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浅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浅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浅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浅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课堂教学问题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问题不仅集中体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而且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复习引入阶段的问题设计 复习引入是一节课的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新授课“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涉及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比的意义、比值的概念和求比值等。比的意义是新知的基础,又可能是学生已生疏、需要进一步激活的旧知。求比值,是本

2、堂课迁移类推所必需的旧知,是新知的生长点和切入点。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旧知识点进行复习问题设计。 先复习比的意义(学生口答),同时复习比值的概念。接着在黑板上出示: 12:16;0.75:0.125;4.5:2.7;10:6。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用红色粉笔圈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吗?(要求想好就举手抢答)这种问题形式,不仅激活求比值这个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直观、形象地突出了比值相等这个关键点。再引导学生说出: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这样,一个问题实现了多重目标,由复习引入阶段过渡到探究新知阶段,教学过程更加紧凑、自然、流畅。 二、探究新知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探究新知开始阶段,最重

3、要的就是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选准新知识的最佳突破点,这就是探究新知成功的第一步。这阶段的问题设计必须清楚、明确。 开始阶段(课件出示例l中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要求学生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操场上的国旗:2.4:1.6 教室里的国旗:60:40),并计算它们的比值。提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两个比相等(2.4:1.6=60:40),进一步引导并明确: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探究方向,富有极强的启发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达到自主获取新知的目

4、的。 探究阶段,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并提问“比例由几个比组成?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如果不能直接看出这两个比相等怎么办?”这些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减缓探索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并逐渐扩展和深入。学生必须经过探究方可获得结论的问题,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获取新知。最后一个问题可适时设置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在学生兴奋、活跃之际过渡到教学中的另一重点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学。自主获取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后,让学生计算比例2.4:1.6=60:40中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适时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

5、的积 2.440=1.66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4.5:2.7=10:6 写出几组相等的比组成比例分组探究)“通过大家的探究你能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个共同的规律,谁能说一说?”(老师加以补充完整)通过减缓坡度,化解难度让学生沿着指明的方向自主探究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探究新知过程中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的探究。探究新知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关键点和难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逐步突破难点,获取新知,掌握新的技能。 三、练习巩固中的问题设计 练习巩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消化、及时巩固新知。它不仅要检测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及掌握新知,并在驾驭新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技能,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3:X=Y:4 则 XY=( ) 2. 用不同方法判断:6:8和1.5:2能否组成比例?6:5和7:8呢? 通过这组问题使学生巩固新知,内化新知,形成新的技能,激发学生思维。练习巩固中的问题设计既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逼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新知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又要注意激发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