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标准详_第1页
贵州地方标准详_第2页
贵州地方标准详_第3页
贵州地方标准详_第4页
贵州地方标准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DOC资料. 贵州省地方标准DBJ*/* *-201* 备案号: 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Local Standards of Guizhou Province code of testing tcechnology management (Building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2014-*-*发布 2014-*-*实施 HYPERLINK / t _blank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Local Stan

2、dards of Guizhou Province code of testing tcechnology management (Building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DBJ*/* *-201*主编单位: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 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协会批准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年*月*日201* 贵阳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3506号)的要求,由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

3、中心、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协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并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测能力、检测试验流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检测工作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本规范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并与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等领域的要求、规定协调一致。本规范共分为八章和四个附录。依次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检测机构能力、检测业务流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检测工作监督管理和附录。本规范附录为标准的附录

4、。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地址:贵阳市甘荫塘甘平路2号,邮编:550006,传真,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甘荫塘甘平路2号,邮编:550006,电话:085183815716)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地址:延安西路2号建设大厦,邮编: 550003,电话:贵州省建设工程质

5、量检测协会(地址:贵阳市延安西路二号建设大厦西楼六层601、603、605室,邮编: 550003,电话:参编单位:遵义众惠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贵阳永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州黔水科研试验测试检测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道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华筑工程测试中心贵州省计量测试院安顺市兴建建设工程检测公司六盘水友升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贵州丰伟环境检测评价有限公司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王林枫、陈纪山、李泽晖、姚家惠、谢雪梅

6、、梁余、贺民卫、吴航、陈丽、刘文君、杨兴林、杜毅、蒋德勇、陈霓、李家华、朴正姬、宋瑾、张能宇、叶雷、牟世俊、杨明瑞、张霄、周森林、徐晓强主要审查人:毛方益、李万里、陈宗强、苟银敏、杨安杰、邓绍虞、杨力列、石城祥、王勇、黄质宏目 次 TOC o 1-6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2917379 1 总 则8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0 2 术语.9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3 3 基本规定 PAGEREF _Toc382917383 h 11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7 4 检测机构能力 PAGEREF

7、 _Toc382917387 h 13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8 4.1 检测人员 PAGEREF _Toc382917388 h 13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9 4.2 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 PAGEREF _Toc382917389 h 13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0 4.3 检测标准方法 PAGEREF _Toc382917390 h 14 HYPERLINK l _Toc382917389 4.4 检测设备 PAGEREF _Toc382917389 h 13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0

8、 4.5 检测管理 PAGEREF _Toc382917390 h 14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1 5 检测业务流程 PAGEREF _Toc382917391 h 17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2 5.1 业务受理 PAGEREF _Toc382917392 h 17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3 5.2 取样送检 PAGEREF _Toc382917393 h 17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2 5.3 检测准备 PAGEREF _Toc382917392 h 17 HYPERLINK l _To

9、c382917393 5.4 检测操作实施19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2 5.5 检测原始记录20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2 5.6 检测报告21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3 5.7 样品处理23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4 6 档案管理25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4 7 信息化管理26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5 7.1 基本要求26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6 7.2 安全性要求26 HYPERLINK l _Toc3

10、82917395 7.3 检测数据管理27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6 7.4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维护27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5 7.5 视频监管28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7 8 检测工作监督管理29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8 附录A 检测项目、参数及设备配备表30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9 附录B 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基本岗位及职责91 HYPERLINK l _Toc382917400 附录C 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93 HYPERLINK l _Toc38291

11、7401 附录D 质量监督机构代码98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7 本规范用词说明100 HYPERLINK l _Toc382917397 条文说明1011 总 则1.0.1为加强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活动,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设备系统等质量检测活动的技术管理。1.0.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规定的要求。2 术语2.0.1 工程质量检测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采用试

12、验、测试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特性的活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分见证取样检测、专项检测和备案检测。2.0.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对社会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机构,本规范中简称检测机构。2.0.3 检测人员 经专业培训合格,从事检测技术管理和检测操作人员的总称。包括见证人员、取样人员。2.0.4 检测设备 在检测工作中使用的、影响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的计量器具、标准物质以及辅助仪器设备的总称。2.0.5 检测合同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与委托方之间签订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合同和委托书的总称。2

13、.0.6 原始记录 记载检测活动所采集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并能再现检测过程的记录。2.0.7 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的书面报告。2.0.8 见证人员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受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委派,对检测试件的取样、制作、送检及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过程真实性、规范性见证的技术人员。2.0.9 取样人员 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负责试块、试件和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制作的技术人员2.0.10 见证取样检测 在见证人员见证下,由取样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对试块、试件和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制作,并送至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2.0.11 专项检测 专项检测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建筑幕墙、室内

14、环境检测。2.0.12 备案检测 备案检测包括结构鉴定、建筑节能、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与空调、建筑智能、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市政隧道、地质预报、监测与监控、市政交通安全、其他建筑材料检测。2.0.13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检测主管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各检测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2.0.14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检测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资源、日常检测业务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业务系统。3 基本规定3.0.1 检测机构应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管理规定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

15、图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3.0.2 见证取样检测、专项检测和备案检测,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0.3 非见证取样检测可由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0.4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委托一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见证取样检测单位,并报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同一检测项目,见证取样检测不得委托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检测机构。3.0.5 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3.0.6 本省检测机构在工商注册地以外设立分支机构(含入黔省外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报贵州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

16、管部门纳入统一监管。入黔省外检测机构检应接受贵州省地方标准、规范的继续教育方可上岗,并按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规定办理入黔备案手续。3.0.7 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出具公正、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3.0.8 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检测机构应及时告知委托单位。涉及结构安全的,应在24小时内向项目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该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3.0.9 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相关规范编制工程质量检测计划,并报送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查和监督实施。施工单位现场应配备具有检测专业知识的检测人员不少于1

17、人。3.0.10 监理单位在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方案)时,应按相关规范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质量检测计划,编制见证、专项检测计划。见证、专项检测计划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报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查。监理单位现场应配备具有检测专业知识的检测人员不少于1人。3.0.11 检测试件的提供方应对试件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负责。3.0.12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0.13 检测机构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于72小时。3.0.1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8、、检测数据、检测报告和检测过程进行动态监管。3.0.15 检测机构应配置专人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相关信息能及时、完整、准确的传送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使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3.0.16 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单位。4 检测机构能力4.1 检测人员4.1.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人员。4.1.2 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配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及相关规定,并宜按附录B的要求设立相应的技术岗位。4.1.3 检测人员必须经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年龄不超过65岁。4.1.4 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19、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4.1.5 每个检测人员在岗专项检测不多于3项。4.1.6 检测机构应建立本机构的技术人员档案。档案应一人一档。档案内容应包括身份证、岗位证书、学历证书、职称证复印件,工作简历、继续教育以及奖惩情况等。4.1.7 检测人员应按规定参加本岗位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要求。4.1.8 检测人员岗位能力应每3年进行一次确认。能力确认的申报工作由检测机构负责,未按规定申报确认的,自动注销岗位证书。4.1.9 检测人员变更检测机构时,应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4.2 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4.2.1 检测机构应具备所开展检测项目相适

20、应的场所。房屋建筑面积和工作场地均应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并应满足检测设备布局及检测流程合理的要求。4.2.2 取得见证取样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试验室面积不应少于300平方米。每增加一项专项检测或备案检测资质时,应增加试验室面积不宜少于100平方米。4.2.3 检测场所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检测工作及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要求。对有环境要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记录环境条件。4.2.4 检测场所应合理堆放有关材料、物质,确保化学危险品、有毒物品、易燃易爆、放射性等物品安全存放;对检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影响环境条件及有毒物质等的处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安全等

21、方面的相关规定,并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4.2.5 检测工作场所应有明显标识,严禁与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和物品进入检测工作场所。4.2.6 检测工作场所应有安全作业措施和安全预案,确保人员、设备及被检测试件的安全。4.2.7 检测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存放于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4.3 检测标准与方法4.3.1 检测机构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活动。4.3.2 检测机构应采用现行有效的建设工程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规程或方法。首次采用或标准方法发生变化时,应对使用方法的能力进行确认,以确保正确运用标准方法。4.3.3 检测机构应有措施保证新的检测标准、规范

22、及时获得并执行。4.3.4 必要时应编制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样品制备和处置等作业指导书。4.3.5 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标准、规范等技术质量文件方便工作人员使用。4.3.6 在现场进行地基基础、实体、钢结构检测及新方法、新工艺时,检测机构应先制定检测方案,并经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开展鉴定检测工作。4.3.7 使用非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时,应对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论证,经委托单位同意,方可进行检测。4.4 检测设备4.4.1 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4.4.2 检测机构根据业务范围,配备符合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检测设备。4.4.3 检测设备在启用前应委托具有检定或校准资格的机

23、构进行首次检定或校准。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确认应由专人负责。4.4.4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设备检定或校准周期台账,并建立检测设备档案,主要检测设备应一机一档。出厂编号、检定证书应与实物一致。4.4.5 检测机构应对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在用的检测设备均应标有检定或校准有效期的状态标识。4.4.6 检测机构对大型的、复杂的、精密的检测设备应编制使用操作规程,并授权使用。4.4.7 检测机构应对主要检测设备作好使用记录,用于现场检测的设备应记录领用、归还情况。4.4.8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和期间核查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4.4.9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检

24、定或校准: 1 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改装、移动、修复和维修后; 2 超过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后再次投入使用; 3 检测设备出现不正常工作情况; 4 使用频繁或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的,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检测设备。4.4.10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继续使用: 1 当设备指示装置损坏、刻度不清或其他影响测量精度时; 2 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漂移率偏大时; 3 当检测设备出现显示缺损或按键不灵敏等故障时; 4 其他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4.5 检测管理4.5.1 检测机构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检测技术管理体系,并按管理体系运行。4.5.2 检测机构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

25、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应进行补充和完善。4.5.3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并满足本规范第7章信息化管理要求。4.5.4 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定期向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和有关事项。4.5.5 检测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测能力验证比对工作,并应按规定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比对活动。5 检测业务流程5.1 业务受理5.1.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应根据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查同意的检测计划,以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或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委托,选择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5.1.2 签订检测合同:检测机构应与委托单位签订检测书面合同,检测合同应注明检测项目及相关要求。需要见证的检测项目应确定见证人

26、员。合同编号应连续且唯一。检测合同主要内容宜参照本规范附录C的样式。5.1.3 委托登记:检测机构在受理检测业务时,应指导委托单位填写委托书,确认检测项目、参数和检测依据。受理送检样品时应核查样品及相关证明资料、见证取样证明(有见证取样及送检要求时),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受理人员应对委托书进行唯一性编号,并登记与检测有关的信息。送样试验严禁无样品办理委托。5.1.4 检测机构应将委托方、工程项目、合同或委托的信息实时输入检测业务管理系统。5.1.5 样品管理人员应根据委托书,核对样品状态与委托登记信息的一致性,核对无误后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及编号,并下达检测任务书(单)。试件入库及流转应采用样

27、品唯一性编号实现盲样管理。检测机构应有措施确保样品编号的唯一性。试件接收应按年度建立台账。5.1.6 检测机构对接收的检测试件应有符合条件的存放设施,确保样品的正确存放、养护。5.1.7 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样品的流转过程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样品标识的完整性和样品的特性及状态不发生改变。5.2 取样送样5.2.1 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应有施工单位、见证单位和供应单位根据采购合同或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共同对样品的取样、制样过程、样品的留置、养护情况进行确认,并应做好试件标识。5.2.2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要求编制检测计划,并建立送检台账。5.2.3 建筑材料本身带有标识的,抽取的

28、试件应选择有标识的部分。5.2.4 检测试件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标识至少应包括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5.2.5 施工过程中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检测程序及要求等应符合国家和贵州省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5.2.6 检测机构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前,应编制检测方案。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构件、部位、检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点图,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对重大、重要检测项目和为有争议事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方案应取得相关单位的同意。5.2.7 对取样、制样及送检的全过程进行旁站见证的见证记录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取样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 见证人员持证上

29、岗情况;3 取样用的方法及工具、模具情况;4 取样、试件制作操作的情况;5 取样各方对样品的确认情况及送检情况;6 施工单位养护室的建立和管理情况;7 检测试件标识情况。5.2.8 见证人员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进行见证时,应对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旁站见证,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见证记录内容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检测机构名称、检测内容、部位及数量;2 检测日期、检测开始、结束时间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3 检测人员姓名及证书编号;4 主要检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及编号;5 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记录;6 现场工程检测的影像资料;7 见证人员持证上岗情况;8 见证人员、检测人员签名。5.2.9 需要现场养护的试件,

30、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取样、制样人员,及取样、制样设备及养护设施。5.3 检测准备5.3.l 检测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委托信息屏蔽系统。检测机构的收样及检测试件管理人员不得同时从事检测工作,并不得将试件的信息泄露给检测人员。5.3.2 检测人员应校对试件编号和任务流转单的一致性,保证与委托单编号、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相关联。工程现场检测前,检测人员应对检测方案和检测对象状况的一致性进行确认。5.3.3 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核查,确认其运作正常。数据显示器需要归零的应在归零状态。5.3.4 试件对贮存条件有要求时,检测人员应检查试件在贮存期间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5.3.5

31、对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变更的情况,检测机构应对人员技能、检测设备、环境条件等进行确认。5.3.6 检测前应确认检测人员的岗位资格,检测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应的检测操作规程和检测设备使用、维护要求等。5.3.7 检测前应确认检测依据、相关标准条文和检测环境要求,并将环境条件调整到操作要求的状况。5.3.8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活动应根据现场的安全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5.3.9 检测前应确认检测方法标准,确认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多种检测方法标准可用时,应在合同中明确选用的检测方法标准;2 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标准或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其检测方法标准应由委托双

32、方协商确定。5.3.10 检测委托方应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准备,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按时提供检测试件,提供合理的检测时间,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还应提供相应的配合等。5.4 检测操作5.4.1 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方案进行。5.4.2 检测操作应由不少于2名具备岗位资格的检测人员进行,对于手工记录的数据或文字描述,其读取和记录应复颂确认。5.4.3 检测原始记录应在检测操作过程中及时真实记录,原始记录的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所有原始记录应以书面形式存档,采用数据采集,由检测软件自动生成的原始记录应及时打印与检测报告共同存档。5.4.4 自动采集的原始数据出现异常时

33、,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予以记录,由检测人员作出书面说明,待设备恢复正常,由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进行重新试验。5.4.5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当条件发生变化并超出允许范围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直至恢复到规定条件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5.4.6 检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出具检测报告,并应再次检查设备状态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同时进行环境清理、检测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5.4.7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活动应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5.4.8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5.5 检测原始记录5.5.1 检测原始记录应有固定格式,并包含足够的信息。数据采集的原始记录应在

34、检测软件中保存时间为工程验收合格后1年。1 试验室检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原始记录名称、编号及页码;2)任务单编号;3)样品名称、编号、状态描述、规格型号; 4)检测的依据和方法;5)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和编号;6)检测环境(如有要求);7)检测数据或观察结果;8)计算公式、图表、计算结果(如有要求);9)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和记录;10)检测日期(包括检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11)检测、审核人员的签名。2现场检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原始记录名称、编号、每页及总页码标识;2)任务单编号; 3)从属的检测合同信息(如有要求);4)工程概况;5)检测依据、方法、检测数量;6)检测原

35、因、抽样情况说明及未定事项(如有要求);7)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和编号;8)检测数据或观察结果;9)计算公式、图表、计算结果(如有要求);10)检测中异常情况的描述和记录;11)检测时间及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字;12) 现场影像资料。5.5.2 检测原始记录应及时填写,自动采集数据的应打印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做到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5.5.3 检测原始记录笔误需要更正时,应由原记录人进行杠改,并在杠改处由原记录人签名或加盖个人印章。自动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更改,如发现原始数据异常时,检测人员应报技术负责人查明原因,需要更正时必须有更正依据,并说明异常的原因。5.6 检

36、测报告5.6.1 检测机构应按其对委托方承诺的检测时限完成检测工作。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5.6.2 检测报告应采用统一的格式。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的检测项目,应通过系统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应与检测委托的要求一致。5.6.3 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完成检测任务的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 1)检测报告名称;2)委托单位及委托书的编号、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等基本信息;3)可追溯到原始记录的相关编号;4)样品名称、样品编号、生产单位、批量、规格型号、等级、样品的使用部位、生产或进场日期等;5)每份检测报告的编号应满足唯一性,每份检测报告应有每页及总页数标识;6)样品的特性说明和状态

37、描述;7)见证检测应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及身份信息;8)委托接收日期、检测日期及报告日期;9)主要检测设备及编号;10)产品技术指标(如有);11)检测依据和执行标准,检测结果应有检测结论, 必要时应有主要原始数据、计算参数、计算过程;12)检测、审核、批准人不少于三级人员的签名;13)必要的检测说明和声明等;14)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及通信信息。5.6.4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完成检测任务的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1)应包括5. 6. 3条中必要信息;2)检测的主要目的及要求;3)检测方案及数量(附测点图);4)被检测工程的情况的描述;5)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5.6.5

38、 当需对检测结果做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减,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2 需要时,对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说明;3 适用时,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声明;4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5.6.6 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 抽样日期;2 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适当时包括生产者的名称、标识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3 抽样地点,可包括示意图或照片;4 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5 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详细信息及解释;6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减的说明。

39、5.6.7 检测报告编号应按年度编号,编号应连续,不得重复和空号。5.6.8 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及签发应符合以下要求:1 检测报告应由检测操作人完成编制;2 检测报告应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人员必须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3 检测报告应由该项目规定的审核人签字,审核人员对检测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负责;4 检测报告应由授权签字人签发,签发人对检测报告负责;5 多页检测报告应加盖骑缝章,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检测报告必须加盖见证取样检测的专用章;6 当采用电子签名方式时,检测机构应有可靠措施保证电子签名真实、可靠。5.6.9 检测报告应登记后发放。登记应记录报告编号、份数、领取日期及领取人等信息

40、。5.6.10 检测报告结论应符合下列规定:1 材料的试验报告结论应按相关材料、质量标准给出明确的判定;2 当仅有材料试验方法而无质量标准,材料的试验报告结论应按设计要求或事先约定的标准给出明确的判定;3 现场工程实体的检测报告结论应根据设计及鉴定委托要求给出明确的判定。5.7 样品处理5.7.1 检测机构应制定样品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运行。5.7.2 砂浆、混凝土试块管理:1 砂浆、混凝土试块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标识;2 检测机构与委托单位签订检测合同时应明确本条对砂浆、混凝土试块管理的要求,未按本条第1款(或5.1.1款)规定的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时不应加盖“见证取样检测章”;5.7.3

41、检测机构应严格遵守试样留置制度。对已检试件的留置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0.1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已检试件留置应与其他试件有明显的隔离和标识;2 已检试件留置应有唯一性标识,其封存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3 已检试件留置应有完整的封存试件记录,并分类、分品种有序摆放,以便于查找;4 已检试件有相关规定或有合同约定,需返还委托方的,应由专人负责管理,返还时应做好记录,领取人应在样品返还记录上签字确认。6 检测档案管理6.0.1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检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目和利用工作。6.0.2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1 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对检测资料编制组卷

42、、存档备查,内容包括:检测合同、委托书、抽样记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登记台账、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其他与检测相关的重要文件等。2 书面档案应有封面、目录、内容、封底、页码等,卷内内容不得重复。6.0.3 档案应用书面资料存档,并以书面资料为准,同时用电子文档辅助保存,但不得违背原档案文件管理的要求。电子档案的保存应有防止信息丢失或被篡改的可靠措施。6.0.4 检测机构应建立符合保存要求、拥有独立空间的检测资料档案室,档案室的条件应能满足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长期存放。6.0.5 档案保存时间:1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结构建筑材料的检测资料汇总表和有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

43、、市政基础设施主体结构的检测档案等宜为20年;其他检测资料档案保管期限宜为5年;2 检测软件数据备份长期保存;3 设备档案的保存期应保留到设备报废后1年。6.0.6 保管期限到期的检测资料档案销毁应进行登记、造册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销毁登记册保管期限不应少于5年。7 信息化管理7.1 基本要求7.1.1 各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业务管理系统。7.1.2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设计应严谨,生成的记录、报告信息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7.1.3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控制的操作流程必须符合国家及贵州省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并应根据标准规范更新情况,及时更新和扩充。7.1.4 检测机构应将检测报告基本信息传输到贵州省工程

44、质量监督管理系统。7.1.5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对检测任务进行唯一性管理,对样品采用数字、条形码、二维码等标识,实行盲样管理。7.1.6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对检测数据自动备份的功能,长期保存,防止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丢失及破坏。7.1.7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通过工程质量监督注册号、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等进行有关信息的检索、统计。7.1.8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对检测数据等信息的修改实施监督检查。7.1.9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对所有操作进行记录、查询和追溯。7.1.10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对样品、记录、设备及人员等资源进行区别并进行唯一性编号管理。7.1.11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

45、应具有检测人员电子签名的功能,其字模应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严禁私自授权使用电子签名。7.2 权限设置7.2.1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登录应采用权限控制机制,采用密码验证方式或指纹等多种方式验证进行登录。7.2.2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对不同人员操作不同功能模块、不同检测项目的权限进行设定和管理。1 委托登记:仅能对检测流程中委托登记部分规定的功能进行操作,并自动提取与本次检测活动有关的委托单位、检测依据、检测合同等相关信息;2 检测人员:仅能对取得岗位合格证的检测项目进行操作,自动采集数据系统的数据和经检测得出的数据严禁随意修改;3 审核人:仅能对检测项目的委托信息、检测数据、计算结果及结论进

46、行审核,不能修改数据,若发现有误应退回检测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4 批准人:仅能对检测项目的相关信息、数据、结果及结论进行签发,不能修改数据,若发现有误应退回按规定进行更正;5 报告打印:检测报告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打印人员仅能打印检测报告;6 系统管理员: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维护,但不能对已形成检测报告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7 查询管理:对查询、统计等进行权限设置。7.3 检测数据管理7.3.1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对数据和检测结论的定义与描述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7.3.2 应确保数据及数据结果符合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特点与要求。7.3.3 数据计算、结果修约、结论判定等数据处理,必须按照

47、相关标准要求执行。7.3.4 对录入的检测数据经确认后需要更正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并可追溯到原数据。7.3.5 数据库应有5年以上检测数据的容量。应有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并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7.3.6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能为各检测项目提供标准的委托单、记录、报告格式等。7.3.7 自动采集的数据应直接进入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并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检测报告。7.4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维护7.4.1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核查,确保功能符合本规范和地方相应标准的要求。7.4.2 检测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局部修改、升级或增添功能时,应对其适用性进行测试。7.5 视频监管7.

48、5.1 检测机构应安装视频,确保能覆盖收样室、留样室,砂浆、混凝土试块及钢筋等力学性能检测室,且能观察到试样留置区域情况。7.5.2检测机构工作时间内应满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对检测机构视频远程监控、录像、存储等操作。8 检测工作监督管理8.0.1 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并通过工程质量监管系统对检测活动进行监督管理。8.0.2 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检测时,必须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工程质量监督备案编号填写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注册号。8.0.3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应审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计划、监理单位的见证取样检测监

49、理规划是否符合规范,并以此作为编制监督方案或监督计划的依据之一。8.0.4 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时,应检查项目检测计划实施情况、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履职履责情况,发现违反规定的,除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罚外,还应将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违规行为计入诚信档案,7日内逐级上报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8.0.5 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检测报告以上传至工程质量监管系统中的为准。8.0.6 上传网上的检测报告有误确需修改的,由检测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授权后,方可对报告进行修改。附录A 检测项目、参数及设

50、备配备表附录A 检测项目、参数及设备配备表序号专业类别材料/项目名称检测项目代码参数主要仪器设备检测/评定标准检测人员1见证取样1.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水泥001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胶砂流动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比表面积1、行星式胶砂搅拌机2、试模3、振实台4、抗折强度试验机5、恒应力抗压强度试验机6、抗压夹具7、天平8、恒温恒湿养护箱9、水养箱(删除)10、水泥净浆搅拌机11、维卡仪12、雷氏夹13、沸煮箱14、雷氏膨胀值测定仪15、量水器16、胶砂流动度测定仪17、比表面积仪18、负压筛析仪GB 175GB/T 1346GB/T 2419GB/T 17671GB/T 1345GB/T 8074

51、建筑材料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规定的检测工作经历及检测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及以上人员不少于1人;化学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规定的化学分析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及以上人员不少于1人;经考核持有效上岗证的检测人员不少于8人;检测项目(参数)较少的,可适当降低检测人员的数量,但不应少于5人序号专业类别材料/项目名称检测项目代码参数主要仪器设备检测/评定标准检测人员1见证取样1.2、粉煤灰物理力学性能粉煤灰002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活性指数三氧化硫1、标准筛2、天平(万分之一)3、负压筛析仪4、分析天平5、高温炉6、水泥净浆搅拌机7、流动度测定仪8、恒应力抗压强度试验机GB/T 1596同

52、上2、钢筋(含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钢筋原材003尺寸偏差重量偏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弯曲性能反复弯曲1、天平2、游标卡尺3、万能材料试验机(1000kN),万能材料试验机(300kN)4、弯曲试验机5、引伸仪6、反复弯曲试验机GB 1499.1GB 1499.2GB 13788GB/T 701GB/T 228GB/T 232GB/T 238JGJ 18JGJ/T 27JGJ 107同上焊接网004钢筋焊接005钢筋机械连接0061见证取样3砂、石常规检验砂007颗粒级配 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水率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岩石抗压强度1、烘箱2、试验筛3、振筛机4、天平5

53、、台秤6、量瓶7、量筒8、压力试验机9、压碎指标测定仪10、针片状规准仪JGJ 52GB/T 14684GB/T 14685DBJ 22-16同上石0084.1、混凝土检验混凝土009抗压强度1、压力试验机2、混凝土搅拌机3、混凝土抗渗仪4、台秤5、坍落度筒6、维勃稠度仪7、贯入阻力仪8、直尺9、锥形瓶、滴定管、吸管、分析天平10、含气量测定仪11、冷冻箱12、收缩仪13、标准养护设施GB/T 50080GB/T 50081GB/T 50082GB/T 50107同上010抗折强度011抗渗性能012抗冻性能见证取样4.1、混凝土检验混凝土013收缩性能JGJ 55DBJ 22-16DBJ 2

54、2-22同上1014氯离子含量、碱含量015电通量016弹性模量017劈拉强度018配合比:稠度、塌落度、凝结时间、表观密度、含气量4.2、砂浆检验砂浆019砂浆抗压强度1、砂浆搅拌机2、压力试验机3、分层度仪4、稠度测定仪5、砂浆凝结时间测定仪6、标准养护设施JGJ/T 70JGJ/T 98同上020砂浆配合比:稠度、凝结时间、分层度、保水性1见证取样5、简易土工试验土021含水率密度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击实1、烘箱2、天平3、环刀4、比重瓶5、密度测定仪(灌砂法)6、台秤7、恒温水槽8、砂浴9、分析筛10、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1、击实仪GB/T 50123同上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混凝土外

55、加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022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氯离子含量收缩率(比)钢筋锈蚀试验1、混凝土搅拌机2、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3、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容量筒4、压力试验机5、标准养护设施6、电热鼓风干燥箱7、锥形瓶、滴定管、吸管、分析天平8、收缩仪测定仪9、混凝土钢筋锈蚀仪GB 8076GB/T 8077GB 50119同上速凝剂023膨胀剂0241见证取样7、预应力钢材、锚夹具、连接器及波纹管预应力钢材025最大力规定非比例延伸力最大力总伸长率应力松弛性能抗拉强度弹性模量1、大行程万能试验机2、引伸计3、松弛试验机GB/T 5223GB/T 5224JG 161同上锚夹具

56、及连接器026最大力规定非比例延伸力最大力总伸长率1、大行程万能试验机2、引伸计3、锚固静载试验系统4、洛氏硬度计5、松弛试验机GB/T 14370027硬度028静载锚固性能锚固效率系数总应变1见证取样7、预应力钢材、锚夹具、连接器及波纹管波纹管(金属)029钢带厚度(金属管)波高、壁厚(金属管)径向刚度(金属管)抗渗漏性能(金属管)环刚度(塑料管)局部横向荷载(塑料管)柔韧性(塑料管)抗冲击性(塑料管)1、卷尺、角尺2、游标卡尺3、万能试验机4、冲击试验机5、柔韧性试验装置6、环刚度试验机JG 225JT/T 529同上波纹管(塑料)030锚夹具及连接器031锚板强度1、千斤顶2、荷载传感

57、器3、混凝土承压构件(台座)4、应变测量装置JT/T 329JGJ 85TB/T 3193GB/T 14370032锚口及喇叭口摩擦损失 033管道摩阻1见证取样8、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沥青034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溶解度质量变化 闪点蜡含量残留延度弹性恢复残留针入度比1、针入度仪2、延度仪3、软化点测定仪4、恒温水浴槽5、分析天平6、闪点仪7、蜡含量试验仪8、沥青测力延度仪9、延度试验机10、温度计JTG F40JTG F80/1JTG E20同上乳化沥青035破乳速度粒子电荷筛上残留物蒸发残留物粘度与粗集料的粘附性常温贮存稳定性1、天平2、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试验器3、标准筛4、粘度计5、沥青

58、软化点试验仪6、电热鼓风干燥箱JTG F40JTG E201见证取样8、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沥青混合料036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抗压强度混合料面压实度(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混合料面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1、沥青含量抽提仪2、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3、压力试验机4、沥青混合搅拌机5、天平6、击实试验仪7、温度计JTG F40JTG E20JTG E42同上037配合比试验1地基基础土工试验土021同见证取样5简易土工含水率密度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击实1、烘箱2、天平3、环刀4、比重瓶5、密度测定仪(灌砂法)6、台秤7、恒温水槽8、砂浴9、分析筛10、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1、击实仪12、固结仪13

59、、无侧限压缩仪14、应变控制式直剪仪GB/T 50123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达到规定检测工作经历及检测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不少于2人;每个检测项目经考核持有效上岗证的人员不少于3人101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102无侧限抗压强度岩石试验岩块103含水率颗粒密度块体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点荷载强度试验1、烘箱2、天平3、煮沸设备和真空抽气设备4、水中称重装置5、游标卡尺6、材料试验机7、钻石机、切石机、磨平机8、点荷载试验仪GB/T 50266同上1地基基础土工合成材料土工织物(土工布)104标称纵、横向拉伸强度纵、横向拉伸断裂伸长率CBR顶破强度纵、横向(梯形)撕破强度垂直渗透系数等效孔径O95(

60、O90),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宽度刺破强度撕破强度(力)动态穿孔1、电子万能试验机2、伸长计3、天平4、土工布厚度测定仪5、顶破夹具及顶压杆6、环形夹具及平头顶杆7、恒水头渗透仪8、游标卡尺9、钢尺10、等效孔径试验仪11、动态穿孔试验仪GB/T 17638GB/T 17639 GB/T 17640GB/T 17641GB/T 17690同上土工膜105纵、横向拉伸强度纵、横向拉伸断裂伸长率纵、横向直角撕裂强度CBR顶破强度低温弯折性动态穿孔热老化处理耐静水压力1、电子万能试验机2、伸长计3、钢尺4、顶破夹具及顶压杆5、土工合成材料渗透系数测定仪6、环形夹具及平头顶杆7、低温试验箱8、动态穿孔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