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曾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仅凭其三寸不烂就劝退敌人的百万强师?今大,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共同了解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传奇人物:烛之武。二、简介左传三、初读感知1、解决生词:贰(er)氾南(fan)佚之狐(y i )夜缱而出(zhu i )共其乏困(gng )逢孙(pmg) 2、放名家朗诵,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听准句读,听出语气。3、背景感
2、知:自由诵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本文一共涉及了哪三个国家?并且找出三国 之间的纠葛,并造成什么后果,并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明确):涉及到了晋、秦、郑三国。(板书)一个三国的简略地图:秦晋郑(依据: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晋郑之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秦之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后果: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四、文本探究1、研读烛之武劝说秦王的精彩部分:( 1 )(师过渡)是啊,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在这危如累卵,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烛之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怎么劝说?(明确) : 因为之前已经让学生在初读感知中了解了三国的纠葛, 所以
3、学生会直接告诉秦王,之前晋国对秦国食言,点拨学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秦王想和晋君联合,想灭掉郑国,郑国派使者来说晋国的种种不是。那么自己会怎么想?肯定是挑拨离间,直接更见坚定自己与晋国的盟友关系,那么这样做只会失败不会成功。( 2 ) 那烛之武究竟怎么做才赢得了秦国的信任呢, 请同学们齐读烛之武劝说秦王的部分。给大家五分钟结合课下注释,画出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解决疑难):学生提问,老师点拨字词。( 3 )讨论:刚才通过串通文意了解到,烛之武也提到了晋国和秦国的过节,但是他是直接提出来的 吗?那么之前烛之武还说什么了,有什么好处?(明确):这一环节,充
4、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从文本谭雪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 )最后烛之武劝说的结果是什么?(明确):“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2、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烛之武听说国家危难时是不是直接挺身而出?那作者是不是批评烛之武?烛之武有着怎样的形象?(明确):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没有直接接受说秦的使命,而是发了发牢骚。烛之武并不是不爱国,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他只是略微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表示不满。作用是丰富人物性格,使其形象更饱满,更真实可信。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他有着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
5、精神, 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 从他与秦伯的交锋看出他的沉稳与敏锐, 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五、作业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重点知识,背诵全文。2、结合老师补充的有关烛之武的内容,结合他的精神,给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示例):烛之武,须发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了然恩怨,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大英雄!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秦晋郑示弱臣服以退为进亡郑利晋晓之以弊舍郑利秦以利诱之晋言无信制造隔阂【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 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6、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 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 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 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 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
7、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 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琅二座城池。然而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
8、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文本基础整合】(一)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ong,供给).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夫晋,何厌之有(“厌”通“橙”,满足).秦伯说(说,通“悦”, 音yu 6 ,高尚.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音zh i ,明智(二)古今异义:.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亦
10、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11、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四)一词多义、实词: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左传?隐公元年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一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贰则疑惑(不专一)荀子?解蔽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12、则诸侯贰(离心,背叛)一一左传不迁怒,不贰过(冉,重复)论语?雍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一一烛之武退秦师鄙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一一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一一曹刿论战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一一左传 ?昭公十六年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言语粗鄙 (粗俗)许许之。许君焦、暇(答应,听从)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动词,似乎,好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如果)余悲之,且日:
13、“若毒之乎? (代词,你)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噤若寒蝉(像一样)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微国势衰微(衰败)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卑贱)微言大义(幽微,精妙)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愚公移山小石潭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铁椎传孔雀东南飞桃花源记烛之武退秦师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逍遥游秋水? 曹相国世家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 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岳阳楼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烛之武退秦师口技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卖油翁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则名微而众寡(细小)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14、(形容词,含而不露)使史更敝衣草屐(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侯生摄敝衣冠(破旧)信陵君窃符救赵敝人(谦词)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资治通鉴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烛之武退秦师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不辞劳苦(推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辞不赴命(辞谢)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役夫敢伸恨(反诘语气,怎么敢)兵车行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谦词,自言冒昧之词,也含有原、希望的意思)敢以烦执事(冒昧地,客气的说法)烛之武退秦师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一一荆轲刺秦王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洁语气,为“岂敢、
15、不敢”的省略词)一一孔雀东南飞过过秦论(指出过失)一一过秦论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超过)是寡人之过也(过错)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错误,过失) 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通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太甚)一一小石潭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指出过失)一日,大母过余(访问,探望)一一项脊轩志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一一桃花源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一一捕蛇者说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范增说项羽(shu 1 ,劝说)鸿门宴知君知其难也(知道,了解,懂得)一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
16、师郑既知亡矣(知道)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了解)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分辨)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封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封闭,封合)自寄一封书(量词)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既东封郑(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分封)佚之狐言于郑伯日(说,禀告)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说起,谈论)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记载)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话,进谏)
17、从公从之(听从,答应)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跟从)马说-烛之武退秦师-一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扬州慢石钟山记过秦论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论语狼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学习) 一狠得骨止,一狠仍从(追赶,追随)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堂房亲戚)旦日,客从外来(自,由)从余问古事(向)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读z6ng,合纵)亡琵琶行邹忌讽齐王纳谏师说过秦论焉用亡郑以陪邻(灭亡,动词)一一烛郑既知亡矣(灭亡,动词)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虚词 以 TOC o 1-5 h z 以其无礼于晋(表因果,因为
18、,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而,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来,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以乱易整(用,介词)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因人之力以敝之(的,结构助词)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去八连词)烛之武退秦师黑质而白章(表并列,连词)一一捕蛇者说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9、疑问代词,哪里)一一烛之武退秦师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一一愚公移山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一一捕蛇者说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是,在哪里)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在这件事上) 一一捕蛇者说之公从之(代轶之狐,代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子犯请击之(代秦军,代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土地,代词)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亦去之(代郑国,代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代阙秦利晋这件事,代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
20、一一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结构助词) 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辍耕之垄上(动词,往,至IJ)隆中对苴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它)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代词,自己)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不定指示代词,那)一一烛之武退秦师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近指,这)一一捕蛇者说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副词,还是)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一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是还是)一一马说于乱石间泽其一二者扣之(代词,其
21、中的)一一石钟山记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一一游褒禅山记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揣测语气,大概)一一师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希望)一一伶官传记(11)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代词,你(的)触龙说赵太后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又,并且,连词)一一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一一烛之武退秦师孔雀东南飞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一一愚公移山 吾今且报府(暂且)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连词,表选择关系,还是,或者)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鸿门宴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父母且不顾(尚且)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将近)游
22、褒禅山记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副词)鸿门宴存者且偷生(副词,姑且)一一石壕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反而,转折关系)一一滕王阁序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用在旬首,表示进一层,换个角度议论)一一过秦论(1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一桃花源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更若役,复若赋(你的)(14)曾不若孀妻弱子(赶得上,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比得上)吾儿,久不见若影(你,你们)若是其甚与?(你)(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一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项脊轩志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
23、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 倒装句1 )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应“于郑伯言”)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2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3 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敢以(之)烦执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秦伯
24、)与郑人盟(六)固定结构( 1 )“所“字结构 形式:所 + 动词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i )南夜缱(zhu i )而出佚(y i )之狐B.共(g 6ng )其乏困 若不I阙(ju e )秦许君焦瑕(xi & )C.秦伯说(yu 6 )杞(q i)子杨孙戍(sh近)之D.逢(feng)孙微夫(fu)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 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B.晋军.函陵军:
25、驻军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 郑既知亡矣.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 .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以其无礼于晋.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行李之往来C.君之所知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阅读下面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段,完成711 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26、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B.越国以鄙.(偏僻)远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7.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
27、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8.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君知其难也A.共其乏困B,又欲肆其西封C.吾其还也D.失其所与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0.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8、敢以烦执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高考对接】读短文完成12 15 题。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
29、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外内弃之弃:厌弃B.不亦诬乎诬:荒谬C.焉用文乎文:文饰,动词D 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禄亦弗及罪又甚焉 盍亦求之焉用文之A 两个 “亦” 字相同, 两个 “焉” 字不同 B 两个 “亦” 字相同, 两个 “焉” 字也相同 C 两 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30、 D 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A 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B 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C 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D 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义其罪,上赏其奸。译文: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译文: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译文: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 还叫他做小偷, 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