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1.gif)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2.gif)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3.gif)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gif)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4801565c5dd7bb54ca7fbbc2dedab7cb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三个“遵照” 1.遵照原文语气 2.遵照原文语义 3.遵照原文习惯 四个步骤 审 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切 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句子的
2、翻译是以准确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 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可不译。误区点拨:强作对译。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予以保留,不要强作翻译,因为这些词大都难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
3、国对晋国无礼。” (“晋侯、秦伯”应当保留) 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可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误区点拨:该译不译。文句对译,要求一一对应,绝少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
4、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如:“岁征民间”(促织)的“岁”要替换成“年或每年”。误区点拨:以今律古。有的词语随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改变,如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语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例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义,又可表“责备”之义,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 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5、。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德恶劣。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改用古义。)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 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2004年浙江卷)译文: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
6、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解析】该句“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部落首领),即“谕之以祸福”,翻译时必须把它补上。 (2)词语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如: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译文: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误区点拨:(1)该补不补。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应补上)(2)胡添乱补。一般说来,文言译句必须尊重原文意,不能根据个人的想当然增添
7、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 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解析】该句是苏轼散文放鹤亭记中的一句韵文,“兮”是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而”字不译出也不影响表达的准确顺畅。误区点拨:该
8、删却留。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 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应调整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 不可译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也没有筋骨的强壮。”误区点拨:该调不调。在古代汉语中,有这样那样的倒装句、省略句。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说来,要将之还原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常式句。如:“求人
9、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报告秦国的,没有找到。”(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即“寻找可以出使报告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解析】该句中加点的“是”“非”是词类活用,属意动用法,翻译时必须增补上表意动的词语“以为”或“把看作”。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
10、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
11、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
12、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
13、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
14、词语位置。例如: (1)原文: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2)原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4)原文: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1)原文:衔远山,吞长江 译文: (2)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3)原文:可以一战 译文: (4)原文:林尽水源 译文: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
15、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 原文:狼度 简子之 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 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
16、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原文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三、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 古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例如: (1)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17、中。(出师表)“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例(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果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例(2)的“卑鄙”是个词组。“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如果把这个词组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就误译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这类错误也很多。例如: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二手商铺买卖合同协议书
- 个人间借款合同样本:版
- 个人股权抵押合同范例
- 三方合同:学生就业定向合作
- 专属应届毕业生:个人租赁合同范本
- 中学教务主任聘任合同样本
- 单项木工承包合同
- 中外采购与供应合同范本
- 专业水处理设备维护合同细则
- 三人合伙经营合同范本
-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 GMP-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同音字归类
- 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文学类作品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浙江绍兴)(含解析)
- SB/T 10624-2011洗染业服务经营规范
- 第五章硅酸盐分析
- 外科学总论-第十四章肿瘤
- 网络反诈知识竞赛参考题库100题(含答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四章感觉系统对运动控制的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