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立的考虑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立的考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荣耀、违法可耻的社会气氛,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保卫者。可以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培育法治文化,是推动德宏文化强州的动力支撑,是德宏州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边疆,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德宏篇章的必然要求。本文拟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

2、会精神谈谈对建立德宏州法治文化推进德宏法治进程的考虑。一、对法治文化的认识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法治文化源远流长,古已有之。早在?晏子春秋谏上九?中就有: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在?淮南子氾论训?中也有记述:知法治所由生,那么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在电脑好搜百科中对法治一词进展搜寻,其解释那么是:法治即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的。现代法治理论认为:法治包含两个局部,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本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

3、行机制。本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利、保障权利的价值、原那么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表达法治的价值、原那么和精神,本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来保障实现,二者互为统一。那么,什么是法治文化呢?法治文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化是指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承受的一种文化。法治文化以培养法律信仰为核心,以保障公民权利为价值取向,以规制行政权利为重点。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撑,是社会文明、和谐、开展的动力。法治文化是包

4、括立法、司法、执法、法制宣传、法律效劳、法律监视和公民法律消费等诸多法治文明的综合表达,法治文化凸显了公平正义、崇尚法治的文化取向。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二、建立法治文化的重要性法治文化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交融,是施行法治必不可少的文化根底和人文环境。社会主义法治不可能凭空产生,法律制度的建立必然会受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影响,在施行的过程中所有法律必然会经历社会成员相应的文化认同、做出自己的文化解读并最终承受遵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坚持并遵循的心理意识与行

5、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矗没有先进的法治文化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文化的形成,能强化人民群众从思维认识、自身行为等方面对法治生活的文化判断力和约束力。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素,决定着我国法治进程和建立方向。其重要性主要表达在三方面:一法治文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根底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的,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两工程标。法治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一致追求的目的。加强法治建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中国法律制度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经初

6、步完备,但在法律施行、监视等方面有待加强,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社会全体成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把法治的思想、观念、精神、思维等浸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法治工作也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确实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此,法治文化建立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矗二法治文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目的。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之根底和前提,是和谐社会建

7、立的核心要素和必备条件,法治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建立一个自由宽松、公平公正,平等相待,协调友善、运行有序的法治社会,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律必需要由人来遵守,仅有刚性的制度规约假如得不到社会成员内心的敬仰,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必须进步社会成员对法律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信仰法治、敬畏法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环境,营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气氛,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德宏建立,三法治文化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根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才能现代化的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8、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主动应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党委指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标准并有效监视政府权利,发挥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的作用,让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充分行使在法律保障下的民主、自由权利,这些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唤起公民的法律文化自觉,必须积极培育法治文化,以此保证社会治理正确的方向,为社会治理提供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保持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只有通过法治文化的培育,才能在社会治理理论中培养起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提升全体公民的法治文化素养,使社会治理在法治理念下,真正实现国

9、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三、德宏州法治文化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与缅甸联邦毗邻,境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各族群众到2022年底,全州少数民族总人口598600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1%。自1986年以来,德宏州通过普法今年已进入六五普法收官之年,在法律宣传、营造法治气氛上获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德宏州建立法治文化面临诸多问题:一经济根底薄弱,法治观念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州经济社会成就宏大,但与全盛全国相比差距还远。据德宏州相关部门统计:2022年末全州总人口124.50万人,全州人均

10、消费总值18666元,而当年全省人均消费总值25083元,全国人均消费总值为41909元,德宏州人均消费总值仅相当于全省人均消费总值的77.4%,相当于全国的44.5%;2022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9元,而同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36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2022年德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4.7%,全国的73%;2022年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而同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的91%,全国人均的63%。由于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开展滞

11、后,各族群众生活贫困,受教育程度低。虽然从历史开展纵向比拟成就宏大,但总体上和兴旺地区相比,仍然非常落后。由于经济根底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现代法律对接不善,使得德宏州各族群众遇事往往不是考虑应用现代法治思维解决问题,而是根据文化习惯采取其他方式。当权益受损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各自通过亲朋好友、寻求各种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法治观念冷淡。二受文化惯性影响,很多群众信官不信法德宏地区历史以来直到解放前,中央政府长期在此实行土司、山官等特殊松散管理制度在傣族聚集区实行土司制度、景颇族聚集区实行山官制度进展管理。以傣族为例,傣族土司就是土皇帝,土司就是王法,土司一言九鼎。人

12、治的文化惯性在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识里根深蒂固,群众信官不信法。受文化习惯影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权伸冤,而是求官出面保护,或者双方自行了断。民族文化习惯意识与现代法治理念显然背道而驰。三政府普法宣传工作尚需改良德宏州通过普法工作,在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文化上获得了明显效果,但在普法内容和宣传方式上尚存以下问题:1、轻权利重义务长期以来,普法内容上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管理、教育的倾向,群众变成了被动、服从的一方。因此普法内容多以防范违法犯罪为主,强调守法义务。而对民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获得主动维护自身权利的宣传内容非常不够。很多人遇事不知自己有何权利,日常

13、生活中假如发生冲突纠纷,怕字当头,不会通过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有些人干脆自认倒霉。2、对法律内容宣传多,对应用法律的程序宣传少在普法中,对群众的法律宣传过多关注法律法规条文内容,而对详细法律法规的程序宣传缺乏,详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程序宣传缺乏,不知道要如何操作才能维权。于是,一些群众一旦权益受损,宁可选择上访也不会选择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权益。3、缺乏普法的长效机制。普法的过程常常为普法而普法,往往象一阵风吹过,只注重一时的效果,缺乏深化细致的宣传引导,流于形式,这种短时效应难以收获详细实效,难在群众中产生深化影响,必须研究解决普法的长效机制,结合德宏州民族文化

14、建立的特点和优势,长期普及灌输、耐心宣传。此外,还存在重理论宣传,轻法治理论教育的问题。普法中法律条文宣讲多,但结合执法、司法案例、让群众亲自参与法治理论的教育活动少,教育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四、推进德宏州法治文化建立的考虑法治是一种文化,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育使之逐渐植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应把包括法律思想、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立作为重点,培养德宏州全体民众良好的法治习惯,让广阔群众积极参与到立法、司法、监视的各程序、各环节中,在详细法律程序中,在参与法律理论中,使群众感受司法的尊严与神圣,承受法律的教育与熏陶。因此,我们要找准着力点,

15、重视法治文化的培育,努力加快德宏法治进程。一以基层为重点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培养群众法治意识普法宣传教育是培育法治文化的重要措施,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治文化的建立应以实在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为中心目的,将法治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的敬仰。社会主体对法治的尊崇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是法治文化的精华。当前德宏州应充分利用六五普法以及法律理论教育活动,逐步实现全社会整体法律素养的进步、法律信仰的塑造,以促进法治文化的形成。全州各级指导班子带头学风普法,推动全社会普法用法,实在开展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商店的普法学习活动。德宏州普法活动重点难

16、点在农村,2022年全州乡村人口总数1013622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要依托并整合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党员之家、妇女之家、民兵之家、老人之家、农民素质学校各种文化资源,开展法治学习宣传,培育法律观念。在德宏州新农村建立、基层党建、禁毒防艾等工作中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法治乡村、法治社区建立活动,卓有成效地培育法治文化观,建立法治文化。二通过法治的公平正义来培育法治文化要在全州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文化价值观,必需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进步司法公信度。法律只有满足了人们的平安、正义和秩序的需要,才能树立威信,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对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体

17、系形成有宏大的推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法律的存在为前提,更要以法律的公正施行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法律的施行,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司法和公民群众的守法两个根本方面,但执法、司法者却处在决定和影响法律施行的主导方面。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必需要有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在司法公平正义建立中助推法治文化培育。三在全社会营造法治文化良好气氛1、要在全州上下营造法治文化良好气氛,把拓展宣传阵地作为推进法治文化建立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托,发挥它们对不同受众全方位的普法效用,为法治文化的建立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努力形成法治文化建立的信息化立体化、直观化、工程化,多管齐下,宣传培育营造法

18、治文化气氛:应开设、办好法制宣传网站,宣传法治新闻、设置网上学法、以案释法栏目;利用短信平台、咨询热线;办好文化街区、文化广常在全州范围做到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有信息,舞台有表演,书本有文章,生活有理论,遇事有教师,实在增强法治文化的浸透力和感染力,扩大法治文化宣传的受众面。2、要注重吸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治元素,并大胆借鉴和移植外来的先进法治文化。要对外乡法律文化采取一分为二态度,保存传统民族文化中优秀元素,对公序良俗加以传承,正确处理好道德文化和法治文化的关系。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在民族文化建立中为广阔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文化需要,引导发挥州内文化艺术团体及民间自发业余文艺团体的作用。围绕德宏州中心工作任务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立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积极开展法治文化艺术创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用法治作品感染、教育、说服群众,增强全州各族群众的法治文化修养,营造全社会法治文化建立良好气氛。3、要推进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