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9150107 课程名称:行政法学 课程英文名称: Administrative law science 课程所属单位: 课程面向专业:行政管理 课程类型:专业课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学分:3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行政法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法学专业本科教学14门核心课程之一。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研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规律,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研究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研究人们关于行政法的观念和学说的理论。

2、它是法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行政法学在我国的法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行政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1.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2.增强行政法治观念,确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工作作风。3.提高运用行政法学知识解决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诉讼等领域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4培养对行政法学研究的兴趣。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绪 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弄清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及行政法的特点;明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

3、具体内容;掌握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是行政法的概念特点;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难点是行政法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的涵义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一)行政权1行政权的涵义2行政权的内容3行政权的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二)公民权利(三)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三、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法的涵义(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四、行政法的渊源五、行政法的分类()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二)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法这是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所作的分类。六、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

4、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行政法的内容极其广泛;2、以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四)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5、和义务 (五)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平等适用法律规范,相同事实不得给予不同对待;4符合自然规律;5.符合社会道德。四、行政应急性原则、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行政法的作用第五节 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学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

6、行政法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明确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和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掌握有关行政主体的基本知识。重点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公务员和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难点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职权主体、授权主体和委托主体的资格确认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的概念(二)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行政职权2行政职权的优益性。3行政职责 4、行政权限。(三)行政主体与其他相关概念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2行政主体与公务员。(四)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1是依法行政的需要;2是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3是确定行政诉讼被告

7、的需要;4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二、行政相对方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性质和特征()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二)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权威性;2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3、具有相对独立性;4、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5、具有统一性和层次性;6、具有社会性和服务性。二、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国家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管理机关的区别1任务和职权不同;2组织和活动方式不同。3是否具有能动性不同。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的区别 (三)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区别 三、具有行

8、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局;5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办事机构。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3地方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5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三)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关系的法律调整1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职能的划分;2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控制。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概念 (二)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特征及其区别 二、行政机关以外

9、的行政主体的具体形态 ()行政机构1行政机构的概念;2行政机构的特征;3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具体类型。(二)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通过行政授权成为行政主体的其他社会组织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行政性公司;2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活动的事业单位;3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4被授予一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群众性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三、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第四节 公务员一、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西方各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二)我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二、公务员法律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涵义 (二)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 考任、选任、委任、调任。

10、(四)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 晋升、降职、交流、撤职。 (五)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消灭 开除公职、辞职、辞退、调出、退休、离休、被判处刑罚。 三、公务员的权利 1身份保障权;2依法执行公务权;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的权利;4参加培训的权利;5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6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7辞职权。 四、公务员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义务;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的义务;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的义务;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7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义务

11、;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五、公务员的责任 行政相对方一、实体法上的地位l、法律保护的利益和反射性利益。2、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权和行政介入请求权。二、程序法上的权利 1、公民有参与制定行政法规范或计划的权利。2、公民有听证的权利。第三章 行政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与分类;明确行政行为的内容、效力;弄清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掌握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重点是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内容、效力;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难点是各类行政行为划分的标准及区别行政行为的涵义与特征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二、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一、行政行为的内容1赋予权利或科以义务;

12、2剥夺权利或免除义务;3变更法律地位;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二、行政行为的效力 1确定力;2拘束力;3公定力;4执行力。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五、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六、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七、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八、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九、自为的行为、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一、行政行

13、为的无效 (一)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二)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结果二、行政行为的撤销 (一)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二)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结果三、行政行为的废止(一)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二)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结果抽象行政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弄清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明确行政立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行政立法的主体、权限、原则、程序;掌握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特征、作用等。重点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程序。难点是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的区别。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14、;3.准立法性;4不可诉性。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三、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一)行政立法有效成立的要件 (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的特点二、行政立法的分类三、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一)行政立法的主体 (二)行政立法的权限划分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五、行政立法的程序六、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一)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 (三)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第三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

15、征。 (三)其他规范性文件与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 具体行政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一些最常见且极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形式。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的概念和特征;明确这些具体行政行为形式的作用;掌握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程序。重点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难点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强制概念的涵义及种类。 行政征收一、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特征 (二)行政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二、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三、行政征收的方式和程序 ()行政征收的方式 (二)行政征收的程序四、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行政

16、征收制度第二节 行政许可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及特征二、行政许可的种类三、行政许可的作用四、行政许可的程序五、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 第三节 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二)行政确认的特征(三)行政确认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二、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主要形式(二)基本分类三、行政确认的作用 1可以为行政管理和法院审判活动提供准确、客观的处理依据;2有利于预防各种纠纷的发生;3有利于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4有利于行政机关进行科学管理。第四节 行政监督一、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监督的作用三、行政监督的分类四、行政监督的方法五、行政监督的程序1表明身份

17、;2说明理由;、3提取证据;4、告知权利。第五节 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及其特征(一)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二、行政处罚的原则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形式(一)人身自由罚。如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二)行为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科以相对方某种作为义务。(三)财产罚。如罚款、没收财物、责令金钱赔偿或物质赔偿。(四)声誉罚。如警告、通报批评。四、行政处罚的管辖 (一)行政处罚的主体(二)行政处罚的管辖规则五、行政处罚的适用 (一)行政处罚适用的概念(二)行政处罚适用的条件 (三)行政处罚适用的方法 1不予处罚与免予处罚; 2“应当”处罚与“可以”处罚

18、; 3从轻、减轻处罚与从重处罚; 4单处与共处; 5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适用; 6法人或其他组织违法的“两罚”处罚适用。六、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二)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第六节 行政强制一、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强制行为的种类(一)行政强制行为以其调整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对财产的强制措施。(二)行政强制行为以其适用目的和程序为标准,可分为即时性强制措施和执行性强制措施。其中执行性强制措施又可分为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和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两类。三、行政强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行政强制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区别:(l)适用的主体不同;(2)适用的目的不同(3)所依据

19、的法律规范不同;(4)适用的法律后果不同。(二)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区别:(l)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法律后果不同;(4)适用的频率不同;(5)诉讼结果不完全相同。第七节 行政给付一、行政给付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一)行政给付的内容1物质上的权益;2与物质有关的权益。(二)行政给付的形式1安置;2补助;3抚恤;4优待;5救灾扶贫。三、行政给付的程序1申请;2审查;3批准;4实施。第八节 行政奖励一、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奖励的原则 1、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2、公正、平等原则;3奖励与行为相适应原则。三、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1、符合法定的奖励条件和标准;

20、2符合法定的奖励形式3符合法定的奖励权限;4符合法定的奖励程序。四、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 1行政奖励的内容:物质方面的权益、精神方面的权益、职务方面的权益。 2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彰;(3)通令射奖:(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五、行政奖励的程序1奖励的提出;2审查批准;3公布、评议;4授予奖励。第九节 行政裁决一、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一)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2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 3行政裁决与行政审判。二、行政裁决的作用1行政裁决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

21、的合法权益;2行政裁决可以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量;3行政裁决程序简便,费用低廉,也有利于减轻当事人的讼累,有利于当事人积极地谋求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有利于行政管理顺利有效地进行。三、行政裁决的种类 根据目前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裁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互损害赔偿裁决;2权属纠纷裁决;3侵权纠纷裁决。四、行政裁决的程序申请;2。受理;3调查、审理;4裁决。 第六章 行政合同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明确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弄清国外行政合同制度的特点;重点是行政合同特征、种类。难点是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一、行政合同概述(一)行政合同的概念(二)行政合同的特征二、行政合同

22、的种类与作用(一)行政合同的种类(二)我国目前常见的行政合同(三)行政合同的作用三、 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与解除(一)行政合同的缔结 缔结行政合同的原则 1适应行政需要的原财;2不超越行政权限的原则;3合同内容必须合法的原则。 缔结行政合同的方式 1招标;2拍卖;3邀请发价;4直接磋商。 (二)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三)行政合同的履行 履行行政合同应遵循下列原则:1实际履行原则;2自己履行原则;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四)行政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七章 行政指导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明确行政指导的种类与作用;弄清国外行政指导制度的特点;重点是行政指导的特征、种类。难点是行

23、政指导在行政活动中作用地位。一、行政指导概述(一)行政指导的概念(二)行政指导的特征二、行政指导的种类、意义与作用(一)行政指导的种类 (二)行政指导的意义 (三)行政指导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四)外国行政指导制度简介三、 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二)我国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定与行政实践1、我国有关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定及其特点2、目前我国行政指导在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构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对策和建议第八章 行政程序法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弄清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和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状况;掌握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24、和基本制度。重点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难点是行政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行政程序法的作用。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概述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二、行政程序法(一)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和地位(二)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的关系 (三)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2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作用;3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 一、国外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行政权的扩大与行政程序法的初步发展(二)国外行政程序法典化的新发展 二、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状况 (一)历史与课题 (二)行政处罚法对行政程序的规定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

25、则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一)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1回避制度;2合议制度;3听证制度;4调查制度。 (二)相对方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1表明身份程序;2说明理由程序;3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4告知程序。 (三)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1时效制度;2顺序制度;3简易程序。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违法的概念、特征、分类、构成要件和行政不当的概念、特征;明确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掌握不同违法主体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的形式。重点是行政违法、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难点是行政违法、行政不当、行政责任的关系及区别。第一节 行政违法一、行政违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行政违

26、法的概念 (二)行政违法的特征1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3.行政违法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4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二、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其构成要件为:1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相关的法定义务;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4行政违法的主观要件。三、行政违法的分类 1行政主体的违法与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2作为行政违法与不作为行政违法;3实质性行政违法与形式性行政违法。 四、行政不当第二节 行政责任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 (二)行政责任的特征

27、1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和义务。3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3主观有过错。、三、行政侵权责任概念四、行政责任的追究和免除 (一)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 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 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行政责任的追究 (三)行政责任的免除 1正当防卫;2紧急避险。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种类和方式一、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 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4返还权益;5恢复原状

28、;6停止违法行为;7履行职务;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9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10行政赔偿。二、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1通报批评;2赔偿损失;3行政处分。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接受行政处罚;3履行法定义务;4恢复原状,返还原物;5赔偿损失。第十章 行政赔偿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弄清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明确行政赔偿程序;掌握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重点是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赔偿义务机关。难点是行政赔偿程序。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一、行政赔偿责任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需要符合下列条件:1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29、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2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3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5赔偿有法律的规定。二、行政赔偿的特征 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赔偿范围是特定的;3赔偿途径是多渠道的。三、行政赔偿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 (二)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三)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 (四)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 (五)行政赔偿与公有公共设施赔偿四、建立行政措偿制度的意义 1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是落实宪法的需要; 2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0、3建立行政赔偿制度可以有效地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一、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的范围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二、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连偿的范围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

31、违法行为。三、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l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一、行政赔偿请求人有权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人包括:1受到行政侵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受害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3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可以包括:1行政机关;2共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4委托机关;5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责任承担者;6经行政复议后的赔偿义务机关。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一、行政

32、赔偿请求的提出 (一)单独提出行政赔偿及先行程序 (二)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三)允许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四)行政赔偿申请书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某与处理三、行政赔偿诉讼四、行政追偿程序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一、赔偿方式 1金钱赔偿; 2返还财产; 3恢复原状。二、赔偿计算标准 1人身自由损害的赔偿标准; 2生命健康权的损害赔偿标准; 3财产损害的赔偿标准; 4赔偿费用; 5赔偿请求时效; 6请求国家赔偿免缴费用; 7免征赔偿金税。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行政复议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作用和意义;明确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及其内容;弄清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

33、辖;掌握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等程序。重点和是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 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等程序。难点是行政复议的管辖。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及其特点二、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建国以后,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以下几个 阶段:1行政复议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50年代);2行政复议制度受到破坏阶段(60年代) 至70年代后期);3行政复议制度恢复和进一步发展阶段(80年代至今)。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合法的原则;2及时的原则;3准确的原则;4便民的原则;5依法独立行使复议权原则;6一级复议原则;7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

34、的原则;8不调解原则;9书面复议的原则。四、行政复议的作用和意义1行政复议制度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2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纠正和防止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复议制度的确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监督法制。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一、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概念二、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特点 1它是由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法律关系构成的统一体;2行政复议机关始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一方;3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其程序性的特点比较明显;4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但双方的复议权利和复

35、议义务并不对等。三、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主体1行政复议机关;2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和复议代理人;3其他参与人。四、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内容五、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客体六、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发生; 2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消灭;3.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和种类二、行政复议管辖的概念和种类行政复议管辖的种类有:1一般管辖与特殊管辖;2隶属管辖与同级管辖;3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4指定管辖与移送管辖。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一、行政复议的申请二、行政复议的受理三、行政复议的审理四、行政复议的决定 (一

36、)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 (二)行政复议决定的根据 (三)行政复议决定书 (四)行政复议决定的送达 (五)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五、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第十二章 司法审查(行政诉讼法)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司法审查的概念、作用、基本原则、宪法依据与理论基础;明确司法审查的对象与范围、主体及其管辖和司法审查参加人;弄清司法审查的标准及其法律适用;掌握司法审查的审理程序及司法审查的判决、裁定和决定。重点是司法审查的对象与范围、主体及其管辖;难点是司法审查的管辖;司法审查的判决、裁定和决定。第一节 司法审查概述一、司法审查的作用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政体制;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

37、法行政;4有利于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5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二、司法审查的宪法依据与理论基础民主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第二节 司法审查的原则一、司法审查的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包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辩论原则;检察监督原则。二、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包括: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对象与范围一、司法审查的对象与内容二、司法审查的范围行政诉讼法第11条具体规定了司法审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