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_第1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_第2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_第3页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一一高职教育德育课程改革讨论论文关键词:和谐德育新课程体系论文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开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本文认为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到达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与老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学校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效性、针对性,才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社会的开展变化推动着学校教育和课程的开展变化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经济社会的开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全面开展的新人,为此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新课设置方案就课程内容和学时调整、方案施行时间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规定。该方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一方面继续保持德育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给了学校一定自主权,使学校可以根据形势及地区、学校、学生特点自主及时安排相关德育课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作了一些考虑,认为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我们国家要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德育课程也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下面就我如何用和谐理念做指导,构建和谐课程体系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愿和同行商榷。那么什么是和谐、课程和和谐课程体系呢?和谐,即“安顺谓和,协调为谐,是指通过各种有效手

3、段来到达一个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且安康互动的有机共同体。课程简单地说是指课业和进程。而和谐课程体系是指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实现课业和进程与学生、老师、家庭、学校、社会到达一个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且安康互动的有机共同体。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效性、针对性,才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一、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德育课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新版的全国统一的德育教材及大纲都规定各地不得自编教材,其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经克制了过去教材中的诸多弊端,但同时以带来这样的问题,即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固定教材通过编写、印刷、发行,教育内容往往滞后。而德育有效性的上下,又往往表

4、达在它的时效性上。用新近发生的鲜活事例进展教育往往更加有效。道德的提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有效性更强。一本固定的教材怎能涵盖千百万学生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活经历。学生的道德提升过程与他们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而一本教材却无法顾及到学生生活经历、社会影响等内容,存在着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却一厢情愿地试图让全国、全市学生都来“齐步走。其本质问题是:不管何地、何校、何时学生是否“有脖(需要),全国、全市的全体学生,不但要同时吃同一种“药(教材),且“剂量(课时)、“服用方法(教育手段)也须“划一,这怎么可能对生活、学习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学生,

5、进展“有的放矢的教育呢?高职学校德育目的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程度。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等职业学校生来讲,只能浅薄的唯心的理解它。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的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开展和年龄特征,不具有时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开展特征,无法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理论和影响人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识才能、道德程度和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到达同样的

6、程度和程度,显然是不实在际和不适宜宜的。另外长期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课堂教学过于侧重教育的主观意识,忽略学生承受心理,仍以老师说教、讲授为主,不大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或“情境教学教学方式施行甚少。德育课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开展规律存在着偏向,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学生们对德育课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另外,德育评价以考试分数为主,忽略学生实际行为表现,忽略对学生行为的标准训练,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这些“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的作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要使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首先就要在内容和进程教学方法、评价体

7、系上具有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二、德育课程体系与老师的和谐德育课程的施行最终要靠广阔的德育课老师,可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就要充分调动广阔老师积极参与,而现实中我们的德育课老师却面临界这样的问题:首先,教材贪大求全。例如,?经济与政治根底知识?涵盖经济学根底知识政治及我国的根本方针政策;?法律根底知识?涵盖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我们的教材确实需要系统完好,但也要顾及老师好教好用,对这么多的内容假如浅尝辄止难出效果,讲深讲透一是课时不允许,二我们的学生是否需要和能承受,况且我们的老师是否能讲透还是个问题,我们的老师毕竟是个老师而不是专家。其次,老师课程权利的缺失

8、与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新课程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但这种权利分配主要是国家权利,地方与学校的权利显得非常有限。对中小学老师勤于检查、催促、评比,而疏于引导、效劳、对话与交流。在这种科层制教育行政管理形式下,老师被置于学校科层最下面,他们的行为标准受到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以及各处、室主任等人员的约束与控制,他们被视为学校科层体系中的“技术员对教育、课程内容毫无选择权,成为游离于课程研究领域之外的盲目模拟者和机械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老师充分发挥积极性谈何容易。转贴于论文联盟.ll.因此,要使德育课程体系与老师的和谐,就要在教材的内容,和管理体制上加以改革,内容上老师承受

9、,体制让我们的老师开心。三、德育课程体系与学校的和谐我们的学生每周的德育课课堂教学毕竟才两学时,这两课时教学再好,还是时间太少,那我们就要把德育贯穿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为此我们就要:第一课程与学校其他教育途径的贯穿,即课程与班主任工作、共青团活动及其他日常教育活动的贯穿,使德育课程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发挥整合性的教育作用;第二是老师与学生的贯穿,即不是单纯的老师教育学生,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教育;第三是教育与学习的贯穿,即学生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习,在学习中无形承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是教育与评价的贯穿,即教育与评价不再是两个互相割裂的环节,而是整体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10、教育中有评价,评价同样发挥教育作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各科浸透德育教育。四、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家长的和和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如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局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开展。一局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

11、“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立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拟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程度的进步,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宏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德育离不开家长,要使家长也溶人我们的课程体系,到达课程与家长的和谐。五、德育课程体系与社会的和谐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雹多么脆弱,以致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刨新永久的主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培养目的、课程设置、课程形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的是国家教育总目的在课程领域的表达,它作为教学理论活动的第一要素,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与开展价值。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