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教学分析法教学提纲课件_第1页
st教学分析法教学提纲课件_第2页
st教学分析法教学提纲课件_第3页
st教学分析法教学提纲课件_第4页
st教学分析法教学提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t教学分析法第1页,共29页。S-T法的数据收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际观察或观看录像资料,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察的内容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的行为类别,以相应的符号 S 或 T 计入,由此构成 S T 时序列数据,或简称 S T 数据。 在收集S-T时需注意:定时采样,即采样间隔为一定值;采样的数据:应该包括采样的时刻和行为的类别。S-T数据记录卡片(教材第98页 图4.9)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2第2页,共29页。S-T法的应用(一)S-T图S-T图的描绘方法: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将实测得到的S、T数据顺序地在S

2、轴、T轴上予以表示,直至教学结束。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3第3页,共29页。S-T法的应用(一)S-T图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S-T图的描绘方法: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将实测得到的S、T数据顺序地在S轴、T轴上予以表示,直至教学结束。8/20/20224第4页,共29页。S-T法的应用(二)教学模式类型分析1、Rt和Ch Rt 表示T行为占有率,即T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Rt=NT/N N:行为采样总数;NT:T 行为数 Ch 表示行为转换率,即T行为与S行为间的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 Ch=(g-

3、1)/N g:连数,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1个连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5第5页,共29页。例:采样样本总数N为10,样本序列为: T T S S T S S T T T 求: Rt和Ch。 解:从样本序列中可知,NT=6, 则Rt=NT/N =6/10=60% g =5,则Ch=(g-1)/N=(5-1)/10=40%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6第6页,共29页。2、 Rt-Ch图 由Rt的取值范围: 1 Rt 0 和 Ch的取值范围: 1Ch 0可以得出Rt-Ch图: 其物理意义为: Rt教师活动多; Ch 师生互动多。由此,可以将教学模式划分为4种:

4、 练习型: Rt, Ch ( Rt 0.3)讲授型: Rt , Ch ( Rt 0.7)对话型: Rt 居中 , Ch ( Ch 0.4)混合型: 0.3 Rt 0.7 , Ch 0.4 适用条件:50分钟的教学,采样间隔为30秒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7第7页,共29页。8(Rt = 0.22,Ch = 0.13) 练习型教学实例分析 8/20/20228第8页,共29页。9(Rt = 0.47,Ch = 0.45) 对话型教学实例分析 8/20/20229第9页,共29页。10(Rt = 0.73,Ch = 0.10) 讲授型教学实例分析 8/20/202210第10

5、页,共29页。11(Rt = 0.51,Ch = 0.19) 混合型教学实例分析 8/20/202211第11页,共29页。 让5名实习生,讲授同一学科内容,但在不同的班级讲授。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12第12页,共29页。8/20/202213第13页,共29页。第一步,三人或三人以上对课堂录象进行采样编码,使用EXCEL软件每隔5秒进行一次S-T采样(因为视频片段长度不足15分钟),将EXCEL文件保存好。5秒的采样间隔,所以1分钟共可采集到12个数据,为第1行数据。 8/20/202214第14页,共29页。第二步,信度检验 即计算信度系数。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

6、的可信程度越大。究竟信度系数要多少才算有高的信度。学者DeVellis(1991)认为,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 8/20/202215第15页,共29页。第二步,信度检验录入三个人的数据:8/20/202216第16页,共29页。第二步,信度检验 在 “analyze” 菜单“Correlate” 中选择Bivariate命令,打开如下图所示Bivariate Correlations对话框,在其中左侧变量列表中选择“张三”、“李四”和“王五”变量,并使之添加到Variables框中。 8/20/

7、202217第17页,共29页。第二步,信度检验单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果表明:三人编码信度达到可以接受程度。但就张三与王五的编码差距较大,需要三人小组就具体编码进行协商,达成一致,修改编码结果。8/20/202218第18页,共29页。第二步,信度检验的简化计算一致性系数 一致性系数是指不同研究者的相同编码数除以编码总数。 例如:2个人共同分析一节课,都获得了240个数据,其中有210个数据完全相同,则他们的一致性系数为: 210/240=0.8758/20/202219第19页,共29页。第三步,设定S-T分析软件参数,案例长度选择5-15分钟,时间间隔选择5秒:案

8、例长度有3个选择:5-15分钟16-30分钟31-45分钟时间间隔有4个选择:3秒、5秒10秒、15秒8/20/202220第20页,共29页。第四步,调入采样数据文件(EXCEL的.xls文件),分别点击“统计S-T图”按钮和“教学类型”按钮,即可:获得这个课堂教学片段的S-T图和教学模式。S-T图生成教学模式分析8/20/202221第21页,共29页。第五步,获得S-T图和教学模式图8/20/202222第22页,共29页。小结:步骤内容1整理课堂观察笔记,回顾课堂教学过程2三人或三人以上对课堂录象进行采样编码3*信度检验*4设定S-T分析软件参数:案例长度选择5-15分钟,时间间隔选择

9、5秒:5调入采样数据文件(EXCEL的.xls文件)6分别点击“统计S-T图”按钮和“教学类型”按钮,即可:获得这个课堂教学片段的S-T图和教学模式8/20/202223第23页,共29页。S-T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一节课进行分析,判断该节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总体把握这节课师生的行为比例以及师生行为互动比例。纵向比较对某一位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对多位教师的教学进行比较。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24第24页,共29页。 让5名实习生,讲授同一学科内容,但在不同的班级讲授。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25第25页,共29页。以石景山区2004年的教学设计大赛为例,分析了9个案例: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26第26页,共29页。分析结论教学观的变化:绝大多数课都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只有一节课是讲授型。这说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学生观的变化:学生参与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平均值达到了53%。值得注意的是:师生行为的转换率较低,仅为0.19,都没有达到“对话”的水平(0.4),这说明师生的互动质量还有待提高。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8/20/202227第27页,共29页。ST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优点: 操作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