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进群文阅读兴义中心校 范晓林什么是群文阅读?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曾提及“群文阅读”这个词:“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 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 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 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 “群 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 “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 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什么是“全民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无论是年轻人, 还是老年人,都要阅读,学习知识,学习专业,学以致用,都要享受 阅读的乐趣,全民享受阅读的乐趣;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文化修养,
2、 这就是全民阅读。“群文阅读”和“全民阅读”都落在了一个“读”字上,一句话只 要读就是一种进步,不管是手机、纸张、电脑都行,以读书为乐,以 不读书为耻。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教学”等有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 在一起,而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 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 探索群文时,发展阅读技能和提升发现能力。一、“群文阅读”的定位。群文阅读包括“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1、一篇带多篇第二课时第一课时| (学表达、习策略、练思考)精读群文阅读2、课内多篇。(1)
3、、学表达。故事里的伏笔。如: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二篇精读上第三、四篇群文阅读学表达(伏笔)几篇文章一起上(2)、学表达:文章的不同角度,文章有明确的主题(3)、习策略:怎么读启示类文章(前四课精读,后两课群文)(4)、练思考:我们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如:只有一个地球3、课外多篇。(1)、学表达。如:童话故事一一王子与公主型;三个儿子型尺寸比赛型奇幻世界型(2)、习策略。如: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3)、练思考。如:中国神话,伊索神话,罗马神话,印度神话4、古诗。(1)、先介绍作者。如读苏轼的诗。(2)、讲作者的故事。如学习李白的诗,可以介绍他第一次旅
4、游 的故事。(3)、把颜色的诗放在一起。如:古诗中“青若笠,绿如蓑。(4)、把同一意向的诗放在一起。、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革和尝试群文阅读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是学习“另一种”表达。两种:(1)、语法、语言(2)、文学群文阅读既教语言,又教文学。练习真实的阅读方式(默读、跳读、浏览),提升阅读速度一节课读多篇文章,逼着你放弃朗读。掌握实用的练习策略。(1)、求同求异。(2)、整合。(3)、判断。单篇与多篇不同的判断。4、培养思考、发现的意识和能力。(1)精读课文占80%(讲、解、弓I、导、背)(2)另一种课占20%(读、思)一节课读多篇文章,逼着
5、你少提问题,提大问题,提高质量的问总之,群文阅读是弥补而不是替代 三、群文阅读的课堂核心群文阅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补充,它和传统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 不一样。从材料上看,群文阅读通常有三四篇课文,需要学生在一组 的文章阅读中,完成比对、求异、丰富、互补等思维方式的过程;从 形式上看,群文阅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信他们从不同的 文本中会有自己的发现。因此,通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 交流思想,集体构建,进而共同发展。群文阅读的课堂核心,就是希 望教师少一些直接教学,多一些引导式的讨论教学。(一)、为什么要讨论?1、传统的语文课堂很少看到真正有效的讨论。 多数课堂师生对话 仍由“启动-
6、回应一一评价”的循环组成。通常由老师提出问 题,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评估学生的回答。2、相对于语文教科书,群文阅读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由于故事情节 变化多元,故事角色、内容相对繁杂,更容易引发讨论。3、群文阅读不能只是阅读材料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教 学方式的改变。(二)、讨论教学的好处1、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2、有助于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3、增强学生沟通的能力。4、促进学生较高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发展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6、让学生变得心胸开阔并更容易理解他人。7、培养民主的习惯(三)、为什么教师不愿意用讨论教学?1、担心教学效率不高。2、担心
7、流于形式。3、担心讨论过于激烈无法收场。4、担心学生年龄太小讨论不起来。5、担心不能展现教师的个人素质。6、担心教师在课堂上没事可干。7、担心学生人数太多不好分组。(四)、如何做好群文阅读中的讨论1、放下担心,信任学生,把“班级读书会”看成是和学生轻松“聊 书”的过程。2、选择容易引发讨论的话题。3、制定好讨论的规则,或做出示范。4、鼓励学生提问,或由教师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5、教师的角色定位:讨论的促进者。6、讨论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两者可以交叉使用,并不互斥。一节 课重点讲一篇,另外三篇让学生读,或分组学。四、群文阅读的课例展示和体会这次有幸参加“群文阅读第四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
8、研讨活动”培训学习活动,听到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和三位名师的群文 阅读展示课及十一位参赛老师授课。 这次听了群文阅读课,我感悟很多,收获也很多,让我彻底弄清了群文阅读的真正含义和意义。下面是我的几点点滴体会:(一) 议题集中,焦点集中,文本贯通。例:议题贯通文本。如:妙言妙语中,抓住一个“妙”字。一圈一圈往下绕中贯穿一个绕“字。妙趣横生的数字的数字诗,所选几篇数字诗中都出现了不一样的数字,但每一篇是围绕一个数字在写。 其中数字9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数字99在妹妹的眼里,是一支又香又甜的棒棒糖。9在爸爸的眼里,是一根无烟无草的烟斗。9在农夫的眼里,是一把万能的锄头。9在我的眼里,是一个被老师罚站的我。
9、教学过程:1、读诗猜题:了解数字诗的特点,初步掌握阅读数字式的 方法(1)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儿童诗。(2)猜一猜:猜猜是诗中写的是哪一个数字,并在小组里交 流。(3)画一画:在诗歌里画一画表现出数字特征的词或诗句。(4)说一说:小组汇报交流猜到的数字,并说说理由。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诗歌里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觉到它的特征?9”,诗人抓(5) 整合信息,达成共识:这首诗写的是数字住了 “9”的外形特征,展开丰富而奇妙的想象,使数字“ 9”变得非常有趣。2、 读读想想:激发学生阅读数字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1)在你的眼里,数字“9”是什么呢?生:在我的眼里,9是一个漂亮的气球。生:在我的眼
10、里,9是未开放的花骨朵。(2)补写诗:在眼里,9-。(二) 能够展开有效的集体构建。如:动物的描写一圈一圈绕下去到底什么是“有用” 其中,李志刚在教学到底什么是“有用”中,选取了四篇文章活了上千年的树古木与大雁“没有用”河狸 田鼠阿佛,通过对这四篇文章的比较,领悟“有用”和“无 用”的辩证关系。学习完了,他总结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的道理。也就是文章越比较,思考就 越多;思考越多,发现就越多;发现越多,收获也就越多。(三)体现了一些群文阅读的的突破。1、需不需要朗读,如:一圈一圈绕下去阅读中,就有很多 地方在朗读。所以符合哪种课堂,还是需要朗读的。2、究竟可不可以分析词句。如:景物描写中的排比巧妙的 对比妙言妙语教学中还是有分析。3、究竟可不可以出现策略问题。如:比喻、排比,对比等还是需要策略,只要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就行。(四)做到了有效启发,有效引导如:一圈一圈绕下去,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加上了动作, 学生很感兴趣,读得很欢快,很活泼。(五)提升了群文阅读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速查漏农业植保员资格试题及答案
- 提升解题能力2024年体育经纪人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员考试技巧与试题
- 明确方向的2024篮球裁判员考试的试题与答案
- 2025年中国分胶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伸出轴离合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SB草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游泳救生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员考察要点试题及答案
- 定义个人发展2024年体育经纪人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
- 桃园桃红颈天牛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职场健身知识讲座
- 卧床病人床单整理与更换法-龚婕
- PCI患者的术后护理课件
- 2024年供应链可持续性培训资料
- WS-T 10001-20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预防(团体标准)解读
- 2024届山西省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通止规设计公差自动计算表
- 静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过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