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_第1页
5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_第2页
5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_第3页
5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_第4页
5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中央又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这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

2、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气象部门更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既要坚持过去为“三农”服务好的做法,又要积极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路子,找准切入点,狠抓着力点,把握结合点,使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找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 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紧紧围绕XX市提出的“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见成效

3、的事情抓起,在巩固以往为“三农”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切入点。 1、从建设新村镇中切入。过去,农村建房大多是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地理,切坡建房相当普遍。由于当时的条件,没有考虑小气候因素的影响,以致出现因暴雨型地质灾害倒塌、冲毁房屋,或是因房屋建在雷暴多发区,常遭遇雷击而导致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赣州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损坏房屋1337间,倒塌房屋208间,损坏农田471亩,直接经济损失达842万元。今年1-7月全市发生雷灾事件15起,因雷击死亡6人,伤4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州提出要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作为气象部门可以直接参与当地的村镇规划

4、,为其提供规划区的气象地质灾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使村镇建设避开暴雨型地质灾易发区和雷暴多发区。 2、从发展新产业中切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核心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赣州提出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发展新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明确了做大做强果业、生猪、蔬菜、花卉等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烟叶、工业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对脐橙产业,赣州提出了“要把赣南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把赣南脐橙培植成超百亿元产值的优势产业集群”的战略

5、目标。气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气象、气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一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进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二是利用3s技术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尤其要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性质、坡度、植被、土壤稀土含量等因素,利用3s技术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开发布局区划到村组;三要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提供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 3、从培育新农民中切入。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的力量源泉

6、。气象部门在培育新农民方面,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在“新农村建设网”中专门开设“农民网校”,提供农业、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网上课堂。二要积极参与当地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当地实施乡村干部知识技能过关、大力培训乡村干部等方面,派出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向农民传授有关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的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增强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去年以来市气象局派出技术专家为乡镇干部培训班和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式可以继续,并进一步加强。三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四要为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开展

7、小气候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在中心村建一些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宣传画廊等。 4、从农民现阶段的迫切需求中找准切入点 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象部门在当地农工部的支持下,组织了大范围、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洪涝、暴雨型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大风冰雹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还有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销售、病虫防治等提供针对性强、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这

8、些无疑是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好的切入点。 二、抓好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多年来,气象部门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气象信息常常不能及时传到农民手中,信息的传递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满足不了农村防灾减灾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三是气象服务产品的适用性、针对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有差距,缺乏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气象服务等。一句话,就是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与社

9、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气象部门必须着力加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 1、加快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建设速度 中小尺度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小、时间短、突发性强等特点,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当前气象监测站网远远不能满足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要求。去年和今年,XX市政府连续两年下发专门文件,具体部署“全市中小尺度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网”建设。目前已建设四要素自动气象站62个,两要素站10个,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建设,为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可靠资料,从而为农业生产、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气象保障

10、。继续采取以地方财政为主体、部门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投资建设力度。在网站的布局上,首先要实现每个乡镇都建有加密自动气象站,优先完善赣州东北部、西部、南部暴雨、强对流天气多发区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建设。另外,在雷电灾害多发区要建设大气电场监测站,在干旱区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3-4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的XX市中小尺度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网。 2、着力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 准确率是气象预测预报的核心,做准预测预报是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的前提。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特别要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准确率,这事关粮食生产安全

11、、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的稳定。一要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预报工具、方法和预报员经验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重点开展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逐步实现气象预报在时、空上的无缝隙、精细化要求。二要加强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短时强降水等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三要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乡镇预报业务系统。四要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五要建立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3、不断丰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 要在现有

12、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需求量大的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产品。一要开发山洪地质灾害、暴雨、短时强降水、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二要开发农村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产品,包括施肥、施药气象指数和农村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产品等。三要丰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评估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四要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提供产业布局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五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建设,开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动植物重大疫情预测等服务产品。总之,要根据需求不断开发和丰富为

13、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 4、着力加强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与协作 准确的预报和丰富优质的服务产品,只有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才能发挥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作用和效益。而目前的状况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信息传输渠道不畅,有的甚至是闭塞,已经成为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瓶颈”。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一要充分依托省政府的新一轮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村村通”工程,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工程建设,建设基本覆盖全市的新一代农村气象警报系统。二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的密切协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声讯电话(12121)、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在第

14、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三要积极配合我省10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行政村”和1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乡镇”的“千村百镇”信息化新农村示范工程以及全省30个农业信息超市的建设,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四要建立乡村一级的气象信息代办员队伍,负责转发农经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收集上传气象灾情和当地农民的意见建议,同时负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等,也可以与当地政府聘任的乡村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员结合一起。 5、努力办好“新农村建设网”。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把“江西新农村建设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平台、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的要求,迅速完

15、成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网”的改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网”上实现远程文化教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农副产品销售、订单农业等功能,发挥“新农村建设网”在“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和组建新经济组织”中的作用。 6、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大农村最为需要,广大农民群众也最为欢迎。气象部门必须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一要加强装备建设,按照400600平方公里面积配备一套作业系统的标准完善人影作业装备建设。二要结合XX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及香港供水水源区东江上游人工增雨基地两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抓好赣南果业(脐橙)抗

16、旱与水库蓄水型作业基地、森林防火作业基地、烟叶种植区人工消雹作业基地和东江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建设。三要按照“五个一”(一辆运载车、一台火箭发射架、一部gps、一台笔记本电脑或移动支撑系统、统一服装)的标准,每个市、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作业分队。四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人影作业的科技含量。五要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系和地方财政投入机制。六要积极开展防旱抗旱、水库增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森林火灾扑救、城市降温等人工增雨作业。 三、把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气象为社会

17、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样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与时俱进,不懈努力。要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纳入整个气象工作计划,要以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总抓手统筹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切实把握与其他工作和其他部门的结合点。 1、与贯彻落实国发200603号文件结合起来。 今年1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03号),进一步明确了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提出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促进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尚方宝剑”。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国发200603号文件来推动气象事业的

18、发展,从而推动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 2、与实施“三大战略”结合起来。 “人才强局”、“科技兴气象”和“拓展领域”是气象部门正在推进实施的三大战略。三大战略中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拓展领域是根本任务。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身就是拓展领域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类气象人才管理制度,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在培养气象业务服务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同时,要突出培养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研究型业务,不断增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3、与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结合起来。 当前,气象部门正在进行新一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气象局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加强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影、雷电等轨道业务建设,将各业务轨道铺设到农村。要建立以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重点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工作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