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复习: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01考法探究011.从命题范围看:考查分局部和全文两个角度。2.从概括类型来看,主要有特定信息概括、内容概括两种题型。特定信息概括:原因、作用、意义、思绪、情感、结果、方式、特点。内容概括:情感概括和主旨概括。考试命题特点1.散文的形象(含人物形象)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常考题型有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2.散文的物象及作用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散文物象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考点解读02题型一:特定信息概括02知识图要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原则(1)近远结合原则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2)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3)不遗漏要点原则无论是分析还是概括,都要从命题出发。看命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析或概括,分析要注意分为哪些部分,是否交叠,有没有多余或遗漏。概括也要注意整合哪些内容,怎样整合,有没有多余或遗漏。(4)不拔高贬低原则把文中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这些是必须避免的。概括方法摘取法合并法取舍法摘取关键词语,摘取总结、议论、抒情的句子。合并同类项: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取主要信息,舍次要信息,取题干所需要的信息,舍弃其他信息。特定信息概括的方法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步骤《“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P120【答案】
①信件主要内容是追忆往事,时光流逝带来了恍惚感;②十年间,姐弟俩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定带来了恍惚感;③弟弟从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小战士”,“我”既牵挂又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情感状态”“一再呈现”“分析”“由来”构成本题中的关键信息,由此可以推出,该题考查对特定信息的概括能力。作答时,可从追忆往事、生活环境、人事经历等角度考虑。第二步,找角度,细分析。追忆往事由“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所以这“恍恍惚惚”是感慨时光流逝之快。生活环境由“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等可知,这十年间,“我”和弟弟皆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定带来了恍惚感。人事经历由“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等可知,弟弟从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有进步思想的青年,进而参军抗日,成为一名“小战士”,对此“我”既牵挂又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第三步,重整合,规范答。从“追忆往事”“生活环境”和“人事经历”等角度入手,梳理出关键信息,分条作答即可。《羌笛何须怨杨柳》作者在⑪段中称赞我们这个古老族群有“韧性”。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这种“韧性”的具体表现。P121【答案】
①即便地理环境不佳,依然有着“铁”一般的顽强精神;②生存环境极其艰难,但依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存能力;③用顽强的毅力与自然抗争,把戈壁荒漠变成生命的绿洲。03题型二:主旨情感概括03一、概括散文主旨题主旨,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因文而异法。不同类型的散文在主旨和情感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概括散文主旨情感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进行切入思考。散文类型主旨(情感)倾向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一)概括主旨的方法(一)概括主旨的方法2.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3.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5.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二)概括主旨的答题格式概括主旨题答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形式。写人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描写)了……事迹,表现(反映、赞扬、揭露、批判)了……精神(性格、品质)。叙事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了……事件(经过、故事),阐明了……(道理)。抒情散文以刻画景物、事物的本质特点,抒发情感为主,因此,其表述形式是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二、概括全文情感题情感,即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散文的精髓是情感。阅读散文,要善于悟情、察情、明情,去感受、把握作者的情感。(一)概括全文情感的方法1.找准行文线索。作者的情感往往附着于“物”线,有的干脆就是以情感为线索,找出线索,往往能把脉情感走向。2.聚焦情感语言。散文中总有点明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要圈定和摘录出这些情感语言,具体体会。3.关注抒情方式。散文的抒情方式也很灵活,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寓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把情感藏在字里行间。因此要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察情、明情。(二)概括情感的答题模板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了/赞美了/揭示了/表现了……的思想/精神/道理/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答题要注意三点:1.直接情感,画句圈词。2.委婉情感,仔细揣摩。3.情感变化,配上原因。《雪峰老井》文章借“雪峰老井”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P122【答案】
①对老水井的眷恋、惦念之情;②“我”对美好童年生活和故乡生活的回忆;③对故乡人顺应时代变化、勇于变革精神的赞扬;④对新时代发生的喜人变化的赞颂之情;对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精神的赞美。【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雪峰老井”“思想感情”,由此可以推断,该题考查对文本情感(或主旨)的概括能力。作答时,可运用分析关键法。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①“生活在雪峰山下的少年时光,给我留下最美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些井”“时至今日,我对那口井和井边的‘赶场娘子军’仍心存敬意,很是怀念”“心中对老井的惦念终于释然”等,表达了对老水井的眷恋、惦念之情。②“那井栖息于田边地头,井壁、井台全由青石板铺就……在这雪峰山腹地、资水上游的江口老街久久回荡”“每每我爬到老崮上去挑水……此景此情让我一生难忘”,表达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和故乡生活的回忆。③“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程提速上马……山里人再也不用朝朝暮暮去老井挑水”,表达了对故乡人顺应时代变化、勇于变革精神的赞扬。④“我双手捧住一看,那水格外清亮,再入口一尝,甜丝丝的,沁人心脾”“今天,家乡的那些老井……折射着雪峰山脚下的人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奋斗身影和昂扬姿态”,表达了对新时代发生的喜人变化的赞颂之情;对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精神的赞美。第三步,重整合,规范答。这类题容易出现概括不准,要点不全的现象,作答时,要紧扣题干要求,梳理整合上述信息,用简洁语言分条加以概述。《上河之畔(节选)》在“忘却”与“记忆”的交织中,作者表达出了哪些丰富的情感?P123【答案】
①汪曾祺怀念故乡慈姑等风物,却又不想提及(想忘却)儿时的那场水灾。作者借此表达出对饱受水灾的运河居民的同情与悲悯。②修复运河的历史永远被人们“记忆”,作者借此表达出运河居民对那段“自救与互救”的历史的感怀。③有关运河的帝王功过已成人们忘却的过往,但百姓们心坚如磐的生活日常却或被历史记载,或在人心中流传。作者借此表达出对坚韧不屈的运河子民的赞美。④今天我们眼下的日常,似乎容易被忘却,好像比不上历史留下的记忆。作者借此引出后面对当下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出对倔强而善治渔民生活的人们欣赏与赞美。⑤城市生活成为主流,渔乡生活方式貌似消亡,但却又将在人们记忆中蓬勃生长。作者借此表达出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子民的渔乡生活的怀念。(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1.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概括产生恍惚感(情感)的原因考查范围:全文2.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考查范围:局部年轻人群体生活的特点+情感“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时弟弟年纪还小,所以这“恍恍惚惚”是感慨时光流逝之快。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在“我”的印象里,弟弟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漂漂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这十年间,“我”和弟弟皆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定带来了恍惚感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打着寒战。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弟弟在上海的生活:弟弟与流浪在上海的年轻人,充满活力但是前路迷茫,我的内心是“慌乱”“忧郁”的。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弟弟从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有进步思想的青年,进而参军抗日,成为一名“小战士”,对此“我”既牵挂又欣慰,多种感情的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弟弟在山西的生活:山西前线的士兵充满了热情和生命力,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我感到“开心”“放心”。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1941年9月(有删改)1.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答案:①信件的主要内容是追忆往事,时光流逝带来了恍惚感;②十年间,姐弟俩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定带来了恍惚感;③弟弟从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小战士”,“我”既牵挂又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2.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答案:①弟弟与流浪在上海的年轻人,虽然充满力量,但前路迷茫,使“我”感到“慌乱”和“忧郁”;②山西前线的年轻士兵,充满热情和生命力,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我”感到“开心极了”,即便没见到弟弟,“我”也感到“放心”;③“我”的感受既出于对弟弟的深切感情,也寄寓着“我”对年轻人群体的热望。04题型三:分析概括形象04知识图要类型三分析概括形象
散文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考点思考角度分析形象特点从记叙事件的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同一个道理。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从抒情议论的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分析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点明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特点解题思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有所不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散文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1)主要人物形象作用①表达散文主旨。②作为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2)次要人物形象作用①对主要人物具有对比、类比、衬托作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在内容主旨方面,充实内容,深化或丰富主旨。③在文章结构方面,有穿插、过渡、伏笔、悬念的作用。考点思考角度主要物象的作用(主体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穿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象征作用它象征某种意蕴,隐含主旨。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情感作用寄托作者不同倾向的思路感情。次要物象的作用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物象解题通法[方法指导]分析散文形象特点题解题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方法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中的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求概括的“形象”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环境监测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2025年初三“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雾化吸入疗法的护理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甲乙双方)
- 2025煤矿产权交易合同(II)
- 2025年销售合同模板下载:食品包装盒合同样本
- 2025劳动合同外包服务标准范本
- 团员干部培训大纲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
- 2025简易员工合同协议
- 果蔬采摘机器人
- A3报告模板优秀课件
- 注册计量师(一级)试题+答案
- 中医英语课后翻译习题答案(全)
- 毕业论文-电子密码锁设计
- 中国古代园林
- 国开开放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样题附答案
- 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方案
- 双心药物治疗
- 4D厨房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卡
- GB/T 3655-2022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带(片)磁性能的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