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1.gif)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2.gif)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3.gif)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4.gif)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087b9b04264933874f776d4d009643a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单位名称2021年6月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单位:单位名称编 写 人:年 月 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 月 日II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77970559 1概述 1概述1.1项目名称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1.2项目意义数据库建设是三次调查信息化的最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承载着所有三次调查数据成果;二是以各类专业软件和业务系统为主要载体的全流程土地调查信息化监管机制。土地调查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空间数据核心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权威、规
2、范、丰富的数据产品。土地调查数据库是三次调查成果的主要载体、是三次调查成果汇总与应用的数据来源、是三次调查能否成功收尾的关键、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1.3项目来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赣府字201787号)等相关文件的通知要求,某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公开招标,单位名称中标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并签订项目合同。开展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1.4项目区概况某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与戈阳县接壤,南和资溪县相通,西接鹰潭市、余江县、金溪县,北邻万年县、德兴县。地处东经11655117
3、28,北纬27512837之间。南北长达87公里,东西宽51.46公里,面积约为2280平方公里。某市是江西省鹰潭市代管的县级市,是中国的铜工业中心。某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南邻福建省光泽县。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包括某全域4个街道办事处、16个镇、4个乡、8个林(垦殖、园艺)场(含上清林场):4个街道办事处: ;16个镇: ;4个乡: ;。全域辖区X公顷。1.5工作内容“三调”数据库建设工作是根据国家编制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开展某市土地调查数据库、耕地细化调查专项数据库、建设用地专项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专项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4、调查成果、权属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综合管理。开展某市土地调查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扫描影像图数据等栅格数据和元数据。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2)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图斑注记;(3)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4)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图斑、永久基本农田注记;(5)专项调查数据:包括临时用地、批准未建设用地、城镇
5、村等用地、耕地质量分类、重要项目用地、开发园区等;(6)栅格数据: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影像、扫描影像图等;(7)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1.6工作组织和安排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投入以下软硬件设备情况如下:表1-1 项目投入硬件装备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及数量台式电脑华硕35台笔记本电脑联想Y70002台平板电脑华为38台绘图仪爱普生99101台打印机惠普10202台表1-2 项目投入软件设备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开发单位数量1国源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外业一体化数据库建库与管理系统北京世纪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套2ARCGIS 10.2ESRI35
6、套3AutoCAD2012Autodesk30套4MapGis6.7中地数码集团30套5FME2019Safe Software3套1.7工作完成情况2019年12月完成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数据库工作情况如下表:表1-3 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建库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层名层要素记录总数(个)1境界与政区行政区行政区界线村级调查区村级调查区界线2地貌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3土地利用地类图斑4其他土地要素临时用地批准未建设土地城镇村等用地耕地等别重要项目用地开发园区光伏板区推土区路面范围无居民海岛拆除未尽区合计2020年10月完成统一时点更新成果数据库更新。完成工作情况如下:表1
7、-4 某市统一时点更新建库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层名层要素记录总数(个)1境界与政区行政区更新行政区更新过程行政区界线更新行政区年末库行政区界线年末库村级调查区更新村级调查区更新过程村级调查区界线更新村级调查区年末库村级调查区界线年末库2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更新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地类图斑年末库3其他土地要素临时用地更新批准未建设土地更新城镇村等用地更新耕地等别更新重要项目用地更新开发园区更新光伏板区更新推土区更新路面范围更新无居民海岛更新拆除未尽区更新合计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2.1作业依据2.1.1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
8、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关于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先行开展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7号);关于切实加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9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关于发布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稿)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8号);关于
9、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修订稿)及县级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10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赣府字201787号);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赣国土调查办发20188号)。2.1.2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201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2012)
10、;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 15968-200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地图学术语(GB/T 16820);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
11、标准(试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2019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他技术标准。2.2技术路线某市数据库建设步骤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基础数据准备与处理、图形和属性数据采集、数据接边、拓扑关系构建、数据检查与入库等。某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支持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公开格式,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按照数据汇交程序逐级上交数据成果,并通过国家质量检查。在国家制定的数据库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据内容、扩展数据库结构,但上报国家数据符合国家标准。某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流程见图1。图1某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流程2.3执行的主要指标2.3.1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
12、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2.3.2比例尺及调查精度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调查采用1:5 000比例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参考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资料,调查采用1:2 000比例尺。调查图斑的最小调查上图面积按地类划分如下: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其他地类实地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需调查上图。2.3.3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分类采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2.3.4地类图斑三调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包
13、括道路、沟渠、河流等线状地物)。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区、城镇村庄等调查界线或土地所有权界线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城镇村庄内部同一地类的相邻宗地合并为一个图斑。道路被权属界线分割的,按不同图斑上图。对飞入飞出地的调查,按照“飞出地调查、飞入地汇总”的原则调查及汇总。2.3.5分幅、编号及投影方式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比例尺标准分幅及编号应执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 标准,分幅采用国际 1:1 000 000 地图分幅标准,各比例尺地形图均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采用经、纬度分幅。图幅编号均以 1:1 000 000 地形图
14、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方法。比例尺代码和各图幅行列号共十位码组成。1:2 000、1:5 000比例尺标准分幅图,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2.3.6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和亩。2.4准备工作某市数据库建设采用北京世纪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国源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外业一体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服务于三调数据库建设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使数据库成果符合规范。2.4.1资料收集下发数据国家下发的优于1米的DOM影像数据、不一致图斑数据、建设用地批准范围界线、2016年底变更调查基础数据库;省级统一下发的0
15、.2米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县级行政辖区界线。在调查过程中将2016年底变更调查数据经过坐标、地类、代码转换与影像套合,作为某市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基础数据。收集数据土地调查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及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包括某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年度更新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田坎系数等调查相关图件、报表、文本、2016年度遥感监测影像、坡度图,数据来源于某市自然资源局,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参考数据及成果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主要用于耕地类调查数据指引。土地确权登记类包括某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 HYPERLI
16、NK /s?wd=%E9%9B%86%E4%BD%93%E5%BB%BA%E8%AE%BE%E7%94%A8%E5%9C%B0%E4%BD%BF%E7%94%A8%E6%9D%83&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mhf3P1NbP19-uAcLn1mz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jcvrHcsrjms t _blank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 HYPERLI
17、NK /s?wd=%E5%AE%85%E5%9F%BA%E5%9C%B0%E4%BD%BF%E7%94%A8%E6%9D%83&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mhf3P1NbP19-uAcLn1mz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jcvrHcsrjms t _blank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成果、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不动产权籍数据库及登记数据
18、库、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等调查成果,数据来源于某市自然资源局。成果主要包括数据库、矢量数据、文本、图件等相关调查资料,作为本次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数据源和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参考数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包括文本、数据库、图件,来源于某市农业农村局,平面坐标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为3分带,坐标单位为米。文本、数据库、图件用于本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的参考数据。 土地规划类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
19、010-2020年)调整完善成果,来源于某市自然资源局。数据主要内容有: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规划文档、栅格数据、规划表格、元数据、数据库和中心城区规划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009年)在研究各部门专题资料和用地需求基础上编制而成,其基础数据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一致。规划文本可加强对某市自然资源局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及发展方向加深了解,另外,利用价值较高的有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体现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交通、水利、能源、工业、牧业、采矿和其它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分布,其中自然、文化遗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范围等相关重要信息,参
20、考用于专项调查图层的采集和属性赋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数据:主要用于城镇内部土地利用调查指引。土地利用类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库:成果包括文本、数据库、图件,来源于某市自然资源局。主要用于某市第三次土地调查耕地等别调查评价图层及属性的更新。批而未用数据:针对国家统一下发的批而未用数据进行补充核实,重点核实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项目、国务院批准城市分批次项目、省政府批准城市用地实施方案项目、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项目、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新区、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项目场地平整区、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试点项目建新区。主要用于城镇内部土地调查指引以及专项数据调查。耕地保护类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包括某市永
21、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文本、图件、数据等资料,成果来源于某市自然资源局,主要用于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图层的入库和耕地细化调查参考数据。其参考数据数据某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内容丰富、精度较高,来源于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其中地表覆盖数据用于本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的参考数据,地理国情要素用于基础地理数据的标注、线状地物的提取、开发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标注及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林业普查及林业登记发证成果:林业普查及林业登记发证成果,来源于某市林业局,包括文本、数据库、图件,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参考数据。某市自然资源局监管平台数据、建设用地审
22、批、土地整治、土地执法等图件、数据和文字报告等资料,作为本次土地调查的参考资料。收集临时用地、矿产核查、水利普查、城市规划、自然保护区、开发园区、重要项目用地、地形图、地籍图、最新遥感影像等数据,作为专项用地调查和图斑细化标注参考资料。民政部门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文件资料以及地名地址普查资料。2.4.2资料规范化整理1.矢量数据预处理矢量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矢量数据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的格式、年代、空间坐标等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矢量数据可读性(数据格式、数据是否损坏等)、矢量数据完整性、矢量数据拓扑准确性。统一数据格式:收集到的数据包括种数据格式,主要包括Arcgis格式(shp、mdb、g
23、db)、CAD格式(dwg、dxf)、Mapgis格式(wl、wp、wt)等十几种数据格式,为方便后期数据建库,对数据统一转换为GIS格式。统一坐标系统:根据三调技术规程要求,数据采用CGCS2000坐标系。收集的数据包括北京54、西安80等多种坐标系统,利用自然资源局提供的控制参数,进行坐标和投影变换,统一投影为CGCS2000,中央子午线117,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数据套合验证:保证数据转换的正确性,对收集的数据统一坐标系后进行逐一验证,采用与影像进行套合的方式验证,确保数据转换准确。2.地类编码转换 根据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现状分类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对应关系,编制转换模板,
24、采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地类编码进行自动转换,并辅以人工确认。(1)自动转换地类:图2 自动转换地类(2)需进一步确认地类:图3转换后需要确认地类3.部分线状地物图斑化预处理根据已有资料缓冲成面:对于线状地物与实际地物符合程度高,且线状地物多为铁路、公路等规则图形的区域,对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中线状地物进行缓冲后进行线状地物图斑化处理。根据影像数据重新勾画:对于线状地物与实际地物符合程度较低,其线状地物地类多为不规则河流、湖泊等区域,根据影像数据直接勾画线性图斑。根据已有资料缓冲成面和影像重新勾画相结合:针对不同地类线性图斑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公路、铁路等规则线性图斑,采用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数
25、据中线状地物进行缓冲后进行线状地物图斑化处理;对于河流、湖泊、田坎等不规则地类,根据影像数据直接勾画。缓冲后人工干预处理:1)同种地类用途的图斑发生交叉,剔除交叉重复部分;2)线状图斑只有在地类不同、权属不同的时候方可分割,宽度不同无需分割;3)不同地类用途的图斑发生交叉,从上向下俯视,上部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下压的线状地物断在交叉处。(如隧道、桥梁)。4.城镇村范围划定主要参考2016年土地调查成果中确定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采矿用地(204)以及风景名胜及设施用地(205)范围,根据影像数据实际情况下划定新的城镇村等用地范围,优选用了省级下发的0.2分辨率高的
26、影像数据划定范围边界,同时保持范围要合理、美观。尤其城乡结合处参考相关数据进行衔接。针对范围较大、图形复杂的城村及工矿用地范围:首先进行城镇村等用地细化,根据细化成果提取城镇村的范围。针对范围较小、图形较简单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根据最新的影像确定城镇村范围,之后对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进行细化。对城镇村属性码进行标注:1) 城镇村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都应该标注城镇村属性码,调查区域范围内的05、06、07、08、09、1004、1005、1201都应该进行20城镇村属性码标注;2) 城市、建制镇、村庄范围内的独立的工业仓储用地标注对应的201A、202A、203A属性;3) 城镇外部的
27、采矿用地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为0602、0603或者1201),并标注204属性;4) 城镇外部的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为09),标注205属性。5.相关数据叠(权属相关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林业部门数据等)权属相关数据叠加:(1)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和其他合法有效的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落实在国土调查成果中。城镇内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不调查上图。城镇内部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界线调查上图。(2)权属调查原则上以各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到村民小组的,村民小组的权属界线可作为单独图层入库(参见
28、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中独立要素图层要求),但不得分割图斑界线,不改变原国土调查数据库结构。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3)在权属界线上图过程中,因成图精度等客观因素,部分权属界线与遥感影像产生位移的,根据协议书记载转绘至遥感影像相关位置,避免产生细小图斑。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与国有土地使用权边界之间存在重叠或细缝的现象,依据国有征地范围线调整界线。(4)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5)行政界线直接采用国家下发年度变更调查界线,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采用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
29、(6)根据某市自然资源局,权属协议书提供的最新界线确定镇界线,以影像为底图,分析国家下发年度变更调查的界线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界线,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界线因调查精度不一致的,采用精度高的界线,两者差异较大的,进行核实。镇界、村界与区界线接边处,区界线保持不变,调整镇界和村级界线。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采用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形成行政区图层。(7)国有土地上图,在行政区的基础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中的国有土地、以及收集的其他国有土地的权属资料进行叠加分析,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对新征地国有土地进行补充上图。(8)集体土地和飞地上图,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中的集体土地和飞地图斑叠加
30、分析,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界线因调查精度不一致的,采用精度高的界线,两者差异较大的核实后上图,形成权属层。(9)因成图精度等客观因素造成部分权属界线与DOM相对位置产生位移的,根据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调查成果中有关界址的描述,将权属界线转绘至调查工作底图上。(10)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图斑细化标注耕地细化标注:叠加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对于调查区域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外的图斑根据省级下发高水位线数据,重点对河道或库区范围内的耕地、林区范围内的耕地、沙荒耕地等开展细化调查,分类标注。同时通过耕地后备资源中的不稳定耕地以及影像进行判读。
31、园地细化标注:对于调查区域范围内的园地图斑内业通过林业部分相关资料进行辅助确定。对林业部门调查的林区内的种植园用地,按种植园用地调查,如原土地调查数据库是林地,标注:林区种植园用地LQYD。工业仓储用地细化:对于调查区域范围内的工业仓储用地图斑内业通过工业用地相关调查数据辅助确定。根据工业用地的实际利用状况进行标注,火电工业用地HDGY、煤炭工业用地MTGY、水泥工业用地SNGY、玻璃工业用地BLGY、钢铁工业用地GTGY、电解铝工业用地DLGY。耕地种植属性:对于调查区域范围内的耕地图斑,内业通过高清影像判读结合外业调查进行整改。根据耕地的实际利用状况进行标注,种植粮食作物LS、种植非粮食作
32、物FLS、粮与非粮轮作LYFL、林粮间作LLJZ、未耕种WG和休耕XG。2.5内业数据判绘某市以上级下发的调查图斑为基础,叠加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专业调查数据,提取县级不一致图斑,进行各地类预判和内业图斑边界勾绘。对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内业无法判断确认的图斑进行标注,方便外业核实。2.5.1重点图斑提取重点地类变化图斑主要包括:1) 建设用地变化图斑,主要是指相对原数据库新增的建设用地图斑;2) 耕地变化图斑,包括新增耕地、耕地内部变化图斑(原数据库地类为水田或水浇地,调查地类为旱地或原数据库地类为旱地,调查地类为水田或水浇地的);在内业图斑判别勾绘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3) 耕地变化图斑,包括
33、新增耕地、耕地内部变化图斑(原数据库地类为水田或水浇地,调查地类为旱地或原数据库地类为旱地,调查地类为水田或水浇地的)。内业判读无法确认图斑主要包括:1) 地类用途不明确图斑:根据影像数据特征及其他资料内业无法确认用途的图斑(表现为图斑地类不唯一或者没有按照工作分类要求细化的图斑);2) 图形不明确图斑:图斑边界根据影像数据特征无法确认的图斑;3) 权属不明确图斑: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及独立建设用地使用权资料,无法确定权属属性的图斑;4) 细化属性不明确图斑:内业判读难以明确细化属性的图斑;5) 耕地种植属性不明确的图斑:对于耕地地类,其耕地种植属性不明确的图斑。2.5.2地类图斑判绘(1)按工
34、作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2)当各种界线重合时,依调查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的高低顺序,只表示高一级界线。(3)牢记各类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4)图斑分割时避免狭长角的出现。(5)严格遵守规程进行相应的地类代码标注。(6)避免因手误导致地类代码录入的错误。(7)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河流和沟渠等线状地物以图斑方式调查,线状地物图斑被调查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分割的,按不同图斑调查上图。(8)线状地物调查充分利用交通及水利等部门的相关资料,保证道路和水系的连通性。线状地物发生交会时,从上向下俯视,上部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下压的线状地物断在交叉处。(9)线状地物边界依据影像特征调查,对宽度较小的农村道路或
35、沟渠等影像不能准确调查的,可按照原有单线线状地物的走向和宽度以图斑的形式上图。(10)图斑勾绘时要注意与影像套合,避免同一地类切割影像。在内业图斑判读完成的基础上,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保证图幅面整洁清晰,代码标注大小、位置适中,便于外业工作的调查。2.5.2内业判绘成果图斑勾绘完成后形成覆盖全域的地类图斑,生成图斑预编号、权属单位名称等国土调查记录表规定的图斑基本信息,制作外业调查数据。将外业调查数据导入外业调查设备或打印外业调查纸图,辅助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工作,某市不一致图斑由国家下发图斑25852个、省级提取与国情不一致图斑2227个及自提不一致图斑24269个组成,利用国家最新下发优于1
36、米影像以及省级0.2米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库进行内业对比筛选,以镇村为单位,套合最新影像数据、村级调查区名称、内业图斑边线以及地类编码,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本次调查共计制作X幅工作底图。成果如下:重点地类变化需举证图斑细化属性疑问图斑地类用途疑问图斑/核实地类后确定是否举证用途边界疑问图斑地方自主不一致需举证图斑细化属性疑问图斑/与国家判断不一致需举证图斑2.6外业调查成果整理外业调查结束后,对所有外业成果进行整理。依据外业调绘修改完善内业预判数据,转绘外业调绘确认的地类图斑界线,补充完善地类图斑的地类、标注属性和其他相关属性。最终形成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调绘成果,作
37、为建立国土调查数据库的依据。对内外业调查过程记录和检查修改记录材料进行整理,保证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查过程记录是评价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依据。2.7内业整理建库2.7.1建库流程根据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内业整理,按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及相关建库技术要求建立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主要工作流程包括外业调查成果导入、图形处理、属性赋值、面积计算、其他数据提取生成、标准目录成果生成导出,具体流程如下图。图4内业建库流程2.7.2外业调查成果检查将外业调查成果进行导入,导入成果类型为外业电子数据。检查矢量数据、属性数据、表格数据、照片音频是否完整齐全,有无遗漏图斑,对有遗漏的图斑
38、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调查;检查矢量数据是否存在重叠、自相交,与基础库图斑边界、权属边界是否完全套合,不允许存在狭长夹缝、细小夹角,对有错误的矢量数据进行边界调整、拓扑重建;检查属性数据的值域是否存在超出和遗漏,是否存在逻辑不一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录,并重新生成表格数据;检查表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有无遗漏,有无修改了矢量和属性却没有重新导出表格的情况;若存在立即重新生成新的调查表格;检查照片和视频是否能完整清晰的展现还原现场地类,对清晰度不够、拍摄角度方位不正确的要及时补拍,检查照片视频还原地类与矢量属性的一致性,若不一致找出错误环节进行修改。外业调查数据包检查修改后,对矢
39、量数据、属性数据入库到相应的地类图斑图层与库表中,做出阶段性数据库。2.7.3图形处理依据外业调查成果,对图斑边界(权属界线、地类边界)与实地不一致的,进行编辑处理。数据导入后,检查要素在图层内、图层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拓扑处理,建立拓扑结构。2.7.4属性统一赋值套合外业调查数据及其他参考资料,利用县级数据库建库软件,对数据属性进行赋值,包括标识码赋值、要素代码赋值、图斑编号、坐落单位代码赋值、行政区代码赋值、城镇村代码赋值、关联图斑标识码赋值、城镇村属性码赋值、扣除地类系数赋值、耕地坡度基本赋值、耕地等别赋值等。以下对重要图层的重要属性赋值进行说明:标识码赋值 按照每个要素的标识码应具有唯
40、一代码的基本要求,依据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7027)规定的信息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建库软件自动编码赋值。 要素标识码采用三层18 位层次码结构,由县级行政区划代码、要素层代码、要素标识码顺序号构成。具体如下: a. 第一层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6 位数字码。 b. 第二层为层代码,采用本标准表1 规定的4 位数字码;c第三层为要素标识码顺序号,采用8 位数字码,码值:0000000199999999;要素代码赋值 对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表1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对图层的要素代码进行统一赋值。 图斑编
41、号赋值 图斑以村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变更图斑号在本村最大图斑号后续编。首先完成坐落单位代码赋值,以坐落单位代码为基础,再利用建库软件进行顺序编号。地类编码和地类名称赋值 参考0.2米高清遥感影像、2017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进行内业判读,并结合外业调查及举证结果,对地类编码和地类名称进行赋值。地类编码和名称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报批稿)附录A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执行,填写最末级分类。权属单位代码和权属单位名称赋值 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2017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及外业调查结果,对权属单位代码和权属单位名称进行赋值。 座落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名称赋值 根据行政区
42、图层,对地类图斑层的座落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名称进行赋值。 扣除地类编码赋值 对于耕地坡度级大于2的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图斑,扣除地类编码统一赋值为1203。 扣除地类系数赋值 对于耕地坡度级大于2的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图斑,参照江西省田坎系数测算结果对扣除地类系数进行赋值。 扣除地类面积赋值 根据扣除地类面积=图斑面积*扣除地类系数,对扣除地类面积进行赋值。 耕地类型赋值参考2017年度变更变更调查数据库及外业调查结果,对耕地类型进行赋值。 当图斑或图斑中按比例扣除的散列式地类为坡地耕地时,耕地类型填写“PD”;图斑或图斑中按比例扣除的散列式地类为梯田耕地时,耕地类型填写“TT”。
43、耕地坡度级别赋值 根据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作的高精度坡度图,在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中,将坡度图与地类图斑叠加,确定耕地图斑的坡度级,并在地类图斑层中对耕地图斑赋耕地坡度级属性。 赋值要求如下: A原则上不能打破调查的耕地图斑界线,每个耕地图斑确定一个坡度级; B当调查的耕地图斑涉及两个以上坡度级时,面积最大的坡度级为该耕地图斑的坡度级; C当耕地图斑面积较大(如从山顶到山底为一个图斑)、含有两个以上坡度级时,且各坡度级耕地面积相当时,可参照坡度分级界线,依据调查底图(DOM)上明显地物界线,可将该耕地图斑划分为两个以上不同坡度级的图斑。 D对于破碎耕地,其整体视为一个图斑
44、,按上述要求确定坡度分级。线性图斑宽度属性赋值线状地物面状化是第三次土地调查一项重要改变,以满足线状地物转图斑上图的目的。参考0.2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量测、2017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获取及外业调查测量结果,对地类图斑层中的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和沟渠等线状地物的图斑宽度属性(平均宽度)进行赋值。图斑细化代码和图斑细化名称赋值 参考0.2米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图层并结合外业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地类图斑中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外的河道耕地HDGD、湖区耕地HQGD、林区耕地LQGD的图斑细化代码和图斑细化名称进行赋值。 根据外业调查工业用地的实际利用
45、状况,对地类图斑层中的工业仓储用地的图斑细化代码和图斑细化名称进行赋值。 图斑种植属性代码和图斑种植属性名称赋值 根据外业耕地调查结果,对地类图斑中耕地图斑的图斑种植属性代码和图斑种植属性名称进行赋值。耕地等别赋值 耕地等别进行专项调查,暂不在数据库中进行等别字段赋值。飞入地标识赋值 对比地类图斑层中的座落单位代码与权属单位代码一致性,不一致的,飞入地标识属性赋值为“1”;一致的,飞入地标识属性赋值为“0”。城镇村属性码赋值 结合外业调查结果及城镇村等用地图层图斑分布情况,对地类图斑层中的“城镇村属性码”属性进行赋值。 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地类图斑,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要求进
46、行标注,建制镇202 或村庄用地203。城镇村庄外部的采矿用地、盐田、空闲地和特殊用地应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标注,盐田及采矿用地204或特殊用地205;城镇村庄内部的采矿用地、盐田、空闲地和特殊用地根据其坐落标注,建制镇202 或村庄用地203。对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独立工业用地分别标注为 “202A”和“203A”。2.7.5面积处理利用县级数据库建库软件,进行地类图斑层、城镇村用地层以及各单独图层面积计算。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在高斯平面上,由于地球椭球表面同一纬度带上标准分幅图的图幅理论面积是相等的,每一幅图中的图幅理论面积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因此,国土调查获得的各种土地面积,采用地球的
47、椭球面积。通过“椭球面积计算”工具计算了地类图斑等图层的椭球面积后,仍然有可能因为矢量化上的误差或者计算上的误差引起的地类图斑的图斑面积和与县辖区控制面积不完全相等。为了判定这其中的误差大小,可以使用“控制面积处理”进行强制调平。在椭球面积计算完成之后进行,是对地类图斑的“扣除地类面积” 和“图斑地类面积”进行重新计算。2.7.6其他数据提取生成(1)利用建库软件进行元数据制作,并生成汇总统计报表及提取权属单位代码表。(2)面积汇总总体逻辑是:图斑面积汇总到基础计算表,以基础计算表为统计基表,按照业务逻辑汇总调平,进而形成各类汇总报表。对于在数据库中与地类图斑无法对应,需要单独统计的内容(如批
48、准未建设、自然资源相关汇总等),需要分割图斑后,按照汇总区域总面积控制调平,进而再进行专项汇总。面积汇总流程如下:图5 面积汇总流程2.7.7标准成果导出进行数据汇总,获取行政区包括权属代码、权属性质、地类面积和地类编码等属性信息在内的相关数据,输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生成标准命名的文件夹,对应的文件夹下存放规定的命名文件。主要提交成果如下:图6 主要提交数据2.8专项数据库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依据专项调查结果,分别建立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等专项调查数据库。土地调查数据与专项调查数据应一体化建库,分图层存储,
49、保证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与专项调查成果的衔接。专项数据库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为一个调查数据库,确保数据质检逻辑关系正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专项数据库同步更新、同步导出。2.9数据质检2.9.1主要质检内容数据检查主要是对加工后数据进行全面或者局部的检查,对各个图层文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涵盖矢量数据的基本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和逻辑的一致性检查。主要质检内容如下:图7 数据质量检查(1)矢量数据图形检查拓扑检查检查矢量数据中宗地(ZD)层要素的是否被地类图斑(DLTB)层要素边界覆盖、城镇村等用地(CZCFW)层要素的边界是否被地类图斑(DLTB)层要素边界覆盖、城镇村等用地(CZCFW)层单
50、个要素必须被行政区(XZQ)层单个要素覆盖的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检查矢量数据中城镇村土地利用图斑和农村土地利用图斑接边是否自然、是否遵循“低精度服从高精度”原则;城镇村内部和外部道路、河流相连时,地类是否表现完整,地类编码属性是否一致,图形上是否进行了分割。多部分检查检查矢量数据库中行政区(XZQ)层、地类图斑(DLTB)层等面图层是否存在多部分。(2)矢量数据逻辑一致性检查土地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地类编码(DLBM)为05、06、07、08、09、1004、1005以及1201,重点检查其城镇村属性码(CZCSXM)是否为空;地类编码(DLBM)为0602、06
51、03、1201,检查其城镇村属性码(CZCSXM)是否为204;地类编码(DLBM)为09,检查其城镇村属性码(CZCSXM)是否为205。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图斑细化代码(TBXHDM)字段值与地类编码(DLBM)或者扣除地类编码(KCDLBM)字段值是否逻辑一致。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耕地种植属性代码(GDZZSXDM)字段值与地类编码(DLBM)或者扣除地类编码(KCDLBM)字段值是否逻辑一致。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耕地等别(GDDB)与地类编码(DLBM)或者扣除地类编码(KCDLBM)字段值是否逻辑一致。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飞入地标识(FRDBS)字段值逻辑是否
52、正确。其他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城镇村等用地(CZCFW)层城镇村代码(CZCDM)字段值是否与城镇村等用地类型(CZCLX)逻辑一致。土地要素与其他要素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地类图斑(DLTB)层城镇村属性码(CZCSXM)字段值与城镇村等用地(CZCFW)层城镇村等用地类型(CZCLX)字段值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范围内的地类图斑的地类是否为可调整地类;检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范围内的耕地地类,其是否标注了图斑细化属性;检查临时用地层关联图斑标识码(GLTBBSM)字段值是否正确。(3)汇总报表检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汇总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土地利用现状一级
53、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汇总表内各类汇总面积的逻辑一致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其他统计汇总表间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与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耕地种植类型面积统计表、林区范围内园地汇总统计表等其他统计汇总表内各类汇总面积的逻辑一致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专项调查统计表间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与耕地细化调查情况统计表、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现状情况统计表中各类汇总面积的逻辑一致性。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汇总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用途情况汇总表与批准未建设的建
54、设用地现状情况统计表中的汇总面积的逻辑一致性。2.9.2质量总体要求a.必选图层齐全,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自然资源、其他等要素完整; b.矢量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和元数据命名正确,格式内容符合要求; c.数学基础符合三调要求; d.面、线、面面、面线、线线、面点、线点等图形要素拓扑关系正确; e.自然接边,逻辑无缝,同时其属性和拓扑关系保持一致; f.地类图斑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保持一致; g.各要素属性数据正确无误; h.各要素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i.图形要素与属性表记录对应关系正确。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及规范性检查、矢量数据检查、汇总表格检查等。数据完整性
55、及规范性检查:包括目录及规范性检查、成果完镇性及数据有效性检查。矢量数据检查:包括数据属性基础检查、控制面积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坐落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与其他要素逻辑一致性检查等。 汇总表格检查:包括各汇总表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汇总表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其他统计汇总表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专项调查统计表间、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汇总表间以及数据库与汇总表间的逻辑一致性检查。2.10统一时点更新1、更新内容(1)空间数据更新。包含调查界线、权属界线、地类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的更新;
56、(2)属性数据更新。由空间范围更新带来的属性数据更新以及其他属性更新;(3)区级土地调查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的内容、结构参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及数据库建设相关技术规定。2、更新方法以统一时点前形成的区级土地调查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依据内外业成果,更新数据库,提取变化图斑,并依据变化图斑汇总变化信息,生成更新数据包。(1)数据库更新采用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应通过国家检查;(2)通过数据库更新生成的变化信息以及汇总形成的更新数据包,应符合数据库更新有关标准与技术规定;(3)数据库更新过程中,涉及发生变化的图形,应保证变化前总面积与变化后总面积完全一致。未变化的图形面积不得改变;(4
57、)更新后的数据库所有地类面积之和,应等于相应调查区域、权属单位控制面积,同时等于更新前数据库汇总总面积;(5)数据库更新所生成各项统计汇总表,应保证图数一致、符合汇总逻辑要求,同一数据在不同表格中应一致;(6)专项调查数据的更新,采用整图层更新的方法,将相关信息更新之后,作为单独图层存储;(7)数据库更新后,应进行数据库质量检查与汇总。2.11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1)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由于比例尺不一、精度差异等因素造成碎图斑。处理方法:由于权属数据叠加现状数据造成的差异,确属技术误差的,通过外业调查或协调纠正的手段予以衔接与消除。(2)内业数据采集(矢量化)过程中,采集点密度直接影响数
58、据库面积计算精度和运行效率。处理方法:严格执行国家下发相关的技术规定,规定数据采集密度。2.12保障措施2.12.1质量控制原则统一标准原则数据建库中数据内容、分层、结构、质量要求等要严格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的规定。过程控制原则要对数据入库等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查控制,以免环节出错造成误差传递、累加等,同时要保证建库过程的可溯性。持续改进原则在数据采集、检查、入库等各环节中,不断优化各环节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保障数据质量。质量评定原则对数据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数据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建库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数据建库成果的质量。2.
59、12.2质量保障措施资料准备阶段保证数据源正确数据源的正确是保证数据录入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资料准备阶段对所有资料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对重复、错误的数据进行认真筛选、修正,同时对所有数据的来源、适用范围等都进行详细的记载,保证数据来源的正确性。制定作业细则由于整个数据采集和建库过程工作量较大,参与作业的人员较多,同时数据类型又较为复杂。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作业程序和各步骤的实施细则,以保证数据录入的质量。作业人员培训高素质的作业人员是保证建库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所有参与本项目的人员根据数据情况进行作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对所有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考核,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
60、将不得参与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工程中质量检查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建库工作,经常性和阶段性的检查工作,将贯穿在整个数据采集和建库过程中。2.12.3检查验收制度数据入库自检制度为保证最终成果数据库的质量,在项目周期内各个阶段,参与项目的每个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检、互检和单位内部质检小组的专检。(1)检查人员例行抽查(专检人员)对每个作业员至少2次以上抽查。抽查可在各个阶段进行。主要检查矢量图形,包括共线、分层、拓扑、碎面各项内容,图形属性一致性以及各种面积逻辑对应情况。记录检查结果、出现的问题以及修改方式。(2)作业员100%自检检查共线、并线处理方式,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有无碎面。检查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Shopping Lesson2(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山东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旅游与区域的发展 第1节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Unit 1 Growing up 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下城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保安奖罚合同范例
- 医用耗材寄售合同范例
- 加贸合同范本
- 专利注册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购销合同范例
- 河南2025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沙穗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华鲁海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综合考核评价指标表及评分细则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讲座
-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沙发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统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