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教学教案-古代文学作业_第1页
《庭中有奇树》教学教案-古代文学作业_第2页
《庭中有奇树》教学教案-古代文学作业_第3页
《庭中有奇树》教学教案-古代文学作业_第4页
《庭中有奇树》教学教案-古代文学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5PAGE5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课题名称】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教师】【教学目标】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掌握基本用字的字义并可以熟练翻译;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对象特征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本身具备一定的古诗文基本常识;已掌握一定的古诗文常用词和常用语法有较强的定力和自制力,注意力集中;理论思维开始形成,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

2、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资源:庭中有奇树朗诵音频;多媒体资源:幻灯片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兴象玲珑,意致深婉”胡应麟诗薮)这八个字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原句是:“ 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说明古诗十九首风韵自然,意象丰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庭中有奇树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诗,从中体会古诗十九首的巨大魅力。二、文学常识介绍(辅助手段:幻灯片)(请一个学生解释“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3、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由于既无题目,也不知其作者,被统称为“古诗”。后来,在渐渐发展中,“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引语:那么,古诗十九首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提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诗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

4、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三、文学价值及地位(辅助手段:幻灯片) (引语: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古诗十九首,历来是赞许有加。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那么,古诗十九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理想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痛苦与觉醒,给文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转

5、而对个体生存价值进行了广泛的关注,而正是这一点,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友谊、爱情,都成为了诗人们极力讴歌的题材、抒发感情的对象。艺术风格也向朴素自然,生动真切,浑然天成转变。此外,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常为后人所效仿。它的艺术风格,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诗歌细读及释义(辅助手段:朗诵音频及幻灯片)(首先播放朗诵音频,然后让全体学生模仿音频的语调将此诗齐读一遍。)(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第一层释词:第一句中的“奇”是指“不一般

6、、珍贵”;第二句中的“华”同“花”,“滋”指“繁”,“发华滋”的意思就是“花开得正繁盛”;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第四句中的“遗”读作“wi(去声)”意为“赠送”。)(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第二层

7、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盈”意为“满”;第六句中的“莫”意为“没法”,“致”是指“送到”;第八句中“别经时”的意思是“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五、思考问题(辅助手段:幻灯片)(提出问题,每题给学生三分钟

8、的思考时间,然后每题请两位学生作答并点评,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参考答案:这诗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主题。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常被锁在闺门之内,生活的圈子很狭小,周围的一切永远是沉闷而缺少变化的,因而她们对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非常的敏感。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前面先极力赞扬花的珍奇美丽,在最后却又突然说“此物何足贵”,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