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情境+问题串”的教学策略_第1页
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情境+问题串”的教学策略_第2页
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情境+问题串”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情境+问题串”的教学策略富有情趣的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是,趣味性的活动往往缺乏一定的理性,在课堂中表现为活跃有余,思维不足。为了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在玩中学、玩中悟,玩出创新,玩中思辨,就要创设富有思维含量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聚焦核心问题提出系列化问题串”的能力。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境,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适宜地推进学生聚焦核心问题,教师导向性问题教研就尤为重要。如何在科学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理与趣之间玩出门道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查以问卷了解学情,设计“情境+问题串”每一节课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调查

2、学情,以学情为基石,以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运动的形式”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采用问卷星进行课前问卷调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你玩过悠悠球吗?它是怎么运动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形式跟它一样?(2)你开过教室的窗户吗?窗户打开的过程,它又是怎么运动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形式跟它一样?(3)你见过弹吉他吗?弹奏吉他时,它的琴弦是怎么动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形式跟它一样?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运动现象都习以为常,并没有认真观察过,也很难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形式,更习惯于用手势表示。因此,创设导入情境时,就设计本节课的第一个情境

3、+问题:一玩,玩我们儿时的游戏弹弹珠。在玩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每次都瞄准了还是不能每次都击中目标球呢?之后,教师以慢镜头引导学生观察,击中时与没击中时,小球的运动路线有差别,引发学生再次深度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球一定做直线运动,击中目标球?学生有的猜用手挡,有的猜用尺子做个夹道此时以火车动车轨道视频引发关联想象,让学生思考:将小球放到直线轨道上,或固定的曲线轨道上,能否击中目标球?在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路线之后,出示几组物体运动的动图:A过山车、B拍球、C投篮、D苹果落地、E跳远、F机场电梯,并让学生边观察,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路线。通过手势演示,让学生再一次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达

4、成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的路线。课前调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初认知,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制订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情境、问题串,然后想策略、构思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串中的问题,培养质疑精神。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弹弹珠游戏集趣味、假设、验证、创造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理与趣之间玩出门道。二、问以现象促提出问题,设计“情境+问题串”提出一个问题并不是特别难,难在心中有形,提出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的问题链,聚焦核心问题。这就需要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找到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让问题链在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指引下,通过分解扩展聚焦转化引申促进反

5、思等提升能力。“声音的变化”一课,以趣味现象引入:视频播放音乐响起,音箱上的水管随音量变化其水流也随之变化、旋转。之后,学生交流疑惑。生:水流为什么会旋转呢?师:谁观察到了细节?试着解释一下。生:我发现他调节了音量,当音量变大,水流就旋转,音量变小,水流就变直了。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试着用声音的产生来解释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生:音量变大,音箱的振动就会变大,带动着水流变形。音量变小,音箱的振动变小,水流就变正常了。师:看来起决定因素的是声音的变化。猜想一下,声音有哪些变化?预设生:强弱、大小、高低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

6、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构建。三、玩以玩具引领探究,设计“操作+问题串”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玩中玩出门道呢?“运动的形式”的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两次玩玩具活动,一玩为学生提供正方体、尺子、风车。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试着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起个贴切的名字。学生展示了很多创意无限的“运动”。如将观测的两个小圆点贴在正方体的中心位置,以小圆点为轴,然后让正方体旋转起来;用一只手按住正方体的一个

7、顶点,让正方体对角站立,使其旋转;把住尺子两边使其旋转,或从高空扔下来;等等。五花八门的创意运动让课堂活了起来。正方体再不仅仅是推动,尺子也不仅仅是振动,风车不但能看出旋转,还能发现吹动不同位置的叶片,转动的方向也不同。五花八门的玩具,悠悠球、指尖陀螺、小车、螺母、细线、弹力球、小鼓、发条青蛙让学生兴奋不已。操作式问题串:怎样玩?改变红点的位置,看运动形式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活中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呢?让学生亲身经历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经历了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一个个问题串的抛出,让学生在玩中不断地思考、争辩。在充分玩之后,班级交流瞬间变成了思辨的舞台。在玩中,学生认识了平动、转动、振动

8、。玩的课堂,不仅是玩,在理与趣之间,学生真的玩出了门道。多元的交流方式表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已在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争辩、补充中,实现对话。教师要努力做到的是让交流与争辩相辅相成、同生共长,让争辩以交流为载体,使生生之间达成共识,在思辨中解决问题,提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切实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四、看用视觉引发冲击,设计“探索+问题串”艺术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用视频动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时,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央视专题节目动物世界的片头,由此引出话题:

9、同学们,屏幕上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哪个节目?平时你经常看动物世界吗?既然大家已经对动物有了一些了解,那谁来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并板书课题“密切联系的生物界”。在讲授知识时,恰当地运用视频动画,能使新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显著。用绘画、拼图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学生还没认字,就会用画笔涂鸦,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用生花之笔加以描绘,即使没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也会用粗线条一一勾勒。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绘画、拼图等一些美术手段,能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四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设计探究问题的方

10、案;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上课时,教师把美术绘画融入科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地表水存在的形式,如美丽的江河湖海、冰山雪地和各种植物花草,画下来,然后再画上升的水蒸气,天空中的云和雾、雨、雪、露、霜等。等到学生画完之后,再让他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从而认识小水滴的旅行路线,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我有时还会把每一种事物的图画剪切下来,让学生拼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也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用魔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生活无处不包含科学,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把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合理地

11、运用于生活中,并能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而且还能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延伸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比如,在“有趣的磁铁”一课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铁钉穿杯。把一块强力环形磁铁包装成一枚戒指戴在左手的中指上,然后拿一个透明的高玻璃杯、两枚铁钉,把玻璃杯倒扣在桌面上,杯底朝上,倒扣时趁学生不注意,把一枚铁钉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学生能让铁钉从杯底穿进杯子里,而且不会破坏杯子。说着,教师左手隔着玻璃杯缓慢地把里面的一根铁钉吸起,一直吸到倒扣的杯底,右手拿另一根铁钉做刺穿杯底状,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抬,里面的铁钉应声落地,外面的铁钉被吸走了。当魔术成功,学生个个目瞪口呆的时候,教师告诉他们:“这个魔术应用了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其实磁铁的特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各种艺术表演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你也可以开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