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 . 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及其活动孝文帝: 实行均田制, 迁都活阳,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经济复原,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松赞干布: A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以逻些为政治中心;唐番关系;B 与唐朝文成公主通婚,加强耶律阿保机: A 统一契丹各部; B提倡农业; C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D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元昊:建立大夏国: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 制,创制西夏文字;阿骨打: A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宋金和议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B 实行猛安谋克制; C1114年举兵抗辽,这是解除民族压迫的正义事业,符合辽统治下的各族

2、人民的愿望;抗辽扫清了女真社会进展的障碍,有利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D金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铁木真: A 统一蒙古各部, 1206 年在斡难河源召开忽 里台大会上, 被推举为大汗, 尊称“ 成吉思汗” , 蒙古汗国建立;B实行领户分封制、护卫军制度,建立法制、创制文字;C发动对外战争,蒙古军队向西始终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达到印度 河流域;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建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宣扬 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努尔哈赤: A他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经营 30 多年,用 武力统一女真各部, 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 社会的进展; B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独立

3、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金誓师攻打明朝,几年之后,明朝丢失 70 余城;C1652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1653 年,努 尔哈赤攻击宁远,被明将袁崇焕击败,负伤而逃,不久死去;康熙:政治上:设南书房,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 更名田” 、重农抑商、闭关政策(一度开禁);文化上:大兴 文字狱(重用传教士) ;保护统一: 平定“ 三藩之乱” 、 册封“ 五 世班禅” 、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 约;雍正:政治上:设军机处,加强皇权;经济上:摊丁 入亩和地丁银;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禁止传教);保护统一:设驻藏大臣治理西藏、 大规模“ 改土归流” 加强对西南地区

4、的管 辖;乾隆:政治上: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文化上:大兴 文字狱、派人主持编撰四库全书;保护统一:平定准葛尔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和参赞大臣治理蒙古地区、公平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妥当安置土尔扈特布渥巴锡回来、建立金瓶挚签制度加强中心对西藏的监督和任授权力;二、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沟通秦朝: 迁内地人民与越族杂居,传入越族地区,开灵渠,沟通汀水和漓水;中原铁器和先进技术两汉: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传入 内地,西域人民学会了汉族的铸铁和凿井技术;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后, 北方各族与汉族相互学习对方的生产技术: 鲜卑政治学习汉族文化,制度;实行汉族地主阶级统治唐朝: A 回

5、鹘常常用马匹和皮毛换取汉族的丝和茶;回鹘在长安的商人达千人以上,与汉族通婚;长安、洛阳的汉人也喜爱穿回鹘服装;B 渤海派人到唐都长安学习,带回很多汉文书籍,并把土特产貂皮、海东青、人参、马、铜输入内地;C汉族工匠把手工技术传到南诏,那里的比织业进展起来,建筑和艺术也有很高成就(如崇圣寺三塔);D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后,又有 很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到叶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E唐末契丹人逐步学会种田、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 屋,开头农耕和定居生活;北宋:澶渊之盟后,北宋在边疆设榷场,进行互市贸 易;元朝: 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技

6、术,改革棉纺织 生产工具;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清朝: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三、中国古代民族融合 春秋:华夏族与同边各族接触频繁,加强了联系;三国:蜀汉统治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有了更 多的接触;吴国境内的山越迁出山区, 与汉族共同开发江南地区;西晋:“ 五胡” 内迁,同汉族之间联系日益亲密;南朝:随着北方人民南迁, 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展快速,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肯定程度的开发;北朝: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那里显现民族大融合的 趋势;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两宋: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一步加强;各族人民的联系进元朝: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

7、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 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东南,同汉族杂 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已被称为“ 汉人” ;唐宋以来信仰伊 * 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杂居、通婚,开头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清朝:境内生活着 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50 多个民族,各族人民之间经济四、 . 历代中心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按地区:东北:唐朝:在靺鞨地区设立黑水都督府,封渤海君 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使东北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元朝:设辽阳行省; 明朝: 设奴儿干都司; 清朝: 设黑龙江、 吉林、盛京三个行省;西北:西汉:

8、公元前60 年设西域都护治理今新疆地区;东汉:派班超经营西域;唐朝:打败东 *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设都督府管辖;打败西突厥,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元朝:设岭南行省治理蒙古地区;对新疆部分地区设行省治理;明朝:接受明朝封号,新疆瓦剌(亦力巴里15 世纪初期鞑靼、瓦剌先后 P124 图),明后期,封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平定噶尔丹割据势力,统 一天山北路;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1757 年,平定回部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 1726 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 年设新疆行省;西南:

9、秦始皇: 在两广地区设桂林等三郡;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等九郡;唐玄宗:支持 皮罗阁统一六诏,封为云南王;元朝:设行省和宣慰司;明 朝:设宣慰司、建土司制度, 平叛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开头“ 改 土归流” ;清朝:康熙帝平定“ 三藩之乱” , 雍正帝大规模“ 改 土归流” ;西藏:唐朝: 结姻亲之好, 册命“ 赞普” , 长庆会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 使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明朝:设立卫所、建立僧管制度;清朝:赐“ 班禅、达赖” 封号,确 立中心册封制度,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挚签制度;台湾:三国: 230 年孙吴派大军达夷洲;唐朝:称 流求;元朝:称琉球,并设澎湖巡检

10、司管辖;明朝:称小琉 球, 1624-1662 荷兰占, 1662 郑胜利收复, 1683 降清;清朝:1684 年,设台湾府,录属福建省;中法战争后,1885 设台湾行 省;五、 . 民族融合的形式:民族迁徒;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秦朝时内地人民迁徒到河套;中原人民迁徒到珠江流域; 在魏晋、 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 等等;联合斗争;说究竟是阶级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亲密;友好交往; 特殊是在我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 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了民族融合;魏孝文帝的改革,

11、大大加速“和亲” 、“ 册封” 促进民族融合;641 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人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从今唐朝和吐蕃“ 和同为一家” ;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 怀仁可汗” 封号;713 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 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步削减,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六、 . 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和特点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 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其次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 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 合趋势显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特殊是元的统一, 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回族;特点: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并且显现了新的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