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_第1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_第2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_第3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_第4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设计教学例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成了高频热词。如何借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整合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如何创设学习活动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许多问题,让使用新教材的广大教师感到困惑。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中“应时而变”的创造智慧。必修(上)第一单元是“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起始学习单元,以人文主题“青春激扬”组合了五首诗歌、两篇小说。这些篇目中,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百合花是精讲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哦,香雪是自读课文。单元学习

2、任务的写作要求是“学写诗歌”。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落实课标所说的“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变革教学方式”中的读写融合设计智慧教师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阅读、写作教学彼此割裂,且“阅读教学膨胀起来,挤压了写作教学的空间”。在“阅读本位”范式下,自然迁就的是阅读的序,这就势必造成写作教学的无序,损害写作学习的效率,或者造成这样的情况,阅读教学的序和写作教学的序并行不悖、各行其

3、是。这样就导致了“读、写结合,以读带写”规范的名存实亡。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书面语写作需要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见识和思考来充实,也需要阅读所学的文章作法为范例,于是写作也可以引发阅读选择和阅读积累的需求。学习任务群中的读写融通策略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在一个个任务挑战、完成中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因为语文实践活动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是一个言语“表现”系统,居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将在听说读写及思悟、潜能、兴趣等方面被激发。学生在与多元文本的对话及自由写作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运用语言技巧,在“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动态迁移转化中

4、获得文体感、语境感、语感。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纵向的挖掘或横向的拓宽,以往那些分散、隔离的陈述性知识会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生命活力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系统,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和发展性学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一环是练习设计。练习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蜜成花不见,设计者丰富的理性认识往往在衍化为操作程序的过程中隐退了,它更贴近实践,体现着设计者的巧思,注意分寸,所以能诱发学生的兴趣。班级准备召开以“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火热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朗读诗歌,要在反复吟诵品味中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参照下

5、列示例,选择本单元五首诗歌中的一首,设计“朗读提示”,然后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示例原诗: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朗读提示:语调与前两节明显不同。高昂、豪迈。“手指”后断开。读出“排浪”壮阔气势。“手掌”后断开。读出“大海”开阔境界。“曙光”“笔杆”,重音强调。率真而坚定。“相信未来”字字顿开,高而强,形成高潮。“我”,顿开。“之所以”,重音强调。紧承上句,不宜停顿时间太长。“拨开”,字字饱满。紧承上句,一气贯

6、通。“看透”,重音强调。(2)如果要将本单元的五首诗歌编排入朗诵节目单,你作为朗诵会的策划者,准备怎样排序?请依据你的编排顺序,写一段跟这几首诗歌相关的串联词。要求:语言简练,衔接顺畅。(3)围绕“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火热青春”这一主题,自创一首小诗,反复诵读练习后,与同学分享。这个任务群在设计时以主题呼应“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并创设出贴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情境。在“诗歌朗诵会”这一实践活动中以相信未来的朗读示例为导引,三个小任务的排布由易到难、由读“他”到写“我”到分享而体现出梯度。整个任务群中的实践主体学生,其角色变化是:朗诵者、策划者、创作者,这样就在情境体验中以阅读、朗读激活学生的言语

7、思维、情感认知,又以写作诗歌、分享诗歌检验和深化阅读效果,抓住读写之间且通且促的特征,阅读既是“为了写作”,又是“通过写作”,从而在读写双线环形互动互促的过程中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二、“变革教学内涵”中的情境设计智慧新课标明确提出“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具体到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怎样才能让学生突破当下的时空背景和个体的经验世界,去有效打破“我”这一个体与文本、历史、社会的壁障,“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怎样才能创设社会角色和

8、任务驱动去促成学生的“学以致用”呢?第一单元的中国作家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从1919年的“五四”热潮到解放战争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笔者在落实“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个教学目标时,采用了由点及面的情境任务设计。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毛泽东和郭沫若的诗歌,所以我选择学生相对陌生的闻一多为学习任务群的切入点,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闻一多先生被评选为100位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后,再查阅、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为先生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辞。(1)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

9、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2)为民主 为和平 为大众 成仁取义反独裁 反内战 反特务 虽死犹生周恩来、邓颖超在闻一多遇难后所题挽联(3)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4)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要成为一个有志和有为的青年,爱祖国、

10、爱人民是首要的要求。这个任务以所给四则材料为学生查阅闻一多更多资料的摘要提供示范,巧妙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的“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嵌入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用十年前真实的英雄表彰活动让学生置身社会生活情境。任务要求是为闻一多先生写颁奖辞,这是在知人论世之后的语言表达,将学以致用落实为实用类文体颁奖辞的写作要求。当学生完成闻一多先生颁奖辞的写作、修改与评议后,就可以分组仿照教师的任务去设计第一单元其余作者的颁奖辞了。这样既完成了“由点及面”,又将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权交给了学生,把设计策略教给了学生。在学生查阅资料、提取要点、设计任务、写作颁奖辞的过程中,

11、他们的自主创造性就处于勃发的状态,这样教材中一个个闪光的作者就以其生命的华彩成为照亮学生精神世界的火炬,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片段就自然拓展了学生认知世界的广度,在“青春激扬”的人文主题下,“启蒙”的时代主题也可以成为贯串第一单元五首诗歌、两篇小说的红线。从“五四”时期“人”的启蒙到20世纪80年代 “知识”的启蒙,用时代的洪流助力学生的“青春启蒙”。三、“变革教学评价”中的多元多维评价智慧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课标强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结合第一单元的学习导语和任务要求,我为“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火热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确定的学习目标是:能通过诵读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12、情感,以陶冶性情。在情境化的任务群学习过程中,评价者是参与朗诵诗会的全体学生,学生在朗诵诗会活动倡议之时就领到如下评价标准表:发音正确语速适当语调适宜脱稿背诵体态适度情感表达恰切10分10分10分10分10分50分这份评价表的项目暗含了朗诵要求,其实这也是简略的朗诵指导。其中“情感表达恰切”的评价依据是对诗歌主题及情感的理解。学生预知评价标准,就能在准备朗诵诗会的十余天过程中不断以评价促进自我成长。在朗诵诗会的生生互评后增加现场点评环节,点评者会获得点评精当的相应加分。诗歌朗诵会上所获分数并不是终极评价,因为朗诵会后的自我反思和活动总结也是评价中的一环。整体而言,在情境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是综合性

13、的,形式是多样的。新课标要求“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体现学生个性;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作业的评阅由师生共同在课堂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完成。评价过程中的要求是倾听他人看法,表达自己见解,记录精彩发言,总结鉴赏方法,最后修改自己的作业。整个评价过程是动态的、综合的,是以促成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所以评价记录中要包含学生参与课堂的态度表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反映、语言表达的能力层次、提炼总结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的品位水平等。将课标要求的“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课堂上落地生

14、根,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在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设计者、导引者、观察者、组织者、评价者,而且是记录学生成长的速记员和介入学生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的引航员。那么,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引航”智慧就更当明晰,因为单元学习任务群是深达学生的语言、思维、思想、积淀、习惯、品性等多层面的。做一个智慧的引航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内功:(1)明“引航”之时机何时引而不发,何时相机而动,一点而透的契机怎样把握?(2)晓“引航”之方法怎样顺水推舟,怎样集思广益,怎样盘活学习资源?(3)懂“引航”之心理课堂导引语、评价语、指令语如何更有效力?(4)知“引航”之方向学情起点

15、是什么,问题起于何处,要引领到何方?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已经到来的深度改革之际,挑战将促成教师的更大成长。做智慧的任务设计之师、评价之师、导引之师,是语文教育者不变的使命。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峨日朵雪峰之侧隐喻了什么?Q1:会背一两首或者一两句新诗吗?我问学生:“会背一两首或者一两句新诗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好。还有吗?”“祖国啊,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挺好。接下去。”“祖国啊,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串台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嗯?后来一问,学生真的以为这就是顾城的原诗。这是课前关于新诗的对话。前几届学生刚刚熟悉

16、食指、梁小斌、海子、舒婷,新教材里这些人的名字没有了,来了一位叫昌耀的诗人,一首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诗。Q2:如果你去看祁连山的雪峰、落日,会有什么感受?“昌耀是谁?先不管。设想,你现在去青海旅游,如果去看祁连山的雪峰、落日,会有什么感受?”我问。有学生不假思索:“赞叹祖国河山壮美。”另一位学生:“肯定不是!”“那你讲一讲。”“雪峰、太阳万古长存,登临者在永恒面前不免感到局促。越是宏大的对象,越让人类感到自己的有限。”“有道理,你在考虑山峰与人类的关系,是比一般意义上的赞美要多点味道。还有吗?”有学生说:“这要看当时的心情。心情不同,看山的感受是不同的。我可能内心一片空白,但是突然来到祁连山脚下,

17、假设是夏天的雨后,突然有通红的落日挂出来,我会觉得自然庄严肃穆。”那诗人眼中的峨日朵雪峰是什么样的?前面我问大家如果与峨日朵雪峰劈面相逢是什么感受,大家的发言中有赞美说、大自然崇高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等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再看诗人面临雪峰是什么感受,就有可能去鉴别高下了。这个阅读习惯叫作“保持阅读期待”,有了这份期待,就有了比较、审视的眼光,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昌耀在攀登。前面几句写他征服“雪峰之侧”的艰辛,有决然跃入山海的太阳,有攀登时石砾滑向深渊引起的嚣鸣(像军旅的喊杀声),这些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雪峰的刚硬、太阳的悲壮。“我”向上攀登的艰苦卓绝,与“太阳跃入山海”“

18、石砾滑坡”向下的情形形成了强烈对照。昌耀不只是赞美山河壮美,也不只感叹自然崇高,他用尽了毕生精力向上攀登。所以雪峰和太阳其实不是作者要着力描摹的对象,而是攀登和征服的背景。当作品与我们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正是审美被激活的时候。如果昌耀笔下的雪峰和太阳一如你的设想,你可能会觉得这首诗“不过如此”,而当我们带着欣赏同类题材诗歌的心理准备来欣赏这首诗歌时,阅读期待会使我们的眼光变得敏感乃至尖锐起来。如果作品经受了挑剔的眼光,满足了审美需求,我们享受的阅读快感就会更加新鲜、深刻,因为我们是有备而来的。所以,昌耀是在写他自己,而不是写雪峰与落日。再往下看,还有疑问吗?Q3:有谁爬山会“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我想问老师一个问题,有谁爬山时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有谁爬山时任脚下渗出血滴呢?”有学生问道。有学生说:“山民、采草药的人,还有专业登山运动员可能会这样。”可昌耀都不是。有学生说:“这是写诗,不是写实。”许多人说读诗歌一定要抓住意象,因为诗歌是意象的艺术,没错。但是读诗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譬如,这位学生说的“写诗不是写实”。想过没有,昌耀可能并没有登山,就像李白并没有去过天姥山、范仲淹没有登临岳阳楼。这首诗并非“记游”,诗人也许根本没去爬山。那一天,他偶一抬头,只是在群峰之间多看了太阳一眼,他的想象就沸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