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_第1页
浅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_第2页
浅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_第3页
浅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_第4页
浅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反垄断法中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论文关键词:经营者;结合限制竞争;经济行为论文摘要: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直接关系到相关法律标准的适用。但我国目前对该主体的界定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而略显理论缺乏。笔者从主体界定的必要性、行为主体的本质特征与详细形态等方面对主体制度进展了研究,比较分析了欧美国家在该方面的法律规制,并在此根底上对如何界定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提出了立法建议。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已是众望所归。为实现立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我国?反垄断法?酝酿的十余年中,立法部门和法学理论界研究、讨论、参考了欧盟、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大量的相关立法和典型判例,并达成了根本共识:尽管各国反

2、垄断立法不尽一样,但根本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制止结合限制竞争行为,即制止限制性协议、决定或其他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的协同行为,已成为各国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对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是该制度研究的重要根底,直接关系到相关法律标准的适用。一、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制度研究的必要性制止结合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不得以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调一致的方式施行以下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1)统一确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2)串通投标;(3)限制商品的消费或者销售数量;(4)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5)限制购置新技术或者新设备;(6)结合抵抗交易;(7)其他限制竞争的协

3、议。由此可见,结合竞争行为的主体必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单个经营者无法作出结合行为。但是,“经营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对于哪些市场主体可以成为结合竞争行为中的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主体资格的角度对经营者进展解释,认为只有具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效劳的法定资格的主体才能成为经营者;另一种观点是从主体行为的角度进展解释,认为主体无论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只要参与或从事了市场经营活动,就是经营者。由于在实务中,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形态是多样的,并非只有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主体才会从事市场竞争活动。因此,前一种观点必然会过分限制相关法律标准的适用范围。而

4、后一种观点相对合理一些,但仍须把握行为的本质特征和主体的详细形态才能确保法律规那么的准确适用。目前,我国已有立法对“经营者的界定主要表达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即是指“从事商品或者营利性效劳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虽然该法没有对“其他经济组织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假设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中将“其他组织界定为:“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并且列举了假设干其他组织的详细形式。其他经济组织应附属于其他组织,因此,其他经济组织是指依法成立、具有营业资格而又不具有法人

5、资格的经济组织。综上所述,?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经营者包括营利法人、个人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三种形态。但是,笔者认为,假设将该法中所指的“经营者完全套用于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是不太妥当的,因为这个定义并没能完全明确结合限制竞争行为意义上“经营者的本质特征、详细形态和结合主体间的内在关联。为此,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在确认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时的详细问题。二、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的本质特征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的认定将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应为其受反垄断法严格制止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一般来说,该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从事经济活动。在确认时,有三重判别标准:功能性、独立性、风险性。第一,功能性。这是

6、确定该行为主体时应采用的首要标准。一般地,假设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行为人往往会被认为构成该法上的经营者。有时,某些行为人在职能上具有双重性,即:时而行使公共权利职能,时而行使商业职能。在这种情形下,当该行为人在行使商业职能时,一般也应被纳入到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的范畴中去。总之,在通常情况下,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中所指的经营者应该包括任一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而不管其法律形态及资金来源。这种论断已表达在众多的欧盟判例中。详细地,公用企业,政府特别授权的企业、公司、合伙,行使权利的组织、协会都可以成为限制竞争行为的经营者,甚至在某些情形下,个人也可能成为该主体。但从大多判例来看,有两种情形往往

7、被排除在经营者行列之外: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情形;二是行为不具有任何商业性质,也不涉及与别人共同施行商业行为。第二,独立性。行为人在进展经济活动时是否具有独立的、自主的意志,也是认定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假设行为人没有充分的独立于别人的意志自由,那么行为人活动之法律后果应附属于别人。因此,该行为人不具有这种主体资格。这项标准在判断有控股公司关系、雇佣关系中的主体认定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风险性。有独立意志的实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必须具有商业上和经济上的风险性,才能与规制限制结合竞争行为的立法初衷相吻合。假设某实体仅仅从事事务性的活动并借此牟利,但不承担经济上的风险,那么其不能被认

8、定为施行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经营者。三、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的详细形态1、企业企业是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中最常见的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反垄断法中所指的企业不能等同于公司法中具有法律人格的公司,它还包括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一般来说,企业对外的经济行为根本受反垄断法制止限制竞争标准的调整,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公共利益而提供效劳,也会被排除在反垄断法调整范围之外。例如:1997年在DiegalivSEPG一案中,SEPG是一家在热那亚港口履行防止和去除污染职责的公司,并有权根据船舶的吨位和所运输石油的数量向港口使用者征收费用。Diegali公司起诉S

9、EPG,但法院支持了SEPG,理由是其活动涉及到公共利益效劳,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可以看出,该案的处理根据是其从事活动的性质。企业的各种形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用企业。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汽、邮政、电信、公共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这些行业提供的效劳与社会消费和生活亲密相关,其重要程度极高。但是,由于公用企业依法具有独占地位,使得这些企业天生具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倘假设这些企业为了更大程度地赚取利益、瓜分市场而采取结合限制竞争的行为,那么必然导致社会公共利益下降,尤其是消费者权益受损。而且,从各国反垄断理论来看,虽然各国一向对公用企业行为的控制较为严格,但

10、仍不断出现公用企业利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反垄断法立法之际,公用企业理当成为严格制止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对象,只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殊企业进展豁免。有关企业参与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中,企业集团内部的协议行为和协同行为是值得关注且大量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几个企业法人形成一个集团,为了到达某种经济目的,同一集团下的这些企业共同施行了结合限制竞争的行为,那么这些企业能否独立构成该法上的经营者呢?通常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具有本质上独立的经济决策才能;假设他们的结合行为只是其中一个企业受控于另一个企业的职能行为,那么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在VihEurpevissin

11、一案中,欧洲法院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详细阐述。该案中派克公司成立了以其直接拥有的子公司作为派克产品销售机构的集中式分销体系。Vih公司欲从派克公司总部直接购置派克笔,但基于派克总部和分销机构的协议,该要求遭到派克公司总部的回绝。据此,Vih公司诉称派克公司总部与其子公司间存在结合限制竞争的行为。但法院并没有支持Vih公司的诉讼恳求,理由是派克公司和其分销机构尽管都是独立的法人组织,但他们本质是同一经济实体,因为各分支机构不具有决策上自主性,即分支机构无权对产品价格、销售目的、销售本钱、资金流向等作出决策。由此可见,对这一类问题的处理,集团下属企业的独立自主性成为了判断该企业是否成为本质上的经营者的

12、关键要素。而对于独立性的考察又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控股情况、董事会组成人员、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决策影响力等。例如:假设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大部分股份,就可以初步假定子公司的决策受控于母公司,不具独立性,不能成为独立的经营者。2、个人前文已述,结合限制竞争行为主体确实定应基于对功能性、独立性和风险性的考察,而与法律人格的详细表现形式无关。因此,个人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成为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经营者。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几种特殊的个人形式。第一,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曾一度被排除在经营者行列之外,但这种观点受到愈来愈多的质疑并逐步得到了改变。在issinvIta1y一案中,法院认定意大利关税代理人为

13、经营者。法院进一步指出,关税代理人提供包括办理各种进出口关税在内的有偿效劳时,承担了经济上的风险。因此,他们的经营行为是经济活动,尽管其行:勾受到了政府的特别授权。自由职业者的种类繁多,如:工业产权代理人、个体行医者、运发动、雇主等。但他们要成为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其经济行为必须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可自由职业者毕竟是个人,在理论中切不可将自由职业者的终极消费行为混淆于他们的经营行为。在消费行:勾中,他们不能被认定为反垄断法中的经营者。第二,雇员。我们认为,雇员不能构成结合限制竞争中的经营者。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在于控制那些提供商品或效劳并能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在雇佣合同关系续存期间,雇

14、员的职务行为:耋承受雇主或所属经济实体的支配,雇员不具备经营者所要求的独立自主性。因此,雇员的职务行为只能作为该实体行为的一部分来考察。另,雇员在提供劳务并代表所在经济实体对外作出职务行为时,本身并没有直接承担该交易的商止风险,因此,从这方面来看,雇员也无法被认为是经营者。3、社会团体社会团体以不同形式广泛存在于各领域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地,社会团体不是制止限制结合竞争行为的受制主体,但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团体承担了一些商业活动,其是否成为经营者,那么依其详细情形而定。第一,职业工会。职业工会是雇员集体的群众性组织。上文已述,雇员本身不是经营者,基于这个原理,一般认为,职业工会也:能构成经

15、营者。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即:当职业工会以自已的名义而非代表雇员从事商业活动时,可以视为是经营者。在判别时要注意两个关键因素:职业工会行为的后果是否直接归属于他本身;工会行为是否具有反垄断法上要求的经济性。第二,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由经营者组成的,以维护同一行业共同利益为目的,为同行经营者提供各种效劳的非官方组织。虽然行业协会有时可以促进和维护自由竞争,但当其施行协议行为和同盟行为以谋求行业内部利益时也会对竞产生限制。立法中,结合限制竞争行为应包括经营者与由经营者组成的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议行:勾和行业同盟。这一论断已屡次表达在各国判例中。如在Pavlvandthers和EPIdefndut两案中,行业协会均被法院认为是施行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第三,运动团体。虽然运动团体是一种特殊的协会类型,但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结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职业运发动薪金上涨、运发动在不同协会间流转之转让费的不断飙升,以及资金和广告费用的增加,运动团体的商业性可见一斑。从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出发,对于那些由运动团体作出的、有明显商业性质的并不正当地限制了运动活动在市场上的分配与竞争,或不正当地阻碍了到达特定运动目的的协议行为或协同行为,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