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现代历史中外阶段特征知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历史中外对比(阶段特征)一、18-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清朝与近代的前期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欧洲(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1、清朝(1840年以前的中国)政治:清朝前期国力强盛,出现盛世局面;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参照明代)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近代中国前期(鸦片战争后——19世纪70年代)政治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开始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出现、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思想文化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前期的阶段特征政治: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中国被迫打开大门,开放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出现近代工业思想:新思潮萌发,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社会:西学东渐、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服饰出现西化。3、18-19世纪70年代的欧美(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政治(1)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法国政体的演变、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3)《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经济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进化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断完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美国通过独立战争,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爆发大革命,最终建立共和。德国进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进入资本主义)2.经济: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机器取代手工生产,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观念发生转变,社会产生两个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出现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世界:1、中国: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政治(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社会生活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电报出现、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阶段特征:政治: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2、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电机、电动机、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文化印象派、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产生、相对论和量子论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出现垄断组织,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出现印象派绘画、音乐,诞生了现代物理学理论三、20世纪前期的中外世界(二战前)1、(从中华民国建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统一中国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1)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二大、三大(3)国民大革命(国民党一大、北伐)经济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文化社会生活近代化(采用先生、同志称呼、剪辫、自由婚姻)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雏形政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资本主义,军阀割据混乱。诞生新的革命力量(中共)。经济:以民族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出现短暂的春天思想:从学习西方科技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2、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总特征: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上升。政治(1)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中共城市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1931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反围剿、红军长征、遵义会议(3)1931“九·一八”(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2“一·二八”、伪满洲,1935华北事变。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经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文化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并最终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思想: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指导中国革命实践(1917-1939)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存(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政治一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经济(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资本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文化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反传统反理性特征)、有声电影、电视出现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遭遇危机并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星期,突出表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背景下,人类精神空虚和迷惘的一面四、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政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面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经济日本经济掠夺、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文化毛泽东思想政治: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跟日本帝国义进行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经济: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和战争的破坏,国民政府实行战时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最终形成,成熟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阅读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三单元)五、二战后的中外世界1、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7-1991),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政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改革开放(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GATT)。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50-70年代资本主义高速增长,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欧共体、东盟、亚太经合组织)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航天、原子能)、现代文学(贝克特)政治: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长时期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战后各国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建立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经济进行的改革都相继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得以发展。2、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3、1945-1949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政治: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和民主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共关系由合作再到对峙,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经济: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恶性通货膨胀)思想文化: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开始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新中国时期(1949-至今)⑴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⑵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⑶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⑷1976-1978:徘徊时期;⑸1978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两大阵营对立斗争。美苏冷战,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阶段特征】1、政治: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2、经济:通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以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现代化建设起步,随着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4、外交: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拓外交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侵越战争;。【阶段特征】1、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1956—1976年中历经曲折,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等,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2、经济:左”倾错误的发展,经济建设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发生了文革经济劫难,但经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取得很大成就。3、思想文化:“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受很大影响。但在核验究、航天空间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4、外交: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重视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团结;70年代外交三大成果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总体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阶段特征】1、政治: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重建和完善,法律制度走向健全。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港澳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