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_第1页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_第2页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_第3页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_第4页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2009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点津:鉴赏品析题型阐释鉴赏品析是指对文言诗文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考点,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共同组成。鉴赏品析能力包括鉴赏能力与品析能力。鉴赏能力,指的是对文言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品析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作出判断的能力。鉴赏品析类的题型一般为简答题,也有选择题。对诗文的鉴赏品析,主要包括欣赏人物、品味语言、鉴赏技巧等

2、方面的内容。精题解析例1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回答后面问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江城:这里泛指水边的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200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试题)解析:这道简答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对名句进行赏析时,首先要弄

3、清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选定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角度(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关键词语等),对名句进行分析。答案:“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与水联系起来。例2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解析: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考查语言表

4、达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题型。但是考生在答题时容易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翻译诗句的内容,往往失分较严重。解答描述画面的试题,既要放得开,又要围绕题目所设定的内容。要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说白了,就是要先翻译诗句,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合理的文字,进行扩充,但一定要抓住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丢开这些随意拓展。答案: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例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5、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篇人物传记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赏析。这是一篇课内文言文,理解应该不成问题。题干已经提示了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分析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6、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传记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等。答案:文中多用否定句,例如“不蔽风日”“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突出了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独特人格的坚持,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答题方略要答好文言诗文阅读中的鉴赏品析题,考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因为鉴赏品析试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就会无从下手,或漫无边际地乱答一通。具体来说,欣赏人物时,要根据具体事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甄别、鉴定人物思想性格,臧否人物。品味语言时,要抓住语言的

7、形式,诸如句式、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鉴赏,领略其风格;结合作品的内容、主旨,评价其语言形式处理的优劣得失。鉴赏技巧时,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仗、用典等),表达方式(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象征等)。请看下面的例子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本诗系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008年山东菏泽市中考试题)方略

8、: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解答时应注意:一是吃透材料,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是答题的依据,必须读懂、弄通、吃透,否则,答题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怎能不出错?二是胸有全局,高屋建瓴。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答题时必须时刻不忘这个全局,看清试题的实质,才不至于造成答题与全局相悖。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

9、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能力演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清溪:源出石台县,流经贵池城,其流域为皖南风景胜地。新安江:源出安徽黄山,流入浙江,素来以水清著称。屏风:比喻重叠的山岭。向晚:傍晚。游子:诗人自指。此诗是天宝十二年(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1.请你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优美意境。2.诗中描

10、写了清溪山水的秀丽景色,又含蓄表达了诗人郁抑不得志的苦闷心情。请你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这种情感的。(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六一)书肆:书铺。塾: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读了这则短文,我们不难看出,光买书是不行的,买了以后还得快读,且要常读。因为买书不等于读书,书多不等于学问多。何况

11、有些重要的书不是读一两遍就读得懂,记得住,因此书要常读常翻。1.为什么在“过市”时会发“愁”呢?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文中画横线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鉴赏品析答案(一)1.示例:清溪水清澈无比,就像一面明镜;两岸的群山像屏风重重叠叠。于是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飞行,倒影在清溪之中游走,这样一幅美丽的风景,使人如身置其境。2.诗人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他,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二)1.家贫,书价贵,买不起,可又“好之颇切”,所以发“愁”

12、。表达了无奈、沮丧、失望的情感。2.画横线句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少年因家贫买不起书的痛苦,中年买了书又没时间去读的悔恨,告诫人们珍惜读书的机会。题型阐释鉴赏品析是指对文言诗文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考点,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共同组成。鉴赏品析能力包括鉴赏能力与品析能力。鉴赏能力,指的是对文言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品析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作出判断的能力。鉴赏品析类的题型一般为简答题,也有选择题。对诗文的鉴赏品

13、析,主要包括欣赏人物、品味语言、鉴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精题解析例1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回答后面问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江城:这里泛指水边的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200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试题)解析:这道简答题考

14、查对名句的赏析。对名句进行赏析时,首先要弄清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选定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角度(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关键词语等),对名句进行分析。答案:“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与水联系起来。例2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解析:这种

15、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题型。但是考生在答题时容易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翻译诗句的内容,往往失分较严重。解答描述画面的试题,既要放得开,又要围绕题目所设定的内容。要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说白了,就是要先翻译诗句,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合理的文字,进行扩充,但一定要抓住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丢开这些随意拓展。答案: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例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五柳先生

16、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篇人物传记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赏析。这是一篇课内文言文,理解应该不成问题。题干已经提示

17、了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分析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传记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等。答案:文中多用否定句,例如“不蔽风日”“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突出了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独特人格的坚持,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答题方略要答好文言诗文阅读中的鉴赏品析题,考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因为鉴赏品析试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就会无从下手,或漫无边际地乱答一通。具体来说,欣赏人物时,要根据具体事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甄别、鉴定人物思

18、想性格,臧否人物。品味语言时,要抓住语言的形式,诸如句式、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鉴赏,领略其风格;结合作品的内容、主旨,评价其语言形式处理的优劣得失。鉴赏技巧时,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仗、用典等),表达方式(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象征等)。请看下面的例子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本诗系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

19、效果?(2008年山东菏泽市中考试题)方略: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解答时应注意:一是吃透材料,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是答题的依据,必须读懂、弄通、吃透,否则,答题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怎能不出错?二是胸有全局,高屋建瓴。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答题时必须时刻不忘这个全局,看清试题的实质,才不至于造成答题与全局相

20、悖。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能力演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清溪:源出石台县,流经贵池城,其流域为皖南风景胜地。新安江:源出安徽黄山,流入浙江,素来以水清著称。屏风:比喻重叠的山岭。向晚:傍晚。游子:诗人自指。此诗是天宝十二年(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1.请你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优美意境。2.诗中描写了清溪山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