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治呃逆_第1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呃逆_第2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呃逆_第3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呃逆_第4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呃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呃逆【概念】胃气上逆动膈,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证。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它可单独偶然发生,亦可见于它病的兼证,呈连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多见于胃肠病,也可在心脑、肝胆、肾膀胱等病证中出现。【病因病机】偏食生冷、寒冷药物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辛热煎炒过用温补阳明腑实动膈一饮食不当二情志不和 胃失和降肝木犯土痰浊恼怒抑郁肝气郁结津液失布动膈挟气忧思伤脾气郁化火炼液三正气亏虚 素体脾胃虚弱久病大病后劳倦过度热病之后误用吐下脾肾阳虚胃阳虚失于和降上逆动膈肾阳不足失于摄纳冲气上乘夹胃气耗伤胃阴夹胃气虚火动膈呃逆肺胃膈气机和降失调和谐肺失肃降膈间不畅胃失和降肝肾肝失调达肾不纳气呃逆

2、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 :R/R=K3感觉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 4阈下感觉 2感觉适应感觉的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病机关键: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病理因素: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瘀痰阻及气血亏虚等。病位:膈。与胃、肺、肾、肝有关。分型1、胃寒积滞:呃逆常因感寒或饮冷而发作,呃声沉缓有力,遇寒那么重,得热那么减,苔薄白,脉迟缓。2、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尿赤便秘,苔黄燥,脉滑数。【辨证论治】3、

3、肝郁气滞:呃逆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呃声连连,胸胁胀满,苔薄白,脉弦。4、脾胃阳虚: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5、胃阴不足:呃声低微,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方法】治法:理气和胃,降气平呃。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天突、膻中、中脘、膈俞、内关、足三里。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天突膻中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内关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不论胃腑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用之均宜 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天突膻中天突位于

4、咽喉,可利咽止呃膻中穴位近膈,又为气会穴,功擅理气降逆,使气调那么呃止加减:胃寒积滞加胃俞、建里加减:胃火冲逆加胃俞、内庭加减:胃阴不足加胃俞、三阴交加减:脾胃阳虚加脾俞、胃俞加减: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加减:大便秘结、肠鸣腹胀加天枢、上巨虚操作诸穴常规针刺;膈俞、期门等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胃寒积滞、脾胃阳虚者,诸穴可用艾条灸或隔姜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亦可用温针灸,并可加拔火罐。其他疗法1、耳针:取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毫针强刺激;也可耳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穴位贴敷:麝香粉,放入神阙穴内,伤湿止痛膏固定,适用于实证呃逆,尤其以肝郁气滞者取效更捷;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可引气火下行,适用于各种呃逆,对肝、肾气逆引起的呃逆尤为适宜。3、指针: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