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部分 四大五蘊祈请金刚上师带安来顶礼金刚上师带安来皈依金刚上师带安来蕴处界三处观宇宙的现象从佛法观察是流转、相续的,宇宙是以动态而非静止或孤立的分析,佛法观察宇宙实相,常用五蕴观,六处观,六界观这三科的分类法,要求佛教僧众从这三方面来观察世界宇宙实相,旨在破除我执。释迦牟尼佛说法时,以五蕴、十二处和十八界等三种,广略不同的说法,来解说一切法。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七十一:问:佛为何等所化有情,说蕴处界,广略三法?答:佛随所化所愚而说。谓愚于界者,为说十八界,若愚于处者,为说十二处。若愚于蕴者,为说五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法师译心经经文,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相关的有:观自在菩萨,
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蕴、处、界的分别观察,是从不同的立埸去观察生命的自生,看到有情的各个侧面。蕴观,详于心理的分析。处观,详于生理的分析。界观,详于物理的分析。然而这三者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六处观 十二处十二处可以分为六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又称六根,以及六外处(色、声、香、味、触、法),又称六尘合称十二处。自身与外界互动的媒介。十八界分为六根界、六尘界
3、和六识界。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而有种种感受。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六界观构成宇宙万象六大元素六界观,即地、水、火、风、空、识六界。界有特性的意义,古译为持,即一般说的自相不失。由于特性与特性的共同,此界又被转释为通性。如水有水的特性,火有火的特性,即分为水界、火界。此水与彼水的特性相同,所以水界即等于水类的别名。此六界,无论为通性,为特性,都是构成有情自体的因素,一切有情所不可缺的,所以又被解说为因性。宇宙六大元素的交融变化生命自身
4、的组成元素与宇宙元素的统一性,除了以六大来观察外在的现象之外,也可以用来观察生命自身的组成与外界的统一性。这种关系称为同类无碍中阿含卷三度经中说:云何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谓地、水、火、风、空、识界,是谓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从前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远劫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以进入正定三昧。月光童子先观照自己身中的水性,从涕泪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 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性质都是一样的。然后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逐渐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能使身水融化为一,但还没有达到无身空性的最高境界。有
5、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内安禅,他的小弟子从窗外探视,只看见室中遍满清水,其他什么都没看见。小弟子不知道是师父坐禅,就拿了一片瓦砾丢到室内的清水里,噗通一声,以游戏的心情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月光童子出定以后,觉得心里很痛,他想到: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很久了,早就与病痛无缘,为什么今天忽然生出心痛这样的疾病,难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吗?正在疑虑的时候,小弟子来看他,说出了刚刚看见满室清水丢入瓦砾的事。月光童子听了,对弟子说:以后我入定的时候,如果你再看见满室清水,就立即开门走进水中,除去瓦砾。后来他入定的时候,弟子果然又看见水,那片瓦砾还清晰宛然留在水里,弟子走进去把瓦砾取出,丢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后,感觉到身
6、心泰然,身心恢复如初。此后,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一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见,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是求得圆满无上正觉的第一妙法。这个故事出自楞严经卷五,原来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的菩萨弟子报告自己修行的过程与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体悟体内的水性,与宇宙的水性一味,无二无别而成就的故事。 明白了这个宇宙元素互动交融的原理,不妨深思这人与人之间乃至与整个宇宙世界的关系,有着各具与互具的体性,所以别人所受的伤害,这地球有情众生所受的伤害,与山河大地一草一物所受的损害!正是我们自己的伤害!五蕴观是什么?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五蕴
7、,是五类不同的元素,同类相聚,每一类都包括了很多的元素。比方我们吃菜,不管什么菜,各式各样的菜,我们堆成一堆的话,就是菜蕴,就是菜聚。分析成五种基本元素,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者。又称五阴。五蕴又称五阴,阴是盖覆、遮蔽的意思,意指众生因色、受、想、行、识五法遮蔽了我们本来的真如佛性,因而受无量劫生死轮回之苦。佛经中曾说:五蕴像五个拔刀的贼,这正是使众生苦迫,而无法逃脱魔区的东西。八大人觉经上,给我们讲的四类魔事。第一类就讲这五阴魔。五阴魔的真正意思在哪里?五阴怎么会成魔?五阴是讲这个身,肉身这个物质是色,有情众生是心、色和合而现的相;心法:受、想、行、识。五阴就是讲我们这个色身,心色
8、和合这个东西。它怎么是魔?你爱惜这个色身,执着这个色身这就是魔。所以说五阴魔指的是自私自利,念念都为这个色身着想,这个五阴就变成魔。五蕴是构成宇宙万有的根本,宇宙万有都离不开“五蕴”,但它的真相却是无常、苦、空和无我。杂阿含经第一四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应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于色病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常、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无常者,是苦不?比丘白佛:是苦,世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
9、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在上面的经文看到了,佛陀世尊教育弟子要认识色是苦,苦在哪里?色不是永久存在的,会变异、会消灭,有四相生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万世万物均有生住异灭等等;而在这些变异当中,期盼他不要改变,是渺不可得,所以无常是苦。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
10、真。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眄除众苦。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什么是色蕴色蕴,质碍的意思,凡是有形体、有障碍的,都称为色,是由地、水、火、风等四大所积聚而成。人类的肉体,以及世间的山河大地、器皿房屋等,都是属于色的范围。依大毘婆沙论的说法,色可分为三种:1.可见有对色:如颜色方面的青黄赤白等显色;形状方面的长短方圆等形色;动作方面的屈伸坐卧等表色,这些都是有形质,都是眼睛看得到的,因此称之为可见有对色。2.不可见有对色:譬如声、香、味,虽然不能以眼见,然而可用耳、鼻、舌接受,因此称为不可见有对色。3.不可见无
11、可对色:又名无表色,即指第六法尘,既不可以眼见,又不可以耳鼻舌接触,因此称之为不可见无可对色。无表色是存在人们内心的外境印象,只可由自己内心感觉到,他人感觉不到,因它只是物质的印象,同时只存在个人主观的心中。与某人见面时,觉得其人威仪具足、气质优雅柔美,或举止粗鲁、令人讨厌等,此姿态神韵等称为无表色。世尊说:比丘!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胜、若劣,若近、若远,如是总摄为一色蕴。相续的色相续(梵语:satati, 巴利语:santati),是佛教术语,义为有为法前因后果连续不绝,因为世间的有为法是前后相续的,因为执着分别所以就分成三类过去、现在、未来。色法也是相
12、续而来的,有现在虽然看不到,但曾经有过的过去色;还没有生,未来要生起来的未来的色;现在正在显现的,叫现在色。将色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类,所以说色有过去色、未来色、现在色。品类的色若内、若外,可以做两种解释。比方我们人这个身体,叫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 称为五根,也就是我们所赖以生活 的根身。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五境,也就是一切外在的环境,包括了山河大地等等。也可缩小范围,就在我们这个人身上讲。比方外表我们眼睛看得到的,在我们表面上的,这个是外色;在我们里面的血液循环、胃液在消化、代谢,里面这些东西,叫内色。趣处的色佛法之中,说我们生死轮回、流转生死,在那里轮回呢?在三界六趣
13、。六趣是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 或者在天上的天趣;人间,是人趣;饿鬼,是鬼趣; 畜生,是畜生趣,这畜生趣范围很大,天上飞的鸟, 鱼、虫等都包括在内;另外一种是地狱,就是地狱趣。 加个阿修罗是六趣。色法有胜的、有劣的,有麤的、有细的,就是指生在生死六趣当中,这个色有麤、有细,有胜、有劣。六趣众生都有色,但这里面很有差别,有麤的色、有细的色,有殊胜、很好的色,有不太好的劣色。像我们人间的色是很麤的,生在天上的色比较细微,特别是生到色界天上的色,细微得很。经上曾经讲过一件事情,一位佛弟子,随佛听法、修行禅定,后来死了,生到色界天。他想一想,我怎么能够生到色界天来呢?都是因为佛的慈悲,我听佛说法
14、,佛指导我修行,我要去感谢佛。他就从色界天下来,到祇树给孤独园来见佛。来了以后,因为他的身体很微妙很微细,细得站不住,像个影子一样的,佛就叫他现起欲界的色。他一现欲界的色,这才像我们普通人的样子,向佛礼拜。可见色界天的色很微细,我们这个色是很麤的,这是讲麤和细。差别的色若胜、若劣,以欲界来说,我们人类的色不太好,但如果在地狱里,那个色还更坏、更差。假使拿我们人间的色来比欲界天的色,欲界天的色比我们好多了。拿色界天来比的话,初禅天比欲界天好,二禅天比初禅天还要好,一步一步好,所以叫若胜、若劣。若近、若远,远可以说是山河大地,近是靠近身边的事情。从我们这个生命外面的,再说到里面的。这都是约色有远有
15、近的这种差别。所以,佛在经上这样讲,在这积聚当中,有曰相续来说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以品类来说若内、若外;以趣处来说若麤、若细,若胜、若劣;以差别来说若近、若远。维摩经说:“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生,究竟皆无实体。就物质方面来说,色蕴是四大假合而有,本无实性。就精神方面来说,受想行识等四蕴都是对境而生。所对的色蕴既非实有,能对的四蕴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因此,心物二法,当体皆空。所以五蕴非有,可说是佛教无我观的具体表现。什么是受蕴受即领取纳受之意,也就是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以分为身受和心受两种。身受:是由五根和五蕴引起
16、,它有苦、乐、舍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两种感受。识论中称受:起爱为业,是说受对苦乐等的领纳,有起欲爱的作用。如对于乐受之境,未得,即生贪欲,希望能得到;已得,亦生贪欲,希望不要失去,此是依苦乐之受而生起的,所以说受有起爱的作用。1.身受: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对境所生的感觉,可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受顺境而起的叫乐受,乐受易起贪心;受逆境而起的是苦受,苦受易起瞋心;受非顺非逆境而起的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则起痴心。2.心受:意识对境所生的情绪。意识领纳顺境所起的感受称为喜受,意识领纳逆境所起的感受叫做忧受。苦乐二受的感觉较弱,忧喜二受的感觉较强,但是身、心二受也有连带
17、关系,譬如:身受热袭,则感心烦;凉风吹拂,则感愉悦,因此身心的感受可互相为用。总而言之,凡身、心的一切感受,都可称为受蕴。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有修有证的圣弟子,也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呢?”“世尊!您的教说,是我们学习正法的根源,也是我们学习正法的向导与依靠,请世尊为我们解说,让我们遵循您的教导来实践吧!”比丘们请求道。“比丘们!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禁不住地生起悲伤忧愁、痛苦怨叹,继而愤怒迷乱而失去理智。这时,有两种感受会交
18、相增长蔓延,那就是身受与心受。这种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着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般人的无知,让他们欢乐时,就纵情享乐,成了欲贪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痛苦时,则生气不悦,成了瞋恚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在不苦不乐时,则浑沌不明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没有真切如实的证知,成了愚痴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这样,当他快乐时,就被快乐所牵绊;痛苦时,就被痛苦所牵绊;连不苦不乐时,也被不苦不乐牵绊着,这就是深陷贪、瞋、痴;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牵绊的一般人。比丘们!有修有证的圣弟子就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
19、,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不起悲伤忧愁、不痛苦怨叹、不愤怒迷乱,所以不会失去理智。这时,他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没有心受。这种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当他们有乐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欲贪烦恼的奴隶;有苦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瞋恚烦恼的奴隶;在不苦不乐时,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能真切如实的证知,不会成为愚痴烦恼的奴隶。这样,当他有乐受时,不为乐受所牵绊;有苦受时,不为苦受所牵绊;不苦不乐时,也不会被不苦不乐所牵绊,这就是解脱了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牵绊的圣弟子。”在修道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智慧会逐渐增长,而
20、能够运用智慧调整自己的内心,明了现在所受的种种苦难,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并产生面对苦果的勇气。如此一来,就不会痛苦了,也不再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而能够勇敢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会继续替自己与他人制造困扰,同时也会把引发困扰、苦难的原因,减至最低。苦的原因减少了,苦的结果也会减轻,这就是修道。什么是想蕴想,简单讲就是取相。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也就是看、 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 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这就“想”。想蕴,取像攀缘外境,回忆往事,幻想将来,都是想。也就是认识外境时,摄取境相,在心中产生概念的作用。内心对六根所接触、所感受到的外境,加以执取、思惟
21、,产生各种印象,可能生爱、可能起瞋 .。将事情加以复杂化,这是想蕴的最大功能。 从不能取相这个角度来解释,以方便理解什么是取相。请问黑色的小点,到底在什么地方?能确定吗再看下面的图片,先从上往下看,然后从下往上看,请问你能看出来柱子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能确定吗?下面的这些人,谁在上面,谁在下面?看完上面的几幅图,有沒有感受到,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无法确定下来。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活在无数个确定当中的,只是这个确定太多、太普遍、太密集、太迅速,反而不太容易去体会。由此,借助上面的几个无法确定的例子,去体会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着各种确定的。哪根横线长一些?看到这个線图
22、后,心识开始活动,然后确定,最后得出上面一根更长的结论。从心开始活动,直到获得确定,这中间的整个过程,就是想蕴。睁开眼睛,这是板凳,那是椅子,这是墙壁,那是马路,红橙黄绿,车水马龙,酸麻胀痛,开心快乐安详等等,一切一切,无不是想蕴所取之相。无法取相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确定取相。乃至无法确定本身也是一种所取之相。若体会深切,乃至所谓的色、受等,也只是色之想,受之想而已。体会想蕴,需要特别投入,也更需要细致入微的体验能力。另外,上面比较横线长短的例子还说明一个问题,想蕴最后所取之相,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个箭头,虽然确定上面的那个横线较长,可是当拿出一根尺子去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是一样长。由此,我们
23、很多时候的取相分别,并不是如理的。而五蕴观的目标,主要改造的也是在于想蕴这里。即让想蕴取相分别的时候,如理取相。在修行上,想也是很重要,也能修种种的想很多修行的方法叫想,比方说不净观就是不净想,青瘀想、脓烂想,到最后是骨想、空想。要学不净观,去看看死人是什么样,取它的相。取它的相以后,修到这个相现前,这就是不净观。所以,不净观叫想不净想。清净的观想,佛相,菩萨相,起头也都是从想开始。单单修想还不能了生死,这是假想观,不过,在修行上有时候对修定很有作用的。什么是行蕴“行”有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 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称为心所生法。行蕴,有迁流造作的意思,是对于心中的概念产生
24、思虑决断,乃至造作动身发语的行为。增一阿含经说:云何行阴?所谓身行、口行、思行,此名行阴。又说:所谓行者,能有所成,故名为行。为成何等?或成恶行,或成善行,故名为行。所以身、口、意三者所起的思惟、作意,及身、口的善恶行为,都是属于行。什么是识蕴包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 舌识、身识、意识。识能够知道 外境,而随他生起的心念,就被 称为“心所”。识蕴,了别的意思,什么叫做了别呢?了,知道。别,差别。了别,知道差别的心行,就是识。是心对于外境明了识别的作用,如眼能了别青黄白黑,耳能了别好恶音声,鼻能了别香臭之味,舌能了别酸甜苦辣,身能了别冷暖软硬。俱舍论卷一说: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
25、蕴。此复差别有大识身,谓眼识身至意识身。因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境只取总相来分别,所以类聚此六识而立名为识蕴。换句话说,识蕴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由于识的了别,使境增明,使思想等有所领导。意识又称为第六识,了别法尘。体性为审而不恒,能对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境界上的法尘做详细地分析、推理、记忆等以眼根和色尘为缘才能生起眼识,乃至以意根和法尘为缘才能生起意识,因此前五识和意识都是有生有灭的法,是具足生灭变异之法,所以也一定是缘起之法。在阿含经中:意、法为缘生意识。,所以意识必须借着意根、法尘才能生起,为缘起法。既是依众缘而起之法,则是生灭变异法,就必定是无常法。所以意识不
26、论修到什么程度、多么微细,都是三界内的有为法,永远不离三界。由以上敘述,可以歸納色是物質的一切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的一種作用。若以人體而言,色蘊屬生理,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受想行識四蘊屬心理,是觸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相當於心理學上所說的感情(受)、觀念(想)、意志(行)、認識(識)。五蘊非有五蕴是佛法对于有情生命个体的分析,五蕴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所以“无常”;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所以“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一个东西都不是恒常的,不是独立和单一的,而且没有主人。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所以“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
27、东西都没有自性,所以是“空”。佛陀在中印度阿踰陀国恒河边行化。佛陀看到恒河的水暴涨,有感而发,向诸比丘们讲说五蕴譬喻,佛陀为了明示五蕴虚幻不实,曾举五喻说明:所谓“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以此晓谕众生:五阴之我,不过是五法积聚,暂时的和合,唯有假名,没有实体。“五蕴非有”,实乃佛教“无我观”最具体的诠释。色如聚沫、受如水泡,色,就如同水流形成的泡沫,没有坚实性。我们对于世间苦乐的感受,也像是大雨水泡,剎那破灭,没有坚实。想譬如阳焰,在烈日炽盛的时候,不论看到什么东西都是幻影,譬如那海市蜃楼。如果有人求坚固材,执持利斧,进入山林,看见大芭蕉树,庸直俊拔,就以为是很好的
28、材料,而砍伐其根,斩截其峰,但是在叶叶剥落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坚实,所以贤明的人应当谛观思惟分别,各种心思作用的行,如同芭蕉的心,空无一物。好像魔术师在四衢。变幻象、马、车乘等,贤明智慧的人应该谛观,我人的心识就是那个擅于变化多端的魔术师。有情众生在五蕴的分析下,只不过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反观我们在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下,往往因执着于我或我的而千般计较,万般苦恼,甚至为了一己的私欲而危害他人,自恼恼他,造业轮回,无有出期。五蕴非有的真理,由有情生命的分析,发展到整个宇宙世间,不但帮助我们洞悉万有的实相,也开拓了我们的人生观,使我们了解到自己与心、自己与身、自己与物、自己与他人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29、系,而身、心、物三者之间也互相影响。如果我们能抱持无我的态度待人处世,放下执着贪爱,就能与身、心、物的关系协调,从而享受到快乐的人生。四大四大何以稱大宇宙世间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构造而成,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因此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以具有下列三义,所以称之为大:1.体大:四大种的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故有体大之义。2.相大:四大种的形相广大,例如高山、深海、大火、飓风等,都是四大之相,故有相大之义。3.用大:四大种的事用广大,有了四大,才能使人体的器官发挥功用,有了四大才能长养万物,故有用大之义。四大皆空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
30、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实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现象及本质上的说明,它所蕴含的深奥义理,以及它与我人关系的密切,实非一般仅知追逐酒、色、财、气之徒所能理解。四大含義四大”,是指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宇宙世间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树木等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仰赖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乃至我人的色身,也是
31、四大假合而成。宇宙间的森罗万象,没有一样不是仰赖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结合而成的。譬如一朵花的绽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属于地大,水分、日光、空气,这些就是水大、火大、风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儿就不能盛开怒放了。又例如由泥土烧成的杯子,泥土是属于地大,泥土掺和水,加以火烧,故有水、火二大;再经由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故有风大。所以说世间万物皆有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人的身体也是一样。身体的四大若调和,身体就很健康;四大如果不调和,身体就会生病。地大地大指身体的坚质部份。 如人体的毛、发、爪、齿、皮、骨、筋、肉,肾,心、肝、肺等类是坚硬性的地大。水大水大人的身体不能没有水分,涕、唾、脓、血、痰
32、、泪、津、脂、肪便是潮湿性的水大。 血液、津液、大小便皆为水大,循 环代谢必须要正常,身体才会健康。火大火大即人身之体温,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热身、暖身、烦闷身、温壮身、消解饮食等类身体有暖 气,生命才得以延续。風大风大指呼吸,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及出息、入息、挚缩风(凡身之转动皆属风)佛陀问弟子:人命几何?弟子回答:人命在一日间。佛陀再问人命几何?又有弟子回答:人命在饭食间。佛陀说:尚不及义。另外一位弟子说:人命就在呼吸间。佛陀称许他:答得好!答得好!我们的生命就在一口气进、一口气 出之间,要是一口气吸入就不在呼 出,生命就结束了,所以不能没有 风大。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
33、和合,如果身体有一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四大不調病相例如: 1.身体苦重,坚结疼痛,枯痹痿瘠,这是地大不调的病相。2.全身膨胀,肤肉浮满,这是水大不调的病相。3.全身烘热,骨节酸楚,呼吸乏力,这是火大不调的病相。4.心神恍忽,懊闷忘失,这是风大不调的病相。 四大不调(地、水、火、风、)疾病糖尿病:水大、地大不调。痛风:火大不调。十二指肠溃疡:地大、水大不调。心脏病:地大不调。肠癌:地大、水大不调。子宫癌:水大、火大不调。乳腺癌:地大不调。前列腺癌:风大不调。肺癌:风大、火大不相融。高血压:火大、风大不调和。中风:风大、水大不调和。脑溢血:火大、地大、风大不调和。眼疾:火大、水大不调和。耳疾:风
34、大不调和。耳水不平衡:地大于风,风又吞噬火。鼻窦炎:风大不调为主,火大不合。胆囊炎:火大不合。尿毒症:水大、地大出障碍。内分泌失调:地大、火大不相融。甲亢、甲减:地大、风大不合。内风湿及关节炎:地大、火大不合。忧郁症:心火旺。精神分裂:地大、风大、火大不合。失眠症:火旺。胰腺癌:地格出问题。卵巢癌:地大、火大、风大互相吞噬。口腔癌:火大、风大不调,火吞噬风。膀胱癌:地大、火大互相吞噬。喉癌:地大、火大旺。食道癌:地大旺、风大旺。白血病(血癌):地大、水大破败。肾结石:地大出障碍。肥胖症:水大过剩。妥瑞氏症:风大、火大不合。帕金氏症:风大、火大、地大不合。皮肤过敏:风大、火大互相吞噬。红斑狼疮:
35、地格吞噬。骨质疏松:地格松散。湿疹:尾椎向上数第四节有问题。唐氏综合症:风、火、地不饱满,内部缺失。牙周病:火大于水,水不饱满。脑肿瘤:风大于所有元素。气管炎:风大不调。哮喘:风大不调。脾胃不合、胃癌、脾类疾病:火旺,火吞噬地。筋脉、肌肉炎症、神经发炎:风缺失。脱发:地贫瘠。少白头:火、水两格缺失。癫痫:风、地缺失大元素。白癜风:火、风互相吞噬。老年痴呆:地、水、火缺失。椎间盘突出:地不调。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所以,无论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我们的生命就在一口气进、一口气 出之间,要是一口气吸入就不在呼 出,生命就结束了。如果身体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会随着死亡。根据经上记载,一般人在临命终时,有下列三种征候:1.地大增上:因肉体或骨骼的毛病而死亡者,在临终时,觉得全身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租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社区入住与紧急救援协议3篇
- 2025年度养猪场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及土地承包权转让与配套设施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农副产品线上与线下销售融合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危化品公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经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行业美容美发行业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自建房合同协议书(含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房屋置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 青岛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范本
- 石油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手术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难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表格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