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数落(sh) 多财善贾(g) 传记(zhun) 杳无音信(mio)B. 毗邻(b) 前后相属(zh) 伺候(sh) 洁身自好(ho)C. 便笺(qin) 人才济济(j) 静谧(m) 博闻强识(zh)D. 混淆(xio) 信手拈来(nin) 徜徉(chng) 稳操胜券(qun)【答案】D【解析】A 杳yo无音信;B毗邻(p)伺候(c);C便笺(j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色素 奔驰 急刹车 守株待兔 B扫描 和谐 软着陆 振

2、耳欲聋 C脉搏 巨挚 殊不知 游刃有余 D博爱 临摹 地沟油 门厅若市【答案】A【解析】B项震耳欲聋,C项巨擘,D项门庭若市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 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 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 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答案】A【解析】 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中应选“以至”。“

3、以至”可以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也可以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而“以致”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己表示很得意,所以应选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

4、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答案】D 【解析】A、B 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年轻科学家的勇气和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C项中“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 项中的“想入非非”可以当中性词用,意思是“一般人的认识所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学家对两干多年前在金字塔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

5、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C读完但丁的神曲,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卷。D王教授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于是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答案】【解析】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不合逻辑;C项属于成分残缺;D项“看了十天的报纸”有岐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格_,_。_,_,_,_。 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

6、定性 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B C D【答案】D【解析】先用排除法排除,是人格本质属性,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二、论述文阅读(7-9每题4分,共12分)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隐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

7、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

8、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幽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拉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

9、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7.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4分)A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B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的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D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们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答案】B【解析】出自原文第1段末尾。8.根据

10、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答案】B【解析】A项“历史悠久”没有涉及;C项“明确具体”不符合实际。D项“必将”不对,文章第二段只说“有可能”。9.下列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

1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的课题缺陷。B文章的第一段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演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C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说明了人们对建筑的感受是具体的。D文章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学法则入手来研究建筑美学。【答案】A【解析】本文不是阐述课题缺陷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任文公,巴郡阆中人也。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哀帝时,有言越巂(xi)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

12、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诸从事未能自发,郡果使兵杀之,文公独得免。后为治中从事。时,天大旱,白刺史日:“五月一日,当有大水。其变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为其备。”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将中,天北云起,须臾大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余丈,突坏庐舍,所害数千人。文公遂以占术驰名。辟司空掾。平帝即位,称疾归家。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完免。遂奔子公山,十余年不被兵革。公孙述时,蜀武担石折。文公曰:“噫!西州

13、智士死,我乃当之。”自是常会聚子孙,设酒食。后三月果卒。故益部为之语日:“任文公,智无双。”(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B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C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D. 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答案】A【解析】“独储大船”的是任文公,可知前两句的断句 B、D 有错;“急命促载”是动宾结构

14、,应 该并在一起,可知 B、C 中的断句有错。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官风角,是古代占卜之法。天官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曰、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来预测吉凶;风角是用观察风向来判断吉凶。B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后文中的“治中从事”是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C晡时,即申时,就是夜半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D武担,山名,在今成都北。周朝时期,古蜀国君王因为思念己故的爱妃,派五名大力士去爱妃故乡武都担土至成都,为其营建坟茔,后世把这座坟冢称作“武担山”。【答案】

15、C【解析】晡时,即申时。但对应今天的时间是午后三点至五点;选项中的时间段,对应的是“子 时”。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文公的父亲精通天官风角,任文公也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这个才华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B任文公担任治中从事的时候,预测到五月一日会有大水灾。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人相信他,导致水灾发生后,毁坏了大量的屋舍,几千人被淹死。C王莽篡位,任文公料到天下不再太平。让家人负重进行锻炼,后来,就因为靠这“体能训练”,家人在战乱逃难中存活下来。D公孙述时,任文公从“武担山石折”的异象里揣测到自己大限已到。三月之后,他果然去世。益州人认为他的

16、智慧天下无双。【答案】B【解析】“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人相信他”错。原文中说到“刺史不听”,但从“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可知,老百姓中有不少人相信他而提前做了防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5分)(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5分)(1)【答案】(5分)(他们)一同住在客舍,当时暴风突然到来,文公就连忙叫(告诉)其他从事抓紧离开。【解析】“止”“卒”“趣”“白”各 1 分,大意 1 分。(2)【答案】(5 分)于是督促家人背上百斤重的东西,绕着房屋跑步,每天跑几十趟,当时的人 不明白他这样做的缘

17、故。【解析】“课”“趋”“日” “故”各 1 分,大意 1 分。参考译文:任文公,巴郡阆中人。父亲任文孙,懂得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年轻时学习父亲那一套,州里召他做从事。哀帝时,有人说越巂太守想造反,刺史非常害怕,派文公等五位从事检查郡的边界,偷看虚实情况。(他们)一同住在客舍,当时暴风突然到来,文公就连忙叫(告诉)其他从事抓紧离开,说是将有逆变来害人;(自己)于是也驾车飞速逃跑。不少从事(不相信)没有赶快逃跑,越巂太守果真派兵杀了他们,只有文公一人得以幸免。 后来文公做了治中从事。当时大旱,(他)向刺史报告:“五月一日,会有大水灾,灾变已定,不能改变,应叫官吏百姓早作准备。”刺史不听,文公独自准

18、备一条大船。百姓有的听到了,很有一些人提前作了防备。到了五月一日这一天,天干旱酷热,文公紧急命令催促装船,并派人报告刺史,刺史却一笑置之。接近中午,北边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不久便大雨滂沱,至傍晚时,湔水陡涨十余丈,冲坏房屋,受害的达数千人。文公于是因为占卜术而出了名。被征召为司空掾。平帝即位后,他称病回家。 王莽篡位后,文公预测天象,知道大乱将至,于是督促家人背上百斤重的东西,绕着房屋跑步,每天跑几十趟,当时的人不明白他这样做的缘故。后来兵寇并起,那些逃亡的人很少能脱身的,只有文公一家大小背着粮食快步逃跑,全部得以保全幸免。(后来)就逃到子公山,十余年未曾遭受战争之苦。 公孙述割据益州时,四川武

19、担山石头折断。文公说:“唉!西州有智士死,我将顺应它(死的人就是我了)。”从此常常和子孙聚会,吃饭喝酒作乐。三个月后果然死去。所以益州人有句话:“任文公,智慧天下无双。”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9分) 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白 朴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14.两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白曲开头写落日晚霞映照下的孤村,炊烟轻飘,老树上栖息着一只天寒归林的乌鸦,给人萧瑟、清冷之感。B.马曲“夕阳西下”一句的出现,使前面三句所描写的景象有

20、了一个背景,给画面增添了一层光泽,使整首曲的色彩鲜明,表现了人物开朗、乐观的心理。C.白曲结句变远景为近景,变朦胧为清晰,色彩变灰暗为亮丽,表现了作者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状态。D.马曲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题。【答案】C 【解析】“色彩鲜明”“开朗乐观”错误。15.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6分)【答案】“一点飞鸿影下”句,是此曲最特殊、也最关键的句子。(1)其他句子都是名词词组的罗列,表现的是静态美,而此句则有了明显的动作,展现了动态美,使全曲不再单调或呆板。(2)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的视线通过飞鸿的引导,才有了下文的青山绿水若非如此,前两句与后两句,两派风

21、格不同的诸般景物,很难相互“沟通”。强行拼在一起,必显突兀。而有了此句,则点活了全篇,化沉寂为清疏于无形中了。【解析】鉴赏诗句主要从内容、情感、手法几个方面入手,本题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小题,共26分。中药芬芳2012年阳春的正午,我走进这间叫做“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春泽”,是取自“春天的光泽”之意。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药的心情就比较悠然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

22、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装中药的木匣子,大小一致,上面一律用规规矩矩的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有数百种药,可抓药的医生目光一扫药方子就能准确无误地走到装那味药的小匣子边,轻轻一抓,数量常常是八九不离十,这就是熟能生巧啊!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少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我看着抓药的医生有节奏地来回走动,他时或来到案板边看一眼医生开的药方子,时或轻轻拉开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木匣子,取药,用小秤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确保重量的准确,而后返回案板,将药倒在黄皮纸上或纸袋中,再返回称第二味配药。他们的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脚踩在木地板上也从不

23、会发出巨大空洞的声响。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在中药店看医生抓药,谁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那抓药的医生本身也是一味药啊!药抓好了,医生朝空中轻轻一招手,“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我暗自称奇,这多像魔术般奇妙神秘啊!仔细看,禁不住哑然一笑,原来看似虚无的空中还垂着一根根的白线呢。抬头望去,蓝瓦下的屋脊上还吊着一个个纺锤形的线圈呢。那些线垂在空中,医生们随手就可包药了,一点也不用担心线会缠在一起解不开。这样的方法,既科学又节省时间,实在是妙。中药包好了,配药的医生就大声喊出某人的名字。有人应声而起,取药离开,又有人进来坐下。等待的过程,有些淡淡的焦急,也有些心安理得。我看不

24、见医生白口罩后面的表情,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会说话,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与那样的眼睛对视,人自然而然会放下心来。药到自会病除的!中药成为我眼中飘着草木气息的意象,是在1980年的早春。那年我7岁,跟随着祖父,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在如今的我看来,是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伯。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

25、屋内。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可以救死扶伤的药啊!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铺满了黄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己、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赏,

26、就像欣赏祖父铜皮盒里那些闪光的银元和铜钱。但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比“光绪元宝”和“乾隆通宝”可爱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了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

27、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掉了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邱老伯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了。 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读后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回想那些中药颗粒,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鼻息间的香气更浓重了。 时光渐逝,病中的我同样垂青

28、于中药的疗效。冰片、半边莲、夏露、荭草、紫藤这些中草药的名字给我留下了绿色健康的记忆。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有时病中喝多了中药,我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取材于林文钦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

29、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即写在“春泽堂”抓药时所见景象,传递出中药铺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作者说抓药的医生“也是一味中药”,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中药药理而且医术高明。 C“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作者借周作人的话说明中药特有的草木香气带给人自然的生命气息,弥足珍贵。 E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叙写了关于中药的丰富记忆与联想,怀念中不乏惋惜。【答案】B C【解析】B(“熟悉药理和医术高明”不对)、C(“中国书法艺术”不对)17.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的中药药名吸引人们编制了许多有趣的谜语,请结合第段的中药名为下面谜语选

30、定谜底,将最准确的药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每空限写一个)(4分)(1)五月既望: (2)低头思故乡: 【答案】(1)半夏(2)怀熟地 【解析】“五月既望”指农历五月十六日,属于夏天的中间时段,所以是“半夏”;“低头思故乡”和“怀熟地”(怀念熟悉的地方,即故乡)意思相匹配。18.第11段的划线句是关于“邱氏中药铺”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写作者最后一次去药铺看到的衰败景象(内容2分);写出中药日渐没落的境况和作者的伤感、惋惜之情(情感2分);与上文初来时药铺神秘/充满芳香/令人向往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为下文担忧中药的命运作铺垫(结构2分,联系上下文)。【解析】这是一道“作用

31、”类题,答题时主要从内容、结构、手法、主旨四个方面来分析。19.本文题为“中药芬芳”,“芬芳”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答案】(1)中草药浓厚而芳香的味道/中药本身的味道/中药的药味(2)与中药/祖父吃药/邱老伯/药房/邱氏中药铺有关的童年回忆/经历/时光/故事/体验(必须要有具体内容)(3)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诗情画意/耐人寻味(4)中药能够治病,给人带来生命力/新生与希望(5)象征和缓的生活节奏/慢生活/传统的生活方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6)令人怀念的文化与传统/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不能是中药文化)【解析】这是一道概括类题,答题时要先从原文出发,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进

32、行分类归纳,分条作答。20.文章结尾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答案】(1)作者的观点: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对追求便捷实用的工业文明的反感。(2分)(2)认同/不认同。理由: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4分)【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其中观点2分,理由2分。说明理由时最好能结合现实生活加以举例。六、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

33、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

34、生的理性思辨力。 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 两种选择,体现

35、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与“英雄”的异同写明白。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且,把“偶像崇拜”解读为一种社会乱象,那么文章可以偏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