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 猜猜看【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怎样进行】(1)头脑风暴活动引入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正确的答案。本文的开始,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头脑风暴活动(头脑风暴活动在三年级第一单元已用过),让学生放飞想象,大胆猜想,无拘无束。也可以先进行猜谜语活动,引发兴趣,然后再引入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淋漓

2、尽致地猜想。例如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大家猜猜看“此花没人栽,年年冬天开,朵朵白如玉,好看不能摘”谜底是什么?为什么猜是它?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过渡“大家猜得很好,理由比较充分。现在老师这里又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还想猜猜看吗?”此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画面与问题的展示,供学生自由选择与猜想;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直接叙述或学生看课本后大胆猜想。教学时注意,教师只需提供自由猜想的空间和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些进行大胆猜想,无需过多地辅导和控制;文中提供的只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中的各两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这些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因此,教师应充分准备大量的可供学生猜想的问题,有必要也可以在猜想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提问,且由学生来猜想。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书中有许多问题可用来猜想。(2)谈论猜想的依据,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同样小学生对问题的猜想也是如此,尽管有时的猜想属于子虚乌有,但毕竟有了思维加工的过程。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猜想过程,为科学验证埋下伏笔,在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谈论猜想与假设的依据。文中卡通人物的对话,恰是部分学生猜想与假设过程的真实写照。教学时,教

4、师可将猜想与依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猜?”如果学生对猜想的依据不能较好地把握,教师要及时引导,将科学家们对海洋变成高山的猜想途径加以分析,然后让学生修正自己的猜想;如果对猜想与依据都能顺利开展,那么对科学家们的猜想途径可作为阅读资料来补充。另外,为了保证猜对了吗一课验证的顺利进行,提醒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要及时记录。2 猜对了吗?【要点】了解猜想假设与事实的区别。【目标】(1) 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的。(2) 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质。(3)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5、。【怎样进行】(1)猜想与验证活动引入导入语:同学们,在猜猜看一课的训练中,我们对什么是猜想与假设有了初步的尝试和了解,而且对自己所做的猜想找到了不同的理由或根据,那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这需要运用各种途径加以验证。今天,我们就对“火烧纸杯”的猜想亲自验证一番,好吗?(本课选取了能直接利用实验来验证其猜想的简单办法,使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中容易获取足够的证据。)接下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对火烧纸杯底部的三种情况做出大胆的猜想并加以记录,然后说出猜想的依据,引起学生的争论,特别是纸杯能否烧水的猜想,学生的意见会发生很大的分歧(注意,如果此猜想在第一课已经进行过,可在此以回顾的形式出现)

6、。在此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到用实验的办法来验证,从而自然过渡到酒精灯的使用及学生的实际练习。应注意的是,酒精灯要规范使用,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后,再进入到验证环节;验证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悟“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的道理。(2) 交流与总结待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猜想与验证后,在他们的头脑中定会产生各种想法,因此很有必要让他们一吐为快。因为,交流与总结的过程,更能使学生理解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在实验中,有的猜想被抛弃了,有的猜想得到修正或补充,有的则被肯定下来。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应变参考】(1) 在猜想与验证环节,教

7、师可以灵活掌握材料的选择,不必拘泥于书中的问题与验证,如可以结合对猜猜看中“杯子竖直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团会湿吗?”问题的猜想,进行验证;可以直接选取比较有趣的、操作简便的小实验引发猜想与验证,如:“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用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猜一猜,纸条会被烧着吗?结果会怎样?试一试。”答案是纸条烧不着。原来,金属传热的本领很强(铜比铁更强),它把纸上的热很快地夺了过去,尽管一连烧了几根火柴,但铁棒上的温度却还没有达到纸条烧起来的程度。这样,纸条当然不会烧着。(2) 对空纸杯倒扣酒精灯上的猜想与验证,教师可设计为两种情况:其一,纸杯与酒精灯之间不能有缝隙;其

8、二,纸杯与酒精灯之间有缝隙。(3)教学时,如果教师认为酒精灯的学习,安排在验证环节前会削弱学生获取证据的高涨情绪,可以另设时间提前进行此项训练,以备课上使用。3 猜猜猜【要点】了解有些猜想假设需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目标】(1)了解恐龙的生活背景,学习怎样进行猜想,了解多重多角度猜想。(2)能理解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的道理。(3)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不断进取的精神。 【怎样进行】(1)课前搜集结合猜猜看中“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能复活吗?”的问题,让学生大量搜集并阅读有关恐龙生活的背景资料,有兴趣的可以自由猜想灭绝的各种原因,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以备交流。(2)课上交流学

9、生的猜想一定会千奇百怪,因为他们收集资料的途径不同,内容有别,考虑的角度也会各种各样,因此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提示,让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后再次猜想,并思考这些猜想有没有可能得到验证,怎样验证?(3)阅读与分析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学生们的猜想没有统一的答案,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这正是安排本活动的目的所在。当学生们处于困惑之时,教师提醒他们阅读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各种猜想、验证与分析,并详细地补充科学家的猜想与假设。通过对比与反思,真正使学生理解对待复杂问题该怎样从多角度进行猜想、对不能用实验找到答案的猜想需要搜集查找众多的材料、经过验证但谜底仍不能揭开的猜想与假设还有待于

10、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应变参考】(1)本活动,教材展示的是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与假设,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其他内容,例如“鸽子为什么不迷途?”等。(2)有关恐龙灭绝与复活的话题,学生比较敏感。因此,有必要将研究继续展开,放飞学生的思维,举办恐龙博览会、恐龙的家族、恐龙哪儿去了?、恐龙能复活吗?等活动,让学生在资料的搜集中再次尝试寻找证据的快乐。四、评价建议本单元主要采用随机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由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尝试猜想与假设,因此,为激发猜想兴趣,鼓励大胆想象,随机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时、在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设时都可运用这种随机评价,同时在随机评价的

11、过程中又以自我评价为主,使学生充满自信,充满快乐。本单元的又一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猜想假设与事实的区别,因此,对能力训练的成果采用的是结果评价。对学生所完成的记录表、搜集的资料、验证的结果等,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定性评价,会起到交流反馈和增强信心的作用。另外,本单元对学生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情感态度方面也应进行评价。教法导引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什么是假说 假说是指在已有知识和事实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所提出的猜测和推断。假说作为一种以假定的想法为基础的知识,作为对事物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的一种

12、推测性说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推测性假说之所以不能称之为科学的理论,主要是因为他们基于不够充分的事实材料,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推测性说明。这种说明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假说作为一种猜想和推断,与科学理论相比较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假说是在一定的事实资料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产物,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还没有经过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和证明,因而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偶然性。假说只有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和证明,甚至经过补充、发展和提高,才有可能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此外,由于假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并不是所有的假说都能发展成为科学的理

13、论,也不是任何一个假说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是正确的。(2)合理性假说虽然是一种猜测和推断,但不是纯粹的主观臆造,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假说的建构,总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在一定的事实材料基础上提出的,因此,不管后来被实践验证是否正确,都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是错误的假说合理性少一些而已。如:“地心说”是科学史上有名的错误假说,它的提出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公元2世纪,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在天文观测和经验认识基础上,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各个行星以圆形轨道围绕地球均匀运行。“地心说”本上是错误的,但它毕竟有一定的经验认识基础,符合人们的感观认识,它对天体运行的解释和预测也有一定的准确性,对天文学的早

14、期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可变性科学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变化,如概念的扩张、原理的增加、理论体系的丰富等,但它们的内核和本质却是不变的。假说则不然,假说产生之后,可能演变成科学的理论,可能因为其错误而被淘汰,变化趋势相当大。例如,哥白尼“日心说”本上是正确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它的许多原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他和托勒密一样,都认为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正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此作了重大修正:行星轨道呈椭圆形,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由此,克服了“太阳中心说”的一个严重缺陷。(4)多样性多样性也是一种可变性。所谓假说的多样性,是指对同一类现象,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假说。这多个假说往往有下面几种情况存在

15、。其一:并存的假说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是错误的。其二,并存的假说都不完全正确,又都不完全错误。其三,并存的假说中,有的完全正确,有的不完全正确,这些假说最终都演变成科学的理论。在上述的四个特点中,推测性和合理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可变性和多样性都是从它们派生出来的。任何一个假说,不管最终能否转化为科学的理论,只要它产生出来,就会表现出有一定的推测性和一定的合理性。2假说的重要作用科学史表明,假说存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贯穿在科学发展进程的始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是科学进步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桥梁。假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假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不可

16、缺少的重要环节。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发展过程,是在选定了科研课题以后,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获取和积累有关研究对象的事实资料;通过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对这些事实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提出和建立科学的假说;通过相应的观察和实验进行检验和证明,使之发展为科学的理论。也就是说,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以及事实资料的积累,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科学理论的建立,只有通过假说这个中介,才能由事实资料的积累达到科学理论的创立。所以,假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必经途径。(2) 假说对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假说一旦建立,就对科学研究起着指导作用。首先,假说的提出进一步确定了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内容、

17、方法和方向,指引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其次,在某一学科领域提出的假说,对于该领域在观察和实验中所继续获得的事实资料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再次,科学假说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3) 重大的假说引起自然科学的革命。在科学研究中,一些重大的科学假象的提出和建立,往往是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观念的束缚和局限,突破了原有的科学理论已经达到的水平和界限,预示着新的突破性的科学理论的创立,从而引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革命性的变革。 (4) 著名的假说对科学家有着强大的吸引和激励作用。在假说提出和建立以后,对于它的检验和证明,将直接地关系到科学理论的创立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科学史上

18、,一些著名的假说,例如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以后,曾吸引了一大批甚至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激励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使一些科学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科学人才得到锻炼,成为著名的科学巨匠。(5) 错误的假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科学研究中,不仅那些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假说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即使是那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或者部分错误的假说也仍然具有某些方面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当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发现所运用的假说是错误的,就会针对错误重新进行探索,以便消除错误,用新的假说代替旧的假说,从而提高了人们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技巧,发明了新的仪器、仪表等实验装置,成为以后进行新的探索以及提出

19、新的假说的有力的技术手段。总之,错误假说是人类科学认识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它反映了人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片面到知其全面、由知其表面现象到知其本质和规律的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错误假说恰恰是孕育着正确的假说和科学理论之母。3假说经历的三个基本阶段不同的假说,形成的具体途径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假说的形成一般要经历的三个基本阶段:(1)发现问题。问题是科学假说产生的动因。人们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总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魏格纳之所以提出“大陆漂移说”,也正是因为他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地图上南大西洋的海岸线吻合得那么巧妙?几乎一点都不差?门捷列夫面

20、对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元素?怎样寻找新元素?各种元素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总之,一切科学假说的产生,都是以特定的问题为先导,并且为了解答问题而被构思、创造出来的。现代科学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科学家说的逻辑起点,不是一般的观察、实验,而是问题。(2)搜集、整理有关该科学问题的事实资料,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该问题做出初步的解释和假定性的推测。例如,魏格纳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广泛地搜集证据,大胆想象,提出了推测:这些大陆原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各种力的作用断裂开来;由于组成大陆的岩石比组成海底的岩石轻,所以大陆就像“

21、冰山”一样,在海底上方漂移,由此形成现在的各个大陆块。(3) 从初步的假定和推测性出发,利用各种有关材料,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对假说的观点进行论证,进而形成有结构的体系。 4假说验证的方法科学假说的验证和证明一般是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途径来进行的。 (1) 支持性检验法。 如果假说所涉及的一类现象是以单个形式存在的,而且数目有限,并且便于观察或实验,可对每个现象逐一加以考察,以检验假说对他们的解释是否符合实际。(2) 判决性检验法。在假说的外壳中,有的命题直接与核(核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组成的,它们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检验)有关,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该命题得到验证,那么可直接推

22、断核也正确,此时采用判决性检验法。也就是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命题加以验证,如生物学中的“种生说”的验证。(3)模拟实验检验法。有的现象难以直接观察到,或难以直接进行实验,特别是那些曾在历史上发生过,早已事过境迁的现象,根本无法让它们再现。因此,模拟实验是检验的有效途径。(4)反证检验法。反正检验法,是指不去直接验证假说的命题,而是去检验假说命题的反命题。如果反命题不成立,那么也就间接地验证了原命题。2有关问题的答疑(1)大海为什么会变成高山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并在珠峰岩层中发现了大批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

23、等化石,这些化石是一亿年前形成的。这些清楚的证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连同珠穆朗玛峰在很早很早以前曾经是汪洋大海。是什么力量使茫茫古海变成巍峨高山?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原来坚硬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位于地表以下70100千米厚的岩石层也不象蛋壳那样完整。无论是在大洋底下或大陆底下的岩层,原来都是由一块块大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就像橡皮筏子那样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当两个大板块相互靠拢并发生碰撞时,就会在碰撞合拢的地方挤压出高大险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被这样异常强烈的挤压运动形成的。有趣的是,雄伟挺拔的喜马拉雅山至今仍在缓缓上升呢。(2)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原

24、因是怎样假设的? 距今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存活了有1亿年之久的恐龙绝灭了,与它同期绝灭的还有当时的一些其他物种。恐龙的绝灭发生在它的极盛时期,它的命运对于已经创造了高度文明而历史要短得多的人类的命运来说,所蕴涵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人类不遗余力地探求包括恐龙绝灭在内的生物大规模绝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恐龙为什么灭绝了?迄今为止,尽管科学家们没有发现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但针对恐龙灭绝原因,却有2种科学猜想。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教材设计说明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由“起风了”、“风的测量”、“可爱又可恨的风”三组活动组成。本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5、“假设性解释”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解释方式。当人们遇到不认识的事物或现象时,往往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部分事实与证据,运用猜想、假设、类比、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如,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种种解释(陨石说、火山说、疾病说等等)、地月系形成的原因的解释等,就是假设性解释,这种解释有待于科学的检验。由于尚无定论,所以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往往是多种多样的。风是自然界中的常见事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已有生动的感性认识,大量有关风的歌曲、诗词、绘画作品也建构起他们丰富的知识背景,关于风的大小、方向、测量、利弊等均有所知晓,但他们的知识技能结构是不系统的,也不够深刻,依然存在着许许多

26、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可能给不出完全正确的答案,但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性解释来。教材设计了部分训练假设性解释的素材,如“为什么他的风车转得快”、“台风为什么能吹倒大树”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还要挖掘和利用其他素材,使学生的这个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见图21)值得注意的是,假设性解释不是胡乱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事实与证据基础上的,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支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进行论证,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维护自己的观点,学会接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解释的合理性。本单元以对风的认识为载体,配合竞赛、思考、

27、观察、记录、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能力、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见表21)起风了这一课主要了解同学们对风的认识程度,由“问题接龙”这一智力竞赛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起风的景象,在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风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初步体验假设性解释的过程和方法;然后,通过纸风车的设计与制作训练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记录活动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内容上的准备。风的测量主要学习风力和风向的知识,首先汇报和分析课前的记录,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假设性解释,进一步深化对二级目标的培养。在技能的培养上还包括了巩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8、制作一个测量风的仪器,并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改进。了解了风向和风力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双刃”性,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上的准备和铺垫。可爱又可恨的风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风的利弊,了解风能的利用和风灾的防治。同时,训练同学们的辩论能力。智力竞赛:问题接龙猜想与假设:问题的解释设计与制作:纸风车活动:记录“风的预报”汇报与交流:风的预报猜想与假设:预报的内容快乐阅读:风力与风向观察:室外有风吗1起风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2风的测量活动:长期测量辩论会: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阅读与思考:风的利用图片分析:大自然的报复拓展活动:龙卷风科学自助餐:风力的知识风啊,你吹吧

29、3可爱又可恨的风设计与制作:测量风的仪器了解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21第二单元教学活动框图教学过程与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建议表22第二单元课时安排建议课题课时建议主要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起风了1课时猜想与假设: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10)设计与制作:纸风车(15)风的测量1课时猜想与假设:对预报内容作假设性解释(10)设计与制作:测量风的仪器(15)可爱又可恨的风12课时辩论会: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20,或利用一课时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与思考:风的利用(5)图片分析:大自然的报复(5)二、教学准备提示表23第二单元教学准备提示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其他起风了纸风车的多种做法及其成品。天气预报记录

30、。制作纸风车的材料:纸、剪刀、大头针、带橡皮头的铅笔。留心天气预报,选择有风的日子。或准备电风扇等风源。对于各种纸风车的做法,教师要有大概的了解。风的测量风力风向仪的实物或图片。材料超市:卡纸、剪刀、大头针、带橡皮头的铅笔、量角器、吸管、乒乓球、包装泡沫、布袋等。若能事先联系,请来气象专业人士或去气象台站参观就更好了。可爱又可恨的风利用风能的图片。大饮料瓶、水、纸、包装泡沫等。三、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对二级目标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假设性解释,掌握其要点,学会其技巧,特别是要注意做到有理有据。第二,本单元也是进行设计与制作训练的好契机。涉及到的纸风车、测量风的仪器都是同学

31、们喜欢做的东西,要在充分的思考、讨论、反思的基础上开展制作活动,而不能是简单的仿制。第三,两个长期记录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坚持完成。教师的动员、指导和学生的自律、合作等是完成这些活动的基础。1起风了【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目标】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怎样进行】以“问题接龙”的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希望弄清的问题。此环节用时5分钟,对于接不上的同学可以“惩罚”一下,但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学个动物叫、扮个动物形象即可。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会很多,

32、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作假设性解释。教师要注意发现合适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解释。“怎样证明风的存在?”是一个户外活动,同学们可以先分小组讨论活动方案,然后出去验证。纸风车的制作是检验同学们创造力的好机会。其实,只要是风吹着转动的纸片都可以叫纸风车了。这样,纸风车的形状、结构、叶片数量等都可以任意设计,让学生做出花样繁多的纸风车来!“自己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做假设性解释的问题。不论风车转得快还是慢,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原因去解释它。只要是能说出道理的,教师就应该接纳,并鼓励他们去验证解释、修改解释。最后,布置学生记录气象台一个星期“风的预报”,为下节

33、课做准备。【应变参考】教师要留心天气预报,选择有风的日子开展本课活动。在没有风的日子里,教师要做好准备,电风扇是必要的器材之一。【要点询问参考】提出合适的问题是进行假设性解释的前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认为怎样改进才会使纸风车转得快?为什么?”当学生问及风的成因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猜测“你认为风是怎么产生的?”2风的测量【要点】了解测量风的仪器【目标】(1)体验长期测量的意义及成功测量所带来的乐趣。(2)知道有关风的基本概念,能用测量仪器测量风力和风向。(3)会制作观测仪器,并适当进行改进。【怎样进行】(1)交流记录结果。上节课布置了一项课后活动:记录一周的“风的预报”。小组间

34、互相交流一星期来的记录,针对记录,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性解释的训练。教师选择一些适合做假设性解释的问题,让同学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再一次提醒学生,解释是要有依据的。(3)阅读P.17“风力与风向”,看看室外的风,知道有关风的简单知识,认识常用测量仪器及使用方法。验证部分假设性解释。(4)设计与制作测量风的仪器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如自动化、电子化的专业仪器,简单的如纸风车、红领巾等,均可以用来测量风力和风向。这个环节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实用、经济、美观、操作简单、材料容易得到等。三年级的学生,在设计时能够做到实用、材料

35、易得这两点已经足够了。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仪器的作用和原理,再画出草图,小组内分工、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了。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案,收集制作材料,学生的作品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原理,并且实用,就值得肯定。制作测风仪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5)长期测量仪器制作完后,用它来实地测量,检验设计与制作的水平。之后与气象台公布的数据进行对比,依照差异,思考自制仪器的缺陷,并进行改进。长期测量是一项考验意志与恒心的活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品质对顺利开展此项活动的障碍。教师得做好动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检查措施要落实,帮助

36、同学们实实在在地完成这项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成果来之不易,体验到经历长时间测量活动并取得成功的所带来的乐趣。3可爱又可恨的风【要点】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让我们展开辩论,争取用事实说服对方。【目标】(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方法。【怎样进行】(1)辩论会关于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是一个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至于标准答案,似乎没有,也不用给出。关键是在辩论过程中了解有关风的现象、丰富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学生能思善辩的能力。辩论会前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教师要首先提出目标,再将同学们按意见的不同分成两组,可以组间辩论,也可以组内辩论。

37、然后是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要尽可能多地找到支持本方论点的事实与证据,将图片、图表、文字等论据整理、分类,便于辩论时呈示。有可能的话,要事先揣摩对方的论点、论据,有针对性地准备应对材料这一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高了些,不宜作硬性要求。辩论强调以事实与证据取胜,而不是起哄、辱骂等不良行为,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尊重对手、尊重事实,营造积极、健康的风气。辩论会后教师做一小结,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自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在辩论会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思考P20、21面的材料,进一步深化对风的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思考自己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贡

38、献。(3)拓展活动“龙卷风”。通过一个小实验,体验龙卷风的巨大破坏力,激发同学们研究自然的兴趣。【应变参考】辩论会宜控制在20分钟之内。目前大班额的教学,要达到人人参与辩论有一定难度,可事先培训一组学生,由他们示范,再组内或组间开展活动。四、评价建议本单元主要考察同学们进行假设性解释的能力,需要结合教学过程来评价,可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重点看他们的解释是否有依据,能否“自圆其说”。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设计与制作活动来进行,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述,检查他们的作品,从而能判断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点是“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观察学生在辩论中是否尊

39、重对方、尊重事实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两个记录表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表现。教学参考资料风速、风向和风力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 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时”;移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s Beanfort)根据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把风力定为13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为12级。0级风风速为0.00.2米/秒,称为无风,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0级风景象;1级风风速是0.31.5米秒,称为软风。每级风风速包含的数字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

40、如3级风风速为3.45.4米秒,称为微风,上下相差2.0米秒;4级风风速为5.57.9米秒,称为和风,上下相差2.4米秒。蒲福创立的风级,具有科学、精确、通俗、适用等特点,已为各国气象界及整个科学界认可并采用。 蒲福之后,“蒲福风力等级”几经修订补充,现已扩展为18个等级。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极少,其摧毁力极大”。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这种风也称为飓风,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

41、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最高一级17级风的风速是56.161.2米秒。17级以上的风速,极为罕见,但也绝非未出现过,只是现在还没有制订出衡量它们级别的标准。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十分猛烈的旋风,多发生在平原地区,一般范围不大,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最大的可达1000米,突然生成,又突然消失,历时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风速每秒钟可达100米200米。往往从雷雨云下面伸出,像个漏斗。由于气流的旋转力很大,可将地面上的水,尘土、泥沙挟卷而上,破坏力很大,能拔倒树木,毁坏房屋,造成巨大损失。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教材设计说明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进行

42、“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具体探究能力训练。围绕二级目标,教材设计了神奇的小针、有趣的磁铁游戏、磁铁的妙用三个主题活动。好问、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生的学习资源,本单元开篇便设计了神奇的小针这一“做中学”活动,从学生动手制作神奇的小针引入,在激发探究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小针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的猜想,为下面有趣的磁铁游戏埋下了伏笔。指南针家史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接着,教材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游戏为载体设计了第二课有趣的磁铁游戏,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玩磁铁,发现磁铁的各种特性,猜想并验证对针

43、尖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为了能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充分汇报对磁铁的有关了解,把学生已有的,但还不十分确定的认识尽可能的“调”出来,并以此作为即将通过“玩磁铁”来证实的“猜想”。四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对磁铁性质猜想进行的验证。随着验证活动的进行,学生对磁铁的性质会产生进一步的认识,至此揭开针尖指南北、两针尖接近或吸引或排斥的秘密已水到渠成。“地球也是巨大磁体”的小资料,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可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的猜想。了解过了磁铁的特性,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磁铁性质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由此渗透STS教育思想。磁铁的妙用便是在这种理念的指

44、导下设计而成的。这一“做中学”活动,是对前两课知识和能力两大培养目标的巩固。“金鱼出水”、“巧分小米”、“破译听话的小车”三个小游戏,既补充了磁铁隔物吸铁的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将新知融于生活,自然地引出磁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磁悬浮列车的补充阅读,将激发学生的时代感和对科学的美好向往,在引领学生真切地领会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同时,力求达到德育的无痕渗透。扩展制作磁铁小玩具的活动,旨在使学生亲自尝试磁铁的妙用,在动手操作中加以思考、加以改进,达到学科学,用科学,学以致用教育目的。谁“咬”住了指南针?作为本单元的科学自助餐,为学生补充了俄罗斯物理学家米尔诺夫利用指南针发现巨大

45、矿藏的故事,更充分地说明指南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之,本单元先直接以制作指南针为起点,再到对指南针指南原因的猜想为发展,接着再通过玩磁铁来探究与解答指南针指南的秘密为高潮,体现了各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关联性、趣味性,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呈现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这种“倒叙”式的活动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教材在呈现形式方面,也力求从三年级学生的视角出发,利用适量的儿童语言,引进真实的生活场景,多次设计儿童喜欢的游戏,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并最终通过“玩中学”揭开事物的原因。神奇的指南针神奇的小针有趣的磁铁游戏制作活动:做个指南针为观

46、察针尖现象做准备游戏:玩自制的小针对原因的猜想做铺垫阅读:指南针的家史回顾交流:曾经怎样玩磁铁猜想与验证:猜想磁铁的性质,在游戏中进行验证对实验现象的原因揭密猜想与交流:针尖现象的原因对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想将针尖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引到磁铁的研究上来整理与反思:针尖现象的原因磁铁的妙用游戏引入:金鱼出水、巧分小米、听话的小车。猜想其中的原因补充新知,测试能力,猜想原因讨论:生活中磁铁的应用扩展活动:制作一个磁铁玩具补充阅读:我国的磁悬浮列车科学自助餐:谁“咬”住了指南针猜想原因的过程中,体会指南针的神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图3-1 第三单元教学活动框图教学过程与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建议表

47、32 第三单元课时安排建议课题课时建议主要活动时间安排神奇的小针1课时制作活动:做个小指南针(约5)实验:用水浮法、悬吊法等玩自制的小针,发现现象游戏:用自制的小针和其他同学的一起玩,发现现象(约20)猜想:对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进行猜想(约10)有趣的磁铁游戏1课时游戏活动:认识磁铁的性质(约20)整理与反思:交流收获,解释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约10)磁铁的妙用1课时游戏引入,猜想原因(大约15)课外小制作介绍:磁铁小玩具(5-8)二、教学准备提示表33 第三单元教学准备提示课题活动教 学 准 备材料、工具和场地的准备教学方法准备神奇的小针制作活动:做个小指南针教师准备:磁铁、泡沫板、

48、水槽或小水盆学生准备:缝衣针、细线、小科学家记录本、笔实验法有趣的磁铁游戏游戏活动:探究磁铁的四个性质各样磁铁(每组保证有2块);小铁钉、大头针、小木块(木屑)、铝片、硬币(每组若干)等;泡沫(每组1块);旋转支架(每组1个,若没有,可用细线悬吊) 实验法、观察法磁铁的妙用游戏:利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有关图片、VCD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等;磁铁、带水的玻璃缸、带铁片的小物体、大头针、小米或其它碎物、纸条缠绕的磁铁、缝衣针等讨论法谈话法三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单元为他们设计了大量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对原因进行猜想与验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第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

49、己去制作、去游戏、去发现现象、去猜想原因、去解开秘密。特别是第二课对磁铁性质的探究,教师决不能一步步地引领去完成。第二,水浮法、悬吊法(或在支架上旋转),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耐心等待和细致观察,以便对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大胆准确的猜想。第三,为了做好技能训练,需要教师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可供实验的游戏,不要局限于书中提供的活动。特别是第三课利用磁铁性质的实验有很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神奇的小针【要点】自制指南针,对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猜想。【目标】(1)对自制指南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相互合作

50、的科学态度; 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感。【怎样进行】(1) 制作“神奇的小针”。每人取出缝衣针(或大头针)在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十几下后让学生猜想,摩擦过的小针会具有怎样的“魔力”呢?接着引导学生用水浮法、悬吊法观察静止下来的小针所指的方向,以引起初步的疑问;鼓励学生再和同桌玩一玩,看看会不会又有新的发现。注意:学生用磁铁摩擦小针的位置可能不一样,有的用磁铁北极一端摩擦小针的针尖,有的摩擦小针的针鼻;有的用磁铁的南极一端摩擦小针的针尖或针鼻。因此,小针出现的指向可能不同,两个小针接近时出现的斥吸情况也会不同,教师应提示学生记住实验的方法及现象。(2)猜想与交流。结合小针出现的不同现象,

51、让学生对魔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想,引出对磁铁的研究。指南针家史的阅读,可放在课下进行,也可放在猜想产生“魔力”原因的后面。【要点询问参考】“摩擦过的小针会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小针一直指的是什么方向?你能猜一猜原因吗?”“为什么有的两针尖相吸,有的两针尖不相吸?”2、有趣的磁铁游戏【要点】研究磁铁的性质,揭开 “魔力”产生的原因。【目标】(1)探究磁铁指示方向的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从中揭开“魔力”产生的原因。(2)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怎样进行】(1) 回顾与交流。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回忆玩磁铁的方法,把经验、疑惑和猜想说给大家听。(

52、2) 在游戏活动中,探究磁铁的性质和本领。文中安排的四组实验活动,是学生对磁铁性质猜想的验证。实验是从磁铁能吸铁的猜想开始的,在认识各种磁铁的前提下,了解磁铁指南北,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的两极的磁力大的特性,为揭开自制指南针针尖或指南或指北、两针尖接近或吸引或排斥的秘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教学中,教师不要认为四个游戏在排列上有着先后顺序,这只是版面展示的结果。教师可放开学生的思维,不要过多地操纵他们,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自行探究,获取结论。(3) 整理与反思。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让学生探究后大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验证对磁铁的各种猜想,在此基础上,揭开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给学生

53、以水到渠成的感觉。【要点询问参考】大家发现了磁铁的哪些秘密?通过以上的研究,你们认为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究竟与什么有关?【应变参考】(1) 在第一课对原因进行猜想时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可能是磁铁的摩擦引起小针产生的“魔力”,可以让他们现场用没有被磁铁摩擦过的小针重复自己的实验,从而在对比中认识到,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可能是被磁铁摩擦过引起的,而被磁铁摩擦后,又为什么会这样?磁铁本身又有什么秘密吗?这将会引起学生更多的猜想。(2) 在解释小针产生“魔力”的原因时,学生可能忘记了当时自制小针出现的各种现象,尽管做了记录。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此处让学生再次制作,进一步加以验证。3 磁铁的妙用【要

54、点】了解人类对磁铁的利用,猜想磁铁妙用的道理。【目标】(1) 能在游戏中,猜想原因,测试能力。(2) 了解生活中人类对磁铁的利用,补充新知,激发学生的时代感和爱国情。 (3) 培养科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怎样进行】(1) 游戏引入,猜想原因结合已学过的磁铁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金鱼出水”、“巧分小米”、“破译听话的小车”三个游戏情境,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磁铁能隔物吸铁的又一性质,继而引发对原因的猜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游戏,更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加深巩固对磁铁性质的利用。(2) 讨论与阅读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阅读补充材料磁悬浮列车,通过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知识阅读,激发起学

55、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科学自助餐“谁咬住了指南针”, 为学生补充了俄罗斯物理学家米尔诺夫利用指南针发现巨大矿藏的故事,更充分地说明指南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时有必要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磁铁利用的文字介绍、图片或实际产品,以备课上利用。【应变参考】(1)“金鱼出水”、“巧分小米”、“破译听话的小车”三个游戏解答的方法不唯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想到把水抽干,让金鱼出水,也可能想到借助其他物体捞出来等方法。教学时,教师对此不要一味地否定,只把目光定在磁铁的利用上,注意及时引导。待学生说出方法后,现场验证所说方法的优劣,认识到磁铁的用途。(2)玩具小制作活动可视具体情况安排。既可以在课上完成,也

56、可以课下制作、课上展示,还可以专用一课时进行制作。因为在激发学生制作兴趣的同时,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会得到有机的锻炼,从而引发新的疑问。(3)教师可将讨论和阅读两个环节合并到一起,让学生在大量列举的事实中,充分理解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人们对磁铁性质的高度利用。四、评价建议为了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的情况,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采取谈话、平时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和随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大胆猜想、积极答问、主动参与、善于质疑、团结协作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完成实践活动的情况也要随机完成,如大胆猜想原因、主

57、动操作、仔细观察现象、大胆进行结果交流、想出一定的有效措施等方面。“挑战自我”中的“我进步我成功”,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试剑石”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磁铁知识的学习与利用,可以放在本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单独操作。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注意与教学过程的结合点。教学参考资料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属性。远在公元前三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一种称为“磁石”的天然矿石具有磁性。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即利用磁石制成。这种磁石我们称为天然磁体。后来发现,磁体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也具有相斥相吸的作用,因而逐步确定了磁和电有密切的联系,并大大地扩大了它的应用

58、范围。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磁现象的本质,即磁性起源于电流或实物内部电荷(电子、原子核)的运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叫永磁体,永磁体有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两种。天然磁体是直接从自然界得到的磁性矿石,比如磁铁矿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吸铁石就是天然矿石。人造磁体通常是用钢或某些合金,通过磁化、充磁制成的。永磁体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条形、针形和马蹄形磁铁。永磁体应用于各种电表、扬声器、耳机、录音机、永磁发电机等设备中。根据对磁性需要的特点,利用通电线圈和软磁材料做铁心可制成电磁铁,利用通断电来控制磁性的有无。它广泛应用于继电器、电磁制动

59、器、起重和选矿设备上。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针形、条形、马蹄形磁铁的磁极,都是在接近两端处。在任何一个磁体上,南极和北极总是成对出现,而且它们的强度相等。若将一条磁棒或圆饼形磁铁,分为两段,每段磁铁均有一对N、S极,且无论将磁体分为多少段,其每一小段必存在N极和S极。将一条磁棒或圆饼形磁铁,沿N极与S极之连线间,横断折成数段时,则在每一断口处,都会有相异的磁极生成,因此每一段都变成一个具有S极和N极的新磁铁是。但若折断之形式由极和极的连线纵切,其断口处并不会有新的磁极生成,只是将磁铁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的磁铁。4.地球是个大磁体指南针在静止时为什么能沿地球南北取向?这表明地球也是个大磁

60、体,也有两极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它的两磁极接近地球地理两极,但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的偏差随着时间有所变化。地球磁体的北极(极)位于其地理南极附近,地球磁体的南极(极)位于其地理北极附近。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所以磁针在地磁的作用下便能转动,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地磁南北极的方向。(磁针南极指向的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南极;磁针北极指向的是地磁的南极,地理的北极。)5.磁场、磁力线在永磁体或电流周围所发生的力场,即凡是磁力所能达到的空间,或磁力作用的范围,叫做磁场;所以严格的说,磁场是没有一定界限的,只有强弱之分。与任何力场一样,磁场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将一个物体的作用传递给另一个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