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共三套_第1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共三套_第2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共三套_第3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共三套_第4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共三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套)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4、影子的形成条件,必须有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

2、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不透明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9、运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湖光倒

3、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11、海市原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

4、象。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彩虹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1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14、两面镜子可以让光发生(两)次反射。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形态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特点及主要代表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喜马拉雅山、天山、雪峰山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如青藏高原地貌宽

5、广平坦,起伏很小,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亚马孙平原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芷怀盆地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原高山,东部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

6、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浮石砾岩、砂岩、页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

7、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9、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12、由于受水、大

8、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1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4、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泥沙沉积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形成的。16、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17、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

9、量的大小等。1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19、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0、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栽花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

10、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

11、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0、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2、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

12、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13、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6、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7、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健康生活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2、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四方面内容。3、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

13、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地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4、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运动锻炼等。5、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6、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7、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

14、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8、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9、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关联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10、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11、食物中的营养和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12、在身体休息状态

15、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1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具有记忆、思维、控制等高级功能,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脑的健康。14、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15、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

16、让脑受到剧烈撞击。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17、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18、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19、当人体受到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20、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21、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

17、以控制的。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22、勇于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3、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哭出来、说出来、写出来、动起来、睡一觉、改变看法等几种。管理自我的方法主要是制定计划,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而所有的计划只有变成行动,才能产生效果。2021年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第二套)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

18、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

19、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1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13、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14、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1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17、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18、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20、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19、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21、”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

22、,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9、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

23、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1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1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备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4、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

24、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16、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17、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19、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20、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25、。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2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2、流水、风、冰川、海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2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6、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太阳光影子的变化)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

27、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细。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28、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无关。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动越(慢).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健康生活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2、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四方面内容。3、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9、。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地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4、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运动锻炼等。5、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6、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7、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

30、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8、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9、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关联着。经常参加活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10、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11、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

31、利于我们的健康。12、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虽然心脏收缩时挤出来的血液不是所有的血,但也有一定的量。假设挤出的量是0.2升,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钟从心脏送出的血量就约有15升,乘60,就可以知道一小时输出的血量约有900升。1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1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脑是身体的“总指挥”,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15、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

32、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17、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18、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19、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

33、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20、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21、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22、勇于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3、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三套)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例

34、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9.(夜视仪)

35、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

36、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2.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

37、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2)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当烟气越多时,烟气反射的光越多,我们看到的光束也就越清晰。(3)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3.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太阳明的物体。,4.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5.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

38、发生改变吗1.观察射人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的变化(1)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3.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4.从玻璃鱼缸的一条棱处,透过鱼缸的两个面观察鱼缸中的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在两个玻璃面上都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5.从长方体水槽的一个角上观察水中的物体,能使一个物体看上去是(三)个。6.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1)潭清疑水浅。(

39、2)海市蜃楼。(3)叉鱼时应瞄准鱼的下方。(4)近视眼镜、放大镜等透镜。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2.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靓(dian)、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4.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5.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

40、种颜色的光。6.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发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我们用(三棱镜)得到彩色光带的原理相同。7.利用彩色轮研究光的混合(1)彩色轮上三个扇形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2)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到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变成了(白色)。(3)结论: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8.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红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

41、(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法线),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4.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人了我们的眼睛)。5.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6.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向下方,平面镜成像,灯罩,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7.光的反射也会带来

42、一些不便和危害,如黑板反光“晃”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光污染等。第7课制作一潜望镜1.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的。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两个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4.制作一个潜望镜(1)根据潜望镜的原理图在纸盒相对的两面上画出安装镜片的位置(4条斜线),并用剪刀剪开。(2)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5.万花筒里的三个小镜子互相反射形成对称的图案,随着转动万花筒的筒身,彩纸碎屑变化

43、出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美丽花型。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梳理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形(又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1)高原:海拔较高,在1000米以上。特点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2)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特点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3)盆地:无一定标准。特点四周高,中间低。(4)丘陵:海拔起低,在500米以下。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坡度不大。(5)平原:海拔较低。特点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3.峡谷是一种特殊

44、的地形地貌。当山谷间形成大江大河时,由于河流不断地向下侵蚀而形成的两坡陡峭的深谷。4.观察世界地形图(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慢:位于地壳

45、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慢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4.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年轻岩层较古老岩层变形。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

46、的模拟实验(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2.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地震的危害(1)地震发生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5.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

47、。(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2)注意事项:必须戴护目镜,防止

48、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5.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6.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

49、是筑路的好材料。5.风的作用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作用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3.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4.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风吹过干燥的地表,携带起沙子风中携带着沙子,不断打磨岩石岩石经过长时间风的作用,形成造型独特的的雅丹地貌。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1)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2)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

50、形成了沙漠。6.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1)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力越强,它所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2)风对岩石具有侵蚀作用。当风中携带沙子时,会增强侵蚀的效果。(3)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如石头、草丛时,风携带的沙子就会降落并沉积下来。(4)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第6课水的作用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

51、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3.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4.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1)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2)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3)一般河流入海口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第7课总结

52、我们的认识1.几种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降雨)的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2.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3.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此外还有冷和热的作用、动植物的作用等。4.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5.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制作小山丘模型模拟降雨比较两个小山丘的变化(1)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

53、能改变一个条件。相同条件: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等;不同条件: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2)实验现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变化不明显,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少。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上出现了小沟,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多。(3)实验结论: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2)日晷又

54、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4)燃香时间记录表。燃香的长度测量的时间四分之一15分钟二分之一30分钟四分之三45分钟一整支60分钟我的发现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水流速

55、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但对同一个容器,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实验记录水流量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所需时间(秒)91198327水流量第1个50毫升第2个50毫升第3个50毫升所需时间(秒)91107129(3)实验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越来越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时间增加。3.当容器中水位不变时,水以均匀的速度从容器底部流出。4.古代水钟:让水滴

56、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第3课我们的水钟1.制作我们的水钟的流程(1)任务:制作一个计时10分钟的水钟;(2)设计方案: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3)制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们的水钟;(4)测试:用钟表测试自制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5)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我的水钟。2.水钟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1)剪开塑料瓶。(2)用工字钉给瓶盖打孔。(3)另取一个塑料瓶,重复(1)(2)两步。(4)像图中那样,将三个瓶重叠组装。(5)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

57、标上刻度。3.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4.制作水钟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案使水位变高时间刻度过于密集水流太慢使小孔变大不能测量到10分钟接水容器太粗换用细高的容器使水位变低水流太快使小孔变小接水容器太小水位不固定换用更大更高的容器改进装置,使水位固定时间刻度不均匀换用上下同样粗细的柱接水容器的形状不规则状容器5.沙漏是利用能流动的沙来制作的计时工具。第4课机械摆钟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发现并解释了摆的等时性。2.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3.观察钟摆运动的

58、特点(1)钟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构成。(2)钟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一次。(3)测量钟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实验三次),并记录。实验次数摆动次数第一次60第二次60第三次60(4)实验结论:该钟摆1分钟总是摆动60次。4.自制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同一个摆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5.统计各组的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发现: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第5课摆的快慢1.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2.研究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时的注意事项:(1)实验时,只改变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在安装摆时,摆绳上端必须固定住,不

59、能在摆动过程中移动。(3)在摆动开始时,要让摆小幅度地自由摆动,要自由释放摆,不能用手推动摆。(4)如果实验中摆锤碰到铁架台等物体,需要重新做实验。3.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绳的长短、摆动的幅度。(2)改变条件:摆锤的质量。(3)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4.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2)改变条件:摆绳的长短。(3)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6课制作钟摆1.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2.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60、3.为了让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绳子的长度需要变为原来的1/4(或4倍)。4.制作“钟摆”的流程(1)任务:让我们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2)设计方案:利用铁架台、细绳、回形针、螺母、秒表等材料制作,要确定摆绳的长度;(3)制作:利用材料,组装一个简易的“钟摆”;(4)测试: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摆正好1分钟摆动60次;(5)评估与改进:将各组的“钟摆”放一起进行对比,想办法让“钟摆”更加准确。摆绳的长度摆动60次(1)确定摆绳的长度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15秒钟是否摆动了15次,不需测60秒。(2)测试和评估时,要测摆1分钟是否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