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43张)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43张)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43张)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43张)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43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80年6月18日,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四川省广汉县向阳村人在全国率先取消政社合一管理体制的人民公社,恢复乡政府建制,这一壮举顺应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请思考:(1)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举措?导入新课主题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思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何这样说?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1)粉碎“四人

2、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1.背景:(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4)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思维点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消除了吗?提示:19

3、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读下图,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等。【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开始了历史性

4、转变;(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4)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927年1949年1978年农村转移到城市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城市转移 到农村 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2.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确定了以

5、经济建设为中心C.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D.都对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BA【对点训练】主题二 经济体制改革【思考】下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开始: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1978年,安徽、四川(2)内容: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行政机构的改变:撤销人民公

6、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的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3)意义:(1)原因: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2)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内容:(4)

7、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安徽凤阳人唱道:“说凤阳,道凤阳,风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提示:(1)变: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2)不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思维点击】与原来的经济体制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并分别在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合作探究】提示:(1)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8、2)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3)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归纳总结】中国的改革之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1)现实原因: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民积极性;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变革是()A.建立农

9、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人民公社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D【对点训练】C主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思考】下面1997年10月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理论提出:(2

10、)确立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理论完善: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基本建立:(3)确立框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问题得到解决。25002000150010005000(3)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

1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十六大报告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回答: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是如何落实的?提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思维点击】(1)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都调动了劳动者

12、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归纳总结】全面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

13、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C【对点训练】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意义农村改革意义城市改革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因背景内容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D2.(2016课标全国卷T31)1980年

14、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A3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B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

15、、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5(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A【学思之窗】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

16、种政策推动下,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提示:(1)直接原因:分田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本课测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和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