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法律文献与契约合同 “法律英语”的研究对象不是法律而是英语,是法律方面所应用的英语。做好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必须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英语基本知识,二是相关学科的法律知识,三是翻译知识。本章以基本的法律文件和法律工作者日常使用的法律公务语言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探讨法律英语的翻译。前言8.1 法律语言的定义及文体特点8.2 译文举例(法律术语&句子)8.3 翻译要领、译文分析及翻译策略8.4 补充练习主要内容8.1 法律语言的定义及文体特点8.1.1法律语言的定义8.1.2法律语言的文体特点(用词特点、句法结构特点、篇章结构特点)8.1.1 法律语言的定义定义: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用
2、于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选用的语言,后来亦指某些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语,并且扩展到语言的其他层面,如“法律文句(legal sentence)”、“法庭诉讼语言(litigious language at law court)”、“法律用语(legal terms)”、“法庭用语(language of the court)”等。分类:立法语言;司法语言 风格:用词准确;表述严谨8.1.2 法律语言的文体特点8.1.2.1 用词特点8.1.2.2 句法结构特点8.1.2.3 篇章结构特点8.1.2.1 法律语言的用词特点(1)使用正式的书面语词汇(2)赋予普通词汇特殊的法律含义(3)频繁使用
3、古旧词汇和外来词 (4)使用法律术语和行话、套话 (5)使用成对的近义词 (6)大量使用命令词和情态动词 (7)并用精确用语与模糊用语 (1) 正式的书面语词汇原因: 法律语言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语言严谨规范、庄严冷峻,必须使用正式的、被赋予专门法律意义的书面语。举例:prior代替before,subsequent代替after,provided that代替but,in accordance with代替according to,in consistency with代替be consistent with,in compliance with代替comply with,indemni
4、fies代替compensation等等。 (2)赋予普通词汇特殊的法律含义 在法律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是由普通词汇转换而来,但已失去了一般英文中所具有的通常意义,被赋予了特殊的法律含义。 The man died without issue. “issue”常见的含义有 “问题、颁布、发出”,但在此句中,它是指遗嘱中的“直系继承人”,词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被赋予了特殊的法律含义。 (3)频繁使用古旧词汇和外来词法律体系的传承,这些旧的法律术语一直沿用至今,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形成了为人们所公认的特定含义。 古词语能使法律公文更加简练、庄重,体现法律文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世界法律的
5、发展历史上,罗马法及后来的法国法律曾经奠定了当今世界法学体系的基础,因此,法律英语中大量借鉴和使用了拉丁语、德语、西班牙和法语词汇。 (3)频繁使用古旧词汇和外来词举例void (无效),nota hene (注意,留心),prima facie (表面的,初步的)等。古语词:amnesty (大赦)、 plaint(诉状)”外来词:null and古体词:主要由here,there,where加上after,by,in,on,of,under,to,upon,with等词构成,如:hereinafter (在下文),hereof (在本文中),hereon (于是),thereby (因此)
6、,therein (在那里),whereof (关于),whereas (有鉴于)等等。(4)使用法律术语、行话和套话法律术语、行话和套话在特定的法律文件中,表述与律法相关的固定含义,便于法律条款在实际生活中的执行。法律英语中的术语、行话和套话往往可以明确地界定法律条款的适应范围,而且避免出现歧义,更容易被接受。(4)使用法律术语和行话、套话举例术语:appeal(上诉),bail(假释),cause of action(案由),alibi(不在犯罪现场),due diligence(审慎调查),defendant(被告),tort(侵权行为)等。行话:“不可抗力”在日常生活中可译成“irre
7、sistible force”,“inevitable force”等等,但在法律英语中,译为“force majeure”。套话: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包括但不限于),without prejudice to(不损害),in contravention of(违反),by virtue of(由于,因为)等。(5)使用成对的近义词近义词的并用体现了法律语言的严肃性和严密性,确保了整体含义的完整和准确。例:主管部门宣布合同无效。译文: The contract was declared null and void by the competent autho
8、rity.分析:“无效”在汉语中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在英译时,我们把它译为“null and void”,很准确全面地表达了这个意思。(6)大量使用命令词和情态动词法律文件的权威性、约束性和强制性使法律英语用词通常带命令语气。如表示“承担”含义的are borne by和is liable for带有命令、强制的语气 。 法律英语中,命令词和情态动词是相当重要的表达语义的工具,如“may”表示“可以做什么”(用于规定当事人的权利),“shall”表示“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用于规定当事人的义务和责任),“must”表示“必须做什么”(用于规定强制性义务),“may not”或“shall not
9、”表示“不得做什么”(用于规定禁止性义务)。 (7)并用精确用语与模糊用语 The profits, risks and losses of the joint venture company shall be shared by the parties in proportion to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registered capita1译文:各方按出资额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分析:原文中的“The profits, risks and losses”都是模糊的表达,并没有指具体的“利润、风险和亏损”。这种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提高了语言
10、表达的灵活性, 给执法者留下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增强了法律法规的适用性。8.1.2.2 句法结构特点(1) 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最鲜明特点)(2)常用被动句(3)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4)模式化的语句形式(5)单调的时态和修辞手法(1) 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为了使语言准确、严谨、庄重,在正式的法律条规和文本中,因对中心词的限定过多,对某一法律概念成立的条件限定也很多,句子的结构就比较复杂,包含多重主从复合句和修饰成分。律条文除了规定双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外,还会尽可能地考虑到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在句子结构上往往多使用表示条件、让步、假设、递进、时间、原因等状语从句,从而造成
11、句子结构连绵不断,盘根错节。 (1)长句举例 The law holds that the individual is responsible for his acts. The law also indicates what is good and right and what way should be done. It also indicates what is evil and wrong, and should not and may not be done. The law further holds that what is evil and wrong is a crime
12、and may not be done, and if done, render the doer liable to punishment. The law also recognizes the principle that man has free will and that, with certain expectations, he exercises free will in commission of any crime that he may commit.译文:法律规定人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要分清善良和正义,还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还认为,作孽枉法即是犯罪,法不可恕
13、,谁要以身试法,必将受到严惩。法律主张的原则是人人享有自由意志的权利,但利用意志权利而犯罪者除外。分析:虽逐句加长,但句子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主语(名词)+谓语(动词)+直接宾语(从句)的平行结构。随着宾语从句的附加成分的增长,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具体,体现出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结构。(2)常用被动句 被动句式的特点是表述动作本身,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施动者,客观地描述事实。这恰恰符合法律英语客观、公正的文体特点。所以在法律英语中,被动语态主要用于规定行为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 In the case of intentional or fraudulent misr
14、epresentation, the victim is given the choice of the additional remedy of a suit for dollar damages. 在故意或欺诈性不当陈述的案件中,受害者可以选择诉讼以取得额外赔偿金。(3)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名词化结构既可减少句子或分句的出现,使得文章简洁易懂,又能包容大量的信息,适宜于思维精密、逻辑严谨的文章。在法律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使得法律文体结构紧凑、流畅、语言表达抽象而富有逻辑。 The obligations under Article 3 and 4 do not apply to pr
15、ocedures provided in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conclud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WIPO relating to the acquisition or mainten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4) 模式化的语句形式法律语言表达的内容是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法律工作的开展与普及,法律句式就需要保持较为固定的形式。如在合同文本中常用以下句式:The contract is made and concluded by and betwee
16、n A (the buyer, holder of American identity card 123456) and B (the seller) on date month year and has the following terms: (5)单调的时态和修辞手法法律条款须公正、明确,其语言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且要求结构严谨,把话说得完整,尽量做到滴水不漏。因此,法律英语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用陈述句式来阐明事实、确立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等。修辞手法上虽有时使用如强调、重复、定义、列举和平行结构等,但与文学语言和其他语言相比,修辞手段比较单调,乏善可陈,但这也恰恰是法律英语的特点。
17、8.1.2.3 法律英语的篇章结构特点 法律语言篇章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格式化。法律文书是正式的应用文体,对篇章结构的格式要求很严格,且不同类型的法律文本有不同的格式,这些格式是法律从业者在长期的运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书写法律文书时一定要按照这些格式。 每一篇法律文本都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这种固定的格式有利于保持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统一性,使法律的规范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为法律法规的理解提供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语境,可以减少对法律法规的曲解和误解。 8.2 译文举例 (详见课本)术语:随意合同 adhesion contract 判例法 case law句子:A regime of Law ba
18、sed primarily on precedent is commonly justified on two grounds.译文:以判例为主要依据的法律制度通常从两方面证明其合理性。8.3 翻译要领、译文分析及策略8.3.1 交际目的与翻译要领8.3.2 译文分析8.3.1 翻译策略 8.3.1.1 法律翻译中的“译者为中心” 8.3.3.2 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8.3.3.3 译者对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8.3.3.4 译者对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8.3.1 交际目的与翻译要领交际目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国家的法制进程,更加有效地管理社会 。翻译要领:1)准确、严谨 2)清
19、晰、简明 3)前后一致 4)语言规范 8.3.2 译文分析本有效遗嘱的订立者于20011年10月12日去世。译文1: On October 12, 20011, the testator of this valid testament kicked the bucket.译文2: On October 12, 20011, the testator of this valid testament passed on to her heavenly reward.译文3: The testator of this valid testament died on October 12, 20011
20、.译文分析要点: 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最佳整合适应选择度)译文1使用了俚语“kicked the bucket”,太过于口语化,根本不适合法律文体讲究严肃性的生态环境译文2中,“passed on to her heavenly reward”过于正式、复杂,不符合法律文体翻译简洁性的原则译文3直接用一个普通词汇“died”陈述这一事实,规范又简洁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是整合适应度最高的译文。8.3.3 翻译策略 法律翻译是实践性强、务实性强的翻译,是一个囿于法律、语言、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框架内的交际过程,是译者适应法律翻译生态环境,作出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的活动。译者须从语言维、文化维、交
21、际维等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考虑法律的等效性、执行性,准确地再现原文信息, 使译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促进法律交流顺利进行,真正做到译有所为。法律翻译的原则: 语言从法;存异求同 ;比照补足8.3.3.1 法律翻译中的“译者为中心”“译者为中心”是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核心翻译理念。 法律翻译要求译者“必须忠实再现源语法律文本的含义, 非绝对必要的情况下, 不对源语作任何改变”, 因此,法译者通常采用直译法和释译法,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是“隐身的”。 Sarcevic的法律翻译理论 Sarcevic的法律翻译理论Susan Sarcevic: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R
22、ijeka University)法律 系教 授 ,西方著名的 法 律 翻 译 研 究 学 者,致力于法律 翻译研究 和法 律词典 编 纂研究 。其代表 性 专 著是法律 翻译 新论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1997),发表多篇论文如法律翻译 中的 创 造 性 :多 少 为 多 、译 学 与 法 学 :跨学科研 究 思 路 、双语 及 多 语 法 律 词 典 编 纂 的 新标准、小语种语言法律 翻译 的翻译策 略等。主要翻译思想:法律翻译是“法律机制内的交际行为”;法律翻译者不扮演接受者与制作者的“双重角色”;源语文本 的功能是决定法律翻译策略的主
23、要因素;关于法律专门术语的翻译理论 。法律翻译中的“译者为中心”译者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实现“法律体制的转码”,而唯有通过译者才能实现这一“转码”的过程;译者是译入语法律文本的制作者,而不是源语文本的解释者。译者居于“中心”,但译者的中心地位受到法律翻译的生态环境如语言、文化、交际、体制等的制约,译者是受限的“中心”。 “译者为中心”论对法律翻译者的要求 “译者为中心”论对译者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法律翻译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还要对两者的法律体制和法律文化有深入了解。 中国的法律和英美国家的法律制度大不相同,因此,在汉英法律翻译中,译者在考虑法律语言维差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
24、法律文化维、交际维和体制维等方面的差异, 创生出最佳译文。8.3.3.2 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对语言维(即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它包括语言形式、文体风格、修辞手段、语义、语境等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法律英语翻译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主要体现在法律术语的翻译上。(1)直译法(2)意译法(3)扩充词义法(4)创造新词法(5)语境法(1)接近对等:直译法、意译法 当源语词的词义在译入语法律中有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时,找到其中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策略,将译语词与源语词一一对应,或直译,或意译。court(法院),party(当事人),p
25、lead(抗辩),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 arbitration(仲裁), common law (普通法) (2)部分对等:扩充词义法 当源语词的词义在译入语法律中只有部分词义对等的词语时,不能直接将其对应翻译,需要扩充词义,以便准确无误地译出其含义。 alimony 和palimony 有“扶养费、抚养费”的含义,但在法律含义上二者又有所区别, alimony指“分居抚养费、离婚抚养费”而palimony则指“同居离析抚养费或补偿费”,因此,在译成汉语时需要运用扩充词义法来翻译。(3)完全不对等:释义法、创造新词法 当源语词的词义在译入语法律中无词义对等或相近的词语时,在
26、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可通过解释其含义将其译成中性词,或创造新词来表示其含义.释义法:misrepresentation一词曾译成“误述”,但其含义是the assertion so made; an assertion that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facts, 可根据其含义译成“不实(表示)陈述”。创造新词法:Euthanasia(安乐死), culpable of punishment(过有应罚)(4)一词多义:语境法 一词多义现象在法律英语中十分普遍,很多普通英语单词在法律英语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理解他们的词义,必须根据
27、上下文语境选择与其原文最贴近的法律意义。 dominion 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权”;在国际公法中则为“主权”;estoppel在合同法中是“不得反悔”, 在刑诉中则是“禁止翻供”等。8.3.3.3 译者对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法律文化包括上层建筑领域中有关法律的意识、思想、观念、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活动。不同的法律体系有着不同的法律文化烙印,法律翻译必然是置于具体的法律文化维中的语际转换过程,所以译者必须考虑与文本密切相关的法律文化语境,弄懂其文化内涵,选择最佳译文。(1)非对等译法(2)文义译法(3)求同存异译法(1)法律文化零对应:非对等译法 当两者的法律文化完全不同时,在正确理解原语的文化含意之后,需作出一定的变通并采取非对等译法,如采用释义法、译借法或用注释标明其文化内涵等。 我国的“陪审”和英美法系中的“陪审”意义相差甚远,不能将其直接译为“jury”,因为我国的陪审员根本不能像西方陪审员一样对被告进行定罪,所以,通常采用释义法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译为“the peoples assessor”或“lay judge”。 (2)法律文化完全对应或近似:文义译法 文化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普适性,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在法律文化背景下生成的法律语境,找到其中的相似或相同之处,在翻译时采取文义译法/直译法,依据某些法律词汇尤其是一些法律术语词义单一的特点,尽量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版短期工劳动合同
- 2025二手设备交易合同模板
- 2024年非线性编辑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国有土地转让合同
- 2025校园文化节活动赞助合同范本
- 2025如何制定采购合同
- 2025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皮鞋色彩搭配与流行趋势考核试卷
- 2025携手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共同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海南声茂羊和禽类半自动屠宰场项目环评报告
-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资料
-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及司法解释培训课件
- 物业电梯安全检查报告
- (新版)安全阀安装、检修及校验培训课件
- 交通事故法律处理与索赔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 残疾消防培训课件内容
- 个人专门制作的风机功率计算公式及方法
- 广州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范本
-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题库第三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