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_第1页
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_第2页
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_第3页
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_第4页
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助力成长、数字点亮校园市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汇报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主动思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着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同时也促使着人类思维不断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而决定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都发生着变化,为了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学校发生相应的变革。正如杜威所说“今天的学生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老师和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因此,建设数字校园是势在必行,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而数字校园是在现实学校基础上通过教育变革逐步形成的。因此,研究者必须

2、深层次、全方位的对现实的社会和教育及学校进行反思和考量,发现现实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变那些对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有制约的东西,要把精力、财力、物力放在这些方面的改造上,来回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小学在新的历史时代,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始一场技术与教育的革新。从儿童出发,服务成长市小学始建于光绪34年,是市城郊地区第一所九年义务制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市校风示范校、全国科技教育基地示范校、市数字校园、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市教师研修基地校等荣誉称号,有着较好的办学积淀。学校以创建新形势下的新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完整的校园生活,现代宜学的学习空间,帮助师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

3、理念,确立了以“责任 爱 自由”为共同的信仰,帮助孩子成为“公民 人 自己”,让每一个你熠熠生辉!学校经过几个阶段的课改,逐步确立起丰富的可选者的课程文化和学校生活,2016年,借助学校创建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和市数字校园的契机,探索互联网时代,技术如何融合到课程、课堂,贯穿到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发展,让孩子们站在学习的正中央,帮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校本的实施路径(本年重点推进项目)(一)、顶层设计:聚焦素养,人本中心,课程落地数字校园的构架,离开了课程重构、学习工具的设计和学习空间的变革,无法实现正真意义上的变革。而在这之中,课程重构是核心,包括核心的重构以学习者为核心来重构学

4、习重构课程,理念的重构:跨界和融合。呈现样态的 重构:多样性 选择性 可能性(二)、全员浅参与项目深研究2016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市数字校园师范学校创建学校,我们抓住这一契机,以技术与课程助力,转变教师观念,提升课堂。当时有8为教师自主参与,组建了数字校园项目研修组,开启小学项目研修之路,探索教师内生动力。该项目组发展迅速,研讨深入,不到2个月,形成有深度的研讨文字资料3万余字,研讨课例3个,基本形成每周一主题,半月以研讨,每月一课例。教师自主加班,内生动力被点燃,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2016年9月,全校铺开项目研修,新教育书香班级、阿福童悦读、群文阅读、气排球校本课程研修、英语绘本教学提升

5、语用能力、数学计算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项目整合,形成“多层次阅读”课题组,围绕“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展开跨学科阅读整合。其中,基于数字环境下城郊小学高段语文课堂生成性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市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阅读共同体研究正在研究中。2017年9月,全员参与到数字化校园工作中,项目组引领着全校教师将改革推向深入。基于教客平台的多层次读写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认为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以及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等教育任务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养成。阅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开展好阅读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随着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我

6、校教师深刻意识到阅读对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起着的重大作用,不仅能扩大、巩固和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11”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校数字化环境日趋成熟,网络与学校教育逐步融合,传统的阅读形式不知不觉地被其改造。2016年9月我校引入教客平台,并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形成了以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培养读写能力与思维能力相结合的“211”课堂教学模式。第一阶段: 二十分钟落实课标教学方法或策略汇集:1.激发动机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景”、 “先行组织者”、看图

7、说话引入、猜谜语引入、读一篇短文引入、问题导入等方法和策略)2.阅读指导(通过“示范朗读”、 “模仿朗读”、 “自主阅读”等策略)3.课文讲解(通过“启发式提问”、 “多媒体课件演示”、“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与点拨” 和 “邻座讨论或小组讨论”等策略, 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涵,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精采语句)第二阶段: 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 深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扩展孩子的知识量,识字量,拼读能力,语言综合能力 扩展资料强调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或策略汇集:1.自主阅读2.带着问题深入探究阅读3.鼓励创新, 但一定要保证足

8、够的有效阅读量第三阶段: 十分左右的扩展打写通过打写或手写对课文或扩读材料的理解与感受、 仿编童话、仿编儿歌或是对课文加以改编或续尾, 来进一步巩固、 深化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个阶段开始可以先两两或小组交流一下 (根据教学设计可选)也对前几个环节的巩固运用,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策略汇集:课文续编、仿编;资料城故事仿编、新编;根据几个关键词语写一段话等等。课后阶段: 评价修改讨论再创作课后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优势,充分阅读其他同伴作品,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网络平台上生成有效讨论,并根据其他同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做出修改或者在创作。“21

9、1”教学模式让学生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学习共同体内独立完成的意义设计。它注重学生整体读写能力与文化修养的提升,以项目学习的形式不断达成学习性组织思维共识与知识优化。在传统阅读学习体系的基础上从空间、时间、资源组织、学习方式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拓展与优化,逐渐形成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应用的多元化,多层次阅读体系。当然“211”模式是一种便于教师迅速上手的基础模式,在应用熟练后还有待于我们的教师更多的提炼与创新。如我校罗娟老师的续写专题;赵超老师的改写专题;官秀老师的仿创应用;徐俊老师的三国阅读课程;张喻老师的数学故事专题等等都是鲜活的例子。基于数据的课堂精准测评2017年地平线报告指出:

10、”如果结果没有经过仔细的测量和分析,也未能根据结果来调整教育教学,新方法或技术的推广还有什么意义?“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擅长对程序化数据和非程序化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各级各类教育单位都在尝试这些技术应用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追踪与分析,与至于增强教育决策,促进个性化学习体验。2017年9月我校开展了基于教育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诊断项目,应用师生课堂行为数据描绘、评论词云积累、诊断策略评价等相关技术对我校常规课堂展开全方位诊断。评测的意义与目的:(1)对学科课堂目标达成、教学行为、知识建构、思维训练、交互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数据描绘,使任课教师对自己课堂有全面、清晰的把握,为进一

11、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策略依据。(2)同伴教师依据评价策略参与课堂评价,在对任课教师进行精准评价的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组织解构与反思。(3)准确记录诊断教师课堂每一次诊断演变轨迹,分析其发展方向与近遇,由同伴教师和专家给出指导性建议。(4)通过校内较大规模课堂诊断,学校对所有诊断做数据投影,挖掘有效数据。专家、教师共同对投影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为学校进一步制定新课改方案提供数据基础。截止目前我校已经有22骨干教师完成了常规课堂诊断,并生成评估报告22份。将22份数据报告做投影分析,明显看出测量教师群体虽然能够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也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但是习惯于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放置在课堂后半

12、段。这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师是基于什么原因有这样的课堂设计趋势?再从评价统计投影数据可以看出教学研究设计与教学能力素养项目分值总体偏低,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我们的被教师群体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把握教学还不够熟练,学习活动设置还不够合理,有照搬套用的现象。这为我们下一步教研,科研提供了方向。四、软件建设与使用数字校园的“软件建设”包括软件的整体架构设计、软件的开发迭代制度、平台及接口的标准、内部数据的管理(访问与存储安全),以及软件的技术咨询、支持、培训等。“软件使用”指学校相关人员对于软件功能的熟悉程度、软件的使用频率、软件与硬件的结合、软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场景,及软件使用的

13、效果等。学校发展现状(1)管理平台软件建设基本完善,但缺乏班级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为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先后引入了国家学籍管理系统、教师资格申报系统、校园管理OA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并自主开发了人事管理系统、教师考评系统、学业监测系统、特色课程选课系统、德育管理系统。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完善了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内涵发坚实推进。但是对于班级的管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较为齐全,但是缺乏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软硬件投入的价值在于应用,学校积极推进了“一师一优课”、信息能力提升培训等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活动。鼓励教师

14、积极参与建设与应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数字化资源自主构建,引进优秀的学习资源运用平台。学校还有效整合阅读课程,创建基于在线网络的“教客”阅读写作课程、阅读畅想课程。引入了学生极感兴趣的机器人教育课程、创客实践课程等优秀课程资源,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这些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却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3)学生学习资源丰富,但缺乏自适应学习平台。教师积极地建设课程数字化资源,学生可以得到电子书籍、微课视频、作业练习等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但是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

15、学习需求,需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根据收集到的学习者的交互、兴趣、思维水平等数据而调整,向学习者推送出一对一的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及学习资源,目前,学校还没有这样的设备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需求。(4)2016年学校开设了“一对一”智慧班级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设立了4个“一对一”智慧班级。并从课堂互动教学,基于网络的活动开展,数字化班级管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积极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客观的成效。下一步规划(1)引入专业团队进行相关规划。学校计划引进培训一批优秀的专业软件团队,使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开发软件平台的过程中始终以学校的理念作为指导原则,并与学校深度

16、合作。(2)建立清晰的规划和迭代回顾制度。软件作为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升级以及扩展,以使其功能达到领先地位,所以学校会确定一套完整的软件规划方案和软件使用迭代回顾制度,以确保软件的长期使用。(3)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争取建设经费。学校将建立基础数据库。学校作为一个单位,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这些用户都会产生很多的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库,并开发规范合理的接口,便可根据具体需要查询某用户的所有信息情况。e校园网络教科研平台一对一课堂环境校务管理平台网络备课系统学生成长系统课堂反馈系统健康手环系统基于网络的课程体系数字化校园安防系统交互在线学习空间在线课程资源师生互动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学业管理系

17、统学生活动记录平台(4)依据校园管理、学生成长和班级学习三个层级,依次打造“e校园”环境,开发班级管理系统、师生评价平台、人事管理系统、教师考评系统、学业监测系统、特色课程选课系统等,不同的软件平台具有不同的功能,既为教师、家长采取下一步教育策略提供了依据,也为校园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空间。(5)实现平台系统数据互通流动。学校建成完善的系统平台之后,需要使各系统平台的接口进行连接,从而使各软件平台系统的数据可以互通流动,形成数字化校园。总体围绕三个平台进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含电子书包)、评价系统平台(教师和学生)、管理支持系统。如果可能,增加物联网管理系统,也会增加一些专门系统,如科学种植

18、监测、创客相关软件等。(6)对使用学校软件平台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刚开始进行系统培训学习,之后根据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培训,使学校相关人员对于软件功能熟悉,从而使软件的使用率可以提高。 (7)引进优秀的IT管理员,全面负责软件开发的网络,全面负责内部数据的管理与变更,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咨询和技术负责,同时还应负责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沟通。(8)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五、硬件空间建设与使用(1)硬件建设与使用数字校园的硬件主要是指相对固定的、支持数字校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得以进行的辅助设施设备,尤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设施设备。数字校园的硬件的建设,就是指这些硬件

19、是如何建设和管理的。此外,数字校园还关注这些硬件在教育教学的各种场景中是如何得到使用的。a.学校的硬件布局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硬件服务于软件,软件服务于平台,平台遵循标准。现有硬件资源使用充分,且支持一定的扩展、第三方接入和用户增长。b.网络基础接入(有线和无线)的速度和带宽及相应解决方案可满足大量用户(全校师生)同时联接互联网的需要。c.学校对服务器和数据管理规范,负责人到位。d.相关硬件维保单位责任明确,维保流程清晰,响应及时。e.基础应用终端除满足日常教学、办公、管理、服务等需要外,还有自动化设备提高工作效率。f.教学的应用终端能够满足学生每个人随时随地上网学习的需求,学生的移动互联设备实

20、现了在课堂上的广泛、常态化使用。g.学校提供多种多样的泛在设备让学习无处不在。h.学校还设有校园智能管理设备、智能设备、创客组件、3D打印、虚拟现实等设备,让新的设备拓展教育的可能性和边界。空间设置与硬件的可变性和可流动性相结合,注重人文性,以适应未来学生流动式的、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学校发展现状a. 已经实现基本网络环境建设,教育城域网接入,有线覆盖所有教室、功能室和办公室,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教室、部分办公室及部分功能室。b. 办公电脑配比达到1:1;电子白板到班;建有一间录播教室、三网合一设备到班。c.建有一间未来教室(含1对1学习用平板电脑、互动桌);建有一间3D数字电视台;4个班在做BY

21、OD(自带设备)项目,设备学生自带(有管理制度)。d.网络安全设施配备基本齐全,但维护管理不及时。通过市、区级双网改造,现我校网络光纤到桌面速度达到千兆,所有功能室,教师,办公室和公共区域实现全无线覆盖。e.安全网关、硬件防火墙,网络行为监控服务器等网络安全设施配备齐全。但是各设施设备管理不够规范,使用日志、操作规程和维修记录不够齐备和准确,没有做到科学管理。下一步规划a. 配置与软件平台相对应的硬件。从而可以打造多样化的、兼容性较强的硬件空间环境。使硬件空间环境能够满足多种课堂模式,可以为多种教学模式而服务。b. 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争取建设经费。提高网络基础接入(有线和无线)的速度和带宽,

22、满足大量用户(全校师生)同时联接互联网的需要。c. 引入专业团队进行空间及硬件建设规划,确定管理负责人。从而规范服务器和数据管理,及时维护设备,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明确数据管理员的责任,确保服务器规范使用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d.与维修单位签订4年合同,确保硬件维护流程清晰,维护责任明晰。e. 针对数字校园应该具备的功能,对校园数字环境进行建设改造,如建设“一对一学习”系统、未来课堂体验中心、智慧班牌系统、智能手环系统等。f.购买平板,建设平板教室。购买学生机300台,教师机35台。增加学生对移动终端使用的便捷性和拥有感,使学习无处不在,这对于学生信息和资源的分享和流传是非常方便的。g.在学校

23、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硬件设备,在课堂环境中增添交互式电子白板,创客组件,3D打印,3D显示屏,3D投影,3D教育资源,增强现实技术等设备,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统计现有的普通教室中的硬件设备和未来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设备,购买和租赁缺乏的设备,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2) 空间建设与使用数字校园的空间建设是指对学校多种空间(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等)根据未来学习方式的变化而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从而打造能够适应数字校园需要的学习环境。学校发展现状a.空间建设基本齐全,但是布局以及座位的安排不灵活。目前,除了计算机教室外,多功能教室,语音实验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构成了

24、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场所。通过统装统配、个性化设备申报等途径先后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语音实验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创客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远程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远程会议等学习以及教学空间,但是这些空间彼此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室内环境设计比较单一,除了先进的设备之外,和传统的教室的桌椅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创意和乐趣。应根据教师的设备改进学校现有的课桌椅等。b.每一个空间的具体功能以及使用细则没有明确规范。学校已经具备很多的空间,但是对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功能以及使用细则并没有明确的说明,经常会出现使用多功能教室进行传统教学、使用教师电子备课室作为学生学习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被误用的现

25、状。下一步规划a.使物理空间、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充分结合。使学校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空间,而应该加入网络空间和虚拟空间,从而使学习空间变得更加丰富。b.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突出以人文本和个性化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室布局能够安排学习互动和教学的实践是不同的。富有创意的、符合人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发,营造舒适、温馨、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c.不同的课堂环境应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有支持合作的空间,支持创作的空间,支持分享的空间,支持探索的空间等,用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有一些是满足群体活动的,有一些是满足个体活动的,有一些是动的,有一些是静的;课堂环境要能够支持混合学

26、习,基于网络的学习,可视化教学,交互式学习。d.实现未来学习空间的可变性。比如当场地有所限制时,学习室也可与休息室合并,空间隔而不断,产生新颖的变化感,同时也可提高活动单元面积的使用率。e.建设技术友好、学习泛在、环保节能的空间。桌椅板凳、学习工具等的设计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舒服,应注意隔音降噪、自然光源、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建设。f.使空间和教学的完美结合,使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以及使用方式和使用率达到最好。学校将建设各种不同功能的空间,从而使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六、评价变革数字校园的“评价变革”,指的是在数字校园的教育目标指引下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的各个要素进行变革,从而建立能够适应数字校园发

27、展要求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的变革。评价的主体(即评价者)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有更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如学生、家长、第三方等 。学校发展现状目前,我校在管理理念上,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全面发展的学生”。追求对学生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管理。力求做到“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实际二上结合的不是很完美。且仅仅是对学生语文、数学作业、考分情况做出大约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模糊检查,对其它各科没有就科目特征做出相应的严格的正规的检查与评价,且缺少社会第三方的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角度也不全面。评价与数字校园的评价存在着差距,功能单一,忽视改进与激

28、励的功能;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量化不精细,忽视质的评价,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操纵评价者客观片面,没有科学的评价指标,没有形成体系,分析判断能力欠缺,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成长、学生发展上来。下一步规划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高级思维的评价。利用过程性数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课堂观察和学生学习过程,应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全部课程进行过程性、即时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寻求在数字化环境支撑下的科学主义评价实施办法,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建立一种通过人工录入和物联设备采集和筛选信息,系统软件

29、、数据库参数在科学主义思想下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与计算,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的判断和指向,并自动对数据库资源进行及时整理和完善的自动评价方法。建立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范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评价系统中评价的主体由单一的学校与教师转变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群众、社会第三方机构等。评价的对象也由单一的学生转变为围绕学校教育的各个关键因素。评价的范畴与价值取向从简单的学业、德育、健康的传统体系中脱离出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方方面面。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群众都可以通过这样网络平台随时关注与参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建立课程评价空间,使得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更加全

30、面、科学、简洁易懂。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育测量体系建设。常态课质量监测平台数据罗盘建设 基础应用数据 :通过数据罗盘随时掌握一个时期(当天)内一个学科、一个年级、一个群体、一名教师的听评课情况。掌握各类管理干部和老师听评课的时间分布。掌握全校授课质量(课程等级)的分布。教师应用数据:对教师听评课数量的排名,对教师听评课数量按照属性(年龄、职称)排序,查看任何一个老师的听评课记录,查看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程等级)。教研组应用数据:对学科组听评课数量的排名,可查看各年级组的课程等级分布。七、课堂变革数字校园的“课堂变革”是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能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具体指在信息技术,尤其是

31、移动互联技术和数据技术进入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连接海量学习资源、权威人士、学习伙伴、真实生活情景,可以与他人进行多种互动,并可以以多种工具与媒体进行学习与创造,学生的个人各种发展数据可以被随时随地记录的情况下,课堂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怎样的变革。学校发展现状(1)2016学校提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各学科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培养目标体系与学习活动策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体来说是积极的,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能够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展开学习。(2)学校形成了“以活动 合作 分享”为外显特征的课堂教学样态,分别指向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3)教

32、师学科素养深厚,信息素养较高,能够熟练运用课堂演播系统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4)教师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5)在数字校园项目推进中,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能主动发掘APP和工具软件,投入到学生学习的全程中,形成了课前有前置微课,课中有生成交互,课后有平台作业的个性化学习流程。下一步规划课堂设计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为主,依托省级课题切实开展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生成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营造生成性课堂环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

33、生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高学生学科思维与能力。为学生搭建适用的开放自主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支持课堂生成性学习的数字化环境搭建、校园应用管理、家校沟通,形成生成性课堂拓展体系,完成体系建构软硬件实用方案和操作流程。将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进行转变,设计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型研讨型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教育者,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多进行展示和分享。加深教师对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认识,通过技术的应用提升课堂的动态生成价值,弥补生成性课堂的不足,减少无效生成、错误生成。应用数字技术手段积极生成和谐、情景、纠错等动态有效资源,探索适合小学课堂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生成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关

34、注学习状态,形成促进小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数字化工具及应用的数字模型,并针对我校课堂的特殊情况,为教师、学生提出实践层面的改进建议。 改变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和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在课堂中融入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上课平台,记录学生的过程性数据,引入家长、教师、社会人员、学生之间的评价。组建学生研究小组,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进学生的友谊。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信息化加工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培训,讲解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和学生分享优质的学习资源。建立资源平台,在平台中除了学校可以上传资源之外,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认为较好

35、的资源上传到系统中,经过管理员审核之后便可以供全校师生使用。同时,建立鼓励奖赏机制,一旦学生或教师的资源被学校资源系统采用以后,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定期征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及时对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满足教与学所需。八、课程建设数字校园的“课程变革”是指在数字校园的育人目标、软硬件基础、教师专业水平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标准、资源和进程等课程体系进行全新的设计、规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实施方式进行变革,并对课程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用于课程体系的及时调整。学校发展现状学校目前的课程还是以教材为主,课程建设并没有完全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们基本上都会

36、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整体观和整合能力,并没有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提供不同的课程路径和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学校还没有完全对课程进行深入的改革,没有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学校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但是学校对于STEAM课程和创客课程的建设还比较少,STEAM课程和创客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高阶能力,必将会成为我校数字校园

37、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很少,精品课程的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规划 (1)邀请专家对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同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组织多个学科以技术为支撑共同设计创新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化课程,将大创客理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对传统优势课程的再造。改变以往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班级上课的方式,建立选课系统,鼓励学生自主选课。同时,在学校中建立

38、各种创新工作坊和社团,工作坊的创办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开发学生和老师选课、排课系统,学生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课程安排状况和课程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和需求进行选课、上课。建立学生数据存储系统和优质资源库。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采用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学生其最需要的优质资源。同时,购买社会第三方教育机构的资源,对学校资源库进行扩充,以便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九、整体推进措施(一)各部门、各要素关系协调机制1.明确学校目标,合力开展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应围绕“引领学生面向未来”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各部门、各要素也应以此作为最终目标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数字校园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变革,从理念到实施都将与传统学校有所差异,把握变革方向的关键就在于学校目标的内化。这包括学校内部从管理者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外部家长及社会公众等相关群体对学校目标的理解与认可;同时还应包括学校在在教学领域(如开展教学时课堂形态、教育模式等)和非教学领域(如学校规章制度等)具体的、可见的方面上的转变。只有当明确学校目标才能为学校内外相关群体构成的综合组织提供清晰地前进方向。2.划分权责范围,明晰责任主体围绕“面向未来”这一核心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