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课后练习题河大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课后练习题河大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课后练习题河大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课后练习题河大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课后练习题河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舜发于吠亩之中课后练习题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吠亩之中(2)空乏其身(3)行拂乱其所为(4)人恒过然后能改(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人则无法家拂士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

2、.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C.人则无法家拂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划分两处)(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B.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C.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 “死于安乐”的观点。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

3、清晰。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 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日:“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4、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B |遽自放纵,病复作,【注】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 困于心衡于虑()病虽愈()(4四夷俱服().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4分)答: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4题。(16分)【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

5、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幽于缥继。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 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菱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6、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次:编次,整理。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缥继 (lei xi 6):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 里引申为监狱。菱里(yb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 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1. 结合文意 解释下面 句 中 加点 的 词。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3)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往事: TOC o 1-5

7、 h z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 话概括回答。(2分)(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

8、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5.【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TOC o 1-5 h z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舜发.于吠亩之中()(2)人

9、恒过.()(3)衡于虑().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得出观点一一成大业之人都要吃大苦,这样才能 锻炼意志,增长才干。B.第二段先谈个人成才后论国,先论“生于忧患” ,再论“死于安乐”。C.本文善用排比,既有不可挡的气势,也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D.本文前半部分侧重从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后半部分则侧重于从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

10、、车马 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饮器。羊、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挎取之。.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笑遣.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C.车马为.人所窃/为.宫室之美D,.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3 分)妇人至.显入人家/每至.晴初霜旦或.偷者自言/或.异二者之为(3分)皆七倍责偿11.根据文段内容,谈谈金国的治国方法好在哪里? (3分)(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题。(

11、共6分)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空乏.其身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人恒过.然后能改的一项是()(2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空乏:资财缺乏,使

12、他受到贫困(之苦)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拂:通“弼”,辅佐过:错误.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A.舜发于.吠亩之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C.必先苦其.心志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首段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首段阐明了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D.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题。(共6分)(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 于郊。魏王问日:“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

13、有。”魏 王日:“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 ?”威 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 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月分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释 而去。 【注】会田: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乘:兵车。包括一车四马。檀子:人名。下文“盼子”“黔夫” “种首”均为人名。泗上:泗水 之滨。特:仅,只。释:高兴、快乐。.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14、.)(2分)魏惠王惭不释而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结合内容分析,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什么?由此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分)【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

15、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挟持:内心怀有。项籍:即项羽。轻:轻易。弊:疲弊。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 士。淮阴:指韩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n A.必有过人之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C.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D.而轻用其锋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6、)(1)卒然临之而不惊(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 1114题。(8分)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17、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两章) TOC o 1-5 h z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2分)答:.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二)阅读

18、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1215题(共15分)【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r作诗赋文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字,下笔已如成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9、(4分)(1)(3)及.其稍长(4)或.因而抄录(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卜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l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化作春泥更护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2)行拂.乱其所为(3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20、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

21、、范仲淹,有删改)【注释】支:通“肢” .使:假使。惮:怕,畏惧。乞:乞求,请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发于吠亩之中劳其筋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非徒愈病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分)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甲舜发于

22、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世言晋王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辘已灭, 天下已定

23、,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从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仇ft (ch ou):仇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3)必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分)(2)必先苣其心志(4)尔其无忘X之志(4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9.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

24、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 1114题。(8分)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一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两章).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2 分)B

25、.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2分)答:.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 TOC o 1-5 h z 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1).心志()(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之上()(4)如其所不能().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困于心衡于虑B .固以怪之矣C.同舍生皆被绮绣D .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下面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

26、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二)(16 分)【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郑人为盖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榻。三

27、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未几盗起鲜用盖者劳其筋骨.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郑之鄙人学_为_盖B.入则无法家_拂_士C.越有_善_农者口._宜_付有司论其刑赏.翻译下列句子(3分)(3 分)_为_坛而盟行_拂_乱其所为京中有善_ 口技者人谓_宜_泄水种黍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乙】文中郑之鄙人无论是学习为盖,还是学

28、习为桔棒,总是事到眼前才去想怎么办,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场。而越之善农者却在大涝三年时想到有涝必有旱,坚持种水稻,结果丰年弥补了歉年,这说明了 。 个人如此,国 家 也 同 样, 【甲 】 文 中 孟 子 就 提 出了 的观点。(2分).根据两则文章主题,你觉得以下哪篇文章内容很好地印证了甲文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A、陈涉世家B、邹忌讽齐王纳谏C、出师表选()理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29、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 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