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完整版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完整版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完整版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完整版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完整版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它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改变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它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故D项错误。2“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

2、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3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与材料信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

3、罢免的国家官吏”不符,排除B项;“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的是国家官吏,可见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故D正确。4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答案】C5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下史料能够推定的是()观点作者、出处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共36郡(包含

4、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出现“洞庭湖”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答案】D【解析】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及其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10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

5、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可见有利于规范君主的执政,故A项正确;“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是一种道德标准,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故B项错误;“格心之学”“格君心之非”无法得知其是非的标准,不能确定其一定是心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明代内阁非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11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

6、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它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改变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它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故D项错误。12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

7、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答案】C13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改为州县两级,主要是为了中央控制地方的便利。所以本题选C项。1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8、()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执政能力,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答案】A【解析】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使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9、B、C、D三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故答案为A。 21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推行行省制度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 BC D【答案】C22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答案】D【解析】明朝内

10、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废除宰相,内阁长官称首辅,故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D项反映了两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的职权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属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

11、;察院,监察御史属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同前)。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先后称为按察史、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材料二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以上材料均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监察制度较之隋代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有关监察规定的利弊。(2)根据材料一、二,总结唐宋时期监察制度发展的规律。【答

12、案】(1)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甚至有权监督司法审判。利:保证监察御史的从政经验;鼓励监察官员履行劝谏之责。弊:易导致御史滥用职权。(2)规律: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监察体制以皇权为中心;监察权(包括中央、地方)相对独立。(答出两点即可) 24(节选)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

13、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答案】(1)祭祀制度: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

14、语句分析,如:“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百世不迁之宗”“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第二小问,从宗法制核心特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政权与族权的关系角度归纳概括。 总结:近代欧洲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说明一个民族绝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不断创新。(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西历史的比较。首先,根据材料“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提炼出基本观点。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中国的优势,并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再结合

15、史实说明中世纪的欧洲长期落后于中国,而进入近代以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领域实现了全面崛起。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总结,强调一个民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性。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

16、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

17、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9分)(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6分)【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4分)(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9分)(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任答两点得6分)(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

18、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

19、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分) 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不同:中国官吏任用主要靠吏部和皇帝,具有明显等级性和专制色彩;英国官吏任用分两层,有民选任期的“政务官”和通过考试选拔的相对稳定的“事务官”,确保民主基础上的政治稳定。认识:

20、民主选举和考试选拔分层任用官员,在确保民主的同时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其它言之成理即可)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 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

21、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 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

22、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阐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才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官府每年定期对公家饲养的牛进行评比,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若是到用牛耕田的时节,牛的腰围减小了,主管

23、的官吏也要受到笞责。这表明当时秦国()A注重保护牛耕农业B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C小农经济已经形成D法律制度落后于形势【答案】A2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解析】材料叙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农艺体系,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3下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贞观十三年(639年) 天宝十二年(753年)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比(%) 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比(%

24、) 北方道 1 370 569 45.1 北方道 4 922 183 55.0 南方道 1 671 302 54.9 南方道 4 051 451 45.0 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解析】A项与材料所反映的南方道户数比重下降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对照表可知北方户数增长比南方户数增长要快,占比较大,说明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因而不能体现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C项错误;753年,安史之乱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答案】B4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

25、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D商业成为了主要的经济部门【解析】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故C项正确。 【答案】B11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答案】

26、D12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解析】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壮大,国内资本主义萌芽也已经有所发展,清朝的这种做法阻断了中国商品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流,故C项正确。【答案】C1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D农业与

27、市场的联系加强【答案】D14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解析】根据题干可归纳出北宋制墨业大都为民营,且系世传家业;而舒公窑制瓷仅父女相传,其陶工也保守技术秘密。故B项正确。【答案】B15“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

28、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说明受国内形势影响,“消极的抗倭”说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C16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犁”分析,应为曲辕犁。A项是输水灌溉工具翻车;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答

29、案】D17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解析】政府征税,表明民间手工业和商业兴起,客观上也就冲击了官营工商业,也说明政府不能够完全垄断工商业了。 【答案】C2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

30、重自然规律【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答案】C23 “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困犀浦芋,磊落新都菜。”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宋诗纪事卷96根据以上诗歌材料,提炼诗歌所

31、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答案】特点论证商业活动严格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摊点众多,商品丰富。(如:“南市沽浊醪”“浮蚁”“东门买彘骨”“蒸鸡”“鱼蟹”“犀浦芋”“新都菜”都有反映)城市商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世俗娱乐活动众多有较完善的餐饮服务和歌舞娱乐活动。(如:“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三千客”“金钗十二行”“歌一曲”“茜袖”“红牙”都有反映)(本题为论证式开放性试题,学生在答题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24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

32、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

33、景。【答案】(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家庭结构是指以父母、子女、亲属等为代表的家庭成员间的组成状况。下面是宋朝家庭身份权利状况研究一文中唐代和宋代的主流家庭结构图。比较图一、图二两个家庭结构图,指出家庭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第一小问主要从家庭核心、家庭稳定程度、家庭成员数量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作答。

34、【答案】变化:家庭核心发生变化,唐型家庭以祖父母(父母)为核心;而宋型家庭则以壮年夫妇为核心,上赡养父母,下抚养子女。血缘关系由直系旁系并存转变为直系血缘关系。宋型家庭的结构更稳定。家庭结构由松散到紧密。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人口由多到少或家庭结构由大到小)(6分)原因: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使门阀士族阶层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科举制的发展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创造了政治条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不抑土地兼并;租佃制的发展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在经济和政治上平民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家庭的经济结构也日趋多样化,为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工商业发展迅速或商品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

35、多;重农抑商政策弱化,对外贸易发展,经济结构和择业多元化) 轻商观念的改变,重利观念的盛行,使得宋朝人不再单纯地追求累世同居的“虚荣”。(拜金逐利思想盛行,传统的重农思想发生改变)(14分) 趋势三:由西汉初期单纯的福利救助,到唐宋、明清时期用于公共设施建设。(6分)说明:西汉初期国力弱小;唐宋、明清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民生设施工程浩繁。(6分)趋势四:社会福利逐渐机构化、制度化,体系日益完备。(6分)说明:中国封建制度逐渐成熟,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也逐步健全。(6分)(任答两点即可得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

36、,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

37、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10分)【答案】(1)中国繁荣原因:中央集权强大,政治稳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政府对商业采取务实政策。“大分流”原因:西欧海洋意识强烈,不断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扩大海外市场和资本积累;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闭于世界。西欧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到顶峰。西欧工业革命和

38、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欧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影响:一方面西学东渐,使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近代文明;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势力的逐步东侵,原本主权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相似:生活质量提高,人口增加迅速。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人群体活跃,海内外贸易兴盛。社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市镇大量涌现。资本主义萌芽或发展。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简表部类构成 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经部 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

39、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 史部 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 子部 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 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 集部 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 经济、法制等 其它 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 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它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

40、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容极其丰富,其特色有下述四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等各类产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四是不间断: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2700多年而从未间断,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它也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41、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对治国思想各有所求,各有所好,有的“重法黜儒”,有的“尊墨斥老”,有的“尚农折商”。这说明()A文化融合推动“百家争鸣”B多元政治格局促进思想活跃 C“百家争鸣”引发争霸战争D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更替频繁【答案】B2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答案】C【解析】材料“私(偏爱)其

42、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容其他学派,容易走向极端,因此诸子百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精华,故C项正确。3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汉代“坚持德主刑辅”,符合外儒内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反映出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代与汉

43、代法律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皇权至上,但没有体现出君权的来源,故D项错误。4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体现出人、君、天三者关系,强调尊重上天旨意,听从皇帝安排,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

44、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答案】B 9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A原始文字未具备书法要素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C“传说时代”无可信历史D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具备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

45、要素,A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B项错误;“传说时代”的历史也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得到验证,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天文、政治、经济等情况,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这说明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故D项正确。10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重视客观写实性B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C强调书画同源性D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答案】D11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

46、、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答案】D【解析】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12“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选项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A战国人物龙凤帛图B北宋清明上河图C明朝本草纲目D清代墨兰图【答案】D13右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

47、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 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C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纸最迟出现于西汉初年,即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故选B项。其他三项说法均与西汉时期不符。 14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 B骚体C宋词 D明清小说【答案】C【解析】宋词是

48、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15南朝人王愔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由此可知王愔认为()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 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 D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侧重点是“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体现了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故D项正确。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17宋代理

49、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答案】D【解析】宋代理学是吸收佛道的思想,使儒学思辨化、哲 20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答案】A21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知之

50、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观点,然后将题干设问转换成“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A项是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排除。22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答案】A23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的有这

51、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答案】A【解析】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导向民众循规蹈矩,也符合“最早”的限定。所以本题选A项。2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正确。25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

52、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答案】C【解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时代特点在思想

53、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2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焚书答以女人

54、学道为短见书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藏书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藏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1)依据材料,归纳李贽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承认人的私欲;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念,进一步提倡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法治,成为了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利器。 古代希

55、腊罗马文明1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必须人人参政 B宣扬平等意识C政治自由有限 D强调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从材料“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可以看出,这种对公民的立场和行为的限制和规定,体现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有限,故C项正确。2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

56、样的差异源于()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答案】A3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富人参与公益捐赠,并带来实质性的回报,不能体现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故A项错误;这是富人追求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57、”即扩大政治影响,故C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逐步走向高峰,打破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 1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主权在民B直接民主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答案】A【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主权在民,故A项正确。2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

58、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任期制可以使平民平等地参与政权,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3“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A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B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D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答案】C4从居

59、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B实行直接民主C广泛而又普遍D维护奴隶主特权【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说明雅典民主是狭隘的,“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说明雅典民主却是广泛而普遍的,故A项正确。5公元前453年,由3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他们

60、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答案】C【解析】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正确。 10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