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战略环境概述(教 案)目的要求:了解战略的基本涵义,弄清战略的演变、基本要素和主要类型,把握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的现状,加深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主要内容:一、战略二、战略环境三、国际战略四、世界安全形势教学重点:战略环境、世界安全形势教学时间:4课时(本教案按4课时设计,任课老师视情掌握)一个国家进行战争、建设国防、发展经济,包括从事各项事业,都必须制定完备的、符合实际的战略,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高明的战略不仅是巨大的精神
2、力量,更可以在无形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客观环境。历史证明,国家的战略要想成功,必须既符合“天时”,又符合“地利”和“人和”。否则,不管是多么宏大,都不可避免地最终要失败。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指的就是战略环境。战略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它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国家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又反作用于战略环境。一个国家的公民,关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也必须关注并准确把握本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今天,我们就围绕国家战略环境这一主题,讲四个问题:一、战略;二、战略环境,包括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主要介绍国际战略环境;三、国际战略;四、中国对世界安全
3、形势的认识。其中,战略环境与世界安全形势是本课的重点。一、战略研究战略环境是为战略服务的。战略这个概念现在到处都在用,其实在其本源上只与军事和国防,特别是战争相联系。我们这里所讲的战略,首先是指国家的战略,其次要回归它的本源,也就是主要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战略。(一)战略概念的演变战略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古老的观念。最初,战略指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谋略,仅限于军事领域,后发展为大战略。公元57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毛莱斯为训练高级将领,编写了一本教材,命名为“strategicom”,英文就是“strategy ”,德文是“strategie”,法文是“strate
4、gie”。在日文中,与之对应的是“战略”和“政略”,“ Strategicom”的词根为“strategos”,意思为将军(general),“Strategicom”的意思就是将军之学,即所谓的“将道” ( generalship )。探寻欧美国家语言的语源,这些词都来自古希腊语中“strategia(otpatyryua) ”。“strategia”是从古希腊语中“strategos(otpatyryua)”(为将军之意)派生出来的,战略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作战用兵之术。自从罗马帝国衰亡、西方进入中世纪后,所有这些发源于希腊的名词和观念都已为人所遗忘,直到千余年后才又出现。1770年,法国
5、人梅齐乐在翻译毛里斯的Strategicom一书时,根据其书名创造出“Strategy”一词,并于1777年在自己所著的战争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19世纪末,日本人将西方的“Strategy”一词翻译成汉语“战略”,后由中国留日学生传回国内。在我国,“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历史学家司马彪以此为名所著的战略一书,这部书后来散佚。公元4世纪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曾引用了战略一书的内容,说明在南北朝时战略一书是流行的。后来又出现过几部以战略为书名的著作,但大多亡佚。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只有明代茅元仪的廿一史战略考。除了书名外,战略作为概念使用,最早出现在宋书“授以兵经战略”中。检索二十五史,可以发
6、现战略作为一个词汇,共出现8次。其中,宋书1次,宋史1次,明史1次,清史稿5次。当然,战略一词出现较晚,并不代表我国的战略理论出现晚。就中国历史而言,孙子第一次完整提出了战略理论。战略作为概念,从其产生至今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我国古代和西方18世纪以前,可称作古代战略概念时期。这一时期,战略和战术尚未区分,战略作为“作战的谋略”、“将道”,主要是指在当时空间范围较小的军事斗争中“作战的指导”和作战的谋略、谋划。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可称作近代战略概念时期。随着战争物质基础的变化和军事行动规模的扩大,战略概念从战斗范畴扩展到战争全局范畴,战
7、略概念内涵与外延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普鲁士人海因里希迪特里希比洛首先将战略与战术作了区分,认为战术是战略的补充并从属于战略,并第一次对战略进行了界定,即“战略是关于在视界与火炮射程以外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此后,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也分别对战略作了界定。若米尼将战略定义为“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是把一支军队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区的最重要点上去的一种艺术”。克劳塞维茨则认为“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可以说,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概念基本上奠定了西方军事战略概念的基础。例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
8、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第三阶段是一战特别是二战后至今,可称作现代战略概念时期。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战争问题空前复杂,政治、经济、科技和精神等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日益重要。由此,战略开始包括战争准备、战争实施、战争结束等各个阶段,以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力量等各个方面。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首先指出:“战略所研究的,不只限于兵力的调动”,而“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他是第一次直接用军事与政治之间的手段与目的关系来界定战略的,并提出了“大战略”概念,对西方战略概念的发展影响巨大。利德尔哈特将大战略定义为:所谓大战略高级战略的任务,就是协调
9、和管理一个国家的全部资源,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 1972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了“国家战略”的定义,将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区别开来。战略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了。此后,战略概念外延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战略概念。总的来看,现代意义上的战略基本上有以下四个属性:第一,战略是关系全局的指导方针;第二,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第三,战略的实现必须以实力和资源为条件;第四,战略是一种艺术和科学。战略概念可以界定为: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和科学。(二)战略的类型划分战略是一个宏观的、宽泛的、抽象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事件与空间,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与问题
10、。根据战略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对战略进行分类:从战略主体来讲,有国际组织的战略、国家的战略、政府部门的战略、利益集团的战略、政党的战略以至企业的战略等。从涉及领域来讲,有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文化战略等。从时间上来讲,有长期战略、中期战略、短期战略等。从空间来讲,有国际战略、地区战略以及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战略等。就具体问题而言,有核战略、海洋战略、石油战略以及种种解决国内问题的战略等。在这些具有不同属性的战略中,居最高层次并且具有最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的是国家战略。国家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和境内全体国民的代表者,无论是处理内部事务,诸如经济发
11、展、国防建设、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还是处理国际互动,诸如参与国际组织,进行外交谈判甚至发起冲突和战争,都是最基本的战略单元。对国家来说,要实现全体国民的整体利益与中心目标,固然需要有处理不同领域和不同问题的具体战略,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统筹各种战略行为的最高战略。这种战略所起的作用,一是构成整个国家的中长期的行动框架,二是协调和指导各个方面的战略行动。对于国家最高战略,各国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美国,这种战略通常被称为“国家战略”,在英国则有“大战略”之名,在法国曾有“总体战略”之说,而在日本,则称之为“综合保障战略”。在这里,不论何种称谓,国家肯定都需要有这样一种战略。这种战略是基于国家在较长一
12、段时间内的利益需求制定的,它规定了国家要实现的中长期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谋略。就这种战略的属性而言,称之为“国家战略”是比较适当的。第一,由于“国家战略”表明实施战略的主体是国家,因此它能够体现战略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二,由于国家是主权行为体,因此具有最高权威,能够体现战略的宏观指导性。基于这两点,国家战略事实上是部署国家对内对外行为的总纲。一般来讲,国家战略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定位,即根据国际战略环境确定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二,根据国家的根本利益确定国家要捍卫和谋求的总体目标;第三,根据自身的实力与资源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第四,根据总体部署对各种具体战略进行宏观协调。以美
13、国为例,美国在世界上的定位是超级大国,是“领导者”;其根本利益是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在世界上的支配性地位(优势地位);它的根本途径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战争手段消除各种威胁,并且防止出现一个对等的对手;以这样的战略为指导,它的其他战略,包括其经济战略、对外战略、军事战略等,都是为这样的总体目标服务的。以中国为例,中国的世界定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弱势,中国的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是实现较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者说以发展战略为中心;其他战略,诸如外交战略、军事战略等,都是为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国家战略的宏观规定之下,各个国家都有涉及不同领域和不同
14、层次的比较具体的战略,比如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外交战略、国防战略等。如果说国家战略是这些战略的纲,那么这些战略则是国家战略的目。没有这些具体的战略,国家战略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如果没有国家战略的总纲,这些战略也不可能发挥恰如其分的作用。下面我们从行动方向、内容、国家利益等方面,对不同领域的战略进行归类:从行动方向来说,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的战略,主要包括对内战略和对外战略。对内战略从地域的范围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大区域,诸如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包括具体的省份或城市,甚至更小的区域。对外战略可以是面向全球,可以涉及一个较大区域,如亚太、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等,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国家。例如,美国就有
15、针对各个地区和针对个别国家的战略。从内容上来讲,国家战略指导下的战略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国家的政治战略,主要内涵是确保政治体制的稳定和安全;经济战略的内涵是确保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外交战略的内涵是确保国家发展能有一个适宜的国际环境;军事战略的内涵是确保国家在需要时能够运用军事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生态环境战略的内涵是通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确保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在国家战略之下的两项最重要的战略是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对任何国家来说,发展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而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有安全环境,不但要有国内环境的安全和稳定,而且要有国际环境
16、的安全与稳定。从对外关系来说,运用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是两种最基本的战略模式。对于这两种战略手段,不同的国家为实现不同的目标,其选择是不同的。尽管所有国家在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选择上都是以外交手段为先,而且在军事手段的运用上多数国家都是基于防御,但也有一些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经常凭借军事手段,并可能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来实现其所谓的安全目标。二、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发展、安全和国际合作、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分为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面临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战略环境是
17、动态的,它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一)国内战略环境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里,我们主要从对制定国家战略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即自然禀赋、政治环境、综合国力入手,来分析国家的国内战略环境。1自然禀赋自然禀赋主要包括地理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地形、气候,以及行政区域、交通、要地等状况。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安全以及军事行动等,都要受到自然禀赋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它不仅是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例如,人口众多,增长过快,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负担,所以中国从7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
18、育政策,并上升为基本国策,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温总理在讲到中国发展的难题时,多次提到,哪怕是再大的成绩,只要除以13亿,就是很小很小;哪怕是再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就会很大很大。说的就是人口这一自然禀赋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影响。2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是指国家的国内政治体系及其运行过程。国家的基本国策、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国内政治环境的核心内容。政通才能人和,人和才能齐心,才能有效率,这些都会影响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采取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经济、科技、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都利用了这一优势。例如,大家都知道
19、,中国多年来一直都坚持制定五年规划,每个五年规划中都有一些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这些重点建设工程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它对保证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政治体系运行顺畅,国家就能保持稳定,否则国家就会陷入动荡,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最终影响国家安全。例如,最近几年,泰国国内以“黄衫军”和“红衫军”为体表的政治派别对立给泰国发展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西部三股恶势力的猖獗,也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还有一个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国际上有个说法,就是一个国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或者叫集中爆发期。处理不好,社会就会降入长期动
20、荡。国际上还有个词叫“拉美化”,拉美国家就是在这个阶段没有处理好,所以成了反面典型。一个国家如果政治上不能保持稳定,特别是出现政治动荡和社会、民族分裂时,很容易被外部敌对势力钻空子。中国两岸敌对,国家未能实现统一,被美国人钻了空子,使台湾问题成为悬在中国国家安全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南斯拉夫国内闹民族矛盾,结果被人给肢解。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包括现有实力和潜力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军力、科技与生产能力、社会保障与服务能力及组织动员能力等。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确保安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因此,战略指导者必须立足于国家综合国
21、力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和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及各方面的战略,使之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总体水平相适应,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相适应。中国领导人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以发展求安全”的战略思想,这是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基点。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中国领导人以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目光,深刻洞察当代国际竞争的大趋势,深刻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不能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国际干涉势力还敢于干涉我们的内政,无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要求,还是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占优势。维护国家安全,归根到底靠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主要包
22、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三个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我们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所有问题在内的基础。增强综合国力,最根本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经济实力。因此,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提高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基础,也是我国在未来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基础。如果我国经济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那么同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同周边国家的差距就会继续拉大,我们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所以能不能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强综合国力,不
23、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实现持续而快速的发展,扭转我国在综合国力上所处的劣势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所以,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决不能动摇的。(二)国际战略环境国家制定对外战略,运用自身的实力与资源达到对外政策目标,总是在一定的国际背景与条件中实现的,这种背景与条件就是国际环境。作为一项战略要素,战略环境固然包括自然的要素,诸如国家的自然条件与地缘现状,但最要紧的还是社会的要素,即国家互动所构成的国际体系。因此,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战略环境的社会要素。国家互动所构成的国际体系,具有复杂的构成与多维的属性,其中
24、包括实力政治的因素,也包括国际合作的因素和观念文化的因素。我们只有对这三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国家制定与实施国际战略的背景与条件做出适当而完善的评估。.实力政治与国际格局国家制定与实施国际战略所面对的首要环境因素,就是以实力竞争为体现的权力政治。这一因素是最传统的因素,也是至今仍居重要地位的因素。国家间的冲突、对抗和战争,GDP的发展与军备竞赛,军事集团的扩展,国家间对领土和自然资源的争夺,都是这一因素的体现。在这样一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制定国际战略的根本宗旨是加强权力与安全,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则主要靠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国家的军事能力。依靠实力进行战略互动,国家间的权力政治会导致国际战略环境
25、表现为某种国际权力结构。对于国际权力结构,人们通常使用“极”的概念,这种“极”指的是在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而这种大国的多少决定着国际格局的状况。从这个层面上看,国际格局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和多极。当然,这种由国家实力决定的国际格局是随着世界各国实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曾有过英国长期称霸世界的局面,即所谓的“英国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又确立了“美国治下的和平”。在冷战中,美苏之间关系的实质是争夺霸权,但所形成的权力模式却是一种均衡。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行为使得世界政治具有了某种单极的特点。然而,世界上的另外一些大国,
26、如中国、俄罗斯等,尽管不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但都主张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主张在国际政治中要有多种声音,反对美国一家说了算。对于同时存在这样两种相异趋势的世界,亨廷顿称之为“单极多极体系”。他指出:“美国显然更愿意建立一个它作为霸权国的单极体系,而且它也经常这样行事,好像这种体系已经存在了似的。另一方面,大国们则更愿意建立一个多极体系,以便它们单独或集体寻求自己的利益,而无须受到实力更强的超级大国的限制、胁迫或压力。”.对抗合作与国际体制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赖与国家间的合作,构成了国际战略环境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从国际关系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出,相互依赖所导致的国际合作,如同实力政治所导致的国际
27、冲突一样,也是国际关系的一种常态。这也就是国家在自由制度主义所说的相互依赖中会形成国际制度结构,各种国际组织的存在就是这种结构的体现。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进行经贸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进行国际军控与裁军,开展安全对话,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等,这些所体现的都是国际合作。除了联合国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国际合作体制。目前,全球各种政府间组织(IGO)已有约7000个,还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这些组织涉及政治、安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例如,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东盟等属于地区性政治组织;欧安会(the Conference
28、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上海合作组织等属于地区安全合作组织;北约属于军事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属于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则属于全球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组织。国际对抗合作对一个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处于对抗状态时,面对强大的外部威胁,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影响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得不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影响了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发展战略。当苏联威胁日益严重时,中国开始联美抗苏,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
29、国际战略。国际机制对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比如,国际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更多地考虑低碳和环保。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使许多国家不能发展核武器,不能实行核安全战略,朝鲜和伊朗试图冲破这一机制的束缚,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观念互动与社会建构国家间在观念文化上互动,构成了国际战略环境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也就是国家在建构主义所说的观念建构中会形成主体间结构,各种共有观念、文化和国际规范则是这种结构的体现。这个因素主要表现为:政府之间、政治精英之间、学术界之间以及人民大众之间的各种观念交流和思想交锋。
30、正是通过观念互动,国家之间形成了对他方的一定看法和态度,而这种看法和态度的总和,就构成了国家制定与实施国际战略的观念性的背景与依据。观察当今的国际关系可以看到,国家间交往中观念互动日益增多。在现代信息交流大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不是物质的东西和制度的东西,而是各种不同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除了各种数据之外,反映人们观念和意愿的东西占很大比重。从形式上来说,媒体、公众舆论、人员往来、外交互访、领导人峰会等都是观念互动的重要渠道。通过这样的观念互动,人们会在国际层面上形成各种共有观念,而这种共有观念一旦形成影响,就构成了国际战略环境的组成部分。例如,当2002年朝鲜核问题发展成为国际危机
31、时,相关国家的政府、政治精英、公众舆论和媒体的观点互动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氛围,而这种国际氛围对于相关国家的战略取向是有重要影响的。作为主角的美国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无疑会受到这样一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表现为一种国际共识,那么想要依靠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就不得不三思而后行。2003年解决朝核危机的六方会谈能够举行,说到底,也是因为六方取得了和平谈判的共识。需要强调的是,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由实力竞争因素、制度合作因素和观念文化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我们在对国际环境做总体判断时,只有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才能对制定与实施战略的背景与条件得出适当的结论。三、国际战略在国家的战略体系中,还有一
32、种涉及对外关系的战略可称为对外战略,也可称为国际战略。作为战略的一个类别,它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相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国际战略的主体是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国家,其运作的背景与环境是国际体系,其表现方式是超出国家边界的国际互动,因此它实际上涉及的是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政策行为。国际战略作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手段与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战略资源,以及制定与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等。国家无论是制定新战略,还是评估已有战略,都离不开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因为这些构成要素正是制定国际战略的出发点和实施国际战略的背景和条件。任何一个参与战略互动的国家,在进行战略决策之前都必须对相关构成要
33、素有充分的了解和评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战略决策,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战略的国际环境,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和国家能力。(一)国家利益研究国际战略,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国家利益。在这里利益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国家想要的东西,或是国家己拥有但需捍卫的东西,都是利益。例如,主权、领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能源供给都是国家利益。在国际战略的要素中,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是第一要素,因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起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并且决定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national objectives)。人们通常认为,国家
34、利益是解释国际关系中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关键,或者说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国际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早在1939年,丘吉尔在分析苏联对外政策行为时就使用了“国家利益”的概念。他说:“我不能为你预测俄罗斯的行动。这是一个谜中之谜;不过,也许有一个东西是关键所在,这就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由于国家利益总是包含具有不同重要性的各种要素,因此国家利益通常都有层次的划分。国家对于不同层次的利益,通常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为战略选择的轻重缓急。1999年美国政府发布的报告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对国家利益作了分类: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根据美国政府的分类,对国家利益进行研究的时候,有
35、一个要点需要突出,即明确生死枚关的利益。所谓“生死枚关”,是指“对某事物的生存和延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在国家对外事务中,有些利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诸如关税、贸易配额、领土划界等,但也有一些利益是不能谈判的,诸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不能谈判的利益就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对于这种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能放弃,不能妥协,都会不顾一切地加以维护,因为这种利益失去了,国家就无法生存或继续存在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进行国家利益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什么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因为国家在这类利益上发生矛盾,最终很可能演变成为对抗乃至战争。因此,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本国与别国在生死攸关问题上的利益互动
36、。这类利益处理好了,涉及其他利益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了。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宣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二)国家目标国家利益作为一种需求,通常是指比较宏观的方面。要实现这种需求,国家还需要把利益转化成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国家的需求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国家目标会形成一个体系。一般来讲,在宏观的大目标之下,总要配以相关的小目标。如果没有具体的小目标,大目标就变成空谈了。例如,谋求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是中国的一个宏观的外交目标。为实现这个比较大的目标,就必须把它具体化,变为一个个的可操作性目标,包括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以及参与国际组
37、织和国际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各种各样的国家目标可以归结为追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例如,中国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国家的发展目标。2008年中国的国防中所说的“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家安全目标。中央军委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军队的信息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所阐述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
38、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讲的就是国家利益问题。在这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为实现这样的利益而制定的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则是国家的三个目标,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三个有利于”所确定的国家利益相比,三步走的国家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是以数字为体现的。当然,这样的目标还可以再进一步划分为不同阶段的目标。例如,对于第三步目标,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到202
39、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期奋斗目标,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杜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对于这些比较宏大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转化为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的实施目标。这些实施的目标,就是各行业、
40、各领域、各部门的战略目标。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步走”来看,国家目标在时间上是有长短之分的,即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这里,第一步目标是短期目标,第二步目标是中期目标,第三步目标是长期目标。当然,所谓“短”与“长”,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标准。人们对不同的案例,完全可能有不同的分法。不过,由于我们所论述的目标是与战略问题相联系的,因此短期目标时间再短也是就战略范畴而言的,战术目标或战役目标是不能包括在内的。无论是安全还是发展,国家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目标。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制定的“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明显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因此,在制定国家目标时
41、,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国家目标是否与国家利益相符合,是否与自身拥有的实力和资源相适应,具有怎样的优先顺序,是否与其他国家的目标相冲突;什么目标是不可动摇的目标,什么目标是可以有一定弹性的目标,什么是可以实际达到的目标,什么是用于宣传的目标。如果是国际战略目标,还涉及哪些是可以用于讨价还价的目标等问题。(三)国家能力前面我们讲了,国家制定和实施战略,要根据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如果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不能很好的运用,就不能转化为能力。国力、实力、能力是三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国力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的,实力、能力主要是从战略学的角度来讲的。一个国家国际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实力是前提,能力是基
42、础。在西方,实力、能力又被叫做权力。美国学者兼政客之一的约瑟夫奈曾说:力量就是有能力实现你所要的结果,而且必要时能够通过改变他人的态度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力量就是国际扑克牌比赛中握有大牌。如果你把大牌展示出来,其他人可能就会对你油然而生敬意,当然可能跟你套近乎,也可能敬而远之。当然,你有了大牌,如果你出得很差,或者成了恐吓和欺骗的牺牲品,你也会成为输家,至少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不过,不管怎样,拥有大牌总是比没有大牌要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责任维护自己的安全,实现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的、重要的利益。国家的能力越强,就越可能成功,从而在国际竞争和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肯尼思沃尔兹
43、所说,权力(能力)可以为国家提供四个方面的利益:第一,保持自主;第二,增大行动自由;第三,获取更大的安全回旋空间;第四,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影响力。国家的实力、能力或者叫权力都有软硬之分。所谓软权力,就是一种说服力、引诱能力和吸引力。约瑟夫奈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能使它的霸权在其他国家看来是正当的,那么它在实现自己的意志时就会较少受到抵抗;如果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有吸引力的,其他人就会乐于效仿;如果它能够建立与自己的社会相一致的国际规则,它就无需改变自己;如果它能够帮助建立一种机制,鼓励其他国家按照它所希望的那样行动,它就不需要过多地使用代价高昂的胡萝卜和大棒。与软权力相反,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迫
44、使其他国家接受某种安排或结果、或领导,例如实施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或者两相结合,所体现的就是硬权力。小布什时期的先发制人体现的是硬权力或者叫硬能力,而奥巴马的“巧实力”,则是一种软能力。国家有实力,并运用好实力,从而充分发挥能力,对国家的生存、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运。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时由于没有运用好,导致战败投降,美国运用好了,经过二战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朝鲜虽然实力不强,但较好地运用了战争边缘政策,并打出核武器牌,给人的印象是处处牵着韩国的鼻子走。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实现各自的领土目标,都力图依靠实力和运用实力的能力来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这中间,实力
45、既体现为经济和军事力量,例如双方都发展了核武器,同时也体现为运用这种力量的能力,例如在边界进行军事部署和小规模战斗,进行核威慑,并开展各种外交活动,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四、世界安全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出现。对于中国来讲,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世界安全形势对中国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方面。(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互联互动进一步增
46、强。国际战略力量消长变化加快,大国之间合作与借重上升、竞争与制衡继续发展,新兴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国际体系孕育着深刻调整。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持续增长,各国在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意愿增强,世界性的全面大规模战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避免。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进一步凸显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国内的安全与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摩擦日趋增多。发达国家对资本、技术、贸易、市场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打破经济垄断和封锁、提高国际
47、经济竞争力等严峻挑战,从而将使国际经济摩擦呈上升趋势,甚至有些大的摩擦将导致当事国之间国家正常关系的破裂。二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和国际影响力不同,发达国家依靠他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借助经济竞争力的绝对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好处,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在一种不平等、不公平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之中,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获利较少,相对而言将更加贫困化。三是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处于弱势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将无时不感到政治强权和经济强权的存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借经济全球化之名,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犯
48、别国的主权,由此将引发新的国际紧张局势,甚至演变成流血的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21世纪初,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多极化进程;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竭力破坏和阻挠这一进程,企图建立其单极独霸的世界。在21世纪头10年里,欧盟实现了持续的大规模东扩,其经济、贸易、防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外交和防务领域,欧盟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强化统一协调的外交和防务机构,制定共同的独立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谋求国际事务和欧洲事务的主导权,逐步实现其在国际舞台上“不受限制”地独立发挥作用的目的。俄罗斯在21世纪头10年里,在普京总统的努力下,借助能源资源价格暴涨的机会,实现了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强劲增长,从而跻
49、身“金砖四国”。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军事力量,虽然综合国力受到削弱,但尚能以其军事力量尤其是核力量有效支撑其大国地位。今后一个时期,俄仍将奉行比较强硬而又灵活的对外政策,既反对美国单极称霸政策和北约东扩战略,又极力拉拢西方支持其经济复苏,竭力保持其在原苏联范围内的影响力,并力求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其大国的影响力。虽然俄罗斯经济也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从长远发展看,俄罗斯仍有可能重新崛起,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有重大影响力的角色。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其军事力量已超过英法等国,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强日美军事同盟,推行海外派兵、先发制人等外向型军事战
50、略。随着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日本极力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谋求亚洲尤其是东亚事务的主导权。印度、巴西等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都迅速上升,其中印度已拥有战略核武器和有效核威胁能力。东盟、非盟等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G20大有取代G8的趋势。“新兴经济体”、“金砖四国”、G2、“中美国”等概念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多极化发展的成果,也代表了世界多数国家推进多极化进程的共同心愿。(二)世界安全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保持不变国际安全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继续深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相互依存与相互摩擦同时发展,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51、;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多极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相对改善的大趋势不会改变。2009年,中国经历了困难的一年,2010年,中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安全形势,安全形势的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比较突出。一是战略板块之间高强度的硬对抗将继续受到节制,但是大国间、国家集团间围绕战略利益的“软较量”将日益加剧。现在大仗打不起来,像冷战期间那种集团性、阵营性战争,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恐怕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形势继续趋向缓和。但并不是说没有矛盾。大国间包括传统大国、超级大国和新兴大国,还有一些国家集团,比如G20、G8、G77,东盟、欧盟这些都参与到了
52、国际事务当中,他们之间的相互摩擦,特别是战略利益上的摩擦,包括围绕战略资源、战略发展空间,战略主动地位等方面的争夺会比过去更加激烈。 二是国际无核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但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支柱地位难有实质性改变。2009年,奥巴马在“布拉格之春”提出“全球零核”的概念,联合国也召开了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峰会。2010年,这一话题进一步发酵。奥巴马还邀请世界主要国家首脑在华盛顿举行全球核安全峰会。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印度发表讲话声称要与中国开展核裁军谈判,像当年的美苏谈判一样。美国、俄罗斯、英国、法相继公布了拥有的核武器数量,美俄达成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协议,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继续受到国际社会
53、的关注,并面临着日益严厉的制裁,核问题的热度正在上升。但是,从各国的实际表现来看,在未来几年,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不会有实质性变化,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相对上升。俄罗斯在常规武器方面难与美国匹敌,核力量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支柱,不会轻易松动。美国实际上也没有做好真正放弃核武器,销毁核武库的准备。奥巴马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推迟发布,一些想法遭到传统势力的强力阻击。美俄如何履行核大国的特殊责任,如何建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际机制,如何保证核裁军与核安全的平衡,如何放弃冷战思维建立最低限度的战略互信,为核裁军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这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战略利益上的摩擦,包括围绕战略资源、战略发
54、展空间、战略主动地位等方面的争夺会比过去更加激烈。 三是针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反恐、反毒、反海盗的斗争仍将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各国围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展开了战略博弈。2010年,这些博弈已经不仅限于反恐、反毒品、反海盗、反极端主义势力,在气候变化领域和金融安全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非传统安全的新的重要形态。金融战场围绕金融主权与安全展开的货币战、贸易战等日趋激烈。气候变化问题更是狼烟滚滚。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气候本身的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科学问题,也不是一般的社会问题。气候问题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越来越明显。西方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的历史责任,在气候问题上设置碳关税,构筑绿色技术
55、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碳战争,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合理的碳排放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气候主权,这实质上是以气候变化为工具,要压制、削弱,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气候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较量。这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是欧亚大陆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但在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将努力寻求重塑旧的军事同盟体系与建构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平衡。美日安保条约也好,北约也好,这两大同盟在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中是两大支柱,它是不会放弃的,下一步美国还将进一步强化这两大支柱。但在新的格局下,北约内部也好,日本也好,离心倾向日益明显。日本最近出现重视亚洲,要求与美国平等的呼
56、声。另一方面,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美国又越来越离不开其他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一方面寻求改善旧的同盟体系,同时寻求与其他大国建立开展必要的协调合作,尽可能保持两者之间的战略平衡。五是中美安全关系仍然是全球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美国在全球与地区安全问题上与中国的利益关联度,以及对中国的安全需求在增加。离开中国确实玩不转。中国参与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中国不参与,这个事情肯定不好办。但另一方面,美对中国的牵制力度也在增加。进入2010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软攻硬防”的“巧战争”已经箭在弦上。运用希拉里讲的“巧实力”对中国发难,挑战中国的敏感神经,是
57、2010年中美摩擦的重要特征。这个摩擦虽然不一定会颠覆中美关系的大局,但是确实也增加了中美关系的麻烦和不确定性。奥巴马上台一年渐渐显露了美国总统的本色,虚拟世界的奥巴马正在回归现实世界的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不可能不受美国固有价值观的支配,不可能不受美国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以及巩固美国领导地位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支配。在中美关系史上,历来有一个怪圈,每当美国新总统上任,就会出现“紧张、摩擦、调适、缓和”的怪圈。刚进入2010年,中美关系就拉响了警报。中美之间的摩擦,奥巴马时代和布什时代的差别就是奥巴马更多的是用巧实力,多路并进,向中国发起软进攻。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向中国频频发难。20
58、10年,美国为中国至少布下了六颗定时炸弹:一是对台军售,美国肯定是要卖,而且越卖越多。对台军售既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也是企图进一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反导体系。售台“爱国者3”,就是想更新“爱国者2”,进一步提升亚太地区反导体系水平;二是达赖问题,奥巴马决心要见,而且要高调的见,不是偷偷摸摸的;三是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四是人民币升值问题;五是谷歌事件。谷歌老总只是发了一个博客,美国政府发言人、议长、国务卿,密集上阵,奥巴马总统也出来说话。为什么谷歌还没有正式提出问题之前,这些头面人物就按捺不住了,就是要突破中国的政治防火墙。只要进得来,撕开口子,就能顶好几百万军队、好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六是深入
59、中国南海海域进行军事侦查以及在中国软腹部展开海陆一体的弧形战略布局。中国南海,以前没有成为它的战略关注重心,现在对华战略重心逐步南下。南部方向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的国防战略枢纽,中国的能源基地,中国的咽喉要道都在这里。美现在全面介入东南亚的事务,要重返东南亚,从台湾海峡、南海,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经马六甲海峡一直到也门,进行弧形战略布局,遏制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国无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和平利用海洋的立法精神,无视中国的抗议,持续对中国南海海域进行军事侦测,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利益构成了侵害。另外,2010年美国又面临中期选举。美国中期选举历来是拿中国说事,将给中美
60、关系增加新的变数。(三)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出现新的动向围绕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加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动荡扩散,热点问题增多,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粮食等问题严峻,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风险的联动性、系统性、全球性特点明显。恐怖主义、环境灾难、气候变化、严重疫病、跨国犯罪、海盗等问题日益突出。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是不安分的10年。一次富有想象力的恐怖袭击和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打的两次局部战争,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强劲催化,造成权力真空和动荡,增加混乱无序和不确定因素,使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物流租赁管理协议范本2篇
- 个人场地租赁合同(2024版)6篇
- 专线接入服务个性化协议范例2024版A版
- 2024用户服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火锅店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柴油产品质量保证合同模板4篇
- 2024年规范珠宝玉石市场买卖协议样本版B版
- 2025年度智能公寓租赁管理服务合同标准2篇
- 2025年度餐饮娱乐场地租赁合同范本12篇
- 2025年茶叶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4篇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培训机构应急预案6篇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专项练习
- 应急物资智能调配系统解决方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