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指导课件_第1页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件_第2页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件_第3页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件_第4页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游戏概述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一章目录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含义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多元价值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1了解幼儿游戏的定义。2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3了解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4了解幼儿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含义一、游戏的含义(一)从行为意向的角度解释游戏 从行为意向的角度解释游戏,就是根据活动的动机、活动对目标的定向、对外界物理刺激的反应方式以及规则等提出假设,从非游戏行为中辨别游戏。 基于这样的思路,有学者提出了游戏的6种主要特征。1游戏不同于外在目的性行为2游戏不同于结果性行为 3游戏不同于手段性行为4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5游戏不同于真实

2、生活中的规则性行为6游戏不同于闲荡 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动态性行为,它要求游戏者积极地参与活动,这就使游戏与幻想、懒散和无目的的闲荡等区别开来。 以上6个特征是在与非游戏活动的比较中概括出来的。首先认定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但内在动机性行为不一定都是游戏(比如有趣的工作),于是强调这种内在动机性行为注重的是手段,而不是结果。但它又不是手段性行为,因为它具有装扮的特征,在游戏中物体的使用不是按其实际的意义,而是在探索物体的潜在意义。但它又不是探索行为,因为探索行为是外部刺激控制的,而游戏是主体自身控制的。 (二)从外显行为类型的角度解释游戏 首先,在这种分析水平上,很容易把行为看成观察的

3、标准,使游戏的解释更加客观、实际。其次,对各类游戏行为分别做出解释,也许在证明游戏的特殊性方面更令人信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尴尬,因为解释不是针对一类行为总称的游戏,而是对总称之下的某一类行为做出了限定。再次,认识到游戏能以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地进行证明,那么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而产生的观点,就有助于系统的、综合的理论阐述。最后,这些各不相同的证明,即对各类游戏的分类证明,将给含糊不清的游戏的发展价值以专门的含义。(三)从诱导行为的环境的角度解释游戏 根据研究,能激起儿童游戏行为的环境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因素:(1)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其他可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材料。(2)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协调。只要被研究

4、者所允许,儿童无论在什么范围里,无论想干什么,他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述大量东西。(3)成人的行为是最低限度地参与和指示游戏。(4)友好的气氛使儿童感到舒畅和安全。(5)把会使儿童产生疲劳、愤怒、疾病或其他身体压力的可能性排除。(6)环境必须符合文化习俗。二、游戏的特征(一)愉快与严肃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游戏的愉悦性似乎没有人否认,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游戏最本质的特征,是游戏的原始品质。游戏的愉悦特征是在与严肃的工作所做的比较中揭示的,因为游戏摆脱了工作和正规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渲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2游戏不是非

5、严肃的活动 从一般的逻辑推演,游戏性是对立于严肃性的,工作(包括正规的学习)就是严肃的,可不是闹着玩的,来不得半点游戏的意味。然而,由此推演出游戏的愉悦性与工作的严肃性的对立,或游戏是非严肃的活动,那么则会使我们陷入一种难堪的境况,因为反驳起来非常容易。细细想来,游戏与严肃性之间的对立常常是含混不清的,尽管只是玩玩,但许多游戏活动都是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进行的。孩子们进行游戏时,至少一时完全抛开了“只是”之类的感觉困扰,带有一种专注,一种陷入痴迷的献身。3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问题是工作性质的严肃性与游戏中的严肃表现是有区别的,关键是不能将伴随着的外部情绪表现与内部情感体验混为一谈。工作性质的

6、严肃性给工作的人带来紧张和压力,从而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而游戏中那紧张、认真的严肃表现,是游戏者出于自我需要的满足而自发的,是被愉快的后效所支持的,从而体验的是积极的情绪。 因为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地估计了自我的力量,为自己设置着小小的障碍、为自己找来了不确定的因素,同时以一种自信和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为排除这些障碍、减少不确定的因素创造着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严肃的态度里已有了愉快的因素。 (二)手段与目的1游戏无外部强加的目的2游戏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三)自由与约束1游戏是自由的 游戏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的特征正体现了游戏的自由品质。因为游戏不完全受控于

7、活动的目的和结果,这就大大加强了它的灵活性和随意性。 于是游戏就成了一种自发、自愿、自主的行为,表现为游戏者对游戏的控制和把握。对儿童来说,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和谁一起玩,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游戏主题的提出,游戏过程的展开,游戏手段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体现了游戏者的自由意志。2游戏是有规则约束的 除了规则性游戏的外显性规则是直接导致游戏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外,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等各种游戏也都具有隐含的规则,这些规则约束着儿童不是按他们的直接冲动去行动,而是按游戏的需要去行动。以人代人,需要受到角色的行为规则的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物代物,需要受到替代材料的性

8、质特点的约束。3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 游戏既是自由的,又是受规则约束的,但是这种自由和约束在游戏中却并不矛盾。因为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由成人强加给儿童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游戏者共同协商产生的,是大家都同意的,并且是能够理解的,更是公正互惠的。由于游戏规则是用以协调和裁判游戏行为的,它能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满足儿童游戏的需要。所以游戏规则对游戏者来说,不具有外来的强迫性,是游戏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愿接受、自觉遵守的,因此它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四)假想与现实1游戏是假想的活动 游戏中的孩子都知道,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是真的,是假的,只是玩玩而已。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游戏与真实的区别,

9、这里包括任何形式的游戏,比如玩下棋游戏、打牌游戏、踢球比赛游戏与下棋、打牌、踢球的真实比赛是不同的,游戏是假的,可不必当真,因此是没有来自真实情景的压力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装扮性情景与现实情景的区别,这里特指角色游戏,比如在非饥饿的情景下,用替代物假装吃饭,在非睡眠的时间和空间里假装睡觉。 假想的情景是把游戏从其他活动中区分出来的标志。2游戏活动从属于现实 游戏中任何一种假想的情景,都是儿童对真实生活的模拟。游戏的主题源自儿童的生活范围,游戏的情节源自儿童的生活经历,没有听到过、没有看见过、没有经历过的事是不会反映在儿童的自发游戏中的。同样的道理,儿童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其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儿童

10、对现实的体验越深刻,其游戏的行为就越逼真。关于游戏与现实的这种从属关系,可以从儿童在假想的情景里清楚地意识自己的现实地位这一点上反映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是现实的后继活动,是现实的反映活动,它源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3游戏用假想改造了现实 已知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活动,但儿童在假想的世界里进行的是好像真实的活动。“好像的真实”则说明它不是真的,即游戏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的一模一样,而是对现实的概括反映。 儿童在游戏中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概括,并非是逻辑意义上的抽象概括,而是根据儿童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概括,他们反映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能理解的,体验最深的

11、人和事,通过想象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意愿的假想的情景,从而使现实与假想统一在一个象征的关系里了。(五)练习与探索1游戏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2游戏水平在探索中提高3游戏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探索的(六)活动与幻想1游戏要求活动者的积极参与2幻想状态是内化了的游戏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一、国外幼儿游戏分类(一)皮亚杰对幼儿游戏的分类 根据“适应学说”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适应来源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

12、作。 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的。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象与思维的关系一样。游戏的存在,不是游戏本身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要么同化大于顺应,要么顺应大于同化。 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造现实,具有游戏的特征,这时就会出现游戏。 一种图式或活

13、动是模仿还是游戏或探究,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游戏就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不平衡,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 皮亚杰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推翻了游戏的“本能练习”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细分为6个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 皮亚杰指出,从适应活动转向游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孩子的表情。当循环反应刚刚开始时,孩子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一旦学会了这种动作,再继续这一动作时就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这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愉快的,

14、循环反应也就转变成嬉戏性行为。这一转变就表明了游戏的发生。 他认为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提出了关于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游戏的发生、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第二阶段: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第三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第四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第五阶段: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第六阶段: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皮亚杰不仅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幼儿的游戏,而且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幼儿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15、相一致的。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归纳出每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如表1-1所示。大致年龄认知阶段主要游戏类型02岁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27岁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表1-1 皮亚杰“游戏阶段论” 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是用具体的方式游戏的,通过身体动作和

16、摆弄、操作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游戏。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地重复已习得的动作而获得“机能性快乐”,“动”即是快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用语言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的动作进行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只是一种“机能练习”,即游戏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认知机能所进行的练习和巩固。所以在他

17、看来,虽然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游戏是被决定的,因为首先是认知活动发展了游戏。所以,认知的发展在前,游戏在后,认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游戏只是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二)埃里克森对幼儿游戏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埃里克森着重研究了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顺序,他把游戏当作系列未被展开的心理社会关系加以探讨,提出了三个阶段。(1)自我宇宙阶段。婴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探索活动的中心,语言被一遍遍地重复,儿童试图重

18、复或重新体验各种动觉和感知觉。第二个时期,探索活动逐渐扩大到他人和客体,婴儿的着眼点仍然是肉欲的快乐,他试图用不同的语音和喊叫来验证自己对母亲出现的影响效果。(2)微观阶段。学步幼儿用小型玩具来表现主题,学会在微观水平上操纵和驾驭世界。(3)宏观阶段。儿童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儿童起初把其他儿童当成客体来联系,以后逐渐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 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所采用的形式是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把游戏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心理性欲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游戏的形式随

19、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而不同,游戏帮助儿童人格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发展,游戏着的儿童不断进入掌握的新阶段。其发展阶段划分如表1-2所示。年 龄游戏形式人格发展阶段01.5岁亲子游戏信任对不信任1.53岁练习性游戏自主性对羞怯、疑虑36岁角色扮演游戏主动性对内疚表1-2 埃里克森“游戏形式与人格发展阶段论”阶段一:01.5岁,亲子游戏时期。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 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游戏对于母子关系的形成和信任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母子互相凝视,母亲带着亲善、关爱的表情注视婴儿,婴儿注视着

20、母亲,这种注视的眼神不仅传递着爱的信息,也带着游戏性的鼓励。阶段二:1.53岁,练习性游戏时期。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所说的“肛门期”。人格主要表现为必须解决生物社会性危机,必须掌握对排泄器官的肌肉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信,认识到自己的意志,产生一种自主感。 在游戏中,儿童认识了自己的力量和意志,从而产生自信,发展了自主性。游戏开始在儿童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它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岛,在自己制定的内心法则的范围内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与疑虑。阶段三:36岁,角色扮演游戏时期。游戏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这一阶段也称“游戏期”。 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表现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扮演角色,使危机得

21、到缓和并使前一阶段的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解决。二、国内幼儿游戏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2符号游戏3结构性游戏4规则游戏(二)从社会性角度分类1偶然行为2袖手旁观行为3单独的游戏4平行的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三)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分类1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游戏中幼儿有创造性的思维参与,是幼儿对外部环境进行加工之后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指这类游戏在进行过程中有明显的规则,游戏必须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够进行下去,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四)按游戏的内容分类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走、跑、跳、钻爬、投掷、攀

22、登等基本动作能力,增强身体素质。2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是培养孩子理解词汇和运用口头语言清楚、连贯、有表情地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3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教师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4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将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5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有一定的规则。6美术游戏 美术游戏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绘画、泥工、折纸、小制作等各项活动中熟悉多种材料的性能,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和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7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在模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23、。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多元价值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发展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一)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二)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三)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五)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累积生活经验(六)游戏有利于幼儿生理的发展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

24、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的基本手段(三)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 以上几点,说明游戏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方面品质的重要途径。 热衷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谢 谢!幼儿游戏与指导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二章目录第一节 影响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第二节 影响幼

25、儿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第三节 影响幼儿游戏的个体因素第二章 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1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主要因素。2了解哪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幼儿游戏的发展。3学会在实践中营造利于幼儿游戏发展的因素。 游戏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因此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必然与游戏环境紧密相关。 构成幼儿游戏环境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为物理因素(物质环境),一类为社会因素(人际环境),两者共同构成儿童游戏的背景。第一节 影响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影响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游戏空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等。一、室内游戏空间1空间密度 空间密度是指儿童在游戏环境中人均所占空间大小,即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越显示拥挤。空间

26、密度的计算公式为:空间密度=(房间大小-不可用的空间大小)/幼儿人数 研究证明,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品质(人际互动的质量),表现在攻击性、侵犯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以及合作交往的频率,体现了游戏的社会性层次的提高或降低。 我们对幼儿园活动室的儿童游戏空间的利用可得到如下启示,即根据儿童游戏的品质,估算出对儿童游戏行为产生正面影响的有效空间,并适当调整空间密度。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以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的情况时,则意味着空间太大,可用家具加以区隔或增加设备;如果儿童过多身体接触、干扰同伴、缺少大动作游戏,则意味着过于拥挤,可在较小的空间内改变设备,增加攀爬设备和两层空间。由于

27、空间的大小对儿童游戏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有效空间内应经常调整空间密度,有时区隔,有时开放,以便诱发游戏的各种功能。2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开放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 希汉和戴安的研究表明,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儿童的游戏品质会提高,即降低了粗野行为,增加了合作行为。在大的开放区里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这是因为儿童在开放的空间里容易产生噪声,引起兴奋,而在封闭的小型区域里,儿童有机会独处、自省和退避。这两位学者认为,那些到处游荡、烦躁不安以及攻击他人的幼儿之所以产生这类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幼教机构中找不到私密空间。 活动区

28、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干扰区的远离和封闭,会使儿童专心致志并增加游戏的持久性,因为两个区域的内容不相兼容,活动之间不仅毫无关联,而且还相互干扰,如积木区与图书区。 在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孩子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 室内究竟采用开放的大空间,还是小型分隔区域,有时还取决于教师的理念。主张自由的、个别化教育的,则多采用小型分隔区;主张统一的集体活动的,则采用大型开放区。就学前儿童自发游戏来说,则前者多,后者少。 二、户外游戏场地 户外游戏场地与室内游戏空间引发的游戏是不同的,户外多玩运动性和想象性游戏,室内多玩想象性和结构性游戏。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的话,年

29、长儿童比年幼儿童、男孩比女孩更多选择在户外进行想象性游戏,即一到户外,进行想象性游戏的男孩多于女孩,大小孩多于小小孩。 户外游戏场地从结构特征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传统的游戏场地2创造性的游戏场地3冒险性游戏场地三、游戏材料 玩具与游戏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玩具的种类与游戏的倾向性依年龄为标准分类。依玩具的物理功能分类。按肌肉运动模式分类。 玩具与儿童的发展,一方面有年龄、性别、种类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它又不完全受此制约,主要在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在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体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

30、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不能绝对地将材料依成人的想象提供给孩子,而应让孩子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并给予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2玩具数量与搭配对游戏的影响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玩具搭配将影响游戏的主题和品质。从数量上看,同一种玩具数量较少,在年幼儿童那里容易引起纠纷,但在年长儿童那里则易引发社会性的装扮游戏,因为游戏同伴可以通过各种交往,共同作用于这个玩具;如果玩具的种类较少,但同一种玩具的数量较多,那么在年幼儿童那里会引起平行的机能性游戏,而在年长儿童那里则会改变游戏合作的方式,成为团体性的游戏。 从种类搭配上看,也同样有定向作用。 材料搭配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当把玩具进行了不

31、同种类的搭配后,对儿童便构成了新的知觉定势。因此,不把玩具的类别分得过细,可使儿童对多种材料进行多种组合,以便创造出更多的知觉趋向,获得更多的游戏经验。3材料特征与游戏经验 这里主要是指模拟物与抽象材料的影响。模拟物是指实物的小型复制品,或称为“成品化玩具”,往往引发的是装扮游戏。抽象材料是指无实物形象的物品,或“称半成品、非成品玩具”,同样也可引发装扮游戏。 研究证明,活动方法限制越少的玩具,越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根据儿童对材料操作方法的不同限制,可以将材料分为辐合型和发散型两种,也有人称其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4自然材料的游戏功用 自然材料并非指专门为儿童游戏而存在的材料,

32、它包括自然界中随时可见的一切(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线轴、塑料小瓶、废纸盒等),这一切在孩子们的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 儿童的游戏正是他在与自然材料作用的原始活动中,加速体验人类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的各种情感,享受各种乐趣,获得各种经验,用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填补认知和情感的空白的过程。首先,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得到自由的体验。其次,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再次,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获得发展的价值。最后,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尽兴。第二节 影响幼儿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指人以及人际关系对游戏的影响,包括父母的育儿方式、家庭氛围、同伴关系、文

33、化背景以及教育状况等。一、家庭的影响1亲子关系 最早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约在3岁前形成,并且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明显地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 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的积极性高。 父子关系对游戏的影响也是显然的。 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父亲的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主、自立和自信,对孩子游戏中的运动能力、结构操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父母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孩子的早期,这种作用显然充分地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所以,生活在与父母和谐关系中的

34、孩子,其游戏的积极性高,活动能力强。2育儿态度 育儿态度主要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养育方式。调查表明,不同的家庭,父母在对待子女的养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不同,这些不同的育儿方式往往对孩子游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一般认为有这样4种类型的育儿方式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敏感型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冷漠型放任自流,孩子较有独立性。专制型发号施令,孩子无独立性。温和型民主和谐,孩子有独立性。3家庭结构 这里主要是指家庭结构完整的核心家庭和由于婚姻破裂而导致的不完全家庭。 一是不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影响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并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变通性,影响了孩子的想象

35、力,从而影响了游戏的复杂性,使游戏水平的成熟化倒退;二是家庭破裂给男孩子的体验更深,并且更难以调节。二、同伴的影响 这里是指在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怎样的同伴关系直接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影响。这里包括无玩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1有无玩伴 一个人玩和与同伴一起玩,其游戏的内容和复杂程度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从游戏中获得的技能和乐趣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 认知发展的进步随直接与同伴接触的多少而变化。 事实上,儿童需要同伴来迫使自己检查自己,在共同游戏中,儿童之间自发地在进行着比较、模仿、验证,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同时,儿童有了玩伴还增强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合

36、作性。 通过社会性游戏,儿童认识到有时需要让步,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社会合作的游戏首次向儿童介绍了公平合理和社会正义的概念。2玩伴的熟悉程度 玩伴关系是否熟悉也将对游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性装扮游戏较多地发生在熟悉的玩伴之间,不熟悉的玩伴之间更多地开展平行的机能性游戏,而且熟悉的玩伴间的游戏水平更高,更趋于复杂。这是由于熟悉的玩伴之间对游戏的情景有同样的感觉、同样的体验,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容易理解对方,这就导致了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游戏中较少有被动观望和独自活动的现象。3玩伴的年龄 同龄儿童的共同游戏和混龄儿童的共同游戏,也将对游戏产生不同的影响。同龄儿童由于共同的年龄特征和共同的知识经验

37、,对客体能产生共同的理解和体验,相互之间的游戏技能相当(主要指运动技能、操作技能、交往技能),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儿童在游戏中通过不断的比较来整合自己的行为,促进游戏水平的发展。 混龄儿童在一起游戏,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使他们在跨年龄的游戏情景中整合自己的行为。 完善的儿童个体发展离不开与同龄玩伴和混龄玩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4玩伴的性别 这里是指同性玩伴和异性玩伴对游戏产生的不同影响。 观察发现,同性玩伴一起游戏时,较多地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玩具和游戏,并更多地使用熟悉的物体。当异性玩伴一起游戏时,他们玩的玩具和游戏是中性的,较多出现与自己性别

38、不符的游戏,更多地探索新异物。但同性多于异性时,倾向于同性的游戏。可见,异性同伴游戏时有助于性别角色的互补,促进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三、媒体技术的影响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用任何人为的技术,儿童照样能创造出各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是纯粹儿童主动的活动。当技术对游戏渗透时,表现在儿童游戏世界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将发生变化。这里的技术包括玩具技术(前文已述)和媒体技术(图书、广播、电视和电脑)。 媒体技术使儿童接受性游戏的时间延长,即儿童的一部分时间被看连环画、听广播、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等占用。 尽管这也是儿童自愿选择的游戏形式,但相比其他游戏形式,在发展的主动性上却更多地受制于技术。这里论述的媒

39、体对游戏的影响,不涉及媒体的传播内容,而是指媒体的形式本身就是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1印刷媒体2广播媒体3电视媒体4电脑媒体四、课程方案的影响 不同的课程方案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根据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原则、方法,以及师生的参与程度,幼儿园课程往往会有两类相对的情况,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在这种课程中,教材体系是综合的,组织形式是强调活动的,教育的目标在于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价值,因此鼓励儿童的发散思维,强调儿童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交往过程中发现知识,即强调的是认知的过程;另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在这种课程中,教材体系是以学科知识分门别类的,组织形式是

40、注重教导式的,教育目标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提倡儿童的辐合思维,要求儿童在顺应教师的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即强调的是认知的结果。 这两类课程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前者更多地激发了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后者更多引发的是操作性游戏。第三节 影响幼儿游戏的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是内在的,有着无可抗拒的力量,比如性别、兴趣、气质、身体状况、年龄等对游戏的影响都各有其特殊性。一、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儿童在游戏中的性别差异在其出生后的第二年就已显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明显。从总的游戏情况来看,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游戏类型、内容、玩具、角色等方面的喜好。一般来说,男孩更喜欢户外游

41、戏,但无论户内户外,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体力活动,参与打闹嬉戏等粗野活动的多为男孩。 女孩更多地玩活动量较小的游戏,桌面上的操作游戏更受女孩偏爱。在装扮性的游戏中,男孩倾向于玩战斗、旅行游戏,女孩倾向于玩家庭、医院游戏,男孩喜欢扮演虚构的、英雄豪杰的角色,女孩喜欢扮演家庭的角色。从玩具来看,男孩喜欢战争玩具和交通工具,女孩喜欢炊具、娃娃等。 在提供给孩子的玩具上就已有了严格的性别差异,提供给女孩的玩具比提供给男孩的玩具有着更大的角色范围限制。 家长是最先将孩子的行为导向性别刻板化的人。父母在家里对孩子施行性别角色社会化时,一直要求孩子的游戏行为要符合性别。早期的家庭生活经验使儿童在参

42、与团体游戏时会依照性别刻板化来行事。 然而新近的观察似乎有所变化,发现儿童游戏已有脱离传统性别模式的倾向,男女差异在随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缩小。 成人的价值观和偏见,以及成人与孩子的互动,都会影响孩子对游戏的选择。是否改变传统的性别游戏取决于各人的价值观。鉴于游戏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儿童在游戏中奠定未来成人的各种品质,包括性别品质,对儿童从小进行的游戏就应有这方面的考虑。 在儿童的早期应尽可能提供范围广泛的游戏机会,教师和家长应该倾向于让儿童玩不同类型的游戏,包括粗大动作的和精细动作的,运动性的和智力性的等;在游戏的时间、内容、玩具等方面,男女儿童应享有同等待遇,让男女儿童有机会在各种游戏中充

43、分开发应有的性别潜力。二、游戏中的个别差异 游戏行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发展一般反映了这样一种规律,即由依赖实物的行为到减少对实物的依赖,从摆弄实物到实物转换(替代),再到不依赖实物,直至内化为幻想。在观察儿童游戏并分析其游戏行为时,这是一个衡量游戏水平的指标。但必须注意的是,解释儿童的游戏行为仅凭这一个评价维度是不够的,因为游戏行为还取决于游戏情节发生的背景,包括材料与空间。 在相同的情境下,认知水平具有相同成熟度的儿童也会显示出不同的行为,这时通过他们各自独特的行为显示出的,正是他们的个人偏好和独特的人格,反映在游戏中就形成了不同的游戏风格。1玩性重和玩性轻2以物理环境取向和以社会环境取向

44、3偏向装扮和偏向构型4爱探索和不爱探索 游戏的兴趣大大促进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小就鼓励儿童游戏,诱导儿童探索,是极其重要的。三、残障儿童1智力迟缓 智力正常的儿童与智力迟缓的儿童在认知领域显然是有差异的,但他们的游戏活动是否有差异呢?研究者观察了两类儿童的自由游戏,并对迟智儿童的游戏进行了干预。 首先,发现两类儿童在对待游戏材料的偏好上有所不同。智力正常的儿童更偏好无限制的自然材料和多功能材料,而这些材料主要把他们引向象征性的活动。 智力迟缓的儿童更喜欢智力玩具和结构材料,这些材料能把他们引向具有固定模式的建造活动,比如拼图、镶嵌、套叠等。由于智力上的差异,迟

45、智儿童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 其次,发现在具体操作材料时,比起智力正常的儿童来,迟智儿童不善于组合玩具。 另外,在游戏中智力迟缓的儿童还有一种求助感和从属感,依赖他人的组织和指导。他们不像正常儿童那样会抓住机会积极探索,也许他们那种虽对结构玩具有偏好但又不能用灵活的方法组织这些玩具的现象,正是这种恐惧,孤立的心理的结果。2情绪障碍 比较明显的儿童情绪障碍,较多的表现就是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不用象征性的方式使用玩具,而是常常用一种刻板的重复的方法摆弄物体,即使操作的是结构材料,他们也只是强迫性地用玩具重复着操作程序,只是重复地转动或快速旋转玩具的各个部件,很少将材料组合起来,更不会用有意义的方

46、法使用它们。 孤独症儿童在游戏中的这种表现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象征性功能在器官上的根本损害。3身体障碍 身体障碍是指身体某个部位有残疾的儿童。由于他们的智力和心理上是正常的,所以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对游戏的需要。而且就游戏的性质而言,是一种不受外在目的控制的活动,没有来自他人强迫要求的任何压力,能满足儿童自身的需要,所以对残疾儿童来说游戏就更为重要。 身体障碍的状况,不仅剥夺了个体某些特殊形式的感觉信息或刺激,而且它们也使儿童对父母、同伴和其他人有更大的依赖关系。 尽管失明、失聪或其他障碍的儿童各自有着非常不同的状况,但他们在处理来自他们周围世界的障碍和挑战时,却有着同样的孤立无援的体验,并

47、由此导致依从性在婴儿和童年期的成长阶段尤其强烈。这种状况就给双亲和教师以更大的要求,即创设安全的环境,提供专门类型的刺激经验,鼓励障碍儿童开展游戏,以弥补感觉缺损所造成的心理体验。总之,游戏可以为障碍儿童提供机会,去体验丰富的刺激、成功和愉快。谢 谢!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三章目录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环境概述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第三节 玩具和游戏材料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管理与评价第三章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1了解幼儿园游戏环境的特点及分类。2学会幼儿园游戏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的方法。3知道如何评价幼儿园的游戏环境。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环境概述一、规

48、划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意义(一)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和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保障(二)能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一)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概念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即教育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的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及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家庭、社区等外部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一般我们谈到幼儿园环境时,都是指狭义的幼儿园环境。2幼儿园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在幼儿园中影响幼儿游戏

49、活动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物质因素如游戏空间、游戏材料、玩具、游戏时间等,精神因素如游戏氛围、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设计的,不同的年龄段的游戏环境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分类1游戏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从幼儿游戏环境中构成内容的特质性差异来分,幼儿园游戏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 物理环境也称为“物质环境”,指幼儿园的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它又可以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两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幼儿游戏的自然物质环境指幼儿园中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50、,如花草、树木、石头等;幼儿游戏的社会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幼儿的活动室、专门的游戏室、户外游戏场、各种游戏设备和材料等。心理环境也称为“精神环境”,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 精神环境对幼儿认知、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室内游戏环境和室外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游戏环境还可以按照空间的不同,简单地分为室外游戏环境和室内游戏环境。如果要满足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两个小时的要求,满足幼儿户外奔跑追逐游戏的天性,就必须认真考虑户外游戏环境的规划,使其尽可能满足幼儿多样性游戏的需要。室内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室内环境规

51、划在满足生活和课程需要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活动,尤其是游戏的需要,应该宽敞、明亮、富于变化,玩具、材料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一、物理环境的创设(一)室内游戏的物理环境的创设 目前,我国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着室内空间密度过低、拥挤现象突出、室内空间设计单调、玩具和游戏材料单一、更新补充不及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对室内游戏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重点是要创设适宜的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并设计规划好专门的幼儿游戏室。1室内游戏空间的规划布局(1)室内空间的密度 空间密度是指游戏环境中可供每个幼儿使用的空间大小,是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低表示

52、环境拥挤,数值高表示环境不太拥挤。 按照我国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2平方米,户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幼儿园在招生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空间合理确定招生数量,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游戏空间,以满足幼儿天性的需要。 (2)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范围和内容 规划室内游戏空间,主要是对室内空间机构进行合理安排。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主要范围一般包括幼儿游戏室、班级活动室、班级附近的走廊、楼道和公共区域。 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游戏区的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空间的利用主要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规划幼儿活动室的立体空间。空间规划好以后,就是具体的各个游戏区角的布置,

53、以及与游戏区相关的墙面、顶面走廊、地面的设计和装饰。(3)室内空间安排指南 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班级,应该有不同的空间设计。幼儿年龄不同,对于空间大小、空间布置、玩具和材料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别。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幼儿需要的、富有情趣的、活泼的室内游戏环境。 其次,充分发挥室内空间的实际效用,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如睡眠室、储藏室等均可适当设置一些活动区,如睡眠室里可设“娃娃家”、阅读区等区域。 再次,注意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室内空间的开放是指室内游戏区要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在游戏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和材料。 最后,依据“同质互惠、异质相离”的原则

54、进行游戏空间的配置。 一个班可以容纳的游戏区为36个,在布局上将倡导探索、思考性质的在一起,交流互动多的在一起。如益智区与阅读区可以安排在一起,“娃娃家”和建构区可以在一起。2室内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 现阶段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的规划,基本上是以区域即各种区角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区角游戏环境是室内游戏环境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时,除了考虑室内空间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还要考虑各个具体的区角游戏区如何创设。(1)室内区角游戏环境的概念 区角游戏环境是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幼儿自主参与下的游戏环境,适宜的区角游戏环境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55、,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游戏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室内区角游戏环境是指在活动室内教师为幼儿专门设置的供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各种区域。幼儿教师一般都会在教室内规划出幼儿游戏的各个区域,通过投放游戏材料、创设区角墙饰,给幼儿搭建自主游戏的平台。(2)室内区角游戏环境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第一,空间组织与安排的合理性。 首先,要保持活动室设计简易化,不应盲目设置所有的区角,应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分阶段设置;其次,教室入口和各个区角入口要留有较宽敞的空间,方便幼儿自由走动,以减少拥挤;再次,在设置区角时要考虑区域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的区域靠在一起,安静区应远离嘈杂区。最后,区角

56、的游戏材料应该放置在幼儿视线高度的开放性的玩具架上,以方便幼儿拿取。第二,适宜性。 适宜性是指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第三,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性。 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性是指区角游戏材料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样。(3)室内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思路第一,区角游戏环境与主题活动的整合。第二,创设利于幼儿探索发现的区角游戏环境。第三,针对幼儿发展中的弱势创设区角游戏环境。第四,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投放区角游戏材料。3幼儿园游戏室的设计 对幼儿而言,室内学习环境除班级活动室之外,最重要的应属游戏室

57、。 室内游戏室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园来说,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班级室内游戏环境的同时,应该提供场所创设一个专门的公共游戏室,向所有的幼儿开放,可以采取轮流制让教师带领幼儿到游戏室活动。(1)幼儿游戏室的功能 台湾地区的教育者认为游戏室主要有三种用途:第一,是供全园幼儿进行韵律游戏的场所;第二,是作为幼儿园开学及毕业典礼、家长会之场所;第三,下雨时可代替运动场。 游戏室的设置是为了弥补幼儿活动室中大肌肉活动的不足。(2)游戏室设置的原则 首先,游戏室的设置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幼儿游戏室的设计与规划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安全与需求,并应随时减少噪声与潜在的危险因素。 其次,游戏室的设置要遵循舒

58、适性的原则,应该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与舒适,这样不仅可稳定幼儿的情绪,也可使幼儿感染家庭形式的凝聚力,增强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性。 再次,游戏室的设置要遵循近便性原则,幼儿游戏室的各项主题游戏规划以及各种摆设,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使用功能,方便幼儿随手拿取。 最后,游戏室要具有教育性。幼儿园环境的本质是教育性的,其游戏室空间的规划应能充分支持幼儿园课程的需要,并能满足各种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进行。(3)游戏室设置的要点首先,要考虑游戏室的空间位置和面积。其次,关于游戏室的舞台设置。最后是游戏室的墙板设置。(二)室外游戏物理环境的创设 我国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2个小时,寄宿制幼儿

59、园不能低于3个小时。 室外游戏环境是室内游戏环境的延伸,从潜在课程的角度来看,室外游戏场提供“寓教于乐”的潜隐性空间。在室外游戏,幼儿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与教师有效互动,能够与同伴积极互动和交往。如果室外游戏场设计得好,它将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源泉。1室外游戏场的发展 美国的室外儿童游戏场地大致可分为四类,它们各有自己的典型特征,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发展。(1)传统游戏场 传统的游戏场地模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形成的,这种游戏场地在许多日托中心、幼儿园及公共儿童游乐场上都可以看到。 传统游戏场是一种正式的游戏场,由金属或钢具结构的设备组成,并零星地散布或成排地固定在平坦的水泥或柏油地面

60、上,较单调而无趣。典型的设备包括秋千、滑梯、跷跷板、攀登架、立体方格铁架和旋转装置,皆为运动游戏和大肌肉游戏而设计。目前其仍然是较常见的类型。(2)现代游戏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城市改造运动推动了有关游戏场地新观念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游戏环境的设计受到了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娱乐行家、教育家及游戏设备制造商等多方的影响。现代游戏场地自此出现。它的历史意义在于,游戏场地的设计人员开始把游戏场地作为一种环境以及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来考虑。他们想的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建造的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游戏场所。现代游戏场地一般由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他们喜欢运用沙、水泥制品、鹅卵石和原木来建造雕塑、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