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大纲_第1页
《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大纲_第2页
《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大纲_第3页
《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大纲_第4页
《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环境监测及实验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xperi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大学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大气环境方向)等专业教材:大气环境监测,气象出版社,刘刚等,2012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是控制和治理污染的前提条件。本课程根据大气污染最新监测技术进展,较为全面地介

2、绍了大气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地表、高空和空间监测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环境方向)的学生掌握和了解空气样品的采样仪器及采集方法、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测定、降水监测、空气污染源监测、空气中放射性污染监测、自动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绪论(2学时)(1)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特点、目的和分类;(2)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产生和发展;(3)了解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重点:大气环境的特点、监测方法。难点: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2空气污染知识(1学时)(1)了解大气、大气圈及其组成、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理解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变

3、化和迁移、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掌握大气污染物来源、大气污染物及其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重点: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难点:大气中的化学变化和迁移3空气污染方案的制定、采样方法及仪器(2学时)(1)了解大气采样方案的制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2)理解大气样品的预处理、大气环境样品的测定;(3)掌握大气和污染源气体的采集方法。重点:大气和污染源气体的采集方法。难点: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测定。4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15学时)(1)了解恶臭气体的监测方法、室内空气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物、汞、铅、砷、氯化物等污染物的一种国家标准监测方法;(2)了解以上污染物和其他无机污染物的其他

4、监测方法;(3)了解大气中其他有机物的监测方法;(4)了解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存在状态、来源、危害;(5)了解大气中一般环境激素类杂原子有机污染物、大气和废气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监测;(6)了解大气中杂原子有机污染物及其毒性;(7)理解大气中一般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特点与危害;(8)掌握大气中链烃、苯系物、醛、酮、醇、酸、酯等挥发性有机物、挥发酚的监测方;(9)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硫酸雾、光化学氧化剂、硫酸盐化速率、氟化;(10)掌握多环芳烃的监测方法;(11)掌握农药的监测方法。重点:发性有机物、挥发酚的监测方法、农药的监测方法。难点:气体的监测方法、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5大气

5、中颗粒物的污染与监测(2学时)(1)了解有关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化学组成;(2)掌握大气颗粒物的采样方法、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颗粒物粒度谱分析。重点:大气颗粒物的采样方法、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颗粒物粒度谱分析。难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颗粒物粒度谱分析6大气降水监测(2学时)(1)了解酸雨的产生机理与危害;(2)掌握大气降水的采样方法、酸雨和降水中组分的测定方法。重点:大气降水的采样方法。难点:降水中组分的测定方法7空气污染源监测(4学时)(1)了解汽油车排气中NOx的测定、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2)掌握固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方法、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烟尘浓度的测定、烟气组分的测

6、定、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重点:染源样品的采集、颗粒物的测定。难点: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烟尘浓度的测定8空气中放射性的污染与监测(2学时)(1)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分布、放射性辐射的防护标准;(2)了解放射性污染监测对象、内容及仪器;(3)掌握大气放射性监测方法。重点:大气放射性监测方法。难点:核素在大气中的分布。9自动监测技术(2学时)(1)了解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方法;(2)理解大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工作原理、大气遥感监测原理;(3)掌握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重点: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难点:自动监测仪器工作原理、大气遥感监测原理。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8次(2

7、)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根据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2004实验部分:一、教学目标和任务大气环境监测实验是配合大气环境监测而设置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现代大气污染类型多种多样,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大气环境样品采集、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方法。二、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实验类型必开选开演示验证设计

8、综合创新实验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2理解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大气中样品的采集方法。实验二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2掌握实验用有关溶液的配置及浓度标定的方法和原理;掌握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原理;掌握大气采样器及吸收液收集大气样品的实验技术。实验三大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2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和检测原理;了解大气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实验四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2掌握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掌握干燥平衡、天平称量、采样等操作技术;掌握颗粒物采样器、分析天平、恒温恒湿箱等的使用方法。实验五可吸入颗粒物中总碳的测定2学

9、习可吸入颗粒物的采集方法;了解元素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以元素分析仪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总碳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六可吸入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的测定2学习样品预处理的方法;了解离子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离子色谱仪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实验七可吸入颗粒物中铅、铜的测定2学习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的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原子吸收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八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2学习溶剂萃取法分离与浓缩待测组分的方法;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三、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书面报告,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数据记录与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