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认识大纲要求题目是一段有缺陷的论证,则应包括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二)写作方法1、审题,先自己写。2、修改,参照答案修改自己写的文章(主要是没有分析的逻辑谬误,不要在写的文章上面修改)。3、反思,思考答案有,但自己没有写出来的部分。4、揣摩,贴近答案提高语言应用水平。5、再写,结合答案与自己前面写过的文章重新写一篇。(三)写作步骤及内容1、审题:找结论和论据(包括总结论、分论点、论据)2、列提纲:找逻辑错误之处(在头脑中构思)3、首段
2、:例如,以上材料的结论是,这个结论是基于而得出来的,同时材料作者还假设了。这样的论证在多方面存在逻辑问题。(谬误一)首先,材料指出.,这样的推理是难以成立的。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所以.不一定会导致.。4、主体段:(谬误二)其次,作者认为.,这样的论证值得商榷(未必成立、有些牵强、不太严谨、不太确切、有失偏颇的等)。况且可能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所以.不一定会导致.。(谬误三)再次,上文通过.试图证明.,这个逻辑是成问题的。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此外作者忽略了.。那么.并不能说明.。(谬误四)最后,材料还存在.等逻辑谬误。就算作者的隐含假设成立.,所以.不一定会导致.。5、尾段:总之
3、,材料作者无法自圆其说,为了增强其论证的有效性,作者应该提供更多.的证据,为了更好地评价其论证,还需更多相关.的信息。综上所述,题干材料的论证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了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结论,作者应该提供更多的有关.的证明。论说文文章结构1、基本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四个要点的写法“是什么” 占 1段下定义(揭示概念本质即可)选角度(概念模糊不好下定义时就缩小范围设定话题讨论角度)引观点(对自己下的概念定义,主要列举社会上的现象来表达“是什么”)“为什么” 占1-2段 个体动机:个体行为目的挖掘本质 道德和法律缺陷 社会心理 制度设计缺陷其顺序是从个体到社会层面“怎么办” 占1段
4、道德谴责、监督和法律约束制度设计“会如何” 占0-1段看眼前影响(精炼概括材料中事件产生的眼下的影响)分析长远趋势(材料中事件对整个社会将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本论基本结构并列式结构论点并列论据并列对比式结构正反两方面对比递进式结构制止危害型(不良现状)是什么-(不良影响)会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不良现象)-怎么办(防止复发)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如:2010、2012追求理想型(理想状态)是什么-为什么(动机、目的等)-怎么办(实施策略)-(面临威胁)会如何目标明确、合理必要、实施策略、考虑周密如:2013预防隐患型(阐明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必要性)-(反之)会如何-怎么办谈主张、挖隐
5、患、做警告、要预防 如:2011、2013、2014、2015、2016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2010年】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
6、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国佐证。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惊人的变化, 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洲。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
7、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成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参考答案 一】(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
8、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参考答案 二】(
9、1)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中的观点,或许仅仅是一家之言。反对之声还很多。另外,相关数据也表明,从1994年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之后,世界贸易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穷国、富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却由20多年前的30:1拉大到现在的70:1。(2)全球化不能说抹去了所有的国界,只能说打破了传统的某些国界。如果说抹去了所有的国界,就不会有关贸问题了。所以,即使是在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间,比如日本、美国、欧盟之间,仍有各种有形无形的疆界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所以,全球化并不能让世界完全变平。(3)即使世界变成了平面,也并不意味着差距就会缩小,平面的世界可能更方便和加剧了发达
10、国家对落后国家人力、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意识形态的奴役。(4)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一定就能推出各国都将在同一平台上接受信息,因为各国还有各国的信息政策,为了应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强国的信息侵略,各国可能会有相应的信息保护政策。(5)接受信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买得起电脑,能够支付得起信息使用的费用,否则就会造成马太效应:穷国和富国之间的信息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经济和社会的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6)就算各国都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信息,也不一定有利于缩小穷国和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因为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靠信息这一个单一的因素。除了信息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之外,资金、地理、资源、交通、教育、人口素质、文
11、化传统和政治体制等各种因素也会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未必就能大大改变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7)“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不一定主要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以中国为例,我们知道,中国1994年才获准加入互联网,显然中国经济的腾飞在时间上远远早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关于中国经济腾飞的问题,我们倒认为,归因于我国1978年以来成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似乎更加科学。(8)“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共同特点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12、”。因此,金砖四国的发展或许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因素,而非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9)上文作者在无视非洲许多其他实际制约的前提下,得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很可能使非洲成为另一个北美”的结论是很难成立的。我们知道,非洲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教育、工业等基础也很薄弱,因此也无法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再加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非洲直到现在战争不断由于以上种种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非洲也很可能难以改变落后的面貌,一跃成为所谓的另一个北美。(10)同样的道理,中国西部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其地理条件、交通、教育、资金、人的观念和风俗传统等相对都比较落后。就算在信息方面,也明显存在着差距。由于网络基
13、础设施、电脑硬件和软件、信息的需求和信息的搜集能力等方面都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因此,网络化将迅速使中国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被填平,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题干作者这样乐观的结论,我们实在很难轻易接受。【参考范文】世界真的会变平吗在提干材料的论证中,作者试图从多个角度,用多个例证、多个推论来证明:世界将从立体变成平面,各个地域的差异将被抹平。但是材料中的许多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以下诸多逻辑问题。首先,材料中提到全球化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认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会日益缩小。穷国固然得到发展了,但是如果富国凭借着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也许会更
14、大。所以,全球化并不一定给穷国带来更大的发展。其次,就算现代网络技术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可以获得许多最新信息,但这不能夸大为在获得或者利用信息方面,穷国和富国拥有相同的权力和能力。什么样的信息能进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信息要发挥何种影响力,这恰恰是由富国、强国决定和操纵的;况且,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再次,“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显然可能存在他因影响,未必就是得益于经济成就,更不能说明其经济成就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乃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一条件,是必
15、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无法解释,同样平的世界,为什么当今有的国家腾飞,有的停滞不前,还有的甚至长期面临危机;即使在腾飞中的国家内,例如中国,如何应对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正成为最急切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证据难以成为“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证。最后,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信息的畅通是把双刃剑,该变化可能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日趋平面的全球化世界会自然缩小各国的贫富差距,得出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很可能使非洲大陆变成另一个北美”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情况的限制,非洲短期内很难一跃成为另一个北美。综上所述,材料论证存在诸多逻辑错误
16、,夸大了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的预言恐怕也是盲目乐观。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一个真正的学者,其中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都是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真理就会变的无限伟大,一些著名的大学校训中都有追求真理的内容,然而今年一些学术种的状况,与真理这一使命相去甚远,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自我炒作,沽名钓誉等等现象。 题目较宽泛,可参考以下审题:(1)敬业与乐业、追求真理、诚信等;(2)从事情本身讨论,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亦可。【参考范文】追求真理需要去功利化追求真理、潜心钻研本是学者的崇高使命,然而当教学成
17、为老师的副业,当钻研不再是科学家的日常工作,当学者频频在商业活动中抛头露面,追求功利让整个学术界充满浮躁之气,我们愈发感觉到:追求真理需要去功利化。学者过分追求功利化不利于学术创新,会大大削弱学术创新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基础。追求功利化本无可厚非,但当学者把“追求真理”的过程仅当做手段,而把功利化当做目的的时候,学术界的风气便随之被败坏。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然而科研成果转化率却只有百分之一,远低于世界水平。学者的钻研本是科技进步的助推器,而功利化却让这个助推器大大失去应有的价值。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倡导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无疑助长了学术功利化。追求真理也许是大多数学者所崇尚的,但是一项
18、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有时还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商业行为的低成本、高回报,让功利化的选择成为了学者“共趋之途”。此外,社会有利的惩罚机制的缺失让这种功利化的行为更加泛滥。当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行为被揭露后,基本上是不了了之,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开出“罚单”,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充其量只是本人出来道个歉,走走过场。显然功利化所承担的成本与其巨大的利益相比微不足道。要遏制学术造假、沽名钓誉等行为,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督惩戒机制,对不端行为进行“负激励”,对不端行为严惩不贷,加大其实施成本,让有想法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把追求真理当成自己的使命,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就的学者
19、进行“正激励”,给予其充分的奖励,让其享受应得的成果。一个民族的未来需要一群有理想、有创新精神的人来开创,学术功利化不仅会在社会上形成不良风气,更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阻碍这个民族的科技进步。因此,追求真理需要去功利化。【2011年】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路基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
20、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知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
21、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参考答案】1、“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高低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2、“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
22、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3、“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的结论。论述者“忽略发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势。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4、“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5、“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部分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再有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6、“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该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得不出必然
23、赚钱或赔钱的结论。【参考范文】如此秘诀,未必有效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不太严谨的推理,得出了在股市的必胜法则:一是正确判断股价高低;二是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该论证过程看似成立,实则值得推敲。“如果要从股市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从股市中赚钱的方式或许不止买卖股票这一种,股票分红也是赚钱的方式之一,作者把在股票中赚钱的其中一种选择当成了唯一选择是有失偏颇的。此外,作者强调,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这一论证也是不太确切的。历史表现虽是客观事实,但它可能仅仅是判断标准之一,除了历史表现,股票走势或许也是判断股价高低的途径,作者怎可视
24、而不见呢?进一步说,作者认为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倘若股票走势是结合历史表现与现实表现等种种因素,多番研究下得出的预测,那是不是存在降低其不确定性的可能呢?作者认为要从股市中获利必须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但是前文提到,如果要在股市中赚钱必须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现在作者文中提到要从股市中获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第三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除了上述逻辑错误,作者还把论证中掌握股价涨跌这一从股市中获益的必要条件,当作从股市中获益的充分条件,误用条件关系。综上所述,作者不能自圆其说证明其主张,要想加强其主张的
25、有效性,作者必须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从股市中赚钱的秘诀是行得通的。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的公认。有人认为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可以写两个角度:一: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二: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参考范文】优选“冒尖”之路经济学上早已将人才认定为一种稀缺资源。在
26、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才更是囯之根本。虽然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以“拔尖”居多,然而从发展角度看要想有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应该优选“冒尖”之路,鼓励更多的“冒尖”之才。所谓“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的公认,如今的公务员考试等各种人才招聘考试,无一不是在用“冒尖”的方式在选拔人才;所谓“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比如受到领导的赏识重用,进而获得晋升。不难看出,“冒尖”的主要动力是自身努力奋斗,这是内因;而“拔尖”则依靠外部力量,即外因。不管外因多么强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冒尖”。“冒尖”者比“拔尖”者更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冒尖”者大多出身平平,他们
27、只能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来力争上游。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习得了真才实学,还历练出百折不挠的坚毅品格。古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终成大家,千古传诵;今有马云、俞敏洪白手起家,构建商业帝国,世人赞叹。纵观古今,像他们这样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从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冒尖”更是大多数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的首选之路。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现实中能慧眼识才的伯乐之稀少以及“相马”之主观性无疑成了成功“拔尖”的因素。此外,拔而不尖、揠苗助长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会打击其他人正在奋斗的积极性,也会让“拔尖”者在管理岗位上难以服众。“冒尖”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百折不挠,需要有
28、“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抱负,还应该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持之以恒。当然,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必要时在“冒尖”的基础上予以一“拔”。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潜在“冒尖”者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古时龚自珍曾祈求上天“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我们呼唤给人才一片成长的沃土,给他们多一点阳光关怀、雨露滋润,让他们在“冒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让我们优选“冒尖”之路!【2012年】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属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
29、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地尝试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的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食物运动中的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例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到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
30、,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风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就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参考答案一】主
31、题:运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去对待气候问题,可以找到其问题,指出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主要缺陷: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8.文中缺少数
32、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评价:该论证相对于近6年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信息较为模糊,许多考生会感到无从下行,这就需要平时接受一些训练。【参考答案二】1、相对论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地球气候变化不属于此范畴,相对论对地球气候变化未必有效;材料中提出的“观察问题也应该采用相对论的方法”,实质是用一种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这与解释“宇宙万物变化是相对的”的相对论是不同的理论。2、材料只看到了事物运动的相对性,而忽略了其绝对的一面。3、即使变换了角度,作者也承认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某些自然现象的确可以称为灾害。此外,造成自然界其他生物受损害的自
33、然现象不也是一种危害吗?因此不能仅从人类视角判断自然现象是豆为灾害。4、类人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难以推出类人猿进化后还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祖先具有的性质,后代未必具有。5、文尾认为“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与开头人类自身“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相矛盾。6、“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的观点中,前一个自然指自然界,后一个自然有歧义,它可以理解成“自动、自发”的意思。7、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既然“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改变了气候”,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种危害大的情形下,难以推出“人类不必过多干预”的结论。8、由“人类自己
34、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推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因为第一句表示了归属关系,而第二句表示了等同关系。部分具备的性质,整体未必具备。新东方名师解析:1.读三遍:1)抓结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自然问题自然就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2)抓论据:爱因斯坦的,自然现象与人类,与动物、植物。 3)抓逻辑漏洞:尽量多找,梳理出3到5个。注意:言之有据(文中有的) 言之有序(先后顺序不能乱) 言之有理(要分析“为什么”)2.行文:1)开头段:以上这篇论证通过(论据)(事实),用(论据法),方法,得到了(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用商讨的口吻表明态度)。2)中间段,(条文理析)首先,文中
35、谈判,这个问题是,因为,所以。其次再次最后3)结尾段:综上所述,该文由于存在着概念混浊,类比不当等问题,所以其结论是很令人信服的,这是一篇的论证。主要的逻辑问题:1.科学原理是一个大的范畴,而相对论只是其中的一个原理以偏概全2.“揭示问题”和“观察问题”是不同的概念概念不清3.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人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有行动。4.人不同于动物,更不同植物,语言,手足分工,思想,感情。类比不当。5.人类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能对比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类的问题更复杂社会性,精确性6.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无法解决7.人类不必过多干预人类应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四、结构:开头段:引过原文,申明观点。过
36、渡段:解释观点,承上启下。中间段:用两件事例一句理论,分析议论,中心观念。过渡段:结合企业管理,联系现实,联系自己。结尾段:扣回原文,再次突出自己的观点五、表达:字数700字、语句要通顺、字迹、标点、格式、卷面要正确【参考答案三】1、相对论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地球气候变化不属于此范畴,相对论对地球气候变化未必有效;材料中提出的“观察问题也应该采用相对论的方法”,实质是用一种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这与解释“宇宙万物变化是相对的”的相对论是不同的理论。2、材料只看到了事物运动的相对性,而忽略了其绝对的一面。3、即使变换了角度,作者也承认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某些自然现象的确可以称为灾害。此外,
37、造成自然界其他生物受损害的自然现象不也是一种危害吗?因此不能仅从人类视角判断自然现象是否为灾害。4、类人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难以推出类人猿进化后还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祖先具有的性质,后代未必具有。5、文尾认为“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与开头人类自身“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相矛盾。6、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既然“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改变了气候”,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种危害大的情形下,难以推出“人类不必过多干预”的结论。7、由“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推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因为第一句表示了归属关系
38、,而第二句表示了等同关系。部分具备的性质,整体未必具备。【参考范文】人类真的不必干预自然吗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人类不必干预大自然的问题这一结论。然而,该论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首先,论述者认为“只要用相对论就会找到解决自然问题的方法”,这一观点过于绝对化,时间有各种各样的领域,相对论只适用于解释某些领域的问题,是否能解决地球气候变化问题有待确定。其次,“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相对性”并不能得出看问题也应采用相对方法。论述者显然只是通过两个概念的字面意思相近就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对其真正的含义加以分析。“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而“相对的方法”是指变换视角,用不
39、同的立场观察思考。所以作者的论述是不严谨的。再次,材料由“人类祖先是类人猿,类人猿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必然推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现代人类与类人猿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两者在生理结构、意识思想、行为方式以及背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仅凭两者之间存在进化方面的联系,就认为人类也具有与类人猿相似的属性有失偏颇。最后,上述材料由人类的问题是大自然的问题推出人类不必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且不说人类的问题是否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便是,既然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改变了气候,在未确定其对自然界造成伤害多大的情况下,难以得出“人类不必过多干预自然”的结论。如果造成的危害很大从而导致人类的生
40、存面临威胁,难道人类就坐以待毙吗?概括来说,题干材料难以接受。因此,所谓“自然的问题自然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力,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
41、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审题立意:有感于盲目从众、盲目从众之我见、中国现象之我见、盲目从众不可取、说跟风、借鉴还是保守、再谈学习、学习应有立场、跟风也应有立场、别丢失自己的主见参考结构:1.引、议、联、结2.类、因、法、果3.盲从现象不可取列举现象,表明立场分析原因,分析这种现象之本质;提出措施,提出建议。4.有感于跟风应有主见:提高素养;提高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2、。新东方名师解析:1.认真审题:不能“逐臭”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要有自己的特点。 坚持目标,深入实践与钻研,开拓有深度。要有眼界,善于吸引别人的长处,有广度。2.立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习和借鉴中创出自己的特色。逐臭之人必将失败。做好自己,脚踏实地。3.选材,事实: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纪传。王选 激光照排,汉字输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邓小平、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小品石”公司(庄严)伦敦奥运开幕式设计分众传媒江南春专攻楼宇液晶理论:背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如果说我能看的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牛顿【参考答案】本题属于中等难
43、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参考范文】做学问需要执着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中指出学人“遇事不深入”和“共趋于一途”这两大病症,其批评发人深省,而两大病的根源皆因做事不执着,这深深地启示我们:做学问需要执着。执着就是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是遇到失败时不放弃,坚持继续前行。学人在做学问时总会遇到难以突破的领域,难以攻破的瓶颈,执着
44、就是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仍不断钻研,寻求突破的途径。学术领域分支众多,分布甚广,人的一生,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只有执着深耕于某一领域,才会取得突破和成就。刘慈欣执着于文学创作,终写出科幻巨作三体,一举夺得雨果奖,成为亚洲第一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一生专注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涉足不同的领域,但因为执着,他们的努力都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而很多学者研究难以深入,“养成浮动性”,导致在众多科学领域难以取得进展。论文抄袭,学术造假,整日为商业代言,奔波劳碌,什么赚钱就研究什么,遇到困难就退缩.当整个学术界充满着各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时,学者怎能
45、安心做科研,更不用说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了。执着需要明确的方向、长远的规划,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科学研究往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思维和坚忍的意志,那么遇到困难时就容易退缩,面对诱惑时就容易屈从。另外,从学者自身来看,学术需要去功利,但从外部环境来看,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如果一个学者耗尽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某个研究领域,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么就会在社会形成一个负激励,这会让很对人丧失研究的热情。做学问需要执着,一个国家只有当知识群体潜心治学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希望。【2013年】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
46、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
47、价值观念,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东方文化固守集体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文艺作品当然也具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肯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宣扬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同的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或关注
48、,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参考答案】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提纲:(1)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见得是该国软实力的唯一组成部分,如果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文化影响力也不见得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2)材料第三段列举的例子是以偏概全。(3)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果事实是这样,材料就忽视了普同性和特异性统一的另外一面。(4)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可以是普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的里面,
49、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材料只看到了普同性和特异性其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统一的一面。(5)文化即使具有了普同性,也未必意味着本国的文化会被外国所接受,因为外国文化既然也已经含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何必再接受另外一国的文化呢?此外,即使文化具有了特异性也未必意味着某国文化就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如果两种文化之间的特异性形成对立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外来文化受到排斥。所以文化的传播不见的具有必然性,既然如此,增强软实力,就未必需要依靠文化传播的手段了。(6)如果增强软实力需要文化建设,又需要向世人展示,为何后文又提出只需要向世人展示
50、的就可以增强软实力呢?所以材料在阐述上可能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谬误。(7)一篇文艺作品,要想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至少需要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这个作品会被翻译和传播,如果这样的隐含和假设都不存在,就很难受到他国的关注和接受,也就不见得能产生文化影响力;即使一个文艺作品,会被传播,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因为文化的特异性可能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抵触,不见得被关注;即使被关注了也不见得就等于会被接受。所以难以由此推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能得到增强。(8)“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过于绝对。(9)创作更多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
51、艺作品,也许只是文化影响力扩大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仅仅靠这个条件,未必能推出来文化的影响力的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不见得是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充分条件。【参考范文】文化建设能增强文化软实力吗文章分别从文化以及文艺作品的属性得出结论: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然而,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四个逻辑漏洞,其论证有效性有待商榷。首先,文章由“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两个条件得出“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的结论,将“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与“提升一国
52、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混同起来。其次,即使文化具有普同性,并不意味着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如果外国文化已具有相应的内容,那么为何还要接受另一国文化呢?即使一国文化具有异质性,如果文化的异质性使一国文化与另一国文化对立,那么另一国文化因异质性而受到排挤。再次,一国的文艺作品要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一个隐含的假设是,该国文艺作品能够被翻译和传播;如果不能被翻译和传播,他国甚至无法接触到该文艺作品。就算该国文艺作品能被翻译和传播,也不能代表能被关注和接受,因为文化的异质性很可能导致该文艺作品被他国抵制。最后,即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会被他国接受和关注,不必然推出“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
53、文艺作品,文化影响力就能扩大”,这里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偷换为“文艺作品”。此外,文化影响力未必是本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影响力扩大只是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综上,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逻辑错误,其结论不必然成立。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与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间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争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
54、波音公司,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参考答案】1、立论:生存需要结伴,发展需要合作2、为什么发展需要合作?(1)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分工、精力的有限性、优势特长(2)合作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使各项成本下降,这既是企业的效益,也是社会的效益;(3)合作将导致竞争的秩序化:竞争固然好,但是生存的法则除了“优胜劣汰”之外,还有“适者生存”,生存才是目的,竞争只是方法;(4)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所以需要建立共赢的格局。(5)引申:个人的发展(优势特长、精力有限)欧洲一体化3、不合作的坏处:(1)资源的分散使用导致企业、社会成本虚高(2)重复投资(3)缺少核心竞争力(4)螳
55、螂捕蝉黄雀在后(5)竞争的着眼点是自身的优化,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只是附属品,不是根本目的。4、如何合作:(1)长远的眼光: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2)宽广的胸襟:对于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接纳(3)分享的心态:共同进步,实现双赢(4)学习的胸怀:空杯心态(5)正确理解企业的真正目标:盈利,而非战胜竞争对手5、全面的考虑A:新的理念:竞合(1)“竞合”的主要精神,在于共同创造价值。(2)企业的真正目标,是追求本身的盈利,击败竞争对手只不过是手段,因此企业要以“利润”而非“胜利”为荣。(3)通过同业合作,可吸引更多数量的顾客,能令整个行业人人受惠,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策略。(4)市场竞争中,除了
56、同行还有外行,因此“竞合”还有一个功能,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制造声势,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加入。6、全面的考虑B:向现实引申:中国应该怎样做?(1)整合兼并,优势互补:整合国内力量,让同行业厂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善长的坚决砍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参与国际竞争。(2)国际联盟,取长补短: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并不是想消灭中国企业,而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我们明确了他们的目标,那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走战略联盟的道路,与国外企业进行资金联盟、技术联盟、或者市场联盟,共同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7、进一步的思考:一味提倡企业合作也会带来问题(1)市场调节的结果是从竞争走向垄断,是大量的弱者
57、被淘汰,是强者凭借其技术、资源、信息和组织权力掠夺弱者。(2)企业巨头的兼并会带来垄断力量的增长,使企业可以滥用垄断地位索取高价,这是社会代价。(3)那么究竟如何权衡呢?只能用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加以调控,即只能用管制的办法来反对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参考范文】共赢需要合作无论是美国的波音和麦道,还是欧洲诸国企业,面对竞争对手造成的对己方的发展压力,两者均采取了在竞争中合作的方式,以求共赢。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中,企业之间需要进行一定的合作。因此,本文认为:求共赢,当合作。“共赢”有两个层面:其一为在市场中生存,其二为在生存的基础上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共赢为何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呢?首先,
58、当竞争对手因联合等原因在市场规模、创造效率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时,对手为进一步占领市场以扩大优势,很可能通过产品与价格策略对己方进行攻击。此时己方基于竞争劣势,可利用的发展资源与机会受到限制,若无法通过合作的方式形成与竞争对手匹敌的发展力量,极有可能无法立足于市场。其次,任何企业不会仅仅满足于市场上生存,而会积极地开拓市场空间,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然而,一家企业因其创始力量、投融资渠道、产销渠道等特质的不同,各具发展优势和劣势。通过多家相关企业的联合,企业发展可利用的资源能够获得有效整合的机会,使企业之间因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进而实现共赢。因此,为稳固本企业的发展并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企
59、业在竞争中可考虑寻求与本企业在生产供应链、投融资渠道等重要发展条件上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弥补企业发展的短板,强化发展优势进而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然而,合作不等于趋同更不等于被同化。企业因其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以及相对优势立足于市场,这是企业能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自身的发展特色,避免因协同而被同化,进而失去发展优势,得不偿失。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求共赢,要竞合!【2014年】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
60、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所谓的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公司股东公司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吊车安全责任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合同3篇
- 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对孩子成长的助力
- 2024年石材行业供应链整合采购合同3篇
- 《无刷直流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
- 《二语听力任务特征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 2024年第三方授权保密规定3篇
- 2024年网络运维外包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道路施工用碎石运输协议
- 家庭教育与孩子道德品质的塑造
- 学堂乐歌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 幕墙工程材料组织、运输装卸和垂直运输方案
- 灌溉用水循环利用技术
- 泌尿科一科一品汇报课件
-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高职英语高考试卷
- 中国古代文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重庆市南岸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
- 锦纶纤维研究报告-中国锦纶纤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0-2023年
- 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 计算机安全弱口令风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