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学反思_第1页
赤壁教学反思_第2页
赤壁教学反思_第3页
赤壁教学反思_第4页
赤壁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 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 为大家的赤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学习赤壁,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诗歌意思,了解诗歌平仄押 韵,理解字词运用,品味诗歌之美,回味三国英雄,追忆历史。而且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历史,假设历史。假设历史,看似荒唐,却有深 意。这样做即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了解历史(假设历史,必须 要去弄懂真实的历史),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精神,还可以培养、 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因为去假设历史,我们会 发现,兴衰进退,不仅是那些光辉万丈的英雄伟人所决定的,更是

2、千 千万万的“我”决定的,“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执行着历 史赋予的使命,历史与“我”有关! “我”要对历史负责!赤壁之战记叙了周瑜以3万军队战胜了曹操80万大军,打得 曹军丢盔弃甲,落花流水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学生对这样的故事 非常喜欢,读起来也很有趣。新课改和现代技术的开展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在教 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方式将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 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读、赏、思、析、议”来占领课堂。整 个教学设计贯穿着信息技术为支撑,自主、合作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理念。我在教学赤壁之战这课时,

3、学生借助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 体课件资源,实现了有效地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和交流,探究了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和战争的全过 程。这一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实施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三点;1、是在教学中,我觉得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由三国演义主题曲 引入,是个很好的方法,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充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主要为PPTffiFLASHM件。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课文范读录音 mp3赤壁之战情 景朗读、三国演义主题曲、赤壁之战视频剪辑、赤壁之 战实战游戏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火 攻与东南风关系密

4、切?”和“曹操为什么会轻易相信黄盖? ”时,准 备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几个问题,供学生调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老 师还准备了一个FLAS限画操作,引导学生布阵火攻局面,再现当时 的赤壁之战。操作中,理解了战争方位和战争过程。另外,课前的情 境性环境的渲染片段和课外拓展中(借助互联网)的“三国演义”书 目也列入课堂中,方便学生有方向的阅读拓展。整节课在探究主线的 穿索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赤壁大战的过程。3、学习资源与师生的关系融合密切。本节课从学生形成问题开始 到提出假设、分析材料、形成解释,小结结果、展示交流、反思过程 等环节中,师生都能对学习资源灵活使用。(1)是没有出现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

5、开展教学的情况,而是有机 地实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的作用。(2)是学生了解欣赏了赤壁之战视频资源、情景朗读等学习 资源后,没有长篇大段,照本宣科地读课本,而是围绕问题,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后,表达信息。这是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行 之有效的做法。(3)是学生在运用课件资源的同时,没有忘记课本资源和同学间 的合作交流,这是网络环境下的成攻学习的表达。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同时,也 是可以利用语文学习信息技术的。比方利用 Flash动画解释东南风与 火攻的关系时,学生可以借助语言的帮助,学习鼠标的拖拽战船等操 作,这也是整合课的教

6、学目标之一。赤壁之战这一课的课文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拟复杂,在阅读 中如何紧扣文脉,使学生能按事情开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 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选目标、自主学习、自 我发现,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画,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 谐的气氛中突破重、难点教学。在引导学习“火攻” 一段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先找准教材中思维的“支点”,以大跨度的“扫描”,从教 材的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信息,进行接通、叠合,然后 提供足够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通过自读自悟,小 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学生解说,教师点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高 速高效的

7、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迁移,从而使学生有 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根底上,了解发 现归纳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开 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多层次的因果联系,认识人在事物开展过程中的作 用,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发言和教师引 导较多。学生已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教师没必要逐段分析,而是 设计了覆盖全文重点内容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 文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个事件的联系去考虑问 题,是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

8、的思维训练。这两个思考题的重点不放在 认识情节的一步一步开展上,而放在综合的依据事实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上,这样做即使领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训练,也是认识事物 因果联系的训练。在讨论中,学生发言要按一定的标准,即先朗读有 关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 种严格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在讨论中 教师不作大段讲授,着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让 他们依*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当我看到要讲的是赤壁赋时,心里很矛盾,因为这一课很有内容可讲,但同时内容多,又怕时间不够,这是刚开始时的困 惑,不过,上次讲过一次公开课,这次的信心很强,静下心来

9、,认真 回想上次讲完课,评委的评价,一定要注意。通过几遍梳理,阅读教参、查找相关备课资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 景、情、理三者交融这一线索,分析理解课文,试讲几次,发现效果 还不错,但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后来得知:学生 还没学到这一课,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变,这时离正式讲课还有六 天,作为高三的老师,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建议以后公开课的 时间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冲突,于是,迅速定目标,大胆删 节,立足课本,吃透语言。可以说,赤壁赋的难懂字词不多,但有几个比拟重要的,所 以一定要告知学生,其他的只要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够理解,只要 问题引导的具体,学生应该能听懂

10、,事实证明,效果也是不错的,学 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安排教学环节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理清感情脉络, 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当然,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分析第 四段时,我觉得学生答复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们,所以延时三分 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说一些有用东 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这节课就是有收获的。但我觉得呢里的多媒体设备真是太老了,出现状况,又不能及时 弥补,有点不好,以上是我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 批评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教师,不讲公开课是 不完整的,也很难成熟,我就是爱将公开课。”这堂课尝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古板模式,探讨文言

11、文教学的新模 式1、注重诵读形式多样化本堂课有齐诵、自诵、范诵、脱稿朗诵、 全体背诵等多种诵读方式2、教师的诵读指导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 学,在诵读方面,我下了一些功夫,设置了 “诵读三境界”、“诵读 提示”等教学环节,并且针对每一段、每一层甚至每一句的诵读,都 设置了渐进式的诵读指导,层层深入,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步到达诵 读的目标要求。基于课堂时间和课堂容量问题,为了更深入地完成目标,我考虑 我的诵读课不以诵读段落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所以就是赤壁赋也没有实行全篇诵读教学,而是选取了前三段,将第四段放在课下落 实,我觉得这样也符合高效课堂不必要面面俱到的要求3、最大限度发挥

1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诵读课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不 容易,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成功,否那么就成了老师的独 角戏,这是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大忌,所以,为了使课堂成为学生表演 的舞台,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设置了层进式教学指导,问题设置也极为明确,让学生对 诵读的理解在一堂课中逐步加深,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符合 教学规律。(2)、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运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对学生的诵读 予以指导和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指点下真正有提高;允 许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肯定学生看法或诵读的合理之处一一诵读是 有个性化的,绝对不允许千篇一律,统一要求运用某种腔调来诵读, 那样做就违反了教学规律1

13、、优点这堂课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具体表现在:(1)齐诵声音响亮,答复下列问题声音清晰,所有的问题都是学 生主动举手答复,共有有十多位学生(2)敢于质疑,敢于谈出自己的诵读看法2、问题(1)答复下列问题的学生仍然偏少,据老师们统计,答复下列问 题的学生有十多位,其中有的学生主动站起来两次,但一些学生仍然 有畏惧心理,只能做到认真地听讲、思考,对主动举手答复下列问题 心存顾虑解决方法:(1)继续推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勤思,多表 现(2)多创设课堂的发言时机,让学生走上讲台(3)解决学生畏惧心理,让他们从内心“放下”顾虑,培养心理 素质,展现自我(4)教师以身作那么,善于表现,教出自己

14、的个性风格,以此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周我们在学习文言文,高一的学生们一提到要学文言文就头 疼,特别是知道赤壁赋还要求全文背诵后,就更痛苦了,为了提 高学生们学习热情,在备课时我反复思考:让学生对本课有非常大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爱上这篇文章爱到不背会誓不罢休呢?想了很久 我决定从本课的 苏轼入手。要说苏轼吧,学生们并不陌生,初中就学过不少苏轼的诗词,如 果我只是简单的介绍苏轼,估计不少学生对他还是停留在初中时的认 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有一种手法是知人论世。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 对某一首诗歌的 了解比拟多,在理解欣赏诗歌时相对就容易些。同理 亦然如果学生对苏轼了解比拟多,在理解本课时相对也会容易些

15、。但 是,只是了解苏轼,不是欣赏崇拜,怎能爱屋及乌,从爱苏轼到爱他 所写的文章呢?我决定让学生崇拜苏轼甚至让本就崇拜苏轼的爱上 他!有了这个想法,我决定从导语入手。一个精彩的导语会营造良好 的学习气氛,能李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给学生提了一个问 题:有一个人,一度下狱,三度被贬。但是他既没有像贾谊一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一样归隐田园。他是一一苏轼!还没等我说完啊, 全班学生都齐声答复,他们得意洋洋的望着我,好似再说:“这也太 简单了,今天要学这一课,当然知道是苏轼啊! ”好既然大家对苏轼 这么熟悉,我就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苏轼了解多少。我在课件上我 展示了诗人苏轼,词人苏轼,文章苏轼,书法

16、苏轼,官员苏轼,美食 家苏轼,兄长苏轼,丈夫苏轼这些其实是考察学生对苏轼在各个 领域取得的成就,前几个问题学生们非常顺利的答出来了,什么在诗 歌方面与陆游并称苏陆,豪放词开拓词境,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 八大家之一,是个好官修建了苏堤。下面作为兄长和丈夫,苏轼怎 样,就是我煽情的补充。作为兄长他对弟弟怎样?初中学过他的词水调歌头,在本词 的序中写着“兼怀子由”,苏轼很爱自己的妻子,在妻子去世后他在 妻子墓旁亲手种下三万株松树寄托哀思,在妻子去世十一年后梦到亡 妻写下了悼亡词之首江城子忆梦。说到这里已经有同学情不自 禁的背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苏轼的至情至真

17、感动了无数人,苏轼的乐观洒脱也为人敬佩。 在面对三度被贬的人生困境时苏轼以自己坚强的品格遗世独立,本节 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千古名篇一一赤壁赋,一起欣赏苏轼笔下黄州 赤壁的风光。下课后我想了很多,语文课的导语要求短而精炼,而这节课的导 语介绍苏轼太多,太长,切题慢,但是我想让学生们了解苏轼多一 些,起码从我这里了解到不一样的苏轼,在有限的课堂很难分享更多 关于苏轼的事情,但我想给学生心中埋下一棵兴趣的种子,给学生心 中留下一点星星之火,原来苏轼这么厉害,原来苏轼这么深情,苏轼 究竟有多少吸引我们的故事和诗文呢,想知道吗? 一篇课是说不尽 的,苏轼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他如山间的明月,他如

18、 江上的清风。这次展示课,我讲了赤壁之战。从整体上看,有亮点,但细 审深析,存在问题也较多。教研组老师给予了我很多指点,使我获益 匪浅。说实话,在选择课文上,我考虑了很久,迟迟拿不定主意:赤 壁之战这篇课文,我从小就很喜欢,不仅仅因为长篇小说三国演 义,然而我又很徘徊,因为这篇课文要想讲好,难度较大。一那 么,这是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不便理解;二那么,内容上故事 性较强,又和历史有一定联系,把握不好,很容易讲成历史课。但是作为古典文学之典范,赤壁之战当之无愧。现在,学生 对文言文不甚了解,古代文学正在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野。然而白话 文问世仅一百余年,换言之,即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几乎都是以文

19、言 文的形式记载保存下来的。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更好 地继承灿烂的祖国文化。由此,我下定决心,就讲赤壁之战!作为语文课,就要讲出“语文味”,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依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的题材是 小说,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结合课后习题,我设计了教学思路。感觉 亮点在于“对句”导入,试写“嘉奖令”,欣赏火攻短视频,升华主 题于珍爱和平。然而,缺点和缺乏也显而易见:首先,在范读方面欠缺,整堂课没有给学生进行范读。黄老师点 拨我说:“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彩的范读。尤其是像赤壁 之战这样的文言类课文,学生读不好,读不顺,不容易品味课文,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

20、范读。读课文,读百遍,学生做到,教师首先更 要做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其次,学生发言虽多,但提问的覆盖面不广,有相当一局部同学 没有答复下列问题。由此,备课要备充分,要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 给每位学生通过思考能勇敢发言的时机。备课是上课前所有的准备活 动,绝不等于写教案。所以,备课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教材编写 的规律,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备课要站在系统、哲理的高度,将整 单元、整册、整个学年、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书统筹起来,进行整体 备课。再次,把握人物性格是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如果能围绕人物描 写,让学生运用五种人物描写方式,来个小练笔,会更好:既能加深 对写作方法的理解,

21、又能锻练习作能力。板书书写不完整,也是这节课的缺陷。今后,要继续坚持练粉笔 字,培养自己边讲课,边书写板书的习惯,防止忘写板书。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根本技能,是教书育人的 根本保证。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感到应加快自身职业成长的步伐,常 请教,常反思,时时改良,课课提高,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荣耀称 号。这次选了一篇古文,探索了古文的上法。之前我的上法是先疏通字词,然后再讲解内容。我的依据是,学 生对于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在于文言的理解,所以,只要疏通了字词之 后,文言文就变成现代文了,理解起来就会顺利许多。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依循了这种方式,后来觉察效果并不理 想。原因有四:一是像前赤壁赋

22、这种文章篇幅较长,一个个字翻译过 来,杀伤课时太厉害,至少要花去两节课,一个学期四、五篇古文下 来,必定造成课时紧张。二是这样的上法实在太无聊,课堂气氛极为 沉闷,自己上的又没劲了,学生也倒下一大片。三是市面上的 .翻译书 连篇累牍,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后来我试着在上课之前便让学 生翻译课文,他们照样可以借助参考书一字不落地翻译出来。四是我 以为他们通过翻译,可以把古文当成现代文来读,但实际上,即使疏 通了文字之后,学生对于课文照样隔膜,甚至能够背诵了,也未见得 亲切。这一点,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显露无疑。后来试着将文与言结合起来说,觉察不仅推进速度快很多,而且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概他

23、们终于觉得老师在讲一些翻译书上没 有的东西了。止匕外,“会翻译”和“能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 念。我之前上古文,有点天然降低了古文的难度,就是觉得翻译过 关,古文搞定大半,其实并非如此。现在看来,在课堂上,把关键的 字词点出来,进而带动内容的理解,可能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 的结合趁热打铁,最少疏离感。至于翻译的作业,大可提前至课前完 成,在课上只要点出一些翻译的难点即可。还有一点反思就是上课的节奏把控,有时候上课很急,就比方第 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怎么什么也不知道,于是便急于代学生答复下列 问题,或者是听到学生嘴里奔出一个自己想要的词句,便急忙接口, 唯恐学生再旁逸斜出。后来第二次试讲,这

24、样的情况便少了很多,第 三次那么几乎没有了。事后反思,原因有二:一是问题的设置本身有 问题,母问题下面没有子问题,也便没有梯度,没有渐进,没有思维 的过程了,毕竟能够一步到位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而且真的为了求 顺利找一个学霸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课堂还有多大价值呢?二是教师心里没底,没有足够的自信来接学生各式各样的答复,更别说 进行适当的引导了。这样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实那么回避了实质性的 问题,很难让学生沉浸到课堂中去。最后,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高效的预习作业 会大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也是了解学生知情结构的最好途径。我甚至 觉得,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要看学生预习作业的境况

25、而定。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 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 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拟充分的鉴赏 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 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一一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 主人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 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 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 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 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

26、识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 方式,依材料,依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 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 碰撞,翻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 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 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 我也没想

27、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 “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 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 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 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 写的一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让学生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 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 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 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 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 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 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 生昏昏欲睡。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