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61 页 共 NUMPAGES61 页2023年最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13篇(一) 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淡红色的烟霞伴着夕阳沉醉,婉若惊鸿一瞥随孤鹜消失在天边.然而细看来却不知究竟是天还是水.长空凌驾于秋水之上,又与秋水交融为一体,雄伟,辽阔却仍旧总是充满了柔美和恬淡.青天与碧水,天水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水草、鱼虾,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朦胧的景象仿佛绮丽的梦幻!让人看不真切,亦真亦假.在天边,孤鹜就像是一个匆匆过客,踏着云彩翩然而过,鸣声唳唳,

2、回荡在衡阳的水边,不一会儿,就已经变成斑驳的几点连成一条细线.落霞如同神话中的飞天腾空而起,五彩斑斓,耀映天际;秋水也给长天频送秋波,艳羡其亮丽,终于两情相悦,水天一色,融为一体. (二) 沉沉的夕阳牵坠着身边的云彩,编织出一天的似锦的霞. 那明静的秋水被霞光映红,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 那成群的铁黑的野鸭这时也拍打着羽翼,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水面, 飞向西落的红日,渐渐地变小了, 就在水天交融的那一面上留下了一行书写在天边的省略号. 那是人类无法再续的诗篇,是大自然讲也讲不完的语言 【篇二:扩写落霞与孤鹜齐飞】 话说我们当年也悲催的写过这个 这.抄袭ok不 华丽丽的贴 有三篇 第一篇是古文风的

3、 自己选啊 哈哈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 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 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

4、,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 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 宣室以何年 静立在滕王阁的镂雕木窗前,我正在惊讶于这扇小小的木窗里竟盛满了如此美妙而充满梦幻的

5、景色. 通红的夕阳将云霞映得通红,通红的云霞将我的眼球也映得通红.多姿的云霞在痒痒的微风里燃烧,与落日相偎,分不清到底是落日点燃了云霞,还是云霞映红了落日. 一声野鸭鸣带来了一只孤鹜,它孤独地随着我孤独地眼神在云霞中穿梭,不,不是穿梭,是徘徊.我迷茫了,不知道它的影子到底是映在了江水中,还是映在了我的泪水里. 潮起潮落,这秋水却一直保持和天一样的颜色,是什么是不舍.我心底里,实际上还是想重回官场,实现我的鸿鹄之志的.但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比这江水还多,那官场更比这江水浑浊! 我不想在这浑浊江水的皱褶里也看到我的影子. 日,终于落下了,消了那通红的颜色; 夜,终于拉上了,现了那黝黑的颜色; 可悲啊

6、那江水,也换上了魔鬼一样的黑色. 可悲啊那红霞,也溶进了魔鬼一样的水里. 【篇三:扩写落霞与孤鹜齐飞】 八月清秋,晚风扶柳。水面荡起一层层温柔的水波,一圈圈荡漾开来。不时有飘落的树叶,飘零而落,坠入水中。 天边是层次分明的落霞,颜色由红色渐行至黄色。宣纸上层层晕开的水墨。浓烈艳丽的地方,颜色如花开到荼靡,极致凄艳;淡雅清丽的地方,意境如素绢上点开的一朵腊梅,幽芳暗香。而不论是花开荼靡,还是腊梅暗香,都以一种宁静的姿态,漫不经心的向远处推进一群被惊起的野鸭,振翅疾飞。身形渐远,消失在天边那朵朵盛开的流云中。与渐行推进的落霞,融为一体。成为一朵朵流动着绽开的繁花水面残霞的倒影,勾勒出半江瑟瑟半江红

7、的画面。孤鹜振起的水波,激起了阵阵涟漪,沿着江面渐次传开。粼粼的波光,便在晚霞美丽的倩影下,反射出柔媚而动人的微光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2) 大语文崛起:落霞与孤鹜齐飞 2023-01-09 12:27:58 和讯名家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文:刘志刚互联网江湖主编 国运昌,则文史兴。 诚如斯言。 随着综合国力的迅猛提升,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到了迎接文化自信的时刻,教育作为国之根本,其筛选人才指挥棒的纹理无疑决定着人才发展与培育的脉络。一直以来的高考,数学与英语难度较大,成了拉开分数的关键。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稍微学学也能拿个及格,使劲学也不一定能拿个优秀,分数差距不大,按着田忌赛马的套路

8、,自然成了配角。 而要想文化自信,文史兴,语文教育成了关键一环。如今,高考的指挥棒也已经指向了这一点。2023年,部编本教材在全国落地,回归语文学习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新方向。 应试教育的改革风向,衍生出新的投资风向。据艾瑞的调研数据来看,当下语文学科的渗透率只有22%,远低于英语、数学。沙利文数据也显示,语文在2023年K12市场中只占3%,这些数据都指明语文赛道有着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可挖掘。于是,教育巨头、创业公司、区域龙头们纷纷开始跑马圈地,落霞与孤鹜齐飞,好不热闹,大语文显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新一个风口。 1 鲜明的发展特色:渠道分化明显,技术魅力值爆棚

9、不同体量的公司,在大语文赛道的发展态势上拥有各自相应的特点。目前看来,主要以线上线下两大维度作为各自的出发点。大致可分为区域型向下,创业型向上,巨头折中这三种情况。 许多成熟的教育公司布局大语文,大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不过整体来看,巨头们的动作略显保守,包括新东方、好未来,主要布局还是以各种对外合作为主,寻求自己语文教学的课程权威性背书,在实质性布局上显得有些谨慎。 个别成立时间较久的老牌企业,会把大语文当做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线上线下两方面的投入力度都非常大,例如立思辰(300010,股吧)。 而初创型企业的话,本身实力有限,以线上轻资产模式为主。一方面,专注于线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10、其实与巨头们形成一种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目前大语文不确定因素较多,贸然开拓线下风险过于大,线上试错成本相对较低。此外,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内容广度、思维培养、习惯养成,对线下场景的依赖性没有其它学科那么明显。 在类别选择上,很多创业公司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没有谁直接说与成绩挂钩,不会直接打起中考、高考的大旗,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启蒙类、垂直类的语文教育场景当中,大多面向小学低年级及以下年龄段。 例如针对写作方面,去年刚刚拿下五百万种子轮的蜻蜓写作;例如针对启蒙教学,已经C轮的凯叔讲故事等。至于那些区域性培训机构,本身流量经营以及课程都扎根线下,其大语文课程也是围绕线下。还有就是一些同质化程度极高的打

11、卡阅读平台。 在相同点上,一是不同体量企业都把技术放在自己发展大语文的突出位置上,二是都重视名师效应。 在技术方面,传统K12领域,技术只是锦上添花,而在大语文赛道,技术却是雪中送炭。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语文模式更重,环节更多。无论哪个行业,环节多,模式重,这就意味着技术改造升级的迫切性更强烈。 过去,英语其实是技术应用最广泛或者说是最前沿的学科,因为英语涉及到发音,学习模式复杂,所以软硬件技术发展的最为完善,如今大语文有望成为第二个英语,甚至超越英语。语文知识点体系分散、很多非结构化抽象知识点。这种难度越复杂的科目,对技术赋能的需求就越迫切。 在名师方面,马在2023马云乡村人才计划启航典

12、礼上提到:“老师的眼界就是学生的眼界”;“有知识和会教学,那是两回事”。 有人说语文不需要名师,这种想法不对,“网红教授”戴建业解读古诗词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古代汉语感兴趣。当我们感慨戴教授诙谐生动的讲解方法时,更不容忽视的是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后者决定前者,前者让后者的价值得以表现出来。 关于教育机构的发展阶段,当前人们普遍认可这几个节点:一是新东方兴起的名师战略时代;二是学而思兴起的线上变革时代;如今在线教育、AI、大数据等炫酷的名词越来越多,利用AI技术,可替代一部分的教师工作,提高教师效率。以“人机协作”为核心的教育3.0时代已经到来,这也是大语文未来发展的基本底层架构。 2 井

13、喷的大语文赛道,创业公司能否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缺钱缺人的创业公司,怎么样才能与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们有一战之力呢?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绕道下沉市场,避开巨头布局 目前,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等巨头主要围绕一二线城市搭台唱戏。因此,创业公司布局下沉市场倒不失为一种避其锋芒的做法。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可能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加刚需迫切。 过去语文学习也靠积累,但无法在成绩上带来大的区分度。而教育改革后,数学、英语难度下降而语文难度提高,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各科考试也都会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大语文提高成绩靠什么?按照最新的考试要求

14、,学生必须从小阅读名著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靠的是积累,多年如一日的积累。 越是靠积累,一二线城市的孩子优势可能更明显。举个例子,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为VR,16年五六线的小县城,有多少学生体验过VR设备,又有多少学生听说过VR技术? 一二线城市家长的学历普遍偏高,见识多,周边教育培养氛围也比较好,很多家长自己也有一定教育能力,孩子可能从小就被各种诗词古文熏陶。而三四线及下沉市场家长,可能学历相对较低。因此,大语文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教育不平等。 过去,英语及数学等区分度明显的科目与现实联系不紧密,下沉市场的学生靠着天赋与勤奋还有机会与一二线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今随着教育改革,语文考试

15、难度激增,靠的不再是高中三年的猛学,而是从小积累。因此,越是下沉市场,父母可能对大语文教育越重视,毕竟靠考试才有机会走出去。 所以说,大语文赛道,在下沉市场才是真正的刚需,如果只报一个辅导班,那么肯定是语文,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意味着机会。此外,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下沉市场的流量获取成本相对低廉,价格战屡试不爽,通过低价快速抢占一定区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与巨头之间的差距。 2.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公司应试教育素质化,创业公司素质教育应试化 政策引导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对于一些创业机构而言就应该从素质教育回归到应试教育。 素质化教育是大趋势,符合教育的本性,对于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等巨头

16、们而言,它们有钱,有人,有各种顶级科研机构的关系,瞄准素质教育,跟着语文改革的步伐慢慢跟进即可。 而小的创业公司其实需要深耕下沉市场,没那么多资源和能力,这时候需要从素质教育回归到应试教育上来。 抛开加分谈素质教育都是耍流氓。国家的初衷是提升整体素质,任何考试辅导机构,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其本质就是依法开挂。对于这些创业公司而言,需要把素质教育抽丝剥茧,找到一套可量化的规律,在复杂事物之中快速标准化,找到应对之策。 语文再改革也不可能改的完全素质化,按照某些培训机构猜想的话未来大多数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上根本无从下手。改一次高考语文卷,阅卷老师也将付出原来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也不是谁都有能力去改

17、语文高考卷。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就像过去教育把语文变成套路和应试技巧。无论如何规律一定会有,最起码底层的能力考察方向是有范围的,不然怎么出题和评分?大语文只要有自己的考试大纲,这就意味着校外培训机构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从用这个维度来看,大语文不可能完全素质化,最起码短期是不可能的。 就像公务员的申论考试,申论比的其实就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出题范围上看目标可能非常广,答案不唯一,但里面也存在一定的答题套路,要不为什么中公、华图都富得流油呢。 因此,语文其实一直都是主观与套路的结合,相比数学等课程,大语文更需要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素质教育应试化,是大语文创业公司未来快速规模化的关键

18、。 3.聚焦聚焦还是聚焦 大而全精力不够能力有限,巨头的客源,体量,品牌,交叉销售模式很难被突破。但是过度垂直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生命周期的问题。 因此,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如何兼顾好自身实力与用户生命周期平衡是选择的关键。 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创业公司都专注于素质培养、各类启蒙类产品,例如文学阅读、演讲、写作、古文朗诵等,呈多元化特征。然而目前,大多数玩家其实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个阶段,整个赛道还没有进入充分竞争的局面,进入C轮融资的企业屈指可数。关于大语文培训还没有标准化的体系,这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挑战。 谁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垂直到底正确与否,运气好的短期引爆市场需求,

19、利用窗口期(巨头尚未形成自己完善的内容)快速形成细分领域的优势,树立品牌。而运气不好的,都不会怎么热闹,只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甚至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 3 让子弹飞一会:切勿高估短期需求,“三步走”的长线战役 语文考试会变,但是也不要反应过度,无论是几线城市,目前看来,大语文赛道还是有些模棱两可。目前看来,行业接下来还有三大步需要跨过。 第一步,家长教育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报班学语文? 学习低门槛,也是由于学习的门槛实在有些太低了,导致家长会有所怀疑。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对于语文都有自己的一些基础和认知,在他们看来是否真的有必要报班学习还是一个未知数。家长对孩子进行大语文相关

20、的教育学习需求和目的其实并不清晰,而作为用户的孩子对自己的实际需求也不了解。 毕竟语文这门功课,短时间让人看到实质性改变几乎是道无解的命题。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的作者,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从经济学的视角阐发了育儿观念不同的原因,养育方式其实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紧密亲密的联系,此中最主要的两个影响身分,是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和教育回报(return on education),这两方面影响到了家长对养育方式的选择。 都知道,教育回报率高更容易刺激家长们,使得他们愿意让孩子去接受语文启蒙教育。这种回报率主要包括升学和就业两方面,对于各大培训机构

21、而言,主要针对的应该是升学回报,即对成绩提升方面的帮助。 大语文市场各个垂直领域都需要一个给家长们看的量化维度来,从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和续费率。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显示这其实是一个矛盾点,纯粹提高某种能力与取得怎么样的成绩之间形成一种矛盾,语文的素质培养都是无量化的,至少短期就是这样。 一味地教育家长,告诉他们等孩子以后中高考时现在学的东西又派上用场了,这更像是在给家长们画了个饼,只是对未来的一个许诺罢了。家长需要看到一个可量化的维度,但这一点目前看来基本无解。与根正苗红的素质教育相比,例如音乐美术,家长很难在大语文素质教育上看到实际效果。 对于各大培训机构而言,在政策尚不明确的条件下,只能尽可能

22、地将教授的语文内容在新课标下的考试大纲上找到对应的依据,尽可能地去做到可量化、可测评。 第二步:优质大语文讲师稀缺期。 跨过了家长意识难关,面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培训机构是否具备足够多合格的老师也是个问题。语文改革,不只是学生,对于老师同样也是挑战,文学素养以及知识积累很难实现量产。学而思方面,与北大中文系达成战略合作,与全球孔子学院合作。新东方也类似,寻求诸多权威机构展开合作,强化自己名师背书。 目前,大部分玩家们还是属于小规模入场的阶段,是资本在催熟,机构老师自己的语文素养够不够?文学素养够的话,能不能给学生讲出来?目前看来或许并不乐观。 第三步:政策落地,行业大规模洗牌。 市场教育阶段

23、,政策在摸索,玩家在摸索,资本在卡位,家长在观望。 但无论是巨头,还是各大垂直类机构,提供的服务差异其实还比较小。未来,随着大语文市场秩序的逐步建立,预计行业也将逐渐开始更进一步的洗牌。 就像过去一段时间,教育政策推动在线教育各条赛道发展,但随后政策的深入完善也给一些企业带上“紧箍咒”,有的甚至从投资宠儿变成烫手山芋(例如早教投资)。大语文也是如此,现在从上到下,探索意味浓厚,这也意味着不确定因素较多,是机遇也是挑战。过于激进可能需要承担未知的政策风险,太过于保守又将丧失先发优势。只有当政策稳定,大语文才算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一方面,巨头优势明显,就像新东方、学而思,目前它们在大语文方面的

24、布局看起来都很“佛系”,对于它们而言,等行业确定了随时跟上就行。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就不一样,可能面临的挑战非常明显,资本的耐性也是有限的。 综合来看,未来的大语文赛道既要解决流量问题,又要解决家长信任问题,既要具备技术硬实力,又要拥有优质教师软储备。根据语文的学科特性、长线特征,很难像过去英语数学那样的“试听”去打动用户,因而率先建立口碑效应的企业优势也将非常明显。只不过面对政策不确定性与规模化诱惑二者如何抉择,这对于企业战略制定而言是一种考验。 ps:互联网江湖原创稿件, 落霞与孤鹜齐飞(3) 关于风景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_ 诗句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

25、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 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 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落霞与孤鹜齐飞(4) 名

26、句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秋的傍晚,西下的夕阳映红了晚霞,一只孤鹜正向南方飞去;遥远的天际,清澈的秋水接近天边,相互交融为美丽的一线。这幅来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景图,宁静中蕴含生机,动态中流露安谧,将自然的和谐勾画得如在眼前。 清代诗人尚有诗云:“自到江湖来,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因为王勃,使一座阁楼千年不朽,也因为一座阁楼,让不得志的文人发了一回对命运的感慨。不知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总之,得之于生命血墨而成的滕王阁序,写出了气象万千、如梦如幻的唐代大景致,写出了初唐人的雍容放达和雄浑豪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少年壮

27、志和青春之歌,永远灿烂!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灿烂应从多个角度去涵泳体味: 1.色彩对比鲜明, 画面呈现立体 近景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对照,相映成趣。背景远景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地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 2.点线面结合,极富层次性 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会太多的几点;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3.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秋

28、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广阔的天空、“落霞”“孤鹜”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广袤而又深远的画面,意境雄浑,表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气度。 4.动静搭配,以动衬静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对举,画面鲜活和谐,美不胜收。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

29、与其说是一只孤鹜,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孤鹜寄寓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落霞”“孤鹜” 齐飞也蕴含着天地间生机的涌动。鲜活、广袤而又深远的画面也写出了王勃的少年壮志和青春之歌。年轻气盛的诗人王勃登楼作赋,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浓,仕途坎坷而雄心未泯的他目极八方,思接千里,忘却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绪追逐着落霞孤鹜,淡入了秋水长天之中。如果王勃没有怡然明净的心灵,又如何写出这天然和谐的景色呢? 绚丽壮阔的深秋江天图中既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辗转漂泊的孤独感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感慨,又寄寓

30、着作者的少年壮志和青春之歌,以及登高望远的愉悦欢畅、乐观旷达的意蕴情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引人遐思,充满想象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哪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渺渺,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7.炼字炼词,使用精工 通过“换字”比较的方法,领会其字词使用的精工。例如将此句中“落霞”换成“晚

31、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很明显,“落”具有飞动之感,写出了霞的气势。再看,有人说“孤鹜”为什么不是“群鹜”呢?“群鹜”意境有什么不同?我们读滕王阁序全文可以看出,此句应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个高潮,登临形胜,躬逢盛饯,自然心境愉悦,激情满怀。然而王勃毕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时,自然驰骋想象,“望长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关山难越”“无路请缨”,难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绪急转直下,“兴尽悲来”,直至“穷且益坚”,慰勉自己。所以,着一“孤”字是切合作者这种心境的,流露出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并表现了自我悲伤的情怀。 8.对仗工整,堪称一绝 不仅上下句对仗工整,而且句内亦含对仗。“落

32、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都是偏正结构。除了句法的对偶,音韵上也平仄相对,上句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下句为“平仄平平平仄仄”,音律铿锵,抑扬顿挫,富于乐感,极具诗意。 落霞与孤鹜齐飞(5) 唐伯虎与落霞孤鹜图 落霞孤鹜图是唐伯虎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是唐伯虎盛年时的得意之作。看着这幅画的名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看着此图又觉得与这句诗句的意境十分的相像。是什么原因令唐伯虎创作了这幅佳作出来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在赏析作品之前我首先了解了唐伯虎的人生经历,也因此明白作者画这幅画的用意所在。原来唐伯虎出身商人家

33、庭,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落霞孤鹜图描绘的是高岭耸峙,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下临大江。阁中一人独坐眺望,童子侍立,远处落霞孤骛,烟水微茫,景物十分辽阔。的确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感。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面左上题道:“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

34、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此诗借用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典故。画栋珠帘语出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落霞孤鹜语出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曾借龙王一阵风则谓天助王勃,其故事为:唐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牧,重修滕王阁,九月九日,宴宾客于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预先作序。时王勃省父,行至马当,离南昌长百里。梦水神告曰:助风一帆。晨抵南昌,参加宴会。阎虚请众宾作序,至王勃,不辞。阎怒甚,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二句,叹曰:此天才也。唐伯虎显然是借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平,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苍山依然葱葱,江水依然悠悠,而那个写出了“落霞

35、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哪儿呀,当年他不正是凭着阎太守的赏识,才名垂青史的吗?这幅画里寄托作者的理想抱负,可惜却无法得志。 也正是唐伯虎曾经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于是就画了落霞孤鹜图这幅画,也因此成为了唐伯虎山水画的代表作。落霞孤鹜图绢本大轴,意境清旷。画面下部绘傍石临水之阁,掩映于扶疏垂柳间,阁后山峦高耸,山顶杂木丰茂。阁中靠墙立一桌,上有花瓶古书,一士人怅望天边落霞孤鹜,身后侍立一童。阁下水中一人在侍弄小舟。画中垂柳分枝布叶极见功力,画谱云画树难画柳,然而此画中柳枝用笔紧劲连绵,柳叶布置则疏密得宜。树干造型也各具形态,或树皮爆裂,偃卧如老翁;或盘根错节,斜倚如壮汉;或树干圆浑,静

36、立如处子。山石皴法以南宋李唐、刘松年为宗,然用笔用墨上已加变化,缜密秀润。后人亦称这种皴法为水皴。这幅画画构图简洁,用笔多为细劲中锋,有刚柔相济之美。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而且林木、房舍、溪流穿插有序,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墨色淋漓,富于浓淡变化。 正是因为唐伯虎的怀才不遇而创作的这幅画,也使整幅画好像染上了浓浓的愁绪,也是观者感同身受。 落霞与孤鹜齐飞(6) 落霞与孤鹜齐飞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

37、,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 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

38、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肖旭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

39、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 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40、;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 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

41、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

42、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

43、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就相当可观。“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

44、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一位少数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殿前欢秋),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请看张可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写西湖雨景,

45、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情趣。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但有的放笔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词所罕见。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优为伍,

46、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手和易于流露真情。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 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一、十二字。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47、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二段。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此调词、曲名同,实异)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调是多少字,如十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百个字。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 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衬字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48、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字数,但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全首的衬字大大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 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词头词尾)。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

49、上去、入声各部分押。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密,句末大都押韵。曲一支都押个韵部,还可以重韵。 词并非句句押韵,隔句或隔多句押韵较为常见,并且词中还可换韵。散曲则用韵较密,几乎要求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这首曲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须句句押韵(u韵)并一韵到底外,还能够分析出散曲韵律上的两个特点:其一,平上去三

50、声通押(曲无入声),而不像词那样细分平仄。其二,不避重字重韵,如“苦”字在句尾出现两次,这在词里是非常忌讳的。这种用韵的灵活性,使散曲更具有顺口、动听的声韵之美。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几;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令、梅花酒)、川拨棹等。增句多少,不大有限制,如混江龙,有增至数十句的,竟成为长达千字的长歌。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

51、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之说),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最长可达三十字(仅见于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一例),二十字左右的长句常可见到,如王廷秀的套曲粉蝶儿怨别:“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蔼蔼纷纷扬扬下溪桥。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串过花梢。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媪湿鲛绡。”(短句例从略) 句式的或长或短,亦反映了词和散曲在音乐上和情调上的特点:一般地说,短句连属,韵位密集,则拍节急促,易

52、表达激越的感情,长句相接,则调式沉缓,气势平和。短句连属的,如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中,四字句相排,三字句随后,一句两顿,句句进逼,生动地体现出词人那种孤愤叹惋之情,千百年来,使无数文人读后为之震憾!此外,贺铸和张孝祥的六州歌头词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也都借助音乐上高昂亢奋、拍节急促的调子反映出了崇高的爱国激情。长句相接的,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上文所举王廷秀的套曲怨别,都使人感到一种哀怨沉缓的情调。如果将以上这两种句式互相配合,即长短句相间,缓急相谐,则易

53、包容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词曲更具有参差错落之美。这在词和曲中比比皆是,不再例举了。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上文所引用的关汉卿和王廷秀的散套,其俗语的大量运用都不失为成功的尝试。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宋词现存二万余首,元散曲传世之作仅有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和套数四百五十余套。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典雅(如姜点绛唇)、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

54、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王国维说:“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运用新言语”。“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宋元戏曲史)王氏说的是剧曲,但散曲也不例外。一般地说,元人的运用口语,在剧曲中比在散曲中更为多些。但元代的散曲家,多数仍以善用口语见长,如王和卿、卢挚、关汉卿、马致远、贯云石、张养浩,乔吉、徐再思、查德卿、刘廷信等人。其次,我国经过长

55、期发展而日益丰富的书面的文言,特别是诗词的语言,也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因此元曲除了多用口语外,也兼采文言。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附有“作词(此指曲词)十三法”,是专讲散曲作法的,早就认为曲的造语,“太文则迂,不文则俗,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他的折桂令自嗟:“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如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明白如话,直抒襟怀,毫不藏头缩尾,这正是散曲的当行本色。后人继承周氏之说,有的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黄周星制曲枝语)。但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

56、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就语言特色而说的。“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另一方面允许甚至提倡方言土语、俚俗语言入曲。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由于俗与雅,浅与深,旧与新,显与隐的和谐统一,故大人小孩,识字不识字的,妇孺皆可欣赏。它对口语、方言、俗语、谚语、成语和经史语、诗词语,乃至佛道、卜筮、尺牍用语、外来语等广收并储,再经加工改造,并使之融为一体,为我所用,形成“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的语言。正因它将通俗口语与其他几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才使其语言有着特殊

57、的风姿。 但是,宋词的婉转含蓄与元曲的直率畅达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关系。风格及表现手法的高下优劣要依具体场合而论。古人常以一个“趣”字来标格词、曲,宋词讲雅趣,元曲尚俗趣。所谓俗雅,只是本色的不同,其间不要忘记:有趣,讲究情、景(境)、理、趣的有机结合,客观的美和主观的美感高度统一,乃是词和曲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应看到:元散曲发展到后期,尤其至乔吉和徐再思,他们的大部分散曲力求曲雅精工,和宋词难以分辨,失去了散曲的基本风格。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

58、上的一个基本要求。词在唐宋时虽合乐能歌,但内容大都是相思离别,听者多数是文人学士,它的主导风格还是婉曲含蓄的。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使上而御前,下而愚民,取其一听而无不快意”。(凌濛初渎曲杂札)它主要是诉诸听觉而不是诉诸视觉,因此要求“直说明言”。散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正如任中敏在词曲概中所言:“曲以说得急切透彻,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驰、不含蓄,而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得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词,此其态度为

59、迫切,为坦率,可谓恰与诗余相反也”。 关于赋、比、兴,前人有“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之说(陈奂诗毛氏传疏),曲要求显言直说,故多用赋。散曲小令,又只有一支,字数只有二、三十字至四、五十字,近乎诗的绝、律,词的令、近。不过曲在运用赋、比这种艺术手法上却有很大的发展。请看下面同是写思念征夫的词曲: 拿宋人贺铸的词【杵声齐】和元人姚燧的【越调凭栏人】寄征衣作个比较,贺词说:“砧面营,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这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着“更行更远之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60、)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姚氏的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主人公的难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真率、活泼的性格,寄与不寄的矛盾内心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感受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率、真挚情感之上的。 如同是吟咏别情离绪的: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代商挺潘妃曲:“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