际交往的积累部分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使别人感到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使自己受益,这种交往就会终止。二、交往的心理误区及调适(一)摆脱狭隘的自我“自我中心”心理指导1、“自我中心”心理及形成自我中心的人,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关心别人的利益得失。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释世界,并且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顽固不化,从不轻易改变态度。2、“自我中心”心理特点自我中心
45、的人在交往中所具有如下特征:(1)很少关心别人(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3)自尊心过分强烈3、“自我中心”心理的调适(1)学会接受批评。只有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有可能通过批评改掉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2)平等相处。平等相处是要求自我中心的人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身份与别人相处,不过分苛责别人,也不冷眼看人,这样才能使人际交往的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的状态。(3)丰富自己。一个人越有知识,越有能力,越有修养,就越不会陷入狭隘的自我中心之中。(4)淡化自我。自我中心的人往往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这种过于敏感的自我评价,常常同他们心目中的自我地位的膨胀有关。自我毁灭。(二)天生
46、我材必有用自卑心理指导1、自卑心理及其形成自卑感是一种因个人自认为不如人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不良心理。平常的表现是忧郁、悲观、孤僻。自卑感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原因:(1)生理存在缺陷容易使人产生自卑感,比如: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驼背等残疾;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等。(2)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容易使人感到卑微不如人,家居偏僻农村,为普通农户,也会使人自感社会地位低下不如人而自卑。(3)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4)消极自我暗示。2、自卑心理的调适(1)正确认识生理缺陷及家境贫寒。(2)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改善自我形象,积极参加社交。(3)进行积极的自我
47、暗示、自我鼓励。面对新局面,尤其处于不利的地位时,要暗中鼓励自己“一定行”,竭尽全力争取成功。(4)积极与人交往。自卑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并形成恶性循环,越怯于交往,就越自卑。(三)敞开心灵孤独心理指导1、孤独心理及形成孤独心理是一种经常独处或受到孤立而很少与人接触而产生的孤单、无依靠的心理。2、孤独心理的调适(1)逐渐改变孤僻的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的性格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多与同学来往,逐步学会怎样与别人沟通;其次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扩大交往接触的范围,在集体中体验与感受温暖与友情。(2)不断自我反省。当受到别人孤立时,要剖析自我,分析是否自己不对。如果原因在于自己,应积极改正自
48、己的不足,并主动向对方检讨、道歉;如果原因不在自己,则可暂时摆脱这个小圈子,转移或扩大自己交往的方向与范围,从新的人际交往中寻求精神支持,而不要被动的去忍受被孤立。(四)真诚地祝愿嫉妒的心理指导1、嫉妒心理及形成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多方面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机遇、名誉、地位不如他人时,便会产生一种羞愧,怨恨、愤怒相混合的复杂的心理。这就是所谓嫉妒心理。2、嫉妒心理特点(1)潜隐性。(2)对等性。(3)行为性。(4)变异性。3、嫉妒心理的调适(1)要纠正自己认知的偏差。(2)要积极地升华。(3)要积极地进行注意的转移(4)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和优点(五)走进社会社交恐惧心理指导1、社交恐惧
49、心理及其形成恐惧心理是指人面临危险而又难于立即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2、恐惧心理的调适(1)提高认识。(2)弄清自己在社交活动中恐惧的对象,认真分析恐惧产生的原因,并在后续的社交活动中提前有所心理准备,以便减轻或消除恐惧。(3)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缺点与弱点,通过积极努力克服自身弱点,增长才干,增强社交的自信心。(六)相信别人猜疑心理指导1、猜疑心理及形成猜疑心理是由主观推测而产生不信任的一种复杂的不良心理。2、猜疑心理的调适(1)首先应当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逐渐开阔自己的胸襟。(2)在社会交往中不轻信流言。(七)我能行羞怯的心理指导1、羞怯心理的形成羞怯心理是指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抑
50、制,害怕与他人接触的倾向和行为。2、羞怯心理的调适(1)树立信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2)客观评价自己。(3)掌握训练方法。(4)转移注意目标。第三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的基本生活态度,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心理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二、明确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真诚原则(三)宽容原则(四)尊重的原则(五)信用原则三、调整好交往的尺度(一)交往方向要明确(二)交往的广度要适当(三)交往程度要适度一是交往的时间要适度。二是交往的距离要适度。三是与异性交往要适度。四、掌
51、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一)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二)给人以友善的微笑(三)记住对方的名字(四)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五)切忌自我投射(六)形成良好的交往风度风度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水平的外在体系,它能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学识教养、人格态度,直接决定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学生应有怎样的人际交往风度,建议如下:1、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善于交谈3、长于倾听4、态度诚恳大方5、适时幽默五、优化个性特征“嫌弃型学生”与“人缘型学生”的人格特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七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一)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52、体验。(二)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在于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而情感发生的较晚3、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情境性、冲动性、动摇性。而情感是经过多次情感体验概括化的结果,不受情境的影响,并能控制情绪,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二、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一)机体的生理变化伴随情绪、情感的产生,有机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53、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分泌的变化上。(二)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情感发生时,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行为反应被称为表情。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情绪、情感体验的客观指标。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与言语表情三种。三、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驱动功能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二)调节功能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作用。(三)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首先表现为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意外变化的信号。其次,人的各种情绪、
54、情感无不具有特定的表情、动作、神态及语调,构成了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信号系统。(四)感染功能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对于他人的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四、情绪的基本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将情绪分成心境、激情、应激等。(一)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三)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四、高级的社会情感由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的社会情
55、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赞赏、憎恨、厌恶等。(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三)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一、大学生的情绪特征(一)情绪既日渐稳定,又容易波动(二)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冲动性(三)情绪的矛盾性(四)情绪内隐,自我控制增强二、情绪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情绪对生理、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二)情绪对生理、心理健康的消极作用1、严重损害人的生理健康2、引发心理疾病3、与社会行为障碍密切相关三、健康情绪的标准(一)情绪自然、
56、愉悦、稳定(二)有清醒的理智(三)适度的欲望(四)自信、乐观、有主见(五)对人类有深挚的感情(六)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四、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轻者影响学习、生活,重者则向消极方向发展,构成情绪障碍,影响思维和行为。(一)焦虑(二)抑郁(三)易怒(四)冷漠(五)孤独第三节 情绪自我管理与调节一、情绪情感的自我完善健康的情绪情感的自我完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二)开拓宽广的胸怀(三)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四)培养幽默感(五)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六)学会消释与克服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一旦产生,就要及时地消释它,克服它。消释与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主要
57、有:第一,学会通过正常的途径来发泄和排遣不良情绪。第二,理智地消除不良的情绪。第三,文学创作。第四,通过心理活动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其中常见的有:其一,自我鼓励法,其二,语言暗示法。其三,请人疏导法。其四,环境调节法。其五,呼吸调节法。其六,注意力转移法。其七、主动遗忘法。其八,快乐感染法。二、合理情绪理论情绪控制和调节的重要方法(一)合理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合理情绪理论是艾利斯提出的。艾利斯在1962年根据他个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出11种非理性的信念。这些非理性的信念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艾利斯认为,在人们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素,这就是诱发情绪发生的事
58、件(A)、人们对所持事件所持有的信念、态度和解释(B)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人们的问题不是根源于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所持有的信念。因此,改变负面情绪的最佳途径在于改变对事件的信念。(二)大学生的不合理认知1、思维极端化这是大学生中最普遍的一种不合理认知。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绝对化、极端化思维,不全则无,非黑即白。2、心理过滤由认知的选择性而带来的心理过滤,往往使人不能全面地看待现实,他们看到的常常是他们想看的;只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只看到我为别人做的而看不到别人为我做的。通过心理过滤,可能会大大地歪曲现实的本来面目。3、瞎猜测瞎猜测,即把想像与主观推测当事实,主观臆断
59、,想当然。4、刻板印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知加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直接对外在剌激作出反应;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在刺激作出解释。由于知觉的恒常性,许多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后就成为一种“成见”,一种“图式”,一种“刻板印象”。(三)合理情绪调节的基本步骤1、界定与情绪困扰有关的不合理信念。弄清引起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找准症结,对症“下药”。2、要求当事人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要求当事人为自己的信念辩护,以证实其真实性。然后让当事人明确他的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这些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使他认识到目前的消极心理状态的根源就是自
60、己的不合理信念,而不是早期经验的影响。3、证明不合理信念的谬误。运用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与当事人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他认清自己原有观念的不合理之处,在认识发生变化之后,才会甘愿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4、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从当事人现有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用理性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以免使自己成为不合理信念的受害者。5、学习如何做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思维。为使当事人今后减少不合理的信念和不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演绎,辅导员需要帮助他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认知家庭作业以巩固疗效。三、采用行为训练方式进行情绪调节(一)自我放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车押贷款合同范本
- 2024年限定版茶叶种植苗协议条款集版
- 2024年环保产业咨询服务与管理全面合作协议6篇
- 2023-2024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基础知识题库(附带答案)
- 2024年规范化商品车运送协议样本
-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查漏补缺提分训练:微观图示题(三)(解析版)
- 2022-2024年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编:短文选词填空
- 2022年食品行业人员业务知识考核试卷A卷 附答案
- 2024版影视制作合作合同协议
- 2022-2024年高考英语分类汇编:完形填空(15空)含解析
- DB32∕T 3377-2018 城市公共建筑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 中建三局住宅工程精益建造实施指南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验收意见单
- 网站隐私政策模板
- YY∕T 1831-2021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
- 消弧产品规格实用标准化规定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提要:完整
- 第十四章35kV变电站保护整定值计算实例
- 液态模锻工艺介绍
- 水泵水轮机结构介绍
- 井式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