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彗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也没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2.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

2、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据材料判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4.玄学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

3、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的影响5.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中写道:“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中写道:“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C.儒、佛、道三家同质化D.出现了儒、佛、道思想融合趋势6.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7.明朝哲学家王艮在其明哲保身论中

4、提道:“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矣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国矣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该思想()A.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8.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他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9.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舍利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5、”,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这反映了韩愈()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的思想B.迎合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需求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10.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提倡尊敬父母,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演变成为世俗化的伦理学说11.朱熹曾自述之所以考中进士,是因为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而他初次赴京赶考,随身携带的是某高僧的语录。这反映了()A.佛学与儒学

6、有着相通之处B.理学思想根源于佛学C.科举考试以阐释佛理为主D.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12.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理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13.明朝后期,士大夫王徵和欧洲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7、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14.1872年,外国教习为京师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可知,该“课程计划”()A.背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半殖民地化15.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机,推动九十五条论纲的大量印刷,九十五条论纲迅速传遍德国甚至欧洲,让民众能够直接接触到这类文本媒介。这反映了印刷术的进步()A.利于民众冲破教会思想

8、控制B.使德国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C.推动德国世俗化的迅速实现D.直接揭开了理性王国的时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兴起,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朝,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

9、、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提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阮堂明、沈华中国文化概论材料

10、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各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命

11、题,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纪念梨洲先生四百周年诞辰 (1)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6分)1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

12、、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摘编自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摘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

13、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发展的历史足迹(1)根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近代所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

14、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尊崇儒术”更是把这个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15、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代中国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但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0分)1答案:D解析

16、:题干材料中晏婴认为国君实行德政则无需惧怕灾祸,结合儒家爱惜民力的德政思想,可知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选D项;“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是在近代,其被民权、民主思想所取代,排除A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而晏婴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不以鬼神为尊奉对象,故选C项;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天下为公,排除B项;天、地

17、、君、亲、师体现了古代的主要祭祀和崇奉对象,与和谐共生无关,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可知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神权来强化君权,故选A项;题干材料着重于论述君主的权力来自天,并不是解释“天人感应”,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政思想是孟子的主张,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对民众的教化问题,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可知魏晋玄学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故选C项;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主张建立人与自

18、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强调玄学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吸收了孔孟传统儒学的内容,没有偏离孔孟传统儒学,排除B项;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发展繁荣,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5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山寺”“僧院”都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如炼仙家九转丹”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山寺读书院”“秀才书院”体现了儒家学者借住寺院读书,题干唐诗的内容表明当时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故选D项;儒生读书求知首先是为了应试,然后治国平天下,是积极入世的要求,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民间书院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儒、佛、道属于三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同质化的说法错误,排除C

19、项。6答案: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舍宅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教和儒学的问题,故B项错误;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化,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说明佛教与中国传统相结合,与世俗化无关,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矣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国矣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可知王艮立足于维护人的尊严,具有人文主义性质,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故选D项;王艮的思想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A项;王艮的思想与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有根本的区

20、别,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8答案:B解析:顾炎武主张知识分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己任,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而没有体现其思想的作用,排除A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把贵义贱利推向极致,与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主张相违背,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排除D项。9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韩愈反对佛、道二教,认为佛、道二教不符合儒家仁义思想,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10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没有体现佛教与儒

21、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僧人提倡尊敬父母,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可知中国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印度早期佛教理论,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其演变为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的教材是儒家经典,朱熹在答卷中糅进佛理考中进士,说明科举考试此时强调儒佛融合,故选A项;理学本质上是儒学的发展创新,根源于儒学,排除B项;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中心是儒家义理,排除C项;宋明时期经过儒学家的努力,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明朝

22、中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故选A项;当时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可知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题干材料说明了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引用西方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个例不能说明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14答案:B解析:“中体西

23、用”思想是在保证和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背离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C项错误;学习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并不会使近代中国教育走向半殖民地化,故D项错误。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德国人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机,推动了马丁路德批判教皇权威的九十五条论纲的大量印刷,这体现出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知识和新思想的传播,为冲破教会

24、控制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状况,不能体现出德国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了活字印刷术的进步有利于冲击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和思想禁锢,但并不能起到推动德国世俗化迅速实现的作用,排除C项;建立理性王国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6参考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中华传统文化领域广阔,体现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2)表

25、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当代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7参考答案: (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2)理论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18参考答案:(1

26、)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9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阐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中国旧有的政治、经济、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虽然没有实践,但是促使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