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高考古诗词鉴赏江泥的山寺夜起】【作者】江溟(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 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溟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 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 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 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 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翻译】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 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 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 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阅读训
2、练】(1)三四两句中的 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的? (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不眠”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 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 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 流”字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文中的 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 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 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 用 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
3、的姿态。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一一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 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 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 烟” 怎样的特点,并与一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 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 开门惜夜景工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 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色打动,勾起
4、无边的思乡之愁,于 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 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 不眠”。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 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 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 身世浮沉。首联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 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 着诗歌转
5、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 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 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 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 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 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 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 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 漂泊之感。诗
6、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 可谓传神之笔。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 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 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 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 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 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 淡静,可为上乘之作。1【篇二:高考古诗词鉴赏江泥的山寺夜起】【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 烟
7、”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 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第四句以 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 夜美景,第五句 开门惜夜景工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 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 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 思家之情。(201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作者简介】江溟(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 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溟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 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旅诗 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些诗
8、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 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 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在楼上一伸手就可 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鉴赏一】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 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 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
9、,倍显突兀醒目,与 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 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 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 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 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三、四两句,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 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 不敢与深 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与 天上人 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 的星星。在这儿都
10、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 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 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 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 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鉴赏二】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 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 身世浮沉。首联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 月光普照大地,为
11、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 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 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 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 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 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 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 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 让作者感慨万千,不
12、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 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 ;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 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 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篇三:高考
13、古诗词鉴赏江泥的山寺夜起】三四两句中的 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 文中的 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 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 流”字,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一一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 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 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
14、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 辞,刻画了 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 一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 持内在的一致。(1)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霜天月升,溪 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 这月夜景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 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 加深挚,所以不眠”。【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 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 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二)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句中的 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公共日语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韶关学院
- 个人二零二四年度物流配送服务合同6篇
- 2025年度住宅小区墙面公共艺术创作租赁合同标的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木方、木跳板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餐饮用品采购合同样本3篇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课件模板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管理
- 抖音音乐推广代运营合同样本
- 教育促进会会长总结发言稿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心理调适教案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长滩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排水干管通球试验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