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资料_第1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资料_第2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资料_第3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资料_第4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郭伟胡书义438000)摘要:面对当前地方高校比较文学课程设置的尴尬局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比较文学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1、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性与整体性要求;2、体现了教育要“授人以渔”的方法论课程特点;3、为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对话平台和拓展空间的无限可能。关键词:比较文学课程建设价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于1998年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二级学科合并

2、而成。对于偏重理论方法研讨的比较文学学科方向来说,新整合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事实上加强了两大研究系统间的联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世界文学”参照系,丰富的文学储备,对异质文化、文学的广泛了解,无疑会推动平行研究、影响研究的健康发展。比较文学课程则为外国文学研究者开启了方法之门,跨文化的学术观照、比较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他们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文学”,并在总体文学视野内,正确、深刻地理解国别文学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意义。两大课程与研究系统的联姻不仅相互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还带动了两大学科方向间的学术生长。然而,部分地方高校事实上的课程布局已悄然间将学科整合理论上的

3、优势消解为乌有。在“一个学科生长点,一门核心课程”的惯常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在专业课程学时压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比较文学逐渐从原本与外国文学平分秋色的核心课程沦为学科课程群中带有辅助性质的选修课程,甚至日益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严重悖离了全球化语境下重“对话”的学术发展趋势。为促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平衡、健康发展,本文试图进一步阐释比较文学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一、“世界文学”背景下的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性与整体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校传统的人文专业,主要以母语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一般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基本层面,这里的“文学”不仅包括用母语著

4、作,涵盖古典、现当代所有的文学作品,还应包括用母语译介、跨民族、跨文化圈的域外文学整体。译语文学与本国文学一样,不仅丰富了母语学习、研究的文学素材,而且,借助层出不穷的文艺理论的阐释,还以异质文化、异质思维的角度反衬了母语的文学表现力,揭示了母语与日俱进的领受、融化能力。纯粹“语言”层面的学习与研究亦复如是,只有在一系列多元共时的异质语言系统参照下,在语言学前沿理论的指导下,对母语的理解、学习与研究才能有重大突破性进展。换句话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在象牙塔里从事“孤芳自赏”的教学与研究,必须拥有一个富有前瞻性、能有效运用比较思维,创造母语语言文学与世界对接格局的全球背景。

5、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与其相应的课程建设契合了中国语言文学学习研究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此前提下,比较文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才可能得到一个真实的重估。如果把“文学”比作从多元文化窗口所展望的一幕幕风景,那么,比较文学则为开启古今中外的文学之窗、深刻地契入文学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作为一个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应遵循整体培养,“整体教育”的方针。所谓的“整体培养”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学生素质培养的全面性,二则指课程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的整体统一。相比其他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虽以“语言文学”为主要

6、学习研究对象,但究其本质,它在人文精神传承上确具有通才培养的道义责任,熟习文学、兼通中外文史乃是当行本色。而文学的对话交流又犹如两镜相对,彼此可以映出无限深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比较文学课程无疑为“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开放、多元的对话平台。比较文学范畴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足以启迪学生在比较思维指导下对现存知识结构所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对那些分布广泛的世界文学案例进行开放式的有机反刍。中国当代文坛的真正繁荣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当然也离不开这种反刍,有了比较文学的这种积极能动的“反刍”,世界文化与文学的彩珠才有可能编织成既有民族气派又不失现代气息和异域风味的色彩斑斓

7、的中国珠链。从教育本质角度看,教育理应是培养“完整的人”。所有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身、心、灵的健康、和谐、统一。文学是人学,是广阔而多样的生命形态的形象汇展,是人生无限可能性在虚拟世界中的实现。阅读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认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遍人性规律,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带特殊的心理、思维与社群交往模式,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培养对多元文化价值必要的“了解之同情”,人们才能真正放下文化沙文主义、地方主义和民族自卑情结,树立平等一如的世界情怀,突破一时一地之局限,最终实现“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大同理想。二、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要“

8、授人以渔”的方法论课程特点。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对每个受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营养根本无法满足一生工作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每个受体拥有强大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相对系统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理应对此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和教学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教育除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导向功能之外,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必须酌情考虑,设置一批带有方法论性质的课程,譬如师范专业设置各类“课程教学法”,各种实践实训课程或短期或长线开设,等等,均出于方法论教学的需要。相比于其他实训课程,比较文学的实践性并不那么突出,相反,理论色彩倒是十分浓厚。这是因为

9、这门课程与硕士学习阶段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或“文艺学研究方法”课程一样,是从本体意义上理解“方法论”的,其目的乃在培养比较思维,培养对世界文学与文化的合理的研究策略、开放的情感态度。其他实践实训课程或收一时一地之效,而比较文学课程则不仅影响学生们对世界文学的深层和整体理解,对他们未来从事相关研究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和思维培养,而且对文学研究之外的人心与人生,也具有醍醐灌顶之效。在比较交流中悟得万法平等,乃能不带分别心、妄想心、执着心,透过文学这面“影子的影子”之镜认识世界、人生和人心的实相。三、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对话平台和拓展空间的无限可能。相

10、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传统学科而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具有跨文化、跨民族、面向未来的特点。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比较文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最强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均可视为这门课程的前期准备而为其所用。这门课程的设置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一门方法论课程,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原分支学科,“比较文学”适于与其他任何学科相结合,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诸如“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等,“比较文学”的开放视野、对话意识,囊括主题学、题材学、形象学、渊源学等多重研究领域的宏阔而周到的研究视角,为其他学

11、科的研究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来看,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本身擅长、从事的是比较文学之外的其他专业,博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促使他们大胆引进西方的哲学、美学观念来研究本国文史诸学,传统的治学门径为之一变,于是乎,他们在为文史诸学研究另辟蹊径的同时,无形中也开辟了“比较文学”这门新学得以茁壮成长的巨大学术空间。陈寅恪专治史学,兼及语言、宗教、文学等多种学科,他特别擅长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与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两篇可谓代表。王国维擅长甲骨金石之学,兼治语言文字、哲学、文学诸学,他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屈子文学之精神充分吸收了尼采、柏拉图、康

12、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结晶。钱钟书作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的杰出代表,其巨著管锥编被视为比较文学的经典之作。前辈学人完美的治学经历充分揭示了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对人文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整体发展具有的巨大的方法论价值和启示作用。“比较文学”课程的开放性及其对其他学科的摄取,较好地说明这门课程的学科间性特征,凡学有专长、有比较文学研究实绩者,无论其是否专攻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均可挟自身学术经验开设此课。当前比较文学课程之所以多与外国文学教学相关,一则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新型学科,学科内两大方向之间的联系较他者为密切,再则是以中国人身份讲授“外国文学”课程,一

13、般要求主讲者能深刻理解总体文学理论和全球化语境,对中西哲学、美学、文学诸学素有思考。较之其他学科,这些人的“比较文学”素养更丰富,更具研究方便而已。不过,主攻“现当代文学”或“中国古典文学”等其他学科,兼攻比较文学方向者,当前学界也不乏其人。例如,北京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的张伯伟教授主攻中国古典诗学,但他们在比较文学理论建构与实际研究领域,均在发挥自身学术优势同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中国大陆,“比较文学”一般设于中国语言文学系或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在台湾,比较文学专业则多设于外国语学院,如辅仁大学等。比较文学学科、课程设置隶属的灵活性与其学术资源的跨学科特点一样,为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对话平台和拓展空间的无限可能。综上所述,“比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