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7 页 共 NUMPAGES17 页2023年最新的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7篇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1)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
2、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慆(t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
3、,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
4、子书的原文及翻译(2)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译文: 做为晚辈,没有比保全自身端正行事更重要的,凭此来显扬父母。(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显扬父母)这三样的好大家都知道,然而总有人身陷危难家庭破灭,沉沦在身死家亡的灾祸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所遵行效法的准则不对。孝顺、恭敬、仁爱、道义,是行事的指南,按这些正确的准则行事才能站得稳,是立身的要本。孝顺、谨敬的对待长辈,宗族中就站得稳,仁爱、守义的对待别人,乡邻就会看重这样的人;这样在宗族乡邻之间行事就可以成就自己,也会在宗族同乡之外传出美名。人如果不坚守这正道行事,反而背离这立身之本追求眼前利益,就会使自己陷于短浅的浮华之中,就会使自己沉溺于狐朋
5、狗友之中;陷于浮华就失于虚伪,溺于朋党就得彼此防备、彼此陷害。这两者的祸害,一目了然,因此受害的人却越来越多,追求眼前私利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因为人被当时的称赞迷了眼,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富贵名声,本是人人都喜欢的,然而君子有时却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因为厌恶这些富贵名声不是遵循正道得来的。担心大家只知道向前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追求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困窘、悔恨。话说:“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你想要的。”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恒久的满足。看往事的成败,看后来的吉凶演变,没有追求名利,不知满足,却能家世绵延,长保福禄的。就是想要孩子们行事立身,能遵循儒家、道家的教导行事,因此用玄、默、冲、虚
6、这样的字给你们起名字,也就是想让你们想起自己的名字就思想其中的含义,不敢违背正道啊。古时候人们在常用的盘盂、几杖上面都刻上铭文诫训,时时查看提醒自己,不要做错事;更何况如今你们的名字中使有教训,怎么能不警戒呢!事物成就的快消亡的也就快,成就的晚就会有更好的结果。早上开的花,傍晚就调零了;松柏的繁茂,经寒冬也不会衰亡。因此懂大道的君子厌恶速成的徢径,戒绝利益之交的朋友。像范文子答秦国使者却被范武子打了一顿,连发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就是厌恶他出风头。 有长处的人常难免自夸,有才干的人少有能不自负的;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不懂谦让的人,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盛气凌人的人,别人
7、也对他盛气凌人。所以三郄在晋国被杀,王叔在周朝获罪,不就是自夸自负、争强好胜犯下的错吗?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因为谦让他人,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少有不成事的。诋毁与赞誉,正是爱恨的来由、祸福的转机,所以圣人都谨慎地对待。孔子说:“我对于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誉的,他必定经受了考验。”又说:“子贡好评论别人。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能吗?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凭圣人的德行,还尚且这样说,更何况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长短呢? 昔年伏波将军马援劝戒他的侄儿,说:“听到别人的不是,应当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却不可以再评说、传论。”这
8、诫命真是对极了。有人非议你,应该退让然后从自身找问题。如果自己确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非议就是胡说了。对恰当的指责就不必怨恨,妄言胡说对自己本没有损害,又何必报复回去呢?而且听说别人指责自己就愤怒的人,应该厌恶再把丑恶的话语加到别人身上。要报复回去只会越发滋生指责、非议,不如默默地约束自己、修养自身德行。谚语说:“解救寒冷都不如厚重衣裳,阻止毁谤都不如自我修养。”这话确实有理啊。如果和论人是非的人、心怀险恶的人接近都是不可以做的事,那更何况和这样的人针锋相对呢?这样的害处就更大了。虚伪的人,说话不从正道,行事与所言不一,他的虚浮浅薄一对照就
9、能认清;然而世人被他们迷惑,还不将他们所言所行相对照来检验、辩明。近世的济阴人魏讽、山阳人曹伟都因为邪僻不正而自取败亡,他们凭言语惑乱当世,心怀险诈,挑动年青人作乱。虽然他们被处死了,但他们张扬起来的恶劣作风,已经污染了很多人。怎么能不谨慎啊! 至于那些甘心于山林隐逸的人,像伯夷、叔齐等宁可饿死首阳山;还有像介子推等,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愿出仕。虽然他们的言行可以对那贪欲之徒有所警诫,可以导向好的社会风尚,但是真正的圣人是不会像他们这样去做的,我也不愿意你们去效法。你们的先辈,世代作官,崇尚仁义,为人谨慎,讲究孝悌之道,广泛向友人学习。我和同事交往,虽各有不同,但都会从不同的人那儿学到一些东西。
10、颍川郭伯益(郭奕),喜欢灵活通达,头脑聪敏,有智慧。可是他的为人稍嫌不够弘旷阔达,轻视富贵,固然可嘉,但也有些过分,对他认可人,就十分敬重,犹如高山一般敬仰着;对他不认可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把他们视为小草。我因为和他相知,所以和他来往密切,但不希望你们像他这样做。北海徐伟长(徐干),不求名誉,不求财富,淡泊自守,一心追求道德修养。他有所褒贬,也都假托古人之口说出,而对当世则从不评论是非。我很敬重他,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东平的刘公干(刘祯),学识渊博有出众的才能,真诚有气节且有大志,然而他的性情和行为不太相等,很少有约束和顾忌,得和失足可以相抵消。我很喜欢他,看重他。但不愿你们追慕他。乐安
11、任昭先(任嘏),完全遵循古道,内心敏锐,而外表宽厚,谦逊恭让,居处不避开污浊的凹地,平时好像胆怯,却能见义勇为,在朝做官则可以公忘私。我把他视为好友而推重他,愿你们以他为榜样。如果你们能引申开来,触类旁推,你们就可以从我所推举的人物中得到启发了。至于用钱应以家族作为首先考虑的对象,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出入乡里朝廷一定要慰问老者先辈,议论时不要贬低别人,作官时要尽忠尽节,看人交友一定要取正道,处世一定不要骄傲贪淫。贫贱时万不可自暴自弃,进与退要想到是否合适,凡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这样做了,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原文: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
12、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於内,名著于外者矣。人若不笃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咨。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
13、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郄为戮于晋,王叔负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於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
14、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於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脩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於鈇钺,
15、大为蜅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於首阳,安赴火於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原也。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於闺门,务学於师友。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颍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馀;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原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其有所是非,则讬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吾敬之重之,原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原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
16、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原儿子遵之。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复何忧哉?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
17、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3) 诫子书 原文、翻译及鉴赏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点读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
19、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
20、,“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
21、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
22、,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4)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23、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慆(to)
24、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
25、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诫子书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
26、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
27、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
28、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29、,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5)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 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ta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
30、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
31、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6)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32、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
33、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重点虚拟词: 1、夫君子之行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以修身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副词,就。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234 年),是 诸葛亮 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 诸葛亮( 181 234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品采购销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中英文版)
- 2025茶叶购销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管理与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家庭装修设计合同模板
- 2025年购买二手房合同模板
- 2025年集体解除劳动合同模板
- 甲方转让方转让合同协议
- 独栋酒店租赁合同协议
- 电器安装采购合同协议
- 《组织行为学》题库(含答案)
-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11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及肠旋转不良
- 中考英语补全对话135个必背句型
- 心理社会评估健康评估本科课件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 JT∕T 1431.3-2022 公路机电设施用电设备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系统
-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办法模板
- DB22∕T 2797.1-2017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及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范 第1部分:玄武岩纤维复合筋
-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五年级奥数教程
- 涡流检测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